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不穿旗袍就不知道自己有多美?

一心肝胆


“为什么说不穿旗袍就不知道自己有多美?”我想,题主之问肯定会引得多少女人心痒痒!且慢,这事还真不是这么简单。

窃以为,对于不少女人来说,旗袍确实无限打扮自己;对于有些女人来说,却是“穿上旗袍才知道自己有多丑”。诸位,不是我故意在这里唱反调,而是旗袍这种服装它认人。

锦衣旗袍诗,曼玉花样时。旗袍是中国女性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看家服装、压轴服装、王牌服装、经典服装,但并非适合所有女人,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女人穿上旗袍都好看。根本原因就在于,旗袍对女人的身材条件要求特别高严。

女士们,如果你的身材胖瘦适度,三围大小恰当,最好是高挑略微丰满,凸凹有致,并且相貌与气质还不错,走路的样子也比较好看,那就恭喜你,你穿上旗袍,一定是姿态千般,风情万种,上街回头率甚为可观。

如果你太瘦或太胖,过高或过矮,并且看不到胸,看不见腰,也看不到臀,那就最好不要穿旗袍。如果你确实对旗袍情有独钟,那就请先打理好自己的身材再穿吧。如果没有把身材打理好的可能性,那就只能对旗袍说”你我永不相见”了。

所以说,因人而异的理儿不能破,东施效颦的事儿不要做。





清风朗月zgh


首先还是要纠正一下概念问题,旗袍并不是“旗人之袍”,关于旗袍使用的名称在学术界争议很大,早期时有学者专门写文章来为旗袍更名,应作“祺袍”。还有是关于是起源问题,毫无疑问,旗袍是我们在看民国时期的影视剧中女子的必备装束,旗袍也确实实在民国时才兴起的,但是它的源头部分学者将它追溯到先秦两汉时的深衣。在学术界中,旗袍作为“旗人之袍”的观点是极少数的。

应该来讲,旗袍是中华服饰文化与西方裁剪技术的结合产生的。中国传统的裁剪是平面裁剪法,提倡宽衣大袖,这是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中庸、包容、飘逸。而西方则强调个性、张扬,用立体的裁剪方法突出人体曲线之美。



所以,旗袍最早出现在民国初期,并且在民国时大放异彩,后来由于历史原因,一度萧条。20世纪80年后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尤其是近些年可以说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女子选择旗袍,很多地方都有旗袍协会之类的组织。

吸收了立体裁剪的做法,让衣服更加合身,得体,突出了女性的曲线之美,将女性的优雅表现的淋漓尽致。



旗袍作为传统的继承,无论是绣花还是印花,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几乎看不到纯色的旗袍。这也是文化自信在服饰上的一种表现。

优雅、时尚、文化自信、突出女性身材的曲线之美,这是旗袍文化所能表现出来的东方之美,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的选择。




大家好,我是中国风服饰专营店店主,欢迎大家关注。


庄主说搭配








眾所周知旗袍是滿族服式,是隨著清兵入主中原後的强制服式。它從早期的特别宽松三角型,到晚期窄袖直身,主调一直是坚持不张显女性曲线。

旗袍渐改为贴体,我认为是从上海租界开始的。 显然是受到当時"十里洋场''~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流行穿着法国时尚的挺胸束腰的潮流影响。

解放後上海資本家挾資金与技朮南下香港~也带去上海热。而贴身剪裁強调女性曲线身段的旗袍与当时香港传统内敛宽身的旗袍大异其趣。


旗袍在香港渐改称"长衫''(译音已入英国百科全书)。旗袍从此花开两枝,民初风的含蓄开开低义,与强调女性身段的贴体开高义。张扬与内敛,各勝擅场。

大陆近十年旗袍风重起 流行偏向貼體剪裁如皮肤 主調为突显女性曲線。

我更欣尝一个在二百年前,岭南遗风传越南,法国人与越南人融合而創出的-越式長衫-奥黛。







中式旗袍从嶺南传到当时法国殖民地的越南,法国人加入他们的美感意识,演变成为今日越南的女装国服-奥黛。


衆人皆醒他未醉


做优雅、精致女人,好好爱自己,喜欢就去拥有,不辜负岁月!







黑珍珠49620227


旗袍是挺美,但是很挑剔,旗袍的美如果打10分,汉服的美就是1000分。






渔火轻舟


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适合穿旗袍。对身高,素质,胖瘦都有要求。过矮过瘦的,举止粗俗者,是穿不出气质来的!


15870574499


旗袍是上百年来、女人的最爱丶!汉服太丑,女人不会喜欢的、演戏,拍照、无所谓的!只是玩玩而己


用户4542649855138


旗袍是很美,但它不是大众服装,特定的场合穿着可以,但是不如休闲装皮实适用,这就是它流行不起来的原因。


猛龙49304458


从腰线到剪裁,气泡都烘托了女人身段的魅力…从汉服到旗袍,中国人就应该有属于自己国家的衣服。我们需要行动起来,让穿上汉服不是在玩穿越,让穿上旗袍不是上个世纪的服装……

………品酒师裕冰


高级品酒师裕冰


穿上就成八大胡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