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用“次韻”的方式寫詩,“次韻”指的是什麼呢?

冰雪177337574


次韻也叫步韻,是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

古代詩詞,一般都需要押韻。特別是格律詩和詞曲,有著嚴格的聲律要求。

古人吟詩作詞,有一種方式叫做和詩。和詩,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組成意思。和詩是由兩首以上的詩,第一首是原唱,第二首為應答、唱和。

和詩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

1、和詩,只是單純的作詩酬和,但不用被和詩原韻;

2、依韻,亦稱同韻,和詩與被和詩同屬一個韻部,但不一定用其原字;

3 、用韻,即用原詩韻的字,但不必嚴格按照其用韻次序;

4 、次韻,也稱步韻,就是依次用原韻、原字,而且嚴格按原次序相和。

可見次韻就是用別人的原詩或者原詞的韻腳並且嚴格按照他的用韻的次序來進行和詩。

相傳次韻始於 白居易 、 元稹 ,所以也稱為“元和體”。

本人認為,歷史上最有名的次韻的詩詞,大概是蘇軾次韻章質夫的《水龍吟》了。

原詞:

水龍吟

【宋】章質夫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

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

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

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

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次韻之作: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華燈國學


問題:古詩中用“次韻”的方式寫詩,“次韻”指的是什麼呢?

有誰能更通俗的講解一下呢?

前言

前幾天專門寫過一篇文章《10分鐘搞明白詩詞唱和 什麼是依韻、用韻、次韻、步韻?

2019-01-10 03:30:00》

次韻是古人唱和的一種,不過不見得一定是同時期同時代的人。

一、什麼是唱和

唱和,原意是歌唱時此唱彼和,一方歌唱一方和,例如詞牌《竹枝》中特別標出了“和聲。”

芙蓉並蒂(竹枝),一心連(女兒)。○○●●,●○△。花侵槅子(竹枝),眼望穿(女兒)。○○●●,●○△。

從詞譜中看到,一共只有14個字有平仄符號的標誌,可見(竹枝)、(女兒)不是詞譜上的字。《欽定詞譜》中解釋道:所注竹枝、女兒,乃歌時群相隨和之聲。

電影《劉三姐》中劉三姐的山歌是這樣唱的:

唱山歌哎,這邊唱來那邊和 ........

二、唱和不一定對押韻有要求

早先的唱和對於押韻沒有特殊要求, 在詩意上有所呼應即可,南宋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有一段針對次韻的話說:

和韻(指次韻)最害人詩,古人酬唱不次韻,此風盛於元白,皮陸。”

下面柳宗元與劉禹錫之間的唱和就對押韻沒有要求。永貞革新十年以後,二人回京沒有多久又一次被貶,柳宗元與劉禹錫告別時做了一首七律,《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佔時名。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劉禹錫回了一首《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歸目並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這兩首都是七律, 柳宗元押青、庚韻,劉禹錫押支韻。

三、什麼是依韻、用韻、次韻

1、依韻 :

按照他人詩歌的韻部作詩。韻腳用字只要求與原詩同韻而不必同字;依韻比較簡單,就不舉例了

2、用韻:

指與原作韻字相同,但先後次序有變化;

  • 望中有懷(唐·朱長文)
龍向洞中銜雨出,鳥從花裡帶香飛。白雲斷處見明月,黃葉落時聞搗衣。
  • 觀唐絕句41-雲生遠岫 @老街味道
雲生遠岫風行雨,石臥蒼苔翠點衣。僧打疏鍾花漸落,舟橫南浦雁孤飛。

兩首詩押韻:飛、衣,朱長文的詩和老街的詩都押韻這兩個字,但是次序不同。

3、次韻也叫做步韻:

指與原作韻字相同,次序也不變。 下面三首詞押韻是路、去、度、處、暮、句、許、雨,次序完全相同,這就是最難的次韻。

  • 賀鑄的原作《青玉案》風靡大江南北: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據說當朝唱和的就有二三十首, 這裡就不多例舉了,只選兩首。

  • 《青玉案》(送山谷弟貶宜州) 黃大臨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曉別吾家黃叔度。弟兄華髮,遠山修水,異日同歸處。樽罍飲散長亭暮。別語纏綿不成句。已斷離腸能幾許。水村山館,夜闌無寐,聽盡空階雨。
  • 《青玉案·至宜州次韻 》 黃庭堅

煙中一線來時路。極目送,歸鴻去。第四陽關雲不度。山胡新囀,子規言語,正在人愁處。憂能損性休朝暮。憶我當年醉詩句,渡水穿雲心已許。暮年光景,小軒南浦,同卷西山雨。

四、元白唱和

中唐詩人元稹、白居易大量地以次韻方式相互唱和,對後世的影響甚大 。元稹在《上令狐相公詩啟》中說:

居易雅能為詩,就中愛驅駕文字,窮極聲韻,或為千言,或為五百言律詩,以相投寄。小生自審不能過之,往往戲排舊韻,別創新詞,名為次韻相酬,蓋欲以難相挑耳。”

元、白此期的唱和詩形式很多,白居易在杭州過年時寫給元稹一首七律:《除夜寄微之 》

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共惜盛時辭闕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尋常憶,世路風波子細諳。老校於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元稹次韻回了一首七律:《除夜酬樂天 》

引儺綏旆亂毿毿,戲罷人歸思不堪。虛漲火塵龜浦北,無由阿傘鳳城南。 休官期限元同約,除夜情懷老共諳。莫道明朝始添歲,今年春在歲前三。

既要遵守格律,還要注意次韻相酬,短的五六十句,長則數百句, 如白居易有《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寄元稹,一韻十個字,100韻就是1000個字:

南去經三楚,東來過五湖。山頭看候館,水面問征途。地遠窮江界,天低接海隅。飄零同落葉,浩蕩似乘桴.....省略1000-40字

元稹即作《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回贈:

我病方吟越,君行已過湖。去應緣直道,哭不為窮途。亞竹寒驚牖,空堂夜向隅。暗魂思背燭,危夢怯乘桴.....省略1000-40字

元白二人的詩要注意次韻不能有誤,還要注意粘連、平仄,中間98聯還要對仗,是不是好難?

結束語

次韻從元白開始,成了詩人們唱和爭奇鬥勝的一種文學形式。因為束縛最多,往往會影響詩人的表達,不過作為一種學習和鍛鍊方式,也提高了遣詞造句的水平。老街平時練習就常常使用這種方法。

觀宋填詞42•青玉案 @老街味道

經年一夢緇塵路,鬢絲悄、芳華去。秉燭惜花春幾度,白雲有待,鷗盟尚遠,山水無尋處。新詞填個嗟朝暮,語不驚人愧成句。偷得浮生閒幾許,鐘鳴鼎食,風光何似,寂寞僧廬雨。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次韻也叫步韻,是唱和的一種方式,就是在唱和時採用與原詩作相同的體裁形式,並且在相同的韻腳處使用相同的韻字。下面是我填的一首次韻唱和詞,原詞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宋 ·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夜

才逢寶鏡出高樹,便人世、飄花雨,炫彩流光鋪滿路。爆竹聲動,萬人昂首,晴碧飛星舞。暖風拂面柔如縷,衣袖輕攜暗香去,元夜融融與共度。一輪明月,滿城歡語,燈火樓臺處。


無聊的聊天室


次韻,又稱和韻,是針對起詩一方原韻所作出的同形同韻或者原韻的韻腳。例如王之渙的原韻詩是:白日依山進,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韻詩是:明月出山巒,截江乘舟遊。未知山走向,拾階鳳凰樓。其中游和流屬同形同韻,和詩中末句尾韻逕取原韻。和詩中的遊和樓統稱次韻,而原詩中的流和樓稱為原韻。以上請批評指正。

咸陽人


鄭秦雲


次韻亦稱步韻,是古時和詩的一種方式。

你若和對某一首詩,必須與原詩尾字同韻同形。(七律詩中三、五、七句可不作要求。)


愚公6881


次韻,也稱步韻。只在雙方和詩的時候才用這種說法。

也即按別人用韻的順序(次序)和詩,這需要和詩的人有很深的詩律修養才行。

次韻的對象不拘: 時代不拘,認識不識也不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