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有沒有可能推翻大秦?

小魚愛養花


秦始皇能被冠以“千古一帝”稱號,自然有他過人的才能與威望。如果秦始皇不死,項羽是絕對沒有機會和能力推翻秦朝,而劉邦就更不用提了,可能性為零以下。秦始皇在世時,曾多次出巡,並非是遊山玩水,其目的就是巡視六國的不穩定因素。可惜的是一代雄主竟暴斃於邢臺沙丘,秦朝隨即傾覆。

為什麼說秦始皇不死,劉邦、項羽沒有可能推翻秦朝呢?請看如下分析:

秦始皇不死,陳勝吳廣不敢也不會起義,則劉邦和項羽便沒有起義機會

我們先看看陳勝吳廣起義時的緣由:“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由此可知,陳勝吳廣的起義一方面是因秦律嚴苛所致,另一方面就是對胡亥矯詔賜死扶蘇而自立有所不滿。對於陳勝吳廣來說,他們認可的是秦始皇、公子扶蘇,但對錶現拙劣的胡亥並不買賬。如果秦始皇不死,陳勝吳廣攝於始皇之威,根本不會反。

如果沒有陳勝吳廣的帶頭起義,項梁則不會割據會稽,項羽更是沒有發揮的餘地;也不會有劉邦率領數百人攻下沛縣的事情了,他依然會繼續做他的泗水亭長。

秦始皇不死,扶蘇、蒙氏兄弟、李斯不會死,趙佗不會自立,則劉邦和項羽更不會有起義機會及可能性

如果秦始皇不死,則不會有沙丘之變。趙高、胡亥也不會成為什麼“風雲人物”了,扶蘇則會繼續在北方邊境與蒙恬共同戍邊,蒙恬之弟蒙毅也不會被趙高殘害,趙佗也不會在秦亂之時力求自保,更不會自立為王,秦始皇的股肱之臣李斯也不會被趙高害死。

這些人便是秦始皇未死之前,秦朝的班底,這些能臣猛將配上秦始皇這一代雄主,可謂是天下無敵之狀態。試問陳勝、吳廣、劉邦、項羽,哪一個敢有推翻秦朝的心思?還有一個章邯,秦始皇不死,趙高不迫害,他怎麼可能投降項羽?一個章邯就搞的號稱百萬之眾的反秦聯軍頭昏腦漲,何況蒙恬、趙佗?

蒙恬率領的30萬大軍是秦朝的虎狼之師,戰鬥力極強,這是蒙恬在時的威力。蒙恬被逼死後,這支隊伍一下子卸去了精氣神,更別談什麼戰鬥力,人心都散了。王離接班後,這30萬大軍早已與二世胡亥離心離德,焉有不敗之理。如果當時是蒙恬揮師南下與章邯合兵,那麼項羽渡河的二萬之眾會如何?我想下場不會好。

如果秦始皇不死,趙佗平南越的50萬大軍會眼睜睜看著秦朝被分解?肯定不會,這50萬大軍北上與蒙恬、章邯的40萬大軍會和,大家可不要忘記,這時的秦軍還是那支平定六國、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的虎狼之師。剿滅劉邦、項羽綽綽有餘,即使有敗仗,以秦始皇的威望與手腕,絕對不會動搖根基。

劉邦、項羽的軍隊裡若非有各地秦軍的參與,其戰鬥力弱到可能相當於農民軍。秦始皇若在,秦軍不會有一個人投降。相反,秦軍又會進入統一六國的戰鬥狀態之中,人人搶著砍人頭,爭著去邀功領賞,斬殺敵人,就意味著日後的幸福生活。這種狀態一旦被調動起來,秦軍的戰鬥力便會爆棚。

秦始皇不死,後期執政會變溫和,在李斯的輔佐下定會與民休息,秦朝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秦始皇不死,李斯便不會被趙高害死。他便會使秦始皇將消耗民力控制在一個有限的程度內,不會至於天下皆反。李斯與秦始皇的組合,會使秦朝的發展曲線處於收斂狀態,不會像胡亥、趙高使秦朝走向了發散的方向。

秦始皇絕對不會出現秦二世的發生的狀況,秦二世沒有及時將秦朝出現的嚴重問題消化緩和,反而是火上澆油,使問題愈發裂變,最終失控。秦朝是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各種制度都不完善,但是歷史給秦始皇的時間太短,還沒來得及施展才華,便與世長辭。

即便是劉邦、項羽在秦始皇在世時起義,那他兩是興不起什麼風浪的,秦朝內有李斯、蒙毅等文臣,外有蒙恬、趙佗、章邯、王離等武將,起義會很快被壓制。

綜上所述,如果秦始皇不死,那麼劉邦、項羽是沒有可能推翻強秦的。秦朝的虎狼之師並非是浪得虛名。


野史也是史


秦始皇不死:劉邦只能安心的當駟水亭長,努力工作,得個縣尉噹噹;項羽要麼老死吳越,要麼被秦軍斬首,出此之外無二途;至於此二子能推翻大秦,那當真是天方夜談!秦皇不死,母豬可能上樹,但劉項二人絕無可能推翻大秦!

1、大秦滅亡的主要幾點原因

(1)嬴政步子跨得太大,盤整華夏文明用心過烈,幾代人才能做成的事,他十年就完成了。正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刀一劍打,嬴政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修直道、建靈渠,每一項工程都是世紀工程,要一國聚全力幹數十萬方有小成,但是秦皇威震天下,硬是多方齊進,十年功成。這些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工程把秦國的民力耗盡了,利了後代萬世,但失了天下民心!

(2)胡亥當是白痴轉世,就算他沒有父親嬴政那般雄才大略,只要有常人的才智,也可確保大秦不滅。只要胡亥不斬首帝國功勳,皇室兄弟,再與民休養,那麼天下何來反叛?人民不反,項羽就算有舉鼎的神力,又如何戰勝百萬秦軍?劉邦若能安心當亭長,為何要去起兵反叛秦國?

2、秦始皇能力超群,就算法令不改,劉項二人也不能推反大秦

秦始皇求治心切,故民力用之過甚,但是嬴政無疑是千古一帝,他的個人魅力與威望讓天下百姓不敢反叛。首先嬴政乾的事情,不是為了他個人,也不是為了秦朝皇室。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直道是為了加強全國各地的交流與溝通;靈渠是為了開放嶺南地區的農業以及嶺南與內地的聯繫。秦皇沒有分封自已的子女為侯,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並不是為了獨享天下!劉邦分封了自已的子女,後來有了七國之亂;司馬家分封了自已的子女,後來有了八王之亂。不以一人之尊而為禍天下百姓,只有秦始皇做到了。

最後秦始皇一生沒有殺任何一個功臣,這是後世數百皇帝無法比擬的!因此秦皇不死,帝國的元勳不死,這些帝國支柱不死,那麼項羽就算有捅破天的本事,也無法推翻大秦。而劉邦是秦皇的鐵桿紛絲,必然會跟隨大秦銳士擊殺項羽。

根據史記的記載,就算秦始皇死了,其餘威震於殊俗,死後三年之中,六國貴族無一敢復辟者。直到陳涉與吳廣兩個農民起義後,大秦無軍可派,這才給了六國貴族復辟的勇氣,否則秦國廟堂生變,子嬰能早點為秦王,那麼結局也是大秦不會二世而亡。


大秦鐵鷹劍士


秦末出現“大澤鄉起義”農民起義,就是秦始皇統治時期積累起來的民怨,別說大澤鄉農民起義,其實秦始皇在向東方巡視博浪沙的時候就遭到張良的刺殺,想反抗秦始皇的人絕對不只有他一人。不過秦始皇具有強大的威懾力,他當政的時候,就滅掉了六國。六國後裔或者普通老百姓就是反抗,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此外,《史記·陳涉世家》裡面記載:“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老百姓知道扶蘇賢能,大家都擁戴扶蘇。陳涉和吳廣只服扶蘇,不服胡亥。他們即便是反秦,也是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反抗秦二世的統治。可見,老百姓對秦二世胡亥的統治感到不滿,如果是扶蘇做秦二世,情況就不一樣了。不過,從側面可以看出,大家既然擁戴扶蘇,那麼秦始皇建在的時候,陳勝和吳廣也是不敢造反的。

秦始皇和劉邦年齡相仿,秦始皇只比劉邦大兩歲,也就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假如秦始皇有劉邦的年齡也能活那麼久,我相信,秦朝絕對不是“二世而亡”。秦始皇不早死,將權力順利交接給扶蘇。扶蘇做了皇帝,肯定會任人唯賢,改革弊政,發展秦國經濟,使人民休養生息。且秦始皇死後,驪山陵墓就會逐漸停工,阿房宮也逐漸建好,沒有了徭役,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所以,劉邦也不會造反,估計在秦朝做官,可能會做到縣令或者進入咸陽為官。而項羽和項梁等人也不會起義,因為都是豪傑,扶蘇也曾養門客,加上他寬厚仁愛,不枉殺他人,說不定很多人去投靠扶蘇,然後都被重用。按照這種邏輯,秦朝會欣欣向榮,越走越好。到那時,秦朝向北反擊匈奴,進入西域,也不會等到漢武帝時期。開闢絲綢之路,也早了近百年的時間。縱觀中國歷史,基本是“二代危機”如果秦國順利度過二代危機,也會出現像“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這樣的歷史盛世。只是,歷史從來是向前發展的,錯過就不再有。


謀士說


借曹操的一句話來說明秦始皇的作用,在三國裡曹操說了一句這樣的話: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秦始皇當時就是這樣的,有秦始皇在無人敢造反稱王稱帝,但是一旦秦始皇死了那麼天下誰都敢反了,陳涉吳廣僅僅只是一個囚徒就敢掀起造反的大旗,而劉邦呢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還要依靠大秦王朝來吃飯的人都敢反了。項羽呢不過是一個沒落的楚國貴族,當時項梁項羽他們沒有起事之前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就是這一群人都反了,為什麼這些人敢反。

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秦二世沒有他老爹的魄力,如果秦始皇在的話,誰人敢反,當時秦始皇在的時候修長城,修驪山,車同軌,書同文,統一文字度量衡等等,大量的老百姓都要服徭役,但是即使是這樣有人敢反嗎?

所以說假設秦始皇還在的話,那麼劉邦一輩子的小亭長,而項羽呢?按照項羽的性格和脾氣不是被秦軍斬首,就是老死在楚地了。秦始皇不死大秦帝國還能延續下去。

秦二世想學自己的老爹,也是大量的徵徭役,甚至還學起了秦始皇搞東巡,但是他沒有秦始皇這樣的能力,結果僅僅三年時間大秦帝國就這樣敗在了秦二世的手裡。秦始皇在的時候,秦軍三十萬北伐匈奴,一舉把河套地區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範圍,南下五十萬徵百越,一舉踏平了整個南方,中原王朝開始經營長江珠江流域。中原文化開始傳到南方。百萬大軍在秦始皇的手裡,天下何人敢反?

秦始皇如果在的話,後續能夠確定儲君的話那麼就是扶蘇繼位了,那麼秦朝不說千世萬世,至少幾百年的國祚是有的。可惜千古一帝就這樣死了,一手創建的大秦帝國就這樣敗在了他兒子的手裡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手下有三支王牌軍隊,分別是屠雎(後改為趙佗)領導的嶺南軍隊,蒙恬領導的長城軍隊20-30萬以及保衛皇帝和中央的關中軍隊。每支軍隊都是久經沙場,軍功赫赫,所向披靡。有這樣的軍隊猛士保衛大秦,馳騁疆場,項羽、劉邦未必敢反,即便敢反,輸贏也不好說。但是可以肯定一點,沒有人是不可戰勝的,秦始皇也一樣。



秦朝為什麼會二世而亡?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政治體制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無法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樣的制度是從商鞅變法開始的,已經深深的紮根於秦朝的土壤之中。再加上秦始皇時期就苛捐雜稅猛於虎,賦稅徭役重如山。縱然秦始皇比二世英明神武,不會讓趙高之流登上舞臺,但是他的鐵血手腕已經足夠血腥,足夠壓迫。可以肯定的是人民的起義遲早會來,而且會很快,秦始皇如果活的時間久,也將面臨它的到來。即使是秦始皇早逝的情況下,也發生了類似張良的暗殺情況,可見原有貴族也隨時伺機而動。


既然起義一定會發生,秦始皇的軍事力量又非常強大,那麼秦朝會不會被推翻?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定會。自古以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始皇的政權已經失去人心,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得到過人心,他的政權是靠鐵蹄打下來的,人民只是表面的服從,只要條件成熟,人民(或者東方六國貴族)一定會揭竿而起。那時候,縱然秦軍有精銳數十萬,也是離心離德,精銳瞬間變為烏合之眾,這就是兵敗如山倒的道理。
天下大勢瞬息萬變,秦朝的政權隨時可亡。但是亡了秦朝的,卻不一定是劉邦、項羽,也可能是其他的貴族或者義軍。


史徒行者


一、秦始皇不死,扶蘇不會死

咱們都知道,秦末陳勝、吳廣起義之時,假借了扶蘇的名義,然後席捲全國。網上有人說,陳吳只是借扶蘇的名義罷了,假如扶蘇不死,還有李蘇,陳蘇。可是他們好像忘記了一條,除了扶蘇,整個秦朝,沒有第二個人有如此威望,可以影響到整個秦朝。陳勝、吳廣借用其他任何人,所帶來的影響都要遠小於扶蘇,起義擴張的速度不會如此快。

二、秦始皇不死,蒙恬不會死

從前看過一篇文章,說假如蒙恬不死,秦國不會亡,由於蒙恬的戰力超越項羽,這兒有點誇張,一個將軍,除非自己奪權,否則是不可能決議大局的。項羽和劉邦爭霸,項羽的軍事才能遠超劉邦,他們之間的距離要超越蒙恬跟項羽,可是項楚照樣失利了。
大將盡管不能決議大局,但可以影響大局。假如蒙恬將軍不死,決議秦朝勝敗的鉅鹿之戰,秦軍是不可能輸的,秦軍假如不輸,三秦王不會降,王離不會死,秦軍主力得以保存,有這些秦軍主力,秦朝完全可以跟各國的義軍斡旋,至少可以延長秦朝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三、秦始皇不死,南越趙佗的戎行、北方守匈奴的戎行和其他秦軍之間能得到合理的協調

以秦皇滅六國的才能,儘管仗不是他自己打的,但識人方面的才能必定不差,假如秦國的戎行得到合理的安排,不會呈現像章邯求救兵,秦中央不但不派兵,還要殺使者從而導致邯章等屈服的事。戎行一盤棋,打零散的六國戎行,自然手到擒來。

四、秦始皇不死,關中不會丟

上面這些都只是軍事方面的,並不能決議秦朝是否覆滅,決議秦朝勝敗的真實原因是內政,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始皇不死,關中老秦人必定會死命的支持,由於這是他們的家,假如秦國滅了,他們就成了亡國人。秦國自東周開端,憑著不多的戎行,到七雄之一,再到一致六國,統治關中幾百年。關中進可攻,退可守,只要有關中,秦就不會滅。

或許有人會問,為啥劉邦又可以輕而易舉的佔領三秦呢?這兒面有二個原因,一是當時秦國已經滅了,關中大眾不管支持誰,含義都相同。另一個原因是關中大眾恨三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在關中大眾的心中,正是他們屈服,才使得秦國消亡,劉邦入關中,關中大眾覺得他是幫秦國報仇。

五、秦始皇不死,李斯等不會死

有人說,秦亡不是亡于軍事,而是亡於暴政。有一定道理,但秦的暴政又不是一天兩天,自商鞅變法開端,秦法儘管小有改變,但大的方面就沒有變過。假如秦亡於“暴政”,早就應該亡了。

李斯自侍秦開端,跟秦始皇的關係非同一般,李家男盡娶皇家女,李家女盡嫁皇家令郎。秦始皇對李斯不說言聽計從,但李斯的諫言他必定聽得進去,並且秦始皇並不是昏君,否則就不可能一致六國。

有李斯這些人在,秦國的內政不可能差,也不會有趙高的指鹿為馬,亂報軍情。即便有陳勝吳廣這樣的大起義,李斯等人也可以提出好的解藥,來平緩秦朝的矛盾,再加上蒙恬等的武力支持,秦短時間內必定不會亡。等始皇去世,相對仁慈的扶蘇即位,秦朝像後世的漢朝相同,再度中興,不是沒有可能。
綜上,我的觀念是秦始皇不死,秦朝不會滅,其實哪怕始皇正常死亡,傳坐落扶蘇,秦朝也不會滅。惋惜歷史不會有假定,一切的假定都只能是後人的臆斷。或許在另一個平行空間,會有另一種結局吧。

阿真娛樂


如果秦始皇不死,可以說沒有劉邦項羽啥事。及時秦始皇死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劉邦成為皇帝也是最累的。劉邦從四十多歲開始起義,一直遊走於秦朝的王權富貴之間,任人唯賢,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善於用人,這一點毋庸置疑,毛主席曾對劉邦的這一點也十分認同。其次劉邦成功的另外一點就是他的臉皮夠厚。

劉邦給人的字眼就漢朝的開國皇帝。其實這個皇帝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最堅強的。劉邦有一個本事無人能及,那就是臉皮厚,甚至可以說比修建長城的城牆還厚,劉邦48歲才開始打江山。我國曆史上不惑之年開始創業的第一人可以說非劉邦莫屬,劉邦得天下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歷史上不僅僅因為他是開國皇帝第一人,而且他面對的風險的無法估計。一個48歲的人,他怎麼能在群雄逐鹿的亂世立足,並且最後得手呢?

首先先說劉邦確確實實沒什麼本事,他得有本事讓有本事的人為他死心塌地。他在秦末農民起義中第一個危險就是內,。也就是他的好哥們雍齒。這個人在劉邦生病時背叛了他,還差一點把他殺死。從古至今打天下的皇帝基本上內部都團結一致,而劉邦確確實實需要為了穩定內部費盡心機,可想而知劉邦打天下有多麼難。歷史上開國皇帝基本上都是文武雙全的,李世民趙匡胤,努爾哈赤,朱元璋無一例外。唯獨劉邦就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又沒文化的人。

劉邦他看準機會趁秦朝內部空虛,直接帶兵打入秦朝首都咸陽,逼迫秦王子嬰投降。後來又碰到了項羽,項羽勢力遠遠超過劉邦,劉邦為了自己拼命厚著臉皮去找項羽賠罪,最終成功逃脫。毛主席曾經對高度評價過劉邦。楚漢相爭,劉邦取得成功,而項羽敗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缺乏群眾路線。劉邦的用人之道比他好,所以有蕭何、張良、韓信、曹參、樊噲、陳平等文武百官跟隨左右,而項羽僅有一個范增,也用不好,最後只好成為孤家寡人。在哪個人心惶惶的年代走群眾路線,其難度不亞於毛主席打江山,可以說毛主席多多少少都學習了劉邦。所以劉邦在歷史上開國皇帝中是得天下最困難的。


秦始皇死了劉邦得到天下都這麼困難,如果秦始皇沒死,那確實沒劉邦啥事。如果不是秦二世和趙高作亂,秦始皇即使死了大秦的天下也不是劉邦和項羽能拿下的。


四十五度軍報


可以很肯定的說,不可能!就算秦始皇死了,如果沒有趙高秦二世作死,將朝中的武將清洗,劉邦和項羽推翻大秦,也不會這麼容易!

第一,秦始皇統一六國,號稱千古一帝,並不只是說說的,蒙恬的三十萬長城軍團,屠雎、趙陀南方的五十萬軍團,這些如果不是加入到鎮壓中,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如果不是始皇尚在,這些軍團絕對不會作壁上觀,而是會聽從安排鎮壓各地起義。退一步來說,如果始皇未死,虎威尚在,百萬軍隊在手,誰又敢起兵造反!

第二,始皇登基之後,書同文車同軌,收天下兵器築十二金人,哪一樣都在同化著六國遺民,如果始皇可以多活幾年的話,鎮壓天下,天下百姓心中將會只有大秦,而不會再有六國,畢竟只要可以過得好,百姓是不在乎統治者是誰的,這樣的話造反也就沒有了民心基礎。

第三,可能很多人說始皇暴虐,焚書坑儒,但是焚的是什麼書,尚書,詩經,各國史書,坑儒,坑殺的主要都是一些方士。秦以法家治國,自認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又怎麼可能去聽這些人去討論自身功過,讓自己師古以治今!所以這點更不可能成為造反的理由!

其實,無論如何,剛一統六國的大秦軍隊在手,只要不是自己作死,是不會給人機會去推翻統治的!至少大秦人是會助大秦的,大不了回防函谷關,再來滅一次六國,覆滅一說簡直不可能!


楓葉0829


秦始皇不死,劉邦應該是隻能終老沛縣,繼續當他的泗水亭長了,而項羽,很可能因為反抗暴秦被鎮壓而處斬。

1、秦朝無外患

首先,說說當時的環境,向北,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歷代中原王朝的隱患都是來自於北部的遊牧民族,之前匈奴被李牧擊敗,損失十幾萬軍隊,到了秦朝,又被蒙恬的長城軍團重擊,匈奴元氣大傷,東邊還有東胡虎視眈眈,匈奴自顧不暇,幾十年內難以對秦朝構成威脅。而且秦朝是一個尚武的朝代,數位秦國先君都是在和義渠等戎狄部落作戰中戰死的,秦朝不怕匈奴。

向南,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五十大軍出擊嶺南,大軍分為五路,一軍塞鐔城之嶺(今越城嶺一帶),一軍守九疑之塞(今九嶷山一帶),一軍處番禺之都(今廣州),一軍守南野之界(今江西南部),一軍結餘幹之水(今江西餘干縣一帶)。可以說嶺南地區地廣人稀,對秦朝並沒有威脅。

2、秦朝無內亂

秦朝分化始於內亂。首先是胡亥和趙高勾結丞相李斯,矯詔賜死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扶蘇在朝中的威望很高,臣民都很信服他,扶蘇一死,朝野人心不穩,都不認可胡亥。而蒙恬則是長城軍團的主帥,在他被處死之後,副帥王離繼任主帥,長城軍團人心惶惶,都對大帥之死鳴不平。後來長城軍團在與項羽作戰時,王離雖然也是出身名門,但那時的軍隊戰鬥力卻已經大幅度下滑了,所以才有的項羽九戰九捷。


而嶺南軍團在秦朝發生暴亂後,主帥趙佗選擇與秦朝斷絕關係,殺死秦朝派來的部將,全換成自己的親信,趙佗讓部將據險守關,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以防止中原的起義軍隊進犯,並割據稱帝,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李斯在與胡亥勾結處死扶蘇後,不久就被趙高構陷下獄,在鬧市腰斬而亡。之後趙高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設了“指鹿為馬”這麼一幕,並藉機搞掉不服從自己的人,朝廷的忠臣越來越少,並不斷給在外與起義軍作戰的章邯施壓,導致章邯投降項羽。

如果秦始皇不死,趙高不敢作亂,那時的朝中是父慈子孝,內有賢臣,外有良將。北有長城軍團,戰鬥力十分彪悍,南有五十萬嶺南軍團,趙佗不敢自立。那時的秦軍戰鬥力可想而知。

3、起義軍無優勢

起義暴亂都是發生在秦二世胡亥時期。陳勝吳廣起義,當時打的一個旗號就是:“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就是替太子扶蘇不平,替天行道,除掉二世統治的暴秦。如果秦始皇不死,他們的起義軍的口號煽動性就會差很多,起義軍就不會成燎原之勢。

追隨陳勝吳廣的人那麼多,陳勝軍也被章邯打敗了,項梁也被章邯擊敗殺死,並與項羽僵持很久,因為被趙高逼迫才投降,一個章邯就讓起義軍頗為頭疼。因為當時朝廷無軍,而章邯的部隊都是從驪山上服刑的囚徒,章邯都能給他們調整出如此的戰鬥力。

如果秦始皇不死,他面對陳勝吳廣等起義軍,會兵分三路。北面由蒙恬出兵,中路由章邯帶兵,南路趙佗出征,那時估計起義軍估計就不是對手了。

如果天下沒有大亂,以劉邦審時度勢的能力,就不會趟這渾水了,自己老老實實做個亭長,沒準將來還能當個縣尉。而項羽有勇無謀,秦始皇就喜歡這樣的對手,他的祖父項燕有勇有謀,率領精銳的楚軍都被消滅,項羽難免會落個鬧市問斬的下場。


山人維屏


絕對不可能,秦皇若在,天下絕無二心。秦皇掃六合,成立第一個統一的國家,其個人威勢無人出其左右,他一人產生的震懾力,六國絕不敢叛。何況秦皇絕非仁慈之人,恰恰相反,他以殘暴著稱,作風雷厲風行,秦軍號稱虎狼之師,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即便有反叛勢力,也會第一時間鎮壓,絕無做大的可能。秦皇不死,劉邦大概只能老老實實的坐他的亭長,老死其中。至於項羽肯定會在勢力剛起的時候被秦軍斬殺,沒有做大的可能。即便秦皇不在了,六國也都不敢反,唯一揭竿而起的還是以公子扶蘇的名義,不敢口出顛覆秦朝的話語。而劉邦和項羽恰恰是抓住了秦朝最內憂外患的時機。扶蘇自盡,蒙恬入獄,北方軍群龍無首。南方軍遠征百越,遲而未歸。皇權旁落,秦二世被趙高挾制,李斯被賜死。朝廷混亂,整個秦朝後期,只有一個章邯苦苦支撐,這才給了劉項二人可乘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