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身为大唐皇帝,为何在马嵬驿被禁军逼得手足无措?

历史一书生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开元年间的唐玄宗,不失为一代明君,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但到天宝年间,一切都变了。因为骄奢淫逸不但掏空了唐玄宗的身子,也偷走了年轻时的豪气。由于重用奸臣,痴迷杨贵妃,偏宠安禄山,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帝国从高峰迅速滑入谷底。最后仓促间弃都而逃。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官军抵挡不住安禄山叛军的兵锋,一路节节败退。最后的屏障潼关没有守住,还损失了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三位名将。

当叛军攻克潼关,一路势如破竹的向长安城奔来时,唐玄宗还装模作样地登上了勤政楼,下诏宣布要御驾亲征,借此稳定人心。(“上御勤政楼,下制,云欲亲征,闻者皆莫之信”。《资治通鉴》卷二一八)

但私下里却在讨论撤离首都的可能性。这是一个绝密计划。除了几个宰辅重臣、亲近宦官、得宠妃嫔,以及少数皇室成员以外,其他人一概不知。

其实杨国忠早就暗中命剑南留后崔圆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作了充足的准备,一旦形势不妙,他随时可以拥着玄宗往剑南跑。

当天的逃跑,只有住在宫内的皇家眷属才有幸跟着皇上逃生,而住在太极宫外的妃嫔、公主、皇子、皇孙等,都被抛弃了,更不用说一般的臣民了。

仓促之中,唐玄宗他们除了往逃往西蜀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刚跑出长安百余里,在马嵬坡,就发生了唐玄宗做梦也没想到的兵变。他在经历逃离京都的打击后,又要经历一次和他的最爱生死诀别的痛苦。他虽然还是帝国的皇帝,但,已经无力控制局面了。因为本来是保卫皇帝的禁军现在开始罢工了。

大队人马出了长安,刚走到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 。

这时正好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看到这里,一下子就有了口实,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

喊声未绝,早有人用箭射杨国忠,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又杀了他的儿子和夫人。

哗变的士兵杀了杨国忠后,愤怒不但没有平息,反而又生出了一种发泄和杀戮的快感。杀一个人是杀,杀一群人也是杀,于是,局面开始失控了。

唐玄宗听说驿站外发生了变乱,派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

唐玄宗说:“这件事由我自行处置。”

然后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

过了一会儿,哗变士兵群情激奋,眼看就要危及皇上的安全。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说道:“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作出决断!”说着不断地跪下叩头,以至血流满面。

唐玄宗还在强辩:“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在这关键的时刻,最了解唐玄宗,也最忠于她玄宗的老奴高力士不得不开口了。他走到玄宗身边,说:“贵妃自然是没有罪,可将士们既然已经杀了国忠,又岂能让贵妃安然无恙地留在陛下左右?请陛下慎重考虑,只有将士们安定下来,陛下才有安全可言。”(“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资治通鉴》卷二一八)

唐玄宗不得已,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

其实这个过程中,高力士做了手脚。在佛堂中被缢杀的人不是杨贵妃,而是一个相貌酷似于她的宫女。死后换上杨贵妃的服饰,由于禁军不可能近距离查看贵妃容貌,所以受到蒙骗。真的杨贵妃后来被瞒天过海,东渡到日本,了此残生。所以白居易有“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传世。(《长恨歌》)

至此,这场危机总算过去了。

禁军的哗变只是解决了杨国忠等奸人,但随即又出现一个意外情况,那就是突然出现一群当地百姓,拦住皇上,极力阻留他们西行。但此时的唐玄宗不知道应该跟父老们说些什么好了,只好留下太子处理这些后事,自己则拍马先走了。

危机过去后,将要出发时,突然涌出一群当地的父老乡亲,拦在路中请求玄宗留下,并说:“森严宏壮的宫殿是陛下的家室,那些列祖列宗的陵园是陛下先人的葬地,现在都舍弃不顾,想要到那里去呢?”

唐玄宗骑在马上停留了很长时间,然后命令太子留在后面安慰这些父老乡民。

百姓开始向太子倾诉:“皇上既然不愿意留下来,我们愿意率领子弟跟随殿下向东讨伐叛军,收复长安。如果殿下与皇上都逃向蜀中,那么谁为中原的百姓们作主呢?”

说着说着,人越聚越多,不一会儿,来到太子跟前的多达数千人。太子不肯,并说:“父皇冒艰历险,远出避难,我怎么忍心早晚都不在他身边呢!再说我也没有当面向他辞别,我要回去告诉父皇,然后听候他的吩咐。”说着涕泣流泪,要回马西行。

这时建宁王李椒,宦官李辅国,拉着太子的马说道:“逆胡安禄山举兵反叛,进犯长安,以至四海沸腾,国家分裂,如果不服从民意,怎么能够复兴大唐天下呢! 何必因为区区温情,而作儿女之恋呢!”

父老乡亲们都拦住太子的马,使他无法前行。

眼看众意难违,太子只好派人去报告玄宗。唐玄宗骑在马上等待太子,久等不见,就派人去打听,被派去的人回来报告了太子的情况,唐玄宗考虑半天,终于吐出一句深含韵味的话:“这真是天意!”

从此,皇上和太子走上了两条道路。皇帝西行到巴蜀避难;太子则在一干众人的陪同下,向北行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

经过一番布置与筹划,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是为唐肃宗。登基后,唐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并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报告这一消息。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唐肃宗带领他的大唐官军,吹响了反击安禄山史思明叛军的号角。

历史的真相:其实,整个马嵬坡事件,就是由太子一手导演,一帮知情和不知情的演员共同出演的一场“宫廷政变”。虽然历史过去这么多年,而且缺乏相关的历史记载,但我们还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出一些论据,再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还原这个事变的真相。

太子李亨的一生,可谓是经历了很多苦难。当年太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关系紧张,其姬妾杨氏怀孕,李隆基怕太平公主会借题发挥, 便让属下秘密弄来一些堕胎药,李亨差点就来不到这个世界上。

后来册立太子,李林甫极力推荐李瑁,但唐玄宗这次没有听任何人建议,选定了李亨。李林甫怕李亨将来不放过自己,就千方百计陷害李亨,希望李亨出问题。

李林甫一命归西,当年多次充当李林甫打手的杨国忠当权了,他对太子的陷害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李亨共经历两次大案,两次婚变,都是拜杨国忠所赐。所以俩人后来势同水火,不共戴天。

此次皇上出逃,投奔的目的地是哪里?是西蜀。要知道,西蜀是杨国忠的大本营,他就是在那里发迹的,担任宰相后还遥领剑南节度使职务。

现在李亨已经是46岁了。有句歌唱的好“我等到花儿都谢了”,李亨这太子熬得,头发都花白了。一日不掌帝国权柄,他就一日没有安全性可言。

此次随唐玄宗西去蜀地,为了断追兵的后路,必然烧掉栈道,这样,叛军就不能入蜀了;同样,他们蜗居在巴蜀,无法和内地各路节度使联络,入主内地基本无望了。

巴蜀是杨国忠的老巢,自己去了,断然没有好果子吃,说不定还会有性命之忧。

此时随从他们出来的禁军共三千人,李亨负责殿后,指挥着两千人,而他的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在出逃的队伍中“典亲兵扈从”,这给李亨发动政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据《旧唐书·李辅国传》称,“辅国献计太子,请分玄宗麾下兵,北趋朔方,以图兴复。”由此可见, 这一切原来都是有预谋、有计划的,绝非出于偶然。

于是,行动就开始了,趁将士们牢骚满腹的节骨眼上,开始散布不满情绪,把大家的情绪都调动起来。

接着一路长拳打下来,先是诛杀杨国忠等祸国奸臣,是为朝廷锄奸;再组织老百姓在路上“拦截”,借机和唐玄宗分手;然后再顺从民意,留在内地;最后奔赴自己遥领的朔方军,顺利登基称帝。

这场大剧编排的既紧张又紧凑,精彩纷呈。只是许多演员,比如陈玄礼、高力士等人,有的知情,有的不知情而已。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


被禁军坑了的皇帝,不止唐玄宗一个人,比如李渊、唐德宗、宋高宗,但是,唐玄宗这次还真不是被坑了。

分析马嵬兵变,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陈玄礼什么人?从景龙四年(710年),陈玄礼就跟随唐玄宗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先天元年(712年),又跟随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杀姑姑太平公主,囚禁父亲唐睿宗李旦。

这之后的45年里,到755年的马嵬兵变,陈玄礼都是唐玄宗的亲信,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造反?

有人说,是禁军哗变,军队怎么会突然哗变?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人串联教唆的,谁可以?陈玄礼。

陈玄礼为什么教唆禁军兵变?

陈玄礼显然不会自己发动兵变,他又做不了皇帝,谁又指示他兵变呢?

只有两个人,太子李亨和唐玄宗李隆基,

传统观点里,唐玄宗是受害者,太子李亨是最终得利者,惯性思维,最终得利者是阴谋家,李亨就背锅了,李亨也从来没有反驳过。

但是,真的那么简单?

陈玄礼投靠太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陈玄礼之后一直跟着玄宗到了四川,途中遇到进贡的车队,玄宗命将贡品分给将士,

  玄宗已至扶风,士卒饥怨,语多不逊,陈玄礼不能制。玄礼曾教猱升木,无怪其不能制驭。适成都贡入春彩十余万匹,到了扶风。玄宗命陈列庭中,召将士入谕道:“朕近年衰老,任相非人,以致逆胡作乱,势甚猖狂,不得已远避贼锋,卿等仓猝从行,不及别父母妻孥,跋涉至此,不胜劳苦,这皆为朕所累,朕亦自觉无颜。今将西行入蜀,道阻且长,未免更困,朕多失德,应受艰辛,今愿与眷属中官,自行西往,祸福安危,听诸天命,卿等不必随朕,尽可东归。现有蜀地贡彩,聊助行资,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幸好自爱,无烦相念!”语至此,那龙目内的泪珠,已不知流落多少。将士均不禁感泣,且齐声道:“臣等誓从陛下,不敢有贰。”玄宗哽咽良久,方道:“去留听卿!”乃起身入内,命玄礼将所陈贡彩,悉数分给将士。将士乃相率效死,各无异言。虽是玄宗权术,但亦可见人心向背之由来

而在收复长安后,唐玄宗被接回宫,也是陈玄礼护送,在长安城外,陈玄礼军队被收缴兵器,回城后,陈玄礼跟玄宗一起住在(软禁)兴庆宫(南内)内,直到死亡。

玄宗皇帝为什么要命陈玄礼发动兵变?

只要看看宰相杨国忠的生平就知道了。

杨国忠年轻时在成都当兵,后来交好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再后来就凭借杨贵妃平步青云,所以,杨国忠是四川出来的宰相,四川都是他的地盘了,节度使和地方官都是他他的人,

如果玄宗去了四川,仅仅凭借龙武大将军手里的那点军队,能取得绝对权力吗?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五:天宝元年……剑南节度西抗吐蕃,南抚蛮獠,统天宝、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六军,屯益、翼、茂、当、巂、柘、松、维、恭、雅、黎、姚、悉十三州之境,治益州,兵三万九百人。《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 唐纪三十二:夏,四月,壬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分二道出戎、巂州,至曲州、靖州。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进军至西洱河,与阁罗凤战,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在途中,将士们都不愿意去蜀中,玄宗让人问题们,他们说,杨国忠的门生故吏都在蜀中,我们去不是自寻死路?

将士齐声道:“国忠部下,多在蜀中,我等岂可前往,自投死路?”

杨国忠这种外戚,对于唐玄宗只是一条狗,平时让你咬人,一旦这条狗有反噬的风险,马上命人把狗杀了。

所以,并不是唐玄宗被禁军逼得手足无措,而是自己幕后操控着这场兵变。


南朝四百八十寺


唐玄宗

看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马嵬坡兵变,在马嵬坡唐明皇下令赐死杨贵妃,一代爱情佳话以悲凉为结局划上了句号。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这一场景描述道:“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身为一代帝王,确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只能老泪纵横,撒手诀别,这是何等凄凉。 但是,我们也知道在当时那种情形下,唐玄宗的选择也是无奈的。

唐玄宗与杨贵妃

环境背景所致。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大环境背景之下,安禄山借口讨伐宰相杨国忠为由发动兵变,一路叛军势如破竹 ,直逼京师长安。天宝十五年,叛军攻破长安门户潼关,长安无险可守,玄宗一行只得弃城逃亡。一行逃到马嵬坡后,禁军发动兵变,处死了宰相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玄宗无奈,只得忍痛割爱以平息众怒。

个人威信及公信力的丧失。<strong>谈到唐玄宗我们都知道他开创了开元盛世,在他执政早期还是做了不少实事。他的知人善用、赏罚分明、决策明智造就了唐朝的开元盛世。但是,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满足之前的功绩,没有了励精图治的精神,整日沉迷享乐,加上用人不善致使唐朝从盛世逐渐走上衰落。这个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描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描写玄宗在纳杨玉环为妃之后逐渐荒废了朝政。我们都知道,不论哪个朝代,作为统治者思想上的懈怠都是致命的。可以说,唐玄宗的行为臣子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到安史之乱后,将士们逃到马嵬坡久积的怨恨爆发,杀死了奸臣杨国忠,也累及到了杨贵妃。

马嵬驿旧址

唐玄宗的政治选择。可以说,作为奸臣,杨国忠是死有余辜。但是赐死杨贵妃实属殃及池鱼。根据史书记载杨贵妃其实也并未干涉过朝政,但是唐玄宗后期沉迷享乐的行为是需要有人来背锅的,因此矛头指向了杨贵妃。“爱江山还是爱美人”这样一个选择落到了唐玄宗的头上,纵然玄宗深爱杨贵妃,但是作为政治家的本能他选择了前者。不过,这一选择也仅是保证了自身的安危。唐朝已回不到过去了,唐玄宗也回不到过去了。后期太子李亨继位,玄宗的政治生涯也到此结束。

可能这就是历史吧,正如马克思所言:“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从辉煌到衰落,朝代的更迭,也正是如此早就了中国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


笑覌历史


因为——

一、这是身边军队在危局之时对以杨国忠为代表的杨氏兄妹忍无可忍的兵谏行动。因为在此之前,唐玄宗李隆基因为宠幸杨玉环(原本的儿媳妇)而疏于理政,把朝廷大权交给大草包杨国忠,直接导致安史之乱。并且在乱军逼近京城之际又不切实际地逼迫大将哥舒翰仓促出兵,导致失败。皇帝因此匆匆逃离京城,杨氏兄妹依然如故。随行禁军自然把所有的责任归于杨氏兄妹,自然要清君侧,除掉这些当权者。玄宗皇帝自然手足无措。

二、皇帝因为长期把权力交给杨国忠打理,自己疏于政务,逃跑又很匆忙,此时身边自然没有可以完全信任之人。个人威信时机已经基本丧失。

三、禁军逼宫,也是害怕此后受到报复。匆忙逃跑,准备不足,但杨氏兄妹骄横跋扈习惯依旧,士兵们无法忍受,也担心以后局势安定之后受到报复。所以除掉杨氏兄妹的决心已定。皇帝自然没有办法,只能听从。


阿岔视角


权利和义务对等,该你做的事情,你没有做好,就不能怪别人打你的脸。

皇帝身为九五之尊,富有四海,拥有几乎绝对的权力。但这些不是白来的,绝对的权力对应绝对的义务。什么意思呢?就是天底下出了任何问题,归根结底都要由皇帝负责,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一把手责任制”。



当皇帝你就该把国家管明白,甭管是因为奸臣当道,还是因为天灾人祸,国家管不明白就是你的责任,酿出什么苦果,你都得抹脖子吞下去。能够国家管的明白,您就是至高无上的天子,要是国家管不明白,翻了船,您就屁都不是。



说一千道一万,大唐帝国是在你李隆基手里弄成天下大乱的局面,老百姓招谁惹谁了跟着吃苦遭罪。您本职工作干成这个鸟样,还指望别人拿您的话当圣旨呢?想什么呢!马嵬驿没一刀捅死你就已经是给面子了。

什么九五之尊,什么位极人臣,在其位的时候牛逼轰轰,掉坑落魄的时候,扒了这些虚头巴脑的身份,无非也就凡人一个,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月下没有花


其实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唐玄宗已经别无选择。可以说,事情发展到当时的状态,可以用“积劳成疾”也来形容唐玄宗的当政过程。有他太宠杨贵妃的原因,太重用杨家人的原因等等。可以说把自己早已放在了禁军和人民的对立面。只是为什么才在马嵬驿这个地方表现出来了呢。这件事只是一个契机,人民说实话已经积怨已久。所以说,他真的是别无选择。


mixixibihe256


有时候,个人的威严在集体的愤怒面前也无能为力


青年微光


杨国忠自取灭亡,一个死人躺在地上唐玄宗能干嘛?虽然杨贵妃不理朝政专心扮靓,但她终究算杨国忠亲戚所以难逃一死。可怜唐玄宗年轻时候那么英明晚年那么糊涂,不要笑换个位置比唐玄宗强的又有几个?


大麦9835471


唐玄宗这个时候已经丢了都成长安,向四川方向溃逃,还要依靠这些禁军保护他,一但他们出现反叛,他自己都可以没命。


渭城朝雨忆倾城


凤凰落地不如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