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往事:张秋

鲁西往事:张秋

对老家阳谷的张秋这个地方,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不用说,那是因为他的西北五里便是有名的景阳冈的缘故。十二岁那年,我刚刚学会骑自行车,就与几个伙伴一起,沿着金堤呼啸而先去张秋,后至景阳冈,痛痛快快地玩至黑天方归。

后来,学校毕业之后参加工作,到张秋这个地方的次数就很多了,一年有十次八次的。办理公事之余,自然而然地会在大街上徜徉一番。从而对运河边上的这个有名镇子的流风余韵,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了解。

青色的老房,青砖铺就的街道,河边的石头闸门,还有那条越来越细了的运河故道,所有这些遗迹,都在隐隐约约地让人感受到这个地方昔日的辉煌。这时的我,因为多少读了点书,从而知道了张秋的一些逸事趣闻。

宦海浮沉几十年的清代的有名清官刘琰,曾在这个地方优游卒岁,临流赋诗,度过了一生最后的几年时光。在这里,他拒绝了一位有名的大臣的劝说,不再出山重入仕途,从而保持了一生的冰清玉洁。这里孕育出了刘坤、张令煌、周天爵等文人名士。还有一个叫任凤子的,是远近闻名的道家人物。这个地方曾经出过一本名为《张秋风土志》的书,光看书名便可产生阅读的欲望,可惜至今尚未如愿。

张秋的商业一度十分发达。商号林立,几十种行当在这里争奇斗艳。最有艺术气质的行业是印制版画的源茂永、鲁兴聚、刘振升三家画店。他们主要产有年画、扇面、门神、果品签、纸扎画等品种,远销各地。天增帽店的产品也很有名,曾于民国三年获得全国博览会头等奖章。自然,一个富裕起来的地方,书店一定不会没有。当时的保华书局,就生意兴隆,吸引了无数的读书人前来一闻书香。

因为治理水患,明清两代的几位大臣如徐有贞、刘大夏、费清等人,都曾驻守张秋,做出许多利国利民的业绩。当然,血腥的事情也有,比如太平天国的北伐军,进入张秋之后,不只处死官吏(管河主薄及寿东主薄),还杀掉了许多富商。

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张秋的知名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远远地大于阳谷的。当然,自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决口之后,运河断流,张秋不再是一个水运码头,其声名也就越来越小,以至于渐渐地默默无闻于世。今天的人们,因为景阳冈的赫赫大名,对于张秋自然也就更加陌生。

现在的许多人都把张秋的衰落归结为黄河水患,也就是说交通原因。对此,我没有意见。但是,如果在说明任何一个地方的长期不景气时,只拿交通不便来搪塞的话,那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我想,一个地方就像一个人一样,其兴衰荣枯自有其强大的规律左右着。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我们必须走出这无可奈何的境地,无论多么坚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