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轰炸机退出军事舞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川军团机枪手迷龙


俯冲轰炸机在二战盛极一时,不同于水平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在攻击敌方目标时,会以与地面超过45度角的方式向目标俯冲,在距离目标很近的距离上拉起飞机并同时投弹。这种特殊的投弹方式的优点就是,在保证投弹速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投弹命中率。由于投弹的高度比水平轰炸机低许多,所以命中率提高了许多倍。在当时瞄准系统和雷达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这是提高投弹命中率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但是俯冲轰炸机也是有缺点的,为了实现高速俯冲的战术方式,气动结构的设计和其他飞机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飞机的飞行速度和性能。而且俯冲轰炸机也无法做到水平轰炸机那样大型化,载弹量和续航力都一般。此外由于俯冲轰炸机是向目标垂直俯冲,此时极易遭受地面防空火力的打击,生存性能不太高。


随着飞机瞄准系统的不断进步,加上导弹以及制导炸弹的普及,水平轰炸机的轰炸精确度已经相当高,完全不必要再以俯冲轰炸的方式来进行精确轰炸了。当俯冲轰炸机的最大精准优势不再成为突出的优点时,其自然也就没有了发展的必要,退出军事舞台也就是必然的了。

最著名的俯冲轰炸机就是二战德军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为德军的装甲部队和步兵提供近距离的火力支援,这种能精确打击对方地面目标的轰炸机符合德国空军这一战术型空军的需要。但是在执行战略轰炸任务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由于自身性能限制则完全无法胜任,德国空军在对英战略轰炸中的第二天便将”斯图卡”投入轰炸行动中。


战略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专业的俯冲轰炸机比如斯图卡,完全是在低技术条件下的作品。

当时因为技术限制,还没有正儿八经能够俯冲轰炸的飞机。

斯图卡就是划时代的第一种。

通过俯冲轰炸,斯图卡可以将炸弹准确投掷在较小的范围内,可以实施战术轰炸。

以往是没有这种技术的,轰炸机只能做水平轰炸。

无论飞的再低,因为轰炸机速度太快,除非采用大量投弹方式,不然很难命中战术目标。

但大型轰炸机载弹量多,却不能飞得太低,不然很容易被击落,投弹再多命中率也低。

小型轰炸机装载不了多少炸弹,命中率也不可能高。

所以,斯图卡采用俯冲轰炸的方式,彻底改变了这一点。

优秀的斯图卡飞行员,可以将炸弹准确投掷到一辆集装箱卡车这种目标上。

加上炸弹的破坏力,斯图卡可以准确摧毁敌人比如炮兵阵地、坦克装甲车、小心轮船等等的战术目标。

斯图卡的出现,让空中炮兵成为可能。传统的炮兵即便是德军,尤其在复杂地形的行军速度很难赶得上装甲兵等快速部队。

斯图卡是德军闪电战的大功臣,不然闪电战很难成功。

但是,科技的发展是迅速的。

斯图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俯冲轰炸,所以它的空战能力很弱,速度也慢,很容易成为敌人空军的猎杀目标。

一般来说,遭遇苏军或者英美的战斗机,斯图卡只能依靠德军的战斗机护航,不然难逃击落的危险。

即便在盟军大败的法兰西战役中,越海而来的几架英国战斗机也轻松击落了一打斯图卡,自己毫发无损。

但新一代的战机,比如德国FW190F战斗轰炸机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技术更先进,不但可以俯冲轰炸,也具有很强的空战能力。


萨沙




其实,俯冲轰炸机只是一种技术妥协的产物,从它出现的那一刻开始使用者和设计者就在寻找将其淘汰的方法。

最终在弹药技术、轰炸瞄准具和机载武器等多种技术革命的情况下将俯冲轰炸机淘汰!德国重整军备的重要规划者赫尔曼戈林元帅起用了一位推崇俯冲轰炸理论的将军,这就是在一战中战绩仅次于红男爵的乌德特,正式在他的推动下诞生了著名的呼啸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一开始就有人严重质疑这种轰炸机的价值,并最终导致乌德特自杀。



反对者中就包括对权力充满狂热之情的空军元帅米尔希,这位带有犹太人血统的元帅也是由戈林元帅推荐起用的,它曾是战斗机部队的总监对单引擎的轰炸机充满质疑。他认为JU-87斯图卡只能在拥有绝对制空权的前提下,简单支援前线部队作战,且由于机场转场和航程问题很难及时跟进高速推进的部队,而且几百架斯图卡严重浪费了资源,削弱了战斗机部队和轰炸机部队的实力。


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和轰炸瞄准具的日益精进共同将俯冲轰炸机埋入历史。

弹药技术的巨大进步让很多明星武器瞬间过时了,比如自导鱼雷、反舰导弹的出现让使用舰炮的火炮军舰成为过去式,而防空导弹的出现又让近距离贴近军舰攻击的舰载机没了用武之地。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让轰炸机不再需要俯冲投弹,这是轰炸机俯冲过时的重要原因。德国在二战期间率先将带有无线电遥控器的制导弹药投入实战,弗里茨-X精确制导飞弹就是最著名的制导弹药,意大利的罗马号战列舰就被两枚弗里茨炸弹击沉。


轰炸机瞄准具是另一个让俯冲轰炸机过时的因素,最著名的就是美国大型轰炸机上使用的诺顿瞄准具,这是个非常复杂的瞄准机构,包括稳定器和瞄准器两个部分,稳定器的主体是个与自动驾驶仪联动的陀螺仪,确保瞄准器上的计算机可以精准的计算投弹提前量,结合风速和风向等环境诸原精准轰炸目标。太平洋战区的美军轰炸机部队指挥官曾自豪的说:我们可以把炸弹准确投到日本泡菜的罐子里。因此美国人并没有像德国那样大量装备俯冲轰炸机。


机载武器的进步让俯冲轰炸变得更没有必要了,请注意这里讲的是机载武器而不是弹药,与上文区分开来。

我要强调的武器就是机载火箭弹,这种武器最开始被苏联空军大规模使用,并在对日作战中首次取得击落飞机的战果。美英两国将火箭弹大量用于对地支援作战,在诺曼底上空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使用火箭弹的机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台风战斗轰炸机。各种火箭弹可以让攻击机的直瞄火力获得摧毁虎式重型坦克的能力,对付一般的碉堡和堑壕也不在话下,这就让美英更没有装备俯冲轰炸机的理由了。


美国的A-10疣猪攻击机就是直瞄火力对地打击的经典机型,它的出现也标志着俯冲轰炸机的彻底过时。A-10使用七管的加特林机炮对地扫射威力十足,配合飞机的速度和贫铀穿甲弹可有效摧毁大部分的装甲目标。此外,A-10也能使用各种精确制导武器。是当代美军没有装备俯冲轰炸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化战争中近距离支援任务多被战斗轰炸机承担,其中精确制导炸弹和空对地导弹是最具代表性的对地精确打击武器,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斗轰炸机就是俯冲轰炸机的接替者,精确制导武器让轰炸机不必冒着生命危险接近目标,可在防空火力打击范围之外攻击目标。其实被我们奉为经典的JU-87斯图卡是很脆弱的机型,比如超级轰炸机王牌鲁德尔上校就被击落了32次之多,在迫降事故中他的一条腿被高位截肢,这充分说明俯冲轰炸机面对防空火力和截击机时的无力,它的机动性和速度都不足以摆脱截击机的纠缠。

此外,现代化军用飞机都力求多用途,战斗轰炸机就这样应运而生。连功能强大、圈粉无数的F-14雄猫战斗机都被赶进了垃圾堆,性能单一又脆弱不堪的俯冲轰炸机自然没有存在的土壤了。


兵器世界


总结起来一句话有更好的东西,为什么还要使用差的东西呢?

我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最著名的俯冲轰炸机,那当然是当时纳粹德国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但是事实上,把俯冲轰炸机打入冷宫的也是德国人。

大家都听说过现在的一个名词叫做精确制导炸弹,很多人都感觉很奇怪这个炸弹还需要制导吗?这一点在战场上面特别必要,大家想飞机水平飞行,扔下炸弹,炸弹是通过一个弧线才能够命中目标的,对于炸弹的速度以及炸弹能够在空中遇到的干扰,正是由于这些坑爹的技术参数,导致早期扔炸弹命中基本靠信仰,再加上炸弹命中的时候呢,由于飞机自身运载能力有限,没办法,这个时候更多的只能够说去骚扰一下店不是真正的靠炸弹把别人一下子给打蒙逼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早期航空母舰出现以后,并没有立刻占据战场上面的主导地位,并不是说大家没有看到这个航空母舰的成长潜力,而是大家觉得这个飞机带的这个炸弹根本对战列舰构不成任何危险。

但是,后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变动,让飞机的炸弹越来越大,飞机扔不中的毛病还是有一些问题,因此这个时候出现了俯冲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它的原理就是让炸弹规定在一条规定的轨迹上轨迹的末端就是我方要袭击的目标,这就好像给炸弹安装了一条轨道,让炸弹沿着这条轨道命中敌人,这样的话,命中率就大大提高了,同时,俯冲轰炸机在俯冲的时候给炸弹一个初速度,也增加了炸弹的贯彻力。

可以说这种设计虽然原始,但是确实够用,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由于俯冲轰炸机要极其近的贴近敌人,如果敌方的防空力量或者空中力量强大的话,那么俯冲轰炸机冲下去基本上都是找死。

能不能找一种办法,让轰炸机既能够精确地命中目标,又能够安全地撤离呢?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的两艘战列舰,在意大利投降以后开出了意大利的军港,打算投降盟军这个时候,两架德国轰炸机奉命前去轰炸。

这两架德国轰炸机携带的就是最新式的制导炸弹,炸弹扔下去以后通过传递给炸弹前部感官器一个信号目标,那么炸弹的这个感官器就会控制炸弹上面的控制仪器帮助炸弹稳定飞行姿态命中目标。

这种制导炸弹命中率高的有点儿吓人,仅一颗炸弹就把意大利的一艘战列舰直接给干趴下了,且完成目标任务的德国轰炸机扬长而去。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战术打击的任务,可以说让所有的俯冲轰炸机都钉进了棺材里,在这之后,计算机发明计算机的不断小型化,(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让飞行员计算炸弹扔中目标的整个轨迹过程都可以有迹可循,并且更加精确,这就让俯冲轰炸机在一次的实验。

直到现在只有在少数一些贴地飞行,低空猎杀地面目标的某些固定翼作战飞机上,才能找到当初这些俯冲轰炸机的身影。


漩涡鸣人yy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新科技替代旧科技,这就是俯冲轰炸机退出军事舞台的根本原因。而替代俯冲投弹的是什么呢?各种对地攻击的导弹以及精确指导炸弹就是依靠精度和自身动力来缩短了攻击距离,而不需要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驾驶俯冲轰炸机依靠速度来缩短攻击机距离以提高命中精度。


俯冲轰炸机进行俯冲轰炸机其实就是为了缩短攻击距离提高攻击精度,而且高速俯冲时的速度非常快,减少了飞机被拦截的几率。所以在当年俯冲轰炸机在海军中的应用是最普遍,也是海军舰载机必须搭配的飞机,而陆军一般很少专门建造对地攻击的俯冲轰炸机,一般都是用战斗机来客串一下轰炸的角色。但是对于海军来说却必不可少,因为攻击海上移动的目标必须用用缩短距离来提高攻击精度,一般海军的俯冲轰炸的命中精度都高达60-85,而高空水平投弹对付移动目标时基本为零。


所以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作用使得高空和远距离的命中率大大提高。就比如在二战末期,德国用几枚无线电制导炸弹就击沉了去投降的意大利海军军舰罗马号。在越战时美军为了轰炸北越的一座桥投了几百吨的炸弹都没有炸毁,而后面用了几枚精确指导炸弹就炸毁了那座用了几百吨都没炸毁的桥。而在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用飞鱼导弹超视距击沉英国军舰,而之后法国拒绝提供飞鱼导弹后,阿根廷没有了远距离攻击的导弹只能携带普通炸弹进行二战时期的俯冲投弹,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也击沉另一艘英国军舰,只不过阿根廷的飞机伤亡惨重而已。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战争旷日持久 熟练的飞行员损失惨重 没有那么多飞行员能熟练操纵这种飞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