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不穿旗袍就不知道自己有多美?

一心肝膽


“為什麼說不穿旗袍就不知道自己有多美?”我想,題主之問肯定會引得多少女人心癢癢!且慢,這事還真不是這麼簡單。

竊以為,對於不少女人來說,旗袍確實無限打扮自己;對於有些女人來說,卻是“穿上旗袍才知道自己有多醜”。諸位,不是我故意在這裡唱反調,而是旗袍這種服裝它認人。

錦衣旗袍詩,曼玉花樣時。旗袍是中國女性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看家服裝、壓軸服裝、王牌服裝、經典服裝,但並非適合所有女人,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女人穿上旗袍都好看。根本原因就在於,旗袍對女人的身材條件要求特別高嚴。

女士們,如果你的身材胖瘦適度,三圍大小恰當,最好是高挑略微豐滿,凸凹有致,並且相貌與氣質還不錯,走路的樣子也比較好看,那就恭喜你,你穿上旗袍,一定是姿態千般,風情萬種,上街回頭率甚為可觀。

如果你太瘦或太胖,過高或過矮,並且看不到胸,看不見腰,也看不到臀,那就最好不要穿旗袍。如果你確實對旗袍情有獨鍾,那就請先打理好自己的身材再穿吧。如果沒有把身材打理好的可能性,那就只能對旗袍說”你我永不相見”了。

所以說,因人而異的理兒不能破,東施效顰的事兒不要做。





清風朗月zgh


首先還是要糾正一下概念問題,旗袍並不是“旗人之袍”,關於旗袍使用的名稱在學術界爭議很大,早期時有學者專門寫文章來為旗袍更名,應作“祺袍”。還有是關於是起源問題,毫無疑問,旗袍是我們在看民國時期的影視劇中女子的必備裝束,旗袍也確實實在民國時才興起的,但是它的源頭部分學者將它追溯到先秦兩漢時的深衣。在學術界中,旗袍作為“旗人之袍”的觀點是極少數的。

應該來講,旗袍是中華服飾文化與西方裁剪技術的結合產生的。中國傳統的裁剪是平面裁剪法,提倡寬衣大袖,這是與中國文化相適應的,中庸、包容、飄逸。而西方則強調個性、張揚,用立體的裁剪方法突出人體曲線之美。



所以,旗袍最早出現在民國初期,並且在民國時大放異彩,後來由於歷史原因,一度蕭條。20世紀80年後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尤其是近些年可以說無處不在,越來越多的女子選擇旗袍,很多地方都有旗袍協會之類的組織。

吸收了立體裁剪的做法,讓衣服更加合身,得體,突出了女性的曲線之美,將女性的優雅表現的淋漓盡致。



旗袍作為傳統的繼承,無論是繡花還是印花,都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幾乎看不到純色的旗袍。這也是文化自信在服飾上的一種表現。

優雅、時尚、文化自信、突出女性身材的曲線之美,這是旗袍文化所能表現出來的東方之美,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女性的選擇。




大家好,我是中國風服飾專營店店主,歡迎大家關注。


莊主說搭配








眾所周知旗袍是滿族服式,是隨著清兵入主中原後的強制服式。它從早期的特別寬鬆三角型,到晚期窄袖直身,主調一直是堅持不張顯女性曲線。

旗袍漸改為貼體,我認為是從上海租界開始的。 顯然是受到當時"十里洋場''~號稱東方巴黎的上海~流行穿著法國時尚的挺胸束腰的潮流影響。

解放後上海資本家挾資金與技朮南下香港~也帶去上海熱。而貼身剪裁強調女性曲線身段的旗袍與當時香港傳統內斂寬身的旗袍大異其趣。


旗袍在香港漸改稱"長衫''(譯音已入英國百科全書)。旗袍從此花開兩枝,民初風的含蓄開開低義,與強調女性身段的貼體開高義。張揚與內斂,各勝擅場。

大陸近十年旗袍風重起 流行偏向貼體剪裁如皮膚 主調為突顯女性曲線。

我更欣嘗一個在二百年前,嶺南遺風傳越南,法國人與越南人融合而創出的-越式長衫-奧黛。







中式旗袍從嶺南傳到當時法國殖民地的越南,法國人加入他們的美感意識,演變成為今日越南的女裝國服-奧黛。


眾人皆醒他未醉


做優雅、精緻女人,好好愛自己,喜歡就去擁有,不辜負歲月!







黑珍珠49620227


旗袍是挺美,但是很挑剔,旗袍的美如果打10分,漢服的美就是1000分。






漁火輕舟


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適合穿旗袍。對身高,素質,胖瘦都有要求。過矮過瘦的,舉止粗俗者,是穿不出氣質來的!


15870574499


旗袍是上百年來、女人的最愛丶!漢服太醜,女人不會喜歡的、演戲,拍照、無所謂的!只是玩玩而己


用戶4542649855138


旗袍是很美,但它不是大眾服裝,特定的場合穿著可以,但是不如休閒裝皮實適用,這就是它流行不起來的原因。


猛龍49304458


從腰線到剪裁,氣泡都烘托了女人身段的魅力…從漢服到旗袍,中國人就應該有屬於自己國家的衣服。我們需要行動起來,讓穿上漢服不是在玩穿越,讓穿上旗袍不是上個世紀的服裝……

………品酒師裕冰


高級品酒師裕冰


穿上就成八大胡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