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自學中醫,有哪些書可以推薦?

奇聞怪談錄


中醫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學的!需要大量的閱讀、背誦、記憶和實操!但是,有志者事盡成!,如果決心已下,就不要放棄!有句廣告詞送您——向上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關於學習中醫,結合自身學習經驗,給出以下建議:首先應該閱讀《中醫基礎學》、《中診》、《中藥》、《方劑》和《針灸》,《黃帝內經》可以在其中穿插著看,等這些基礎的看完了、掌握了,你對中醫的基礎知識算是有個瞭解了,可以看看《傷寒雜病論》和《瀕湖脈學》等更專業的技術文獻了……不過,單靠自己學沒人指導,會很痛苦,很多名詞你難以理解,所以最好買課件視頻,老師帶著學習!有機會,找個師傅拜師更好!中醫很難,難在知識量巨大,越學越深,越學越複雜,與西醫相反!但是說簡單也簡單——你可在打好基礎以後,將某一領域學深做精,如針灸、推拿、正骨或者內外婦兒的任何一個單科上做學問,深入研究!主早日學成!


兩輪看世界


我從事中醫臨床及教學多年,看到問題,也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中醫確實可以自學成才,但過程十分艱難。要想學好中醫,一定要有吃苦的準備。學習可以分為兩部分: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

1.理論學習

先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和《中藥學》,然後再學《中醫診斷學》,最後才是中醫內、外、婦、兒等臨床課程,循序漸進,沒有捷徑。

推薦:

(1)使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等。

(2)各種中醫講課視頻

2.實踐學習

古人有云‘‘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症多’’,說的是‘‘實踐在中醫學習中十分重要’’ ,但由於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自學者沒有醫師資格證是不能為病人診療疾病的,那是違法行為。

我的建議是:

(1)自學者可以找生病的親朋好友模擬做診查、開處方,然後帶病人去醫院診查,對比學習。雖然費事,但成功可能性較大。

(2)觀看中醫學診療視頻。

二、醫學是‘‘人命關天’’的科學,不能輕易‘‘試錯’’,因此我不建議自學。如果僅僅只是愛好,我建議讀一點養生書籍,提高一下自己和家人的養生水平就可以了。如果確有實愛好中醫,勵志為中醫做點事,那我建議去中醫院校讀書或拜師系統學習。

三、提醒一下:沒有《醫師資格證》、《執業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是違法行為,會受到相關處罰,建議自學者不要違法。



中醫可以自學,古代有很多名醫都是自學的,比如徐靈胎,因為喪父兄而立志學醫,全部自學,留下很多著作,醫人無數,最後被乾隆皇帝封太醫院院長。黃元御是眼睛被庸醫治瞎了一隻,無法求取功名,轉而學醫,也是御醫。傅青主因妻子病逝,立志學醫的,是中醫婦科大家。還有近代名醫嶽美中,也是自學中醫的。不過,如果能跟一位好老師的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從什麼地方開始學?

1.如果想先提高一點學習中醫的興趣,可以看看羅大倫的書,他寫了一些名醫的精彩案例自己人生故事。也可以看看《問中醫幾度秋涼》,還有任之堂主人的書。

2.學習中醫必須熟讀甚至背誦經典。四大經典《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必須熟背,能做到張口即來。

中藥學方面要背《藥性賦》《藥性歌括四百味》,看看清代汪昂的《本草備要》,清代黃元御的《長沙藥解》,明代張志聰的《本草崇原》。

方劑方面,看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醫方集解》,《普濟方》《長沙方歌括》,《金匱方歌括》。

各家學說要熟讀《葉天士醫學全書》《黃元御自學全書》,《傅青主女科》,《陳士鐸醫學全書》,《徐靈胎醫學全書》《醫學衷中參西錄》,《金元四大家醫學全書》,勤求古訓,博採眾方。

另外,可以看看《道德經》《論語》《莊子》《金剛經》。

剛開始讀的時候可能感覺有點痛苦,慢慢鑽進去之後,你會發現越來越有味道了,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坐在書房感覺一會兒上午就過去了,時間過得很快。




用戶51686541973


先看羅大倫的《神醫是這樣看病的》(現在叫《中醫祖傳的那點兒東西》),然後看黃元御的《四聖心源》,再看唐容川的《本草問答》,然後《皇帝內經》,《傷寒論》,各種藥物方劑書……《神醫》可以培養興趣,瞭解中醫思維;《四聖》可以很形象的瞭解陰陽形成及五行變化,進一步理解中醫看病治病的原理,方便理解《內經》、《傷寒》;《本草》可以讓你理解中藥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作用,如何信手辨別中藥藥性,各種藥物方劑書讓你懂得藥物配伍及臨症規律……



煮酒含笑飲砒霜


自學中醫難度比較大,一、要有對中醫的熱愛和能堅持學下去的決心。二、學有所成之後沒辦法考醫師資格證!因為是自學。三、無證經營可是犯法的。不要反駁我我說的事實。下面推薦幾本書:

1、《中醫基礎理論》這本書一定要看,而且要反覆讀。這本書能更好的幫助你理解,中醫的主要思想。瞭解陰陽五行、瞭解經絡....等等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2、《黃帝內經》,更深入的瞭解中醫治病理論,指導思想。理解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能分析出病情、病因。為後期的治療做一個好的開始。

3、《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難經》在深入一個層次去理解。

4、買一些近現代比較出名的名醫寫的書,看一下他們對於中醫的理解和感悟。其中有些治療的方法大多是經過改良的可以拿過來直接用的,因為他們臨床都實踐過了。治療效果會比較好,也相對於安全。

學好中醫理論基礎很重要,不能瞎分析。有理有據分析。分析清楚病因,相應的治療方案就出來了。打個比方(可能不是很準確)做數學、物理題的時候,讀懂題,分析好,運用什麼公式,解題自然就順暢。題目都不理解,公式用不對這個題怎麼能算對答案。不要浮躁,慢慢學、慢慢看。讀懂中醫的指導思想,分析病情所應用的辯證方法。再就是多交流,自己學有時候也可能會進入死衚衕嘛。

最後 祝你成功!


走馬觀花看春光無限


怎麼自學中醫,有什麼好書?在我看來很好辦,拿一本《傷寒雜病論》每天看,沒時間時一天看一兩個條文也行,覺得厭煩了,找一個注本看,看看名家是怎麼理解的,有歷代無數的注家,你拿來對比看,讓他們成為你的朋友。當自已有個頭疼腦熱時,自己按方買藥煮吃,親自感覺一下吃藥後的情況,八年十年之後,你比你想象的還厲害。若是你有足夠的興趣和時問,三五年也很有醫術了,比科班出來的人厲害很多。最好的辦法也是最笨的辦法,你不要去望書興嘆,除傷寒論之外,那些書都是次要的,等你熟悉了這最主軸的一塊,那些你有機會再去看。當然,傷寒論也有宋本,桂林本和長沙本,我們就把他當朋友,處一輩子也行的朋友。不要想到去讀什麼大學,不必去收集什麼神方,那些都是似是而非的假傳,做無用功而己。不必去治病,也不以此掙錢,社會不給我們機會時,我們不要強求,心態放好。就這樣吧。


雞立鶴群829


淺談民間蠱術

麻江縣杏山鎮中心衛生院中醫科 胡建 中醫副主任醫師

摘要

蠱術是我國古代留傳下來的一種神秘的巫(醫)術,一直以來,特別是在我國南方的農村如苗族蠱、壯族蠱等,大家一聽到蠱就怕被別人放蠱,我從醫30年,經常聽病人或病人家屬說被別人放蠱,在治療病人時家人請人收蠱,甚至有的病人家屬把在醫院治療疾病的病人接回家去請人收蠱之後又回到醫院治療。於是我對蠱術方面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蠱術的內容大體包括蠱的製作、放蠱、收蠱、防蠱及蠱術的學術爭論。

蠱是裝蟲來餵養的器皿。蠱術,是農村一些特定的人收集一些毒性大的不同種類的蟲,放在特定的器皿裡面餵養,讓他們相互殘殺最後剩下毒性最強的蟲,將他的蟲體和死亡了的蟲體加工成特殊的性狀,放在身上。如果別人吃到或者聞到或者聽到就會生病,就叫被別人放蠱。做蠱的人家有兒聚不到媳婦,有女不敢聚。放蠱之人一般都是婦女,在苗族地區俗稱“草鬼”或稱“草鬼婆”。

放蠱之後別人得病了或頭痛或腹痛或生瘡或頭昏腦脹,或神志恍惚,心神不定,精神錯亂,一身不舒服,這就叫“著蠱”,也怪有些時候吃藥打針效果不理想,請一個會收蠱的人收蠱收後就好了。

一、蠱的類型

有金蠶蠱、泥鰍蠱、蔑片蠱、石頭蠱、疳蠱、腫蠱、中害蠱、生蛇蠱、蛤蟆蠱、情蠱“情花蠱”、植物蠱(胡蔓草)。在我們苗族的一些地區蠱分為蛇蠱、蛙蠱、螞蟻蠱、毛蟲蠱、麻雀蠱、烏龜蠱等類,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

二、著蠱的辨(確)認,也就是得蠱判斷

1、以生黃豆食之,入口不聞香臭是中毒--- 著蠱

2、以炙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隨之吐出的---著蠱

3、把銀針插入於已熟的雞蛋內,含入口內,一小時後取出視之,如果蛋白俱黑者,是中毒—著蠱。

三、收蠱,就是在發現被別人放蠱之後發現身體出現頭痛或者腹痛或者生瘡、或者頭昏腦脹,或神志恍惚,心神不定,精神錯亂,一身不舒服。自己或家人就要請會收蠱的人進行收蠱。收蠱的方法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收蠱人員用不同的方法。

1、喊寨收蠱法 要在寨子裡面喊,要求放蠱的人把蠱收回去。不收回去放蠱的人自己就會反著蠱。

2、雞蛋收蠱法 就是會收蠱的人將一枚雞蛋拿在手中,面對病人進行不停的搖晃同時念一些口語。著蠱的人就會好轉。

3、草藥收蠱法 這份治蠱的藥方是:在每年農曆五月初,取生的桃子一個,把它的皮碾成細末,份量是二錢。另用斑蝥末一錢,先用麥麩炒熟,再用魚腥草末二錢,將這三味藥用米湯和拌在一起,搓成如棗核一樣大的丸子,中蠱的人只要用米湯吞服這種藥丸一個,就會藥到毒除。

4、禱告神明法 請神明(上天)降下收蠱的靈丹妙藥。

5、以及各地不近相同的就近的方便的適用的其他方法。

四、防蠱術:

1、房屋整潔,無灰塵蛛網的,是藏蠱之家,切勿與之往來。以便避蠱。

2、凡食茶、水、飯等之前須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動的是在施毒要避開以便避蠱。

3、荸薺,不拘多少,切片曬乾為末,每早空心白滾湯送下(以二錢為度),縱入蠱家,也可避蠱。

4、蠱之由飯酒中毒的,分外難治,故出外宜以不飲酒為原則以便避蠱。

5、遇到可疑的食物,先請主人下筷子揀吃,這樣可以避蠱。

6、常在傍晚快日落時分,在自己屋簷下燒香避蠱。

7、有的人在蠱區就食,通常先問主人:"這碗菜、這碗麵你們有沒有下蠱?"一面揀出一塊食物,放在一邊,然後就食,蠱就不能為害了,也可以避蠱。

8、在仲夏月在大門上掛一枝桃樹 以驅邪氣避蠱。

9、在端午節當日午時也有 "聚五毒"和飲雄黃酒、在脖子上搽雄黃酒的舉動,其用意都在避蠱。

10、以及各地的其他適用的經濟的方便的方法。

五、討論:

關於蠱術的說法由來已久。在偏僻的少數民族地區尤為突出、明顯,在歐洲也存在。從蠱的製作來分析,可能是一種心理反應狀態或者是對某物質的超敏反應(化學反應)狀態,筆者認為蠱是一個籠統稱謂,從蠱的製作過程來看是一種技術,從放蠱這一方面來說應該是一個巫術,但是從收蠱這一方面來說應該是一個簡單的原始的醫術。在遠古或者農村偏僻地區,由於經濟、交通、文化,醫療條件的相對限制,以及病家希望病人的病情馬上得到好轉。不擇手段、想方設法治好病人。就用上當地覺得最好、最簡單、最原始、最經濟的辦法解決病人的痛苦,不管怎樣,本意和出發點都是好的或者善意的。如果不懂或者不瞭解的人、不理解的人就說是巫術。實際上應該是最原始的基本的簡單的治療疾病的方法包括藥物療法、意念(精神)療法、推拿療法 、滾蛋療法、芳香療法甚至是抗超敏療法,不管用後的效果好不好其用意都是好的。

蠱術是原始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過程中總結並流傳下來的一門技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服務群眾健康。

到目前為止,包括收蠱在內的一些原始的、簡單而又神秘的在民間老百姓認可的治療疾病的相對好方法,雖然目前難以找到科學解釋或者驗證的辦法,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最終會揭開其的神秘面紗。


胡建153926355


我就是自學的中醫,現在臨床已經二十年了,根據我的經驗,我可以給大家推薦學中醫必須看的書,《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藥性歌括四百味》,《溫病條辨》,《醫宗必讀》,《針灸大成》,《簡易針灸學》,《孟河四家醫案》,《施今墨醫案》,《蒲輔周醫療經驗》,《蒲輔周醫案》,《賀季衡醫案》,《鄒雲翔晚年醫案》,《張簡齋醫案》,《章次公醫案》,《張澤生醫案》《張氏醫通》,《血證論》,《臨症指南醫案》,《皇漢醫學》,《嶽美中醫案》,《叢桂草堂醫案》,《經方實驗錄》,《柳選四家醫案》,《冷廬醫話》,《傅青主男女科》,《金匱要略心典》,《王孟英醫案》,《華廷芳醫案》,《保元堂醫案》,《小兒藥證直決》。上面的書,除前面的需要熟讀,後面的書經常翻閱即可,保證按此學習可以很快掌握中醫臨床技巧,謹熟陰陽,無與眾謀。


德元堂中醫門診趙海波


其實中醫自學並不難,中藥方劑不能靠死記硬背。天下第一方桂枝湯裡面桂枝促進動脈循環,芍藥促進靜脈循環,姜,棗,炙甘草補充人體津液,說簡單點桂枝湯就是把人體循環加快,增加人體津液,人的循環和津液的多少決定人的免疫力的大小,人感冒原因就是人的免疫力低了,才會得感冒的,桂枝湯就是治療有汗的感冒的第一方。其他的中藥方劑治療疾病的原理上都是在調整人體的各種循環,懂得原理了,自然學起來就比較容易。學多了,感覺中醫更像是哲學。


春季秘密


最近有一些頭條朋友找我拿醫書看,每次給書之後都會思考,我給的書有用嗎?朋友會看嗎?看了能懂嗎?

假傳萬卷書(經),真傳一句話(心)

是否我送書是假的,錯的呢?

送出去的書都是讓我受益的書,我喜歡的書,雖然我收集的醫書過萬,可也只是選擇送出我認為的精品十幾本,想法是如果看好了可以找我在要,可是極少會有再次要書之人,猜測放棄學醫的可能性比較大。

那麼我送書的目的是什麼呢?

中醫很偉大,人人都應該學,學習傷寒論是最簡單有效的。

我就是因為不知道中醫好,才浪費了四十多年去賺錢,期望靠錢來保證家人的健康,可是事實證明我的經歷是求醫難且無效,學醫快且有效,最大原因是我們生活在非常幸福的信息時代。

如何實現我的目的呢?

真傳一句話,這句話該怎樣說?

傷寒雜病論一共260方,挨個學一遍,二遍,三遍,N遍。。。

這是我最想說的,可是又會覺得缺少些什麼,比如一定要將自己與家人的身體狀況記在心中,去對症,去思考。還有一定要注意禁忌,寒熱虛實要分清。還有一定要注意細節,就連買藥都是一門學問。還有很多很多。

可是那就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的了,要看書,多看書。

這一句話到底要如何說呢?

藉助樓主的帖子在這等待答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