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武汉、南京,国内高校第三城到底是哪座城市?

陕西身边事儿


提到了高校第三城,那第一和第二城呢?

如果论985大学的数量和质量(清华北大人大北理工北航北师等),或者211大学的数量,北京无疑都是最多的,可以被称为第一城。

那接下来上海可以被称为第二城,因为有交大复旦华师同济等4个985高校,虽然211高校的数量略少于南京,但质量高。

如果说到第三城,我认为是南京。

首先比一下985。

南京有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武汉有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有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个城市985的数量西安略有优势,但是西北农林不论在生源还是实力来说也就是个211水平。虽然各学校相比来说各有特色,综合比起来武汉和南京略占一点优势,不分上下。

其次比一下211,南京更有实力。

南京有南京理工,南航,南京师范,中国药科,南京农业和河海大学,共计6所211。

武汉有武汉理工,中国地质,中南财经,华中师范和华中农业大学,共计5所高校。

西安有西安电子科技,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第四军医和陕西师范大学,共计5所高校。

南京师范和华中师范水平相当,陕西师范略弱;南京理工略强于武汉理工,强于长安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第四军医录取分数和中南财经有的一拼;南航可以和西安电子抗衡一下,都有军校色彩;河海大学和中国地质相比略强一些,比西北大学更好;南京农业大学是比华中农业更有实力的。综合看来南京更有实力一些。

忽然想重点说一下南航的无人机。他是中国近现代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摇篮 。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 ,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 ,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全都是南航制造



再者,南京还有不少非211的一流学科院校

南京邮电大学,被誉为华夏IT英才的摇篮,通信专业很牛。

南京林业大学,南林最近还因为高大上的图书馆火了一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中国气象人才的摇篮,有全球大学中最大的气象台。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中医编写了中医高等教育的第一套教材,牛。

最后,我觉得作为一个有名的高校城市,不仅要有好大学,还要有把人才留在这里的能力。这也是北京和上海能成为前二的原因之一。纵观各高校的留在当地比率,南京的占比最高,其次是武汉,而西安是排在最后的。


煮酒论高考


国内高等教育的几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分列第一、二位,这是毫无问题了,第三城是哪?我觉得不要限定为一个城市,个人认为,至少有这么7个城市都可称为“第三城”:南京、武汉、西安、广州、成都、长沙、天津。注意:一个城市的大学综合实力,要兼顾质量与数量,两者都很重要。

第一,南京:985大学两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211大学六所(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其他重要大学八所(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还有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军事院校。

第二,武汉:985大学两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11大学五所(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其他重要大学八所(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江汉大学等),还有海军工程大学等军事院校。

第三,西安:985大学两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211大学五所(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其他重要大学九所(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还有空军工程大学等军事院校。

第四,广州:985大学两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11大学两所(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其他重要大学十所(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还有一些军事院校。

第五,成都:985大学两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211大学三所(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其他重要大学八所(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还有一些军事院校。

第六,长沙:985大学三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211大学一所(湖南师范大学),其他重要大学四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还有一些军事院校。

第七,天津:985大学两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211大学两所(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其他重要大学十所(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城建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


李子迟到了


西安最近十年,可谓默默无闻,这是说的好听一点的。要是说的不好,就是刚刚分别被拿下的几任一把手昏庸无能,让西安错失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车,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而且前几任把地方和西安的高校间的关系搞的非常僵,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西安和处于西安的高校的发展,实在是可惜,希望西安在换了书记后,能激流勇进,乘风破浪,重回浪头。关于西安科教实力,我也就不列举南京,西安,武汉等各自在高校数量,在校生数量,国家重点学科或实验室,以及国家间端人才数量方面一一列举了。

众所周知,国家根据新世纪,新科技等刚刚完成军事院校的调整和布局,这里列举一些这方面的数据,供大家参考吧。

43所军校驻地分布情况(只列举了前15名,后面还有几个城市均是1所)

1.北京 (7所)

2.西安(6所)

3.天津(4所)

4.南京(3所)

5.武汉(3所)

6.重庆(2所)

7.大连(2所)

8.长沙(1所)

9.上海(1所)

10.合肥(1所)

11.南昌(1所)

12.青岛(1所)

13.成都(1所)

14.杭州(1所)

15.郑州(1所)


JustinBao


南京、西安、武汉高校第三城分析?三大城市均是我国高校较为集中的区域,无论从高校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在全国说得上话,排得上名。从高校的综合实力上比较,南京是高校第三城毫无悬念。

全国高校近2595所,其中本科院校近1236所。在分析高校科研及教学能力上,无论是校友会还是武连书本大学排名及各个高校自己的排名机构,主要还是关注前100强排名,囊括了高校的实力性代表、高校质量、生源吸引能力和科研实力,还较多地集中在前100名左右相对知名度和影响力较高。

这些高校成为每年高考学生的梦想、成为考研的首选目标、也成为各大企业事业单位招聘关注的重点,至少在毕业上高校的排名面上代表着生源的质量,生源的质量代表素质、能力和潜力(当然不可一概而论,但至少提供了参考和线索)。

1、211工程开始到985工程到985优势平台到双一流情况,这里做个简单的分析。(表中一流学科应为”双一流”)


人才是推动和促进高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从目前国家顶尖级人才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各城市的分布情况,不仅代表目前高校的科研、创新和领跑能力,还代表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现在就这三类顶尖人才情况做个简单的分析。

2、三城高校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情况分析。

3、通过三述分析,就会得出客观结论,不带主观色彩,谁都希望自己的城市好,但得基于实事。


行者好色


西安武汉南京谁是第三城不知道,年初看过一个数据,按省份排列,江苏科教水平各项指标在2017年已经全面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位,指标包括双一流学科数量(A+,A,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量、杰出人才数量(院士,长江,杰青),ESI学科数量等等,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省份中脱颖而出,比肩上海,还要得益于综合全面的发展,比如省会之外仍然有苏州大学(苏州)、中国矿大(徐州)、江南大学(无锡)三所211,全省一共2所985,11所211,

另外军事院校的水平和层次我想也能排第二(北京第一,国科在长沙,且是军内唯一985,奈何形成不了聚集优势)。南京比较有名的军校有:解放军理工大学,陆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南京炮兵学院。

希望再接再厉~


少泽剑


个人认为武汉更有潜力争夺国内第三城。

说到我国的高教强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和西安一定会入选。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武汉高校可谓“实力爆棚”,一共有53个A类学科入选,其中A+15个,A10个,A-28个。

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各获得4个A+学科,华中农业大学获得三个A+学科,中国地质大学获得两个A+,武汉高校A+学科数量共有15个。武汉高校的A+学科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南京,位居全国第四。另外,武汉高校的B+数量超过50个,仅次于北京,居于全国第二位。

在A类学科总数量上,武汉大学入选19个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入选14个学科,两校表现都相当优秀。值得一提的是,华中农业大学获得3个A+学科,堪称本次学科评估最大赢家之一。

相比之下,西安高校略微“落寞”,南京高校还是保持着相当的实力。


塔尖


三句话:武汉地区的大学规模比较宏大,南京地区的大学相对比较精致一点,西安地区的大学相对比较侧重于军工军事技术。

武大华科每年招生人数是有些大学的1倍多,中西部人口多、基数大,为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担当不少。有些大学没有合并,整体规模没上去,你想一下一个五万多人的大学与一个三万多人的大学,从人数和经费总额上就相差不少。人是万物之灵,人多势众,树多林大,就藏龙卧虎,就容易出现人才济济态势。比如说郑州大学,近7万多人,河南省人口近1亿,从人均看大,河南省平均比较低,从整体实力看,河南省不输任何中西部省份,强大的人口红利,数百万打工仔,每年为河南全省带回了超过几个亿的巨大的财富,经济实力大增,这也是河南郑州被国家列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象的重要原因,可以说郑州的潜力不输南京、杭州,北上广总人口那个不是千万级别的,人多就带来的财富多。大学也如此,从这方面看,武汉的武大丶华科、武汉理工等在全国大学生总人数排行榜中都靠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早几年,中国大学出现合并之风,其中浙大、武大合并最为成功,还有吉林大学,及北大清华上海复旦吸收整合,合并了一些医学院,整体实力综合实力大增。另外,个人觉得武大的知名度,声誉、校友凝聚力影响力略强大,在信息时代,手机网络微信无处不在,更需要宣传自己推销自己。如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人们从无形中感觉,节目成为了北大教授点评武大学子的专题节目。单就目前的名人效应而言,南大出来的优秀人才可能更多些,但实在缺乏像易中天、陈东升、雷军、孙宏斌这样具有号召力的影响人物。校友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也不如武大,这从全国和世界各地校友会的活跃程度以及校友捐款金额和人数上就能看出。有人认为武大只是这几年才发展迅猛,其实武大一直就是民国四大名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始终走在中国高校前面,武大华科双雄是中国高教发展的缩影。武大有的专业和学科还走在国际前沿,有些具有国防战略意义,有些还是不能公开的。总之,京沪地区的大学相对比较精致,中部地区武汉郑州的大学规模比较庞大,西安等西部地区的大学比较偏重航空航天和军事,这与国家战略布局、所处的地理位置、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梯次水平相适应的。除了北大清华,很难说谁比谁强多少,谁比谁弱在那里。武大华科比南大中科大规模宏大,规模人数都是南大中科大的几倍,南大中科大追求高精尖,没有合并相对规模小,注重研究型。武大华科则是规模宏大,学风严谨,注重实用创新。武大华科的学生大多是中西部地区优质高中毕业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不忘初心,胸怀感恩之心拼命学习,拼命奋斗,不象京沪等发达地区的高校,有首都、有国际大都会的光环罩着,什么也不吵要、什么也不进取,什么也不宣传,就能排个好名次或者得到更多经费的支持。有人分析:在一个班上,高考状元一般都到首都到清华北大。其次就是选上海。在一个50人班里,前几名也许考试分数是最高的,说白了会考试,但是不一定就是最聪明的,一般来说5至10名的学生,凭借聪慧的智商,一但试卷对口,加上细致,都有问顶状元的实力。二十年后,往往前几名学习好的,一般都不如勤奋努力,适应能力强,干事直着,受过挫折,吃苦耐劳的毕业生。正如王某某说的,清大北大,不如胆子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武汉的大学多规模大人数多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武昌大学城还校风好,培养出的人才不忘本,懂得感恩回馈培养自已的母校和驻地。所以说武汉校友投资浪潮势不可挡,其它城市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复制的,这也是武汉这座城市特有的性格和禀赋决定的。这是城市与大学休戚与共,心心相印,同舟共济,长期形成的血脉关系,武汉的学子们,大都是北京上海的名校挑选后进入大学的,比如,武大华科没有像有的大学一抓就一把的各省市状元,但武大华科却有超一流用心用情的老师和勤奋好学的莘莘学子,他们把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留在了江城武汉,把自己美好的初恋留在了江城校园,他们经过母校的熏陶培养,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成为国家各项各业领域的领军人才,武大华科武理工等被中国许多名企像联想、华为、小米等评为最受欢迎的大学之一,许多学子走在创新创业和互联网时代的前列。原陈一新书记倡导的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像冲锋的号角,广大校友积极响应,形成了一股滚滚热浪席卷而来,从华科、武大开始,七、八场"校友招商"签约活动,签约总额超过1万多亿。这广大校友用心用情用行,用自己的智慧、勤奋和汗水,用自己辛勤打拼创业取得的成果,用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投资驻地,回报母校,向母校师生和驻地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重心转移、一路一带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武汉市强势回归,武大实力也水涨船高,你也别不服气。无论喷子们如何诋毁,无论喷子们如何歧视中西部地区,武大华科的实力就在那里迅速攀升,武大校友的凝聚力和火热情怀就在那里熊熊燃烧,武汉发展了,武大华科也强劲了,因为武大华科与武汉市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城兴校盛,必将影响引领创新的潮流,必将促进武汉暴发式发展,也必将载入大武汉三化建设的史册。


锐不可当一一刘锐


论数量西安绝对属第二,上海也不行,论质量,那就不好说了。


记者焦永锋


 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中,拥有全国重点大学的城市有很多,但是能被称得上是科教城市的却不是太多。众所周知,在高校教育方面,北京是我国教育实力最强的城市,8所985名牌大学再加上26所211工程重点大学,几乎占据了我国四分之一的优质高校资源。排在第二位的当然是毫无争议的上海市,拥有4所985名牌大学和10所211工程中国大学,也是其他城市只能追赶的对象。然而,除了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之外,高校实力排在第三的位置可是有好几个城市惦记着,今天我们就给大家盘点一下。

南京


敢自称是全国第三的科教城市,第一个便要数南京啦,那么他的底气从何而来呢?我们可以看一下他们的宣传内容。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如今,南京拥有各类高等院校74所,其中985名牌大学包括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211工程高校八所,仅次于北京上海。另外,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国家重点学科169个,两院院士83人,均居全国第三位。如果再加上南京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我们会发现,南京市确实有争取科教城市第三位的实力。


武汉



在长江流域中,除了南京之外,位于华中区域中心的城市武汉市,也一直宣称自己是排在全国科教城市第三位的城市,首先我们看看武汉的高校教育实力。武汉市我国重要的科教中心,目前拥有高校82所,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名,其中包括全国知名高校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两所985名牌大学,211工程重点大学7所且均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百所,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居全国第三位。而且最重要的是武汉市拥有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总数达到了108万人,位居全国首位,由此可见,武汉在争取科教城市第三的位置时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西安



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西安不仅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同时也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城市。根据其宣传内容表示,西安是西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是我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全是拥有高校63所,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两所985名牌大学,以及6所211工程重点大学,此外还拥有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多个,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行业测试中心44个。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73万人。另外,全市大专以上学历8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位居全国首位。由此可见西安在高校的教育实力方面也是非常强大的。

当然除了以上三所科教实力比较强的城市之外,我国也有很多城市的高校教育实力是非常强的,比如成都,广州,长沙等。但是这些城市在争夺科教城市第三名的过程中,还是和南京,武汉,西安有些许差距的。对于谁是高校教育实力第三的城市这个问题,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答案。

陕西身边事儿


西安最大的优势是其战略位置,也是其最大的劣势。战略上进可攻,退可守,同时有险可倚,有战略纵深。但在经济上,地理位置相对过于保守,交通、地缘受限太多,所以发展缓慢。但谁也不可忽视西安在全国的重要位置。抗战时期,南京、武汉、上海等南方城市无一不沦陷,但日军却未能过了黄河,进入陕西关中。虽然現在战争方式与以前不能同日而语,但战争的最后阶段还是地面战争,还是靠陆军解决!为什么以前兰州军区司令部设在兰州,而下辖的两个集团军(21A、47A)的司令部,分驻西安东西两翼(宝鸡、临潼)?想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