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心臟有疾病隱患時,身體時常有哪些生理上的症狀及不良反應?

樹林170120128


心臟疾病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高發,甚至是年輕人都時有爆出猝死的新聞。如果在早期能及時識別出可能存在的心臟疾病隱患,或許就能減少許多悲劇的發生。

當出現心臟疾病隱患時,身體可能出現哪些症狀及不良反應呢?以下4點是最為常見的表現,希望大家引起重視。

1.胸悶、胸痛

如果突然出現胸口悶、氣緊的症狀,尤其是中老人,一定要注意排除是否存在心臟方面的問題。甚至是長時間持續的胸痛,從前胸到左肩直至左上肢,還伴有大汗,那就更有可能是心臟疾病(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需要及時至醫院明確診斷。

2.呼吸困難

當有心臟疾病時,呼吸困難即透不過氣也是常見的症狀,早期可能只是感覺容易勞累,但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總是喜歡坐著呼吸,直到後面睡覺時完全不能平躺,必須坐著呼吸,而且雙下肢都出現了水腫、口唇發紺(發紫)。這就是心衰的典型發展過程。

3.心慌

心慌是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最為常見的症狀。早博只是偶爾有心臟“咯噔”的感覺;各種類型的心動過速則會持續性的心慌。當發現這種症狀時,及時到醫院做個心電圖明確診斷,以判斷是否需要治療

4.眩暈

當出現眩暈,甚至時有黑朦的表現時,最有可能的心臟疾病就是心動過緩,需要及時到醫院明確診斷。

以上就是心臟疾病最為常見的表現,當發現時提醒大家及時到醫院明確。

我是浩洋醫生,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浩洋醫生談健康


當心髒一開始出現疾病隱患時,首先啟動的是代償機制,通過延長肌纖維的長度,以及增加心率,從而保證心臟射血量足夠維持人體生活運動所需。這個時候,人體的主觀感受一般是很難察覺的,需要藉助血常規,生化指標,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從而及時發現。

當疾病的發病因素持續存在,如高血脂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血液中膽固醇和(或)甘油三酯的含量居高不下,造成心肌缺血,那麼心臟的代償機制雖然會保證機體平時的生活所需,但是將會引起勞力型心絞痛(僅在從事比較勞累的體力勞動時發生)的發生,隨著病情的逐漸加重進展,將會出現不穩定性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

需要注意的是,發生心肌梗塞之前往往是有先兆症狀的。最開始是胃腸道症狀,患者會覺得消化不良,噁心,腹脹,腹瀉等胃腸道不適,在臨近發生心肌梗死之前,會有左臂,左手小指麻木疼痛,左側頸肩部位及關節疼痛。一旦出現上述症狀,結合曾經有心絞痛,以及結合心臟的原發疾病等,基本可以確定有心機梗死發生可能,需要立即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8-10粒,並及時撥打120送往醫院急救,因為一旦心肌梗死發作,胸痛呈瀕死感樣劇烈,伴有大量出汗,不會再有體力撥打120進行自救。

平時心功能等級平分較好的患者,可以每年定期前往醫院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心臟隱患,防患於未然。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