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納稅人沒有進項發票怎麼辦?

江山一樹


一般納稅人沒有進項發票,一般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主動的,一種是被動的。


對於第一種主動型,原因是認為不要發票可以拿到更低的價格,省錢了,然後再賣掉,不開票就好了。殊不知當中幾個坑:

1. 既然已經是一般納稅人了,那年銷售額的規模是在擴大的,跟你做生意的客戶們不要票,你確定嗎?

2. 即使客戶不要票,你不開票,代表你不用納稅嗎?不是,仍要報稅。如果偷偷用私人賬戶操作,那被查到按偷稅處理。怎麼會查到?通過金稅三期和你的個人賬戶。

3. 你沒有要發票,客戶要發票,你省的錢夠交稅麼?不要圖一時之快。要算清楚這筆賬。

對於主動型的建議:公司從上至下要建立起這個觀念,能夠取得的票一定要取得。


對於第二種被動型,原因比較複雜,總的來說不是我不要票,是難以取得進項票。以下說幾個常用方法,也許不一定適合每個企業,但可以作為一個思路和參考,再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作綜合考量。

1. 考慮增值稅簡易徵收。

(1)哪些企業可以申請簡易徵收,參見我整理的“增值稅簡易徵收和特殊徵收率,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了!”。可以看看自己的行業是否可以申請簡易徵收。

(2)符合條件就立即去申請麼?不是。一旦申請變更為簡易徵收以後,理論上3年不能變回來。所以,在申請之前要充分計算,是現在的情況下省稅,還是簡易徵收的情況下省稅。表面上看簡易徵收是省稅的,但如果公司的組織結構比較複雜,在未來期間會有大量進項交易,就未必了。

2. 考慮充分利用優惠政策作全面的籌劃。

(1)利用區域性的稅收優惠政策:現在很多的園區都是有稅收返還的,增值稅和所得稅都會將地方留存的部分以一定比例給與返還,比例可以在40%-60%之間。能夠申請到這些優惠,可以為企業節省不少稅收。

(2)利用行業性優惠政策:比如高新企業,軟件企業。你說我啥也不是,那也沒關係,可以根據企業的現狀,看看能不能有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或者經過申請能夠達到一定的標準而適用優惠政策。

3. 考慮能否改變業務模式。

(1)考慮是否可以將難以取得進項票的零星業務進行外包,從而取得合規的進項票。先計算好外包產生的額外成本和能省下的稅,是否划算。

(2)考慮將整個商業流程延長,在稅優地設立個人獨資企業,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的模式。同理,計算好成本,做出對企業最有利的選擇。

4. 充分了解哪些是不需要專用發票也能計算進項的。

(1)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

(2)農產品收購發票;

(3)通行費發票;

(4)接受境外單位或者個人提供的應稅服務,取得的解繳稅款的稅收繳款憑證

…...

好了,沒有進項票的情形和方法大致說到這裡,涉及到細節的還有很多,比如員工差旅發票的管理,人員薪酬的合理安排等等,根據不同的企業類型,應該進行不同重點的籌劃和管理。當然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尋找方法合理解決,千萬不要通過非法途徑去取得發票,或者通過不法手段來增加成本。在金稅三期,全民稅收信息聯網的時代,這些方法的風險急劇升高,不知情的勿入。

我是財會小童,以上個人觀點,歡迎評論補充。


財會小童


這應該是很多老闆非常關心的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進項,就意味著要交很高的增值稅。賺錢本來就很難,還要交那麼多的稅,肯定心疼得要死。

只不過,有時候沒票就是沒票 ,就跟春節搶火車票一樣。所以,最後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得從兩個方面考慮:

  • 當供應商沒票,或不給開票的時候,算好賬,即便沒票,也要能賺到錢不能賠錢。
  • 簡易計稅法是營改增後的一項政策,可以按照徵收率計稅,比增值稅稅率低很多。儘可能利用好這項政策,少交稅。

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詳細捋捋。

1 哪些行業可以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
簡易計稅方法主要是在營改增時,針對特定行業設置的,參考的是 財稅〔2016〕36號 文,《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
其中, 第十八條 規定,一般納稅人發生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特定應稅行為,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但已經選擇,36個月內不的變更。

這些行業,因為行業性質不容易拿到進項發票,用簡易簡易計稅方法,很可能會省下來很多錢。

常涉及的納稅行為包括:

1、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包括輪客渡、公交客運、地鐵、城市輕軌、出租車、長途客運、班車。3%。
2、一般納稅人提供教育輔助服務,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
3、非企業性單位中的一般納稅人提供的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鑑證諮詢服務
4、 一般納稅人提供勞務派遣服務,可差額納稅,扣除代付工資、福利、社保及住房公積金後,按照簡易計稅5%。
5、電影放映服務、倉儲服務、裝卸搬運服務、收派服務和文化體育服務。3%。

6、納稅人提供建築服務適用簡易計稅方法的,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後的餘額為銷售額。

比如勞務派遣是比較典型的更適合用簡易計稅方法的。如果按照一般計稅方法,是6%的稅率,且幾乎沒有進項。若是按照簡易計稅方法,則是用銷售額減去人工成本之後的差額,按照5%的徵收率計算增稅稅額 。明顯會少很多。結合自己公司情況,可以看看是不是屬於以上納稅行為,若是,可能也就不必發愁進項稅票的事了。

2 不要採購發票到底要降價多少才划算。
去年年底跟一位做貿易的老闆聊天。他就說:我們有些供貨商不開發票,降價給我們供貨。開始我都不懂,後來仔細算才發現,這樣子搞我們完全不賺錢。
他當時說得特別痛心疾首:“因為這個,我覺得都賠了好多錢了。”
就這個問題,來算一筆賬。
假設,正常含稅的採購價是1160/噸,採購10噸,總金額就是 11600,其中進項稅 1600,採購成本10000。按照1740/噸買出去,那收入就是15000,銷項稅 2400。
這個業務要交的稅有: 增值稅 2400-1600 = 800;所得稅 5000*5%(按照現在最優惠的稅率) = 250。

如果供應商不給開發票,那要交的增值稅就是2400了,比原來多1600,同時增加的還有相關的附加費用。這樣算下來,採購方要將降價的空間, 就已經大過要交的稅額了,他肯定也不會願意。

所以,一般說不要採購發票,通常是因為銷售端也有一些不需要票的業務,於是大家都賺點稅務局的錢。比如你現在採購按1100/噸給我,我按照1600賣出去,都不交稅,各自歡喜。可一旦銷售要開票,就很不划算了,不但成本高了,還要多交增值稅,多交附加稅。這也是前面那位做貿易的老闆意識到的,他完全沒辦法控制當月只開有進項發票的單,而且有發票和沒發票的業務混在一起,成本也不準,簡直是得不償失。

在這裡,也還是建議各位老闆朋友們,多多利用稅法政策的正道省銀子,千萬不要去碰法制的底線。


康愉子


一般納稅人沒有進項發票有如下幾種情形,我們逐一探討解決方案。

1. 為了降低進貨成本,向無法提供專用發票的供應商採購原材料或者貨物。這種情況純屬小學數學沒學好,一定要換能開專用發票的供應商,即使進項票全部進項稅額由自己買單也要開票,即使增值稅上沒佔到便宜,但專用發票還可以抵25%的企業所得稅呢。

2. 為了進價便宜,按未稅價交易,不要進項發票。這種情況以後必須跟供貨商要進項專票,哪管全部稅點都由自己承擔也得要,否則就是撿個芝麻丟了西瓜。

3. 有些行業確實無法獲取進項專票,比如勞務派遣公司,銷售成本全是人員工資,無法獲取發票抵扣進項,這種情況下選擇差額納稅,用收入減去成本作為增值稅納稅基數。

4. 有些無法獲取進項發票的服務業,比如客運服務,甲供材的建築服務,這種情況下可以到稅務局申請簡易計稅辦法,按照3%的徵收率納稅,增值稅稅負大大降低。

5. 涉及到農產品的,進項發票處理本官方號前面文章有詳細介紹,如有需要可以翻閱。

6. 不知何種原因確無進項專票的,那就根據公司未來發展需要,採購一些可開專票的固定資產,日常經營產生的住宿,辦公等支出儘量要開具專用發票。如果還不夠抵扣,那就認交吧!

7. 如果是因為供應商暫時不能提供發票,日後可以補開專票,這種情況下財務可以根據採購明細做暫估處理,這樣當期所得稅稅負沒有增加,等發票補回來增值稅也可以抵扣了。

以上回答,希望能夠幫到大家,有任何不明之處,歡迎留言或者關注@唯思得財稅官方號,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唯思得財稅


一般納稅人沒有進項發票,稅務局有規定,在不能完全取得進項票時,可以由稅務局確定後採用核定徵收。這種情況多用於建安類企業。


映日荷花414


一般納稅人沒有進項發票對於企業成其中小企業是硬傷。筆者提出以下解決方案:1.能申請簡易計徵方式,按3%計徵就最好,但它有行業要求,不是所有行業都能用,也可能由於你的客戶不接受這種發票,所以未必可行2.另個成立小規模公司,按3%增值稅甚至免稅對不需要一般納稅人類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客戶銷售和開票.


丁明先生


那你賣貨物,服務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如果是,交稅又何妨,你做的本就是無本買賣,比強盜還好(強盜還是以生命為代價),如果不是那便是為了點蠅頭小利,放棄發票,怎說呢!丟了西瓜撿芝麻,很不償失,賠了夫人又折兵,偷雞不成賠把米,就你這智商還做毛生意,趁早的關門大吉,還在頭條裡問怎麼辦?借用蔡明的一句話,你去死吧!


逝去如風10


沒有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企業還能做生意嗎?還有誰會進沒有抵扣發票的貨?17降至16更是扯蛋


菠蘿4201


沒有進項發票?一,沒有費用支出。二,費用支出對方都是都是開具的增值稅普通發票。那你就要找對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了,這樣才能有進項稅額抵扣。不然你自己的增值稅銷項稅額是全額繳納


梵音煩


找供應商拿發票,拿不到就只能交稅,不要去買票,現在幾年前的問題發票都會查出來,


七天深圳公司註冊


只要是正規合法經營的企業都有進項稅,如果你沒有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合法經營了,當然極個別行業確實少的可憐,如綠色農業生產,非綠色的有,但目前不具備抵扣條件,但國家給了政策。

如果你確實沒有,還是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合法經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