大通G50怎么样?

浅海84854310


从轿车到SUV,再到MPV,二胎开放已经五年了,

MPV已经从商业为主转为家用为主,有远见有实力的厂商也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布局MPV市场了,从去年开始陆续推出产品,MPV这片“蓝海”也开始逐渐染红。

而实际上市场上MPV可选的产品还是不多,而且表现有些“两极分化”,不是微面拉皮,就是奥德赛和GL8一类的,直到去年才开始陆续出现更多综合品质适合家用的城市MPV,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款很有意思的10万级家用MPV大通G50。

有意思的定位

大通G50的定价是8.68-15.68万元,不高不低,推荐配置中的自动挡车型从10.98万起,G50瞄准的这个市场竞争尚不算非常激烈,但潜力却不小,10万多的主流购车预算,买宝骏730有点“用力过猛”,奥德赛又远远够不到。

严格来说直接的竞争对手只有BYD的宋MAX和传祺GM6,充其量再加上别克GL6与即将上市的吉利嘉际,当然你愿意也可以考虑科尚那款全系手动挡的“魔改”面包车...虽说这个定位有点意思,但关键还是要看产品。

有意思的产品

对这个级别的MPV的外观要求首先就是要摆脱“面包车”的印象,这一点相信G50还是有说服力的。大通自从开始做乘用车以来,设计方面还是颇为独到的,看D90就知道了,原创度高,没有浮夸的设计且质感不错。

<strong>

没用的形容词就不多说了,大面积的进气格栅与精致的大灯总成看起来档次感还是足够的,

起码是脱离了“低级感”的,外观与GM6、宋MAX相比也不逊色。

<strong>

内饰不算惊艳,但部分细节还是颇有亮点,中控屏幕不仅够大关键是够薄,立体的屏幕如果太“敦实”马上就LOW了。实体指针与液晶结合的仪表盘比强行全液晶更靠谱,全液晶仪表盘如果材质与界面设计不到位只会弄巧成拙。

<strong>

开MPV没必要过分追求驾驶,只要开起来“不烦”就行了。大通G50首先上手就不会感觉笨重,方向轻重每个人的要求都不同,起码G50保留了一些回馈感,不会有明显的虚位,这就够了。

这套1.5T与干式双离合的动力总成其实并不陌生,上至别克下至荣威都有产品搭载,只是用在不同的产品会做相应的标定,起码可靠性不用太过担心。

具体到G50的表现,169马力拉这个车绝对是没压力的,毕竟昂科威都能拉动,小尺寸涡轮建压很快,低扭充沛,动力输出意外的还挺爽快。双离合的换挡速度与平顺性都比预期要好,起码在市区走走停停变速箱不会拖后腿。这个级别的车型,能有一套够用与省心的动力总成就够了。

<strong>

<strong>

底盘的质感大体与这个级别大多数的产品水准相近,虽没有“烫平路面”的高级体验,震动传入车厢略显生硬但胜在没有多余的抖动,悬架的动作轻快略带一点跳,开起来不会拖泥带水。

但NVH的表现却可以说是越级了,纵使开到120的高速限速,除了深踩油门发动机有点吼,风噪路噪都很安分,没有明显“升调”。其实在各种路况下不颠不晃,这般的底盘表现就足够了。

<strong>

空间表现也是这个尺寸MPV该有的水准,简单的说就是坐满7人不会憋屈,老实说要追求7人都坐的很舒适不是这个尺寸能完成的任务。但G50最厉害的是可选5座、6座、7座甚至8座,这个确实是同级中绝无仅有的。

<strong>

不难看出G50产品力的表现保持了应有的水准,毕竟成本放在那里不能脱离实际去做要求,而之所以说有意思,是G50在各方面总能有些小亮点引起你的注意。

最有意思的玩法

C2B(Customer to Business)就是从消费者到企业,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一种制造模式,更是工业4.0的表现,先有消费者的需求再有企业的生产,这也是G50最有意思的地方。

简单的说就是高度定制,你选好想要的配置厂商再造车给你,从座位数量、ACC自适应巡航、全景影像到内饰材质、轮毂造型,全部可以任意选择搭配,不再是几个固定的配置,不需要为不适用的配置花钱。

其实选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最典型的就是保时捷,没有一辆保时捷不选配的,但往往当你真正要买的时候也只能选已经选好配置的车,不然就是遥遥无期的等车。类似的体验我在慕尼黑的宝马中心也经历过高度定制的购车,但也只限在宝马中心订购。

大通这样的高度自由的选配确实非常难得,对于消费者的价值也非常大,毕竟没有最好的配置只有最适合的配置,在海南岛开车还有座椅加热这种尴尬的事就不会再发生了...有兴趣的可以试玩一下蜘蛛智选的微信小程序,绝对能给你惊喜。

总结

这次与大通厂商交流的过程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大概意思是无论在哪个价位级别,成本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中产品必须要给消费者“惊喜”才可能有好的销量。

大通G50就是从设计到驾驶都能满足消费者的预期,产品力是足够的,而C2B的玩法就是惊喜,还有上汽集团的造车经验与完善的供应链作为背书,在这个级别大通G50有足够的理由让你pick他。


小白买车


作为上汽旗下的一款家用型的MPV,大通G50的质量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质量上肯定是有保障的。

1. 设计上来说,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饰,大通G50都可以称得上年轻。外观不用多说自然是喜欢的怎么看都喜欢,不喜欢的有后视镜都觉得设计不合理。大通G50的内饰氛围确确实实是很有科技感。12.3英寸的液晶大屏,液晶仪表,环抱式设计,斑马系统等等。近些年的国产车在内饰氛围的营造上有长足的进步,大通的表现足以被点名。

在空间方面,大通G50的二排中央间距是217mm,三排最小头部高度是975mm,坐垫高度是330mm。这样的数据足以让大多数人能够轻松的通过过道,并且坐在三排不会觉得憋屈。另外二排座椅可以前后滑动,对整车乘客的乘坐舒适度都能有很好的照顾。

2. 车质量的可靠程度从供应商可见一二。大通背靠上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很少人真正了解上汽的体量。在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上,上汽排名第四,前三名是阿里、腾讯、中国移动。在一众车企中,上汽遥遥领先。

而在大通G50的生产过程中,它的零部件供应商分别为博世、萨斯克、纳铁福、福耀集团、法雷奥、马牌、联合电子、立邦涂料、上汽汇众等等,这些供应商也大多是奔驰、宝马、宾利、捷豹、路虎、通用、大众等高端品牌的供应商。

减震器采用了萨克斯的减震器,搭载同款减震器的是斯巴鲁BRZ。在其他车型普遍配备液压助力转向时,大通G50已经配备了博世的电子助力转向。以此来营造“低速轻,高速稳”的转向手感。轮胎上,上汽大通则可以选装马牌高端系列UC6的轮胎,这在同级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3. 一款新车上市,很多人会为了避免成为“试车员”而选择拒绝。而在大通G50之前,大通G10已经积累了很好的口碑。大通G10曾多次被选定为官方指定用车,国宾背书,想必大通的高端品质也能相应呈现。

作为继G10之后的又一款全新产品,大通G50业在品质方面直追G10,上市前的三高测试选择的是吐鲁番和敦煌,高寒测试则选择了黑河。

其实仅凭一些大众读者看的云山雾绕的“专业”汽车理论来判定车子的好坏,远远不如去4S店亲自试驾一番。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