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岳飞《满江红》词能孤篇压两宋?

明湖文学


据有书君所知,说岳飞的《满江红》孤篇压两宋并未有明确的出处,乃是今人对这首词的高度赞扬与肯定。

首先,从内容上,这首词表达出的家国情怀,赤胆忠诚令人动容。

词的上阙说中原重陷敌手,词人怒发冲冠,抬眼四望,也只能仰天长叹。现有的功业微不足道,自己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不要白白蹉跎青春,等年老时后悔莫及。

下阙说臣民都记着靖康之耻,他日自己一定要杀掉胡虏、匈奴,收复山河,重振家国。表达出岳飞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和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

由此可见,词人的建功立业就是为国杀敌,报国立功,这样的大忠大义,备受尊崇。

其次,从基调上,全词气势磅礴,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起势骤急,破空而来,仿佛熊熊怒火在胸中燃烧,不可遏止。中原国土好不容易收复,却因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再次沦陷,叫他怎能不义愤填膺?

百姓仍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还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下阙用极其夸装的手法,把词人对敌人的愤恨之情以及他必胜的信念具体化。从这些字句里,我们仿佛能看到岳飞带着千军万马踏平匈奴。

这样大气磅礴的词写出凌云壮志,与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样引人入胜。

最后,这首词的作者岳飞(也说为伪作),本就是世人心中敬仰的抗金英雄,名垂青史,世人爱屋及乌也是理所当然。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昏庸君王十二道金牌、“莫须有”罪名杀忠臣,这些事迹我们耳熟能详,自幼就崇拜这样的民族英雄。

《满江红》是英雄气短的仰天长叹,世人受这层情感因素影响,感性地评判这首词,尽褒无贬。

有书君以为,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气势如虹,字字铿锵,将满腔爱国情与报国志写得淋漓尽致,加上岳飞自身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令世人盛赞这首词,故有人说岳飞《满江红》孤篇压两宋。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孤篇压两宋?这首假托岳飞的《满江红》在宋词里连三流都算不上。但因伪托岳飞,加上大多数人对于诗词好坏认知之浅薄,使得这首《满江红》被一吹再吹。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首先,我们从词作水平来看。

诗词如文章,无非是真以动人。那这个“真”便是情绪,而情绪所发生,必然有所凭借,或感物,或感人。而此手《满江红》首两韵便来的无端: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皆是龇目欲裂之激烈情绪,此情绪何起?是感于景、感于人?皆无有提;

其次,后接两韵也是言辞反复:第三韵也仅作“愤青文人”语而已。“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什么意思?“尘与土”谓之一文不值;“云和月”谓之转战金戈亦披星戴月。此句大意无非是多年辗转征战,换过的是功名过眼烟云,即言之失望、茫然。但紧随其后却写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既是“功勋不得善好”之绝望,如何又教人“莫等闲”?岳飞虽是武将,但词学水平不可小觑,此般前后冲突的作法,不但矫揉造作,亦水平极差,当不得岳武穆之手。



事实上,真切肤入骨之情感,是不欲与人言、不想与人言的,盖因悲感如刀,再作成文字,无非是再体会一遍割肉刮骨之痛苦。此种煎熬之下,如何会想着如何“故作姿态”写个如何“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般笔法,看似气魄绝大,不过是作与人看的。如岳飞之心胸,在眼的是山河破碎、是百姓流离,而这些东西在此篇之内无一笔提及。全然只在“我要如何如何”,何不似“我宣誓云云”?!


就这种词作,能孤篇压两宋?我们拿另一首确定是岳飞所作的《满江红》对比一番,便一目了然:

 《满江红丨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同样北往中原,此篇便沉厚雄浑,壮怀悲悯之情,几透纸背,与《满江红丨怒发冲冠》简直天壤之别。


其次,从写作背景来看,世传《满江红丨怒发冲冠》为入狱前不久所作,当时岳飞因诏回京,已是感概“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之悲绝,怎么还可以意气风发的写作“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就《满江红丨怒发冲冠》的这种表述方式,完全是一派不得抱负、书生意气的明文人笔法,却因托伪于岳飞,竟被千古传唱,可悲至极。


以上。



无聊到巅峰


问题:为什么说岳飞《满江红》词能孤篇压两宋?


前言

唐圭璋在先生编写的《全宋词》中有岳飞的三首,其中有两首满江红。包括最著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至于这一首“孤篇压两宋”的评价不知道出自何处?估计以讹传讹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其实是明人的伪作。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看看岳飞的两首满江红。

一、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词也是一首忠君报国的豪放词,立意相同,所用景物的意象多于《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更像宋朝人的作品。

但是感情似乎没有《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么饱满。

二、《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据明朝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原词结尾是“朝金阙”,后人以“朝金”为语忌,改“天阙”云。

这首词一般被认为是岳飞即将入狱前的年龄、心情和处境,否则也不会“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这首词感情充沛、一注而下,充满了满腔忠愤却英雄无奈的感慨。

三、孤篇盖全宋

从思想内容上来说,老街觉得不仅仅孤篇盖全宋,但是从词本身的艺术价值来说,这样说就过分了。

这首词是诗化之词,一首言志的豪放词,减少了词要眇宜修的含蓄美感, 像一首斗志高昂的战歌。

词作为一种文体,它从唐五代起,历北宋至南宋,由小令到中、长调慢句,其风格手法有不少差异。初期以婉约言情为本,苏轼以后又多了豪放言志一派,各有千秋。目前还没有那首诗孤篇盖全唐、也没有那首词孤篇盖全宋。

结束语

宋人赵与时《宾退录》记录过一段话:

“绍兴癸丑,岳武穆提兵平虔、吉群盗。道出新淦。题诗青泥市萧寺壁间云: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断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岳飞的这首诗和两首满江红一样,充满了不计个人利益、忠君报国的思想,都是爱国诗篇的上乘之作。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一、就激发民族爱国热情而言,《满江红》无可替代。
词沉湎于乐府,酸溜溜的,再高的艺术何用?还不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甚至不如几句口号震撼人心,激情澎湃。国家民族存亡时期,要的是血与火,刀与枪,不是书生气。《满江红》不管谁写,都是动天地,泣鬼神的大气磅礴之作。它激励了一代代爱国志士,对形成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居功至伟,其地位之高不是任何人可以抹杀的。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


二、有人谈诗词歌赋讲究的是工整好看,押韵合辙,合乎传统,对意境阉割有余,陶醉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这类人以艺术家自居,以正统为圭臬,指指点点。还有一类人忽视社会意义,完全局限于心理揣摩,无视人,特别是诗人存在的社会意义。不能激发民族精神的作品,充其量就是一幅画,一首心灵的广告词,一碗自我安慰的心灵鸡汤。看着完美无缺,其实庸俗不堪。为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名篇?为啥其余篇章不能震撼人心?
三、现在社会有一股暗流,就是要摧毁中国的民族精神,一会儿夏朝不存在了,一会儿张衡地动仪需要移出课本了。一会儿汪精卫卖国有理了,一会儿秦桧无罪了。果如此,《荷马史诗》,一个瞎子胡诌八扯,要不要抹杀西方的历史?一会儿鲁迅先生的思想不合时宜,有人对亡国奴生活情有独钟。什么澳大利亚是英国殖民地比较发达了,印度说英语有竞争优势了,一副副奴隶相,只想享受,不想创造。真是和平时期,汉奸辈出,学者旗号,掩人耳目。国人不是喜欢科学吗?国人不是崇拜西方的考古方式吗?害死你!西方的魑魅魍魉在憨笑,青面獠牙!


用户68403844087


其实两宋有很多名句,比如范文正公的《岳阳楼记》,文天祥的《正气歌》,岳鹏举的《满江红》之所以能够流传后世,光耀千古,是因为他的气节和同时期昏君和奸臣对他的迫害,岳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在我们这个民族面临外族入侵,山河破碎的时候,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激励着中华男儿,他那种收复河山,投身许国崇高理想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在绝望中总在寻找光明,永不停息的抗争下去!

他远超南宋同时期的任何人之上,像赵构那样的皇帝根本配不上他,岳飞是一把尺子,在他面前,所有的忠奸都会被照得明明白白,赵构,秦桧儿,张俊等人如同几只妖怪,在岳飞面前总是能看到自己的丑恶,于是他们害死了岳飞,然而,岳飞的死,他的壮志未酬,反而成了他光耀后世的一大缘由。我们传颂他,是因为每一个汉家男儿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岳飞梦,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何其壮哉!!!!


易与道合


我有时候真的很佩服提问者如此无知无谓的超级大无畏精神,如此的敢想、敢提问,这个提问句子组织的还像一个诗句: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孤篇压两宋。

孤篇压两宋?我又默念一遍。唐诗宋词,两宋词作与唐诗齐名,竟然被一首是否是岳飞所作还存疑的词作完全压下去了?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柳永等等等等,你真的认真阅读过他们的词作吗?还是说你只是从某个无聊的肤浅的哗众取宠的假文人那里贩卖来的一个伪说?

没有谁能够凭借一首诗压倒唐诗,也没有谁能够凭借一首词,压倒两宋词作,灿烂辉煌的唐诗宋词,是唐宋两朝无数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们共同铸造而成的两大文化汪洋,连李白杜甫都不能说可以压倒了唐诗,苏轼柳永也不能压倒宋词,他们最多只能算是这两大艺术汪洋的一个永垂不朽的巨浪。

而《满江红·怒发冲冠》,充其量只能算是宋词中的一朵浪花而已,还不能算是顶尖艺术水准的,只不过借助了亡国之怒和爱国之情而开放的格外灿烂、格外持久而已。仅此而已。


久卓子60


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学习岳飞的《满江红》,全文默写和背诵都不在话下,而且很多朗诵比赛,我们几乎都选择
《满江红》,因为这首词很“正派”、“有气势”,朗诵它很容易得奖。

而在历史上,对于这首词的评价也非常高,“孤篇压两宋”,这评价几乎没谁了。两宋时期所有的诗词都抵不过《满江红》这一首,包括苏轼、韩愈的诗词,唐宋八大家中有6位在宋朝,竟然也抵不过。我想,原因有2个。

第一,真情流露,民族英雄

岳飞是精忠报国的典型,他的一生也践行了这四个字。率军北伐、试图匡扶大宋王朝。从这首诗里面我们能看到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些话都不是岳飞在花前月下空想出来的,而是岳飞真真正正做出来的。

他确实怒发冲冠,他确实仰天长啸,他确实带领手下兄弟们征战沙场、希望北伐成功。他真的在30岁的时候就把功名看作尘土,真的率领部队走了8000里路。所以,满江红字字真切,是岳飞的真实写照。

第二,英雄留千古,岳飞存英名

岳飞一直被我们看作是民族英雄,他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收复河山。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怀着爱国的热情以及对敌人的愤慨写下了这首诗,希望能够收复山河。

如果岳飞能够完成他的使命,或许这首词还不会这么出名。但不幸的是,在39岁正值壮年的时候,岳飞含冤入狱,被人陷害致死。也正是因为这个令人惋惜的结局,再加上这首词本身就有的真情实感,让这首词和岳飞本人千古留名。

一首满江红,岳飞悲壮中;千古成绝唱,孤篇压两宋。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在下千城


《满江红》是南宋著名民族英雄岳飞为数不多的文学作品。这篇词篇幅不长,但读起来壮志激昂。说《满江红》“孤篇压两宋”夸张了点,但我认为排到前十名还是不成问题的。毕竟宋词高峰期,知名的词人作品太多了,比如辛弃疾、苏轼等人的作品,也是惊艳两宋的。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上阙用短短十多字写景,第一句“怒发冲冠”四个字就注定了这首词的不凡,接着写“抬

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种充满情感的言语,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和感悟,是很难表达出来的。虽然这篇词经历了1000年,但我们读起来毫不吃力。

接下来是本篇的高潮,也是《满江红》的点晴之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既是岳飞本人对年岁渐增,功名未立,大志未酬的遗憾,也是对国运的担扰。此时南宋朝廷充满了投降主义的风潮,虽然全国北伐呼声不绝,可以宋高宗、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无动于衷,象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报国无门,心有感伤。

《满江红》的下阙主要描写了国难现状和岳飞立志北伐、恢复故土的强烈愿望,以及他从容面对现实,乐观开朗的性格。与上阙一样大气磅礴,相互对应,豪放之情溢于眼表。


《满江红》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人所传诵,除了它极高的文学艺术水准外,关键是在家仇国难之时,含蕴含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弘扬了一种忧国忧民、敢于抗争、精忠报国的民族情神。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多灾多难的民族,每逢到了国难时候,人们就要怀念岳飞和他的《满江红》,以激昂斗志。


华哥杂谈


岳飞的名词《满江红·怒发冲冠》,韵律铿锵,气势跌宕,直抒胸臆,忠义满乾坤,读之直让人感觉正气扑面,振聋发聩!

词曰: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里可以摘录唐圭璋先生《唐宋词简释》中对此词的解释,唐先生的解释说:“起言登高有恨,并略点眼前景色。次言望远伤神,故不禁仰天长啸。‘三十’两句,自痛功名未立、神州未复,感慨亦深。‘莫等闲’两句,大声疾呼,唤醒普天下之血性男儿,为国雪耻。下片承上,明言国耻未雪,馀憾无穷。‘驾长车’三句,表明灭敌之决心,气欲凌云,声可裂石。着末,预期结果,亦见孤忠耿耿,大义凛然。”

唐圭璋先生是诗词评论大家,但他对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的解释,用了他惯看秋月春风的平淡,将岳飞用他的理想、情怀、抱负、心血、生命凝结而成的词作,理解成非常平常的理想与抱负,我不是说唐先生理解得不透,我只是说他没有把岳飞那种泣血的悲愤和忠贞以同等的情绪表达出来,让人感慨。

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评价《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说:“胆量、意见、文章悉无今古。”(《草堂诗余正集》)清朝诗人刘体仁评价说:“词有与古诗同义者,‘潇潇雨歇’,《易水》之歌也。”(《七颂堂诗绎》)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评价《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说:“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白雨斋词话》)这些评价,才更接近岳飞写作此词时的悲愤心情一些。

岳飞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有着为自己理想和抱负勇往直前的坚强信念,有着为理想抱负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岳飞所处的时代,内忧外患,志不得伸。国家,是屈辱之国,将士,无用武之地。在国破家亡之际,岳飞毅然从军,从士卒到统帅,经历过千百战,英勇杀敌,视死如归,最后成就了作为一名臣子和将帅的卓越功勋,他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闻之色变,纷纷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带领军队北伐,攻打至距离北宋首都开封仅四十五里地。作为臣子,他的功劳无以复加;作为战将,他的成功指日可待。

然而,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将他当成了与金人谈判的筹码,最后以牺牲他来换取谈判的资格,将他杀死于大理寺狱中。岳飞的悲壮人生,与他这首《满江红》的情绪何其相似。所以,何谓孤篇压两宋?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乃是!


帝国的脸谱


岳飞的《满江红》孤篇压两宋的结论应该是过了。

就《满江红》诗词本身,应该是上乘之作,无论是立意还是气势都很大气,但诗歌不仅仅只是“大气磅礴”和“激情澎湃”是上乘之作。纵观两宋,特别是北宋,在诗词方面文学成就至少和《满江红》比肩的还有很多。

《满江红》之所以被推崇备至,不是他的文学成就,而是“情怀”。

岳飞《满江红》里深深地“爱国情怀”的确是整个两宋都不曾有过的。而这种“情怀”在我们现代人来看就尤为珍贵。

在整个封建王朝,爱国和忠君是分不开的,我们经常讨论岳飞的功过是非,实际上,岳飞的伟大与可贵,是他“纯粹的爱国”,在他的眼里,国家完整是至高无上的,“待回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就是岳飞的理想,和君王无关,与社稷休戚。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但精忠报国而已,个人名利视同尘埃。这是很多“文豪”和“诗圣”都达不到的境界。

于是,《满江红》就是两宋“爱国情怀”的巅峰之作,在这个意义上,“孤篇压两宋”名副其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