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值得去的寺廟和朝臺有哪些?

茳J魚兒的淡淡心事


【圓照寺】

圓照寺古稱普寧寺,位於顯通寺鐘樓對面。明永樂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來中國宣傳佛法,為了紀念他,明宣宗下旨修建了這座寺廟。它是一座700年的古寺。
圓照寺的山門與眾不同,一般寺廟山門是3門,這裡是5門,稱為五朝門,是五臺山獨一無二的。它也是皇家道場之一。
圓照寺名,取意於室利沙的封號,追其佛源,佛經有《圓覺經》,主要內容是講文殊、普賢等十二大士向佛請教因地修證的法門。
圓照寺山門
寺內的藏式白塔給圓照寺帶來了很大的聲譽,塔中藏有尼泊爾(也說印度)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子。除此之外,圓照寺還是五臺山佛教聖地、黃教流傳開來的聖寺。
圓照寺屬黃廟,就是後來俗稱的喇嘛廟。
【貧女豈齋殿】
傳說文殊菩薩在塔院寺“無遮大會齋”上化成貧女乞食,施發以後。即在圓照寺上空顯示真容,故在此處立碑造像。
【圓照寺室利沙舍利塔】
寺後院內有一座白色的喇嘛塔,高五丈,四角各設小塔,造型奇特,這就是印度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塔。圓照寺的聲譽大,就在這座塔上。
圓照寺室利沙塔
塔下金佛

【菩薩頂】

臺懷鎮鎮北有一小峰,人稱靈鷲峰,亦名菩薩頂。它是五臺山規模最大、最完整壯麗的喇嘛寺院(五臺山第一黃廟),也是全山五大禪處之一。菩薩頂為滿語“文殊菩薩居住靈鷲峰頂”的意思。

清初皇帝為了維護統一,對蒙藏民族採取懷柔政策,菩薩頂一躍成為五臺山地位最高的寺廟,康熙和乾隆多次遊歷五臺山皆駐蹕於此。
菩薩頂下石階偶遇一位來自九華山徒步朝聖而來的僧人,服氣了這耐力。

【菩薩頂108級臺階】

寺前還有108蹬石階,是朝聖的必經考驗,時不時見到前來朝聖的高僧。
108級臺階回望。
菩薩頂上遠眺。
菩薩頂“靈光聖境”是康熙皇帝手書。
菩薩頂是按照皇家的規模型制進行大規模改建的。
【大雄寶殿】
【菩薩頂的大文殊殿】
菩薩頂的文殊殿也叫滴水簷大殿,殿中的一片瓦除了冬天,不管陰晴都會往下滴水。但是在1984年維修大殿的時候保護措施不到位,原先的水槽被抹平。
【菩薩頂匾額】
【菩薩頂天王殿】
【大鍋院】
南房中置三口大銅鍋,其中一口是明朝萬曆年間鑄造的。這些大鍋是寺廟裡的和尚在每年臘月初八煮臘八粥敬佛並施捨給信眾之用的。
菩薩頂下我們遇見了一位自稱來自西藏布達拉宮的僧人,並不謝絕我們給的紙幣。

歡迎關注知乎‘雲緋’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

蝶戀花緋


剛從五臺山回來,正好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其中五臺山又以規模宏大的寺廟建築群、博大深厚的佛教文化,吸引無數人年年到五臺山朝聖遊覽。


要說五臺山最值得去的地方,我個人認為非佛光寺莫屬。佛光寺被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稱為“中國第一國寶”,因其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經書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公元471——499年),曾被毀後重建。現在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建於唐朝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寺內文殊殿為金代建築,其餘均為明、清時期的建築。特別東大殿的唐代建築、雕塑、壁畫、題記,被稱為“四絕”。至今,還能在大殿門板上看到唐朝人遊覽佛光寺的留言。在東大殿右側還有建於北魏時期的祖師塔,這是全國僅存的北魏時期的兩座古塔之一,更顯珍貴。此外,佛光寺內還有唐代石幢兩座。


“一座封存了1200年的寺廟,它的存在就是歷史”,可以說佛光寺是一個創造奇蹟的地方,全寺建築文物縱跨北魏、北齊、唐、宋、金、元、明、清、民國等9個朝代,其年代跨度之全,在中國的古建築中絕無僅有。所以,我個人認為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這裡特別要說的是,昨天(10月23日)是霜降,又是農曆的十五,在五臺山的五爺廟可以說是人聲鼎沸,火光沖天。可惜,我到了佛光寺卻冷冷清清看不到幾個人,心裡不免有些感嘆。對了,還要說個小插曲,就是在去的路上,偶遇當地交警檢查,我因沒帶駕照還被罰了200塊扣一分。但不管怎樣,現在還能切身去觸摸感受這個有千年歷史的地方,本身就是最大的幸運。

附:我拍的照片,開始沒注意不能拍照,後來就沒再拍了。




至於朝臺最值得去的地方,那就多了,我就簡單說幾個:

1.菩薩頂。位於五臺山靈鷲峰上,是規模最大的黃教寺院之一,有“小布達拉宮”之稱。菩薩頂是滿族語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薩居住的地方。據傳為文殊菩薩道場,即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為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到了清朝實際上成了皇室的寺廟,地位極其尊貴,可以說她是五臺山黃廟領袖、等級最高。

2.顯通寺。是五臺山眾多寺廟中最大、最古的一座,也是五臺山青廟領袖。

3.塔院寺。五臺山標誌性建築大白塔所在之地,在臺懷鎮眾多寺的簇擁下顯得特別突出。

4.黛螺頂。“要至黛螺頂,必登大智路”,大智路是由青石鋪成,一共有1080級臺階。具傳登上大智路,所有的煩惱皆可拋掉。要說的是,這裡有個六角亭子一樣的旃檀殿別具一格。殿內供有佛祖釋迦牟尼佛,不是常見的結跏趺坐的式樣,而是站立於佛壇上,又因站佛是用旃檀木雕成,故名旃檀佛。



5.殊像寺。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青廟十大寺之一,因供奉文殊像而得名。

最後,重點推出的是五爺廟。據說,是五臺山香火最旺、許願最靈的寺廟,俗稱“萬佛閣”,面積不大名氣大,可謂是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旺盛門庭若市。

當然了,我所介紹的都是在臺懷鎮附近的便於大家遊覽許願的幾處寺院,至於其他的我想“心隨緣意,緣隨願生”,就看你自己的想法了。

(希望大家多多鼓勵!關注點贊,會好運連連、萬事如意的)


EIMICHS天堂鳥


山西省五臺山翰林禪寺


五臺山翰林禪寺,坐落於五臺山南臺南麓;據考證,該寺院始建於元末明初,興盛於明清時期。 寺院結構有三層大殿構成,另加六座配殿。其中慧光明殿是主殿,該殿最早落成,內供的華嚴三聖與十八羅漢。據今大約六百多年的歷史,據相關專家考證,該大殿是目前五臺山寺廟群中僅存的一座無基大殿(所謂無基大殿是,房基沒有磚石結構,直接以黃土做地基),大殿主要以土木結構建成,整座大殿沒有鋼筋水泥。就這樣一座大殿,歷經了六百多年曆史的滄桑與磨礪,其建築結構具有非常高的考古價值。其中慧光明殿內供奉的十八羅漢,據考證,是明朝時期的塑像,與現保存下來亞洲第一古剎,佛光寺東大殿內供奉的五百羅漢是同一時期的塑像。其雕塑工藝與著色工藝都是一筆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

主持師父上淨下柱法師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茹村鄉漢嶺村翰林寺五臺山翰林禪寺


資深媒體人張子保


山西省的五臺山,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值得去的寺廟和朝臺有哪些呢?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



第一大寺院佛光寺,因佛光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



第二大寺院顯通寺,它是五臺山眾多寺廟中最大、最古的一座,也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



第三大寺院塔院寺,聳入雲天的大白塔是寺內的主要標誌,塔的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也被人們當做五臺山的標誌。



第四大寺院菩薩頂,五臺山中規模最大的黃教寺院,也是五臺山等級最高的寺院。



第五大寺院殊像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五臺山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



還有十大青廟之一的碧山寺、五臺山最高的彿像千手觀音所在寺院金閣寺、五臺山最有魅力的寺院南山寺以及龍泉寺和普濟寺等,這些都是五臺山值得去的寺廟和朝臺。謝謝閱讀!


隨意慧眼看世界


【大顯通寺】

顯通寺是五臺山眾多寺廟中最大、最古老的一座。相傳此寺始建於漢明帝永平年間(58~75),現有建築大多是明、清時期所建。分別有大佛殿、觀音殿、大文殊殿三大主殿。
它和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是五臺山景區唯一的國家級保護寺院。
【顯通銅殿】
萬曆年間從十三個省徵用十萬斤青銅鑄造了這座銅殿,它是當今世界唯一的一座青銅貼金建築。清朝康熙皇帝專門觀摩了這座銅殿,還留下了讓人猜不透的無字碑。
顯通寺是皇家寺院,流傳著許多關於帝王的傳說。康熙皇帝曾經來到五臺山五次之多,還將龍袍贈給顯通寺的大師,令其代皇帝年年禮佛。
顯通寺撞鐘僧人大多早上三點半就起床了,晚上要九點半敲過鍾才能睡。他們一整天的活動也十分繁忙。
【大文殊殿】
大文殊殿是顯通寺第二重大殿,這裡供奉著七尊文殊菩薩像。正中的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從左至右依次為西臺獅子文殊,南臺智慧文殊,中臺孺童文殊,北臺無垢文殊,東臺聰明文殊;大智文殊後面是甘露文殊。
顯通寺最珍貴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是千缽文殊銅像、銅殿和銅塔、無量殿、華嚴經字塔和重達9999.5斤的大銅鐘。
【千缽文殊殿】
千缽文殊菩薩是明朝鑄成的。
【大顯通寺的鐘樓】
【無量殿】
無量殿是一座純磚砌結構的建築,奇特之處在於沒有房梁,裡面供奉有銅鑄毗盧佛。
顯通寺無量殿
【塔院寺】
塔院寺是五臺山五大禪寺之一,全國的“青廟十大寺”之一。原是顯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時獨立為寺,改用此名。寺內以舍利塔為主,在青山綠叢之中,高聳的白塔格外醒目,是五臺山的標誌性景點之一。
塔院寺最古老的一部分建築的建造時間最晚也在北魏以前,建造塔院寺是在明朝完成的。明朝永樂五年,明成祖朱棣命人在大白塔旁建起了一座寺廟,而且還重修了這座佛塔。此時塔院寺和大華嚴寺才徹底成為兩個獨立的部分。
正南方的“清涼聖境”三塊木牌坊建於明代。
塔院寺門票
【大白塔】
大白塔是五臺山標誌性建築,塔高56.3米,據說是元代初建的,也叫阿尼哥大白塔。據說塔中還包裹著武則天時期建造的二層八角鐵鑄舍利塔,這項工程工作量之大、技術要求之高堪稱五臺山之冠。它是整個五臺山的標誌。
白塔頂部蓋有八塊銅板,這些銅板是按照傳統的八卦方位來安放的,並整體構成一個圓盤的形狀。圓盤的上面是一個風磨銅質的寶瓶。圓盤的邊緣,又掛著36塊每塊兩米多長的銅質垂簷。每個垂簷下面又掛著三個風鈴。
大白塔下小金佛
毛澤東、周恩來在1948年前往西柏坡途中,曾在塔院寺的方丈院下榻。
白塔底座南面有三個很淺的石洞,右邊石洞立有佛的跡象碑,碑上有釋迦牟尼的雙足跡印圖,這是佛的聖蹟。左邊的石洞內有康熙年間的修塔紀事碑。
蒙藏族佛教徒到五臺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聖蹟”的第一聖蹟,就是大白塔。
【大慈延壽寶殿】
【塔院寺的轉經筒】
轉經筒為朝拜大白塔之用。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兩週前第二次去五臺山,分享給大家。2年前第一次開車去五臺山,認為沒有見到菩薩,而這次不同。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諸菩薩住處品》載:“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所以身在五臺天天可以見到文殊身邊的菩薩。每座廟裡皆可見文殊菩薩。

怎樣才能親身感受文殊菩薩的加持呢?推薦幾個地方。

1.五爺廟,五臺山香火最盛,許願最靈驗的廟宇。今天恰好是五爺的聖誕日。看看場面就知道了。許願,還願很多人與五臺山的緣分源於五爺。而我個人認為,五爺如此慈悲離不開文殊菩薩的加持。下面就是今天凌晨的的五爺廟。



2.黛螺頂,登黛螺頂是小朝臺。1080級臺階。黛螺頂把五臺的五個文殊菩薩化身集中在一起。所以相當於小朝臺。另外這1080級臺階很多人是三步一拜上去的,甚至一步一拜。這樣做的就是拜懺,可以去自己的業障。我這次去就是三步一拜。結果上去後不是很累,一身輕鬆。



3.菩薩頂,五爺廟,塔廟寺,大顯通寺,菩薩頂這四座寺廟在一條直線上,而菩薩頂在最高點,又稱靈鷲峰。是清朝的皇家寺院,歷史也可追溯到北魏。因為這裡是鎮裡的最高點,所以文殊菩薩大概率居住在這裡。



4.大朝臺,現在臺頂已經通了公路,乘坐景區車一天可以朝五臺。但是若想見到文殊菩薩建議步行。海拔最高的北臺,規模宏大的中臺,簡陋清淨的西臺。行走在華北屋脊上,看雲捲雲舒。吃住在廟裡,和出家師父們近距離接觸結緣,才會有更多的機會遇到文殊菩薩。



5.普壽寺,號稱亞洲最大女子佛學院,禁止參觀,卻可以去參加早晚課和一些開放的課程。和幾百名出家師父一起誦經。這種體驗是其他地方沒有的,晚課是7點,白天可以去客堂問下,還可以參加其他的活動。



6.大聖竹林寺與真容寺。這兩座寺廟,都是後翻建的,能看到現代建築技術與古代結合後的味道,和古代的寺廟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是妙江大和尚的道場,一個是夢參老法師的道場。



來五臺山的每個人依據自己的緣分,見不同的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文殊菩薩就在不經意間等著與你相遇。

五臺山本地的僧人就有幾千人,到了夏季。全國各地的出家人聚集於此。可以供千僧,供萬僧。這是其他地方不可能實現的。在五臺山很多高僧都是顯密雙修。寺廟也是顯密各半。要知道,大威德金剛也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大智文殊菩薩以不可思議的智慧在五臺山示現慈悲,智慧。希望來到這裡的眾生與文殊菩薩結緣,發三藐三菩提心。這也是文殊菩薩的願力。






太極拳的修行之路


如果第一次到達五臺山旅遊行程安排在一天內建議常規寺廟參觀、如標誌塔院寺,顯通寺等,有一定時間的建議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朝臺頂,體驗看臺頂日出,住宿臺頂體驗寂靜。如果有嚮導帶領可以用次素食,喝次禪茶,放鬆心態與師父聊個閒談。其實旅遊與拜佛相似,總需要有好的夥伴和優秀的行程。瞭解細節需要專業的幫助。希望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