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秦琼排在最后,第一又是谁?

用户58366978727


唐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元643年3月23日,李世民荣登大宝已经17年。



十七年里,李世民率先垂范,夙夜在公,从谏如流,大唐在他的统治下,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定,百姓安居乐业,威服四夷,万国来朝,尊其为“天可汗”。

李世民知道,这份盛世来之不易,既有自己的努力,更有一帮开国功臣的众志成城,自己是明月,功臣就是众星,众星拱月,明月当空,才有一片美丽的夜空。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李世民更加怀念当初并肩作战,同心戮力的功臣们,为功臣建阁画像的想法油然而生,著名的凌烟阁和二十四功臣像就此诞生。


二十四功臣大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秦琼、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魏征,但二十四功臣的排序不是按照知名度,更不是按照武功,甚至不是靠资格和功劳,而是按照当时的官职品级排列,排序规则如下:

1、官职从高到低,已经去世、有赠官的,以所赠官官职品级为准。

2、官职品级相同者,按照爵位高低排序;

3、爵位相同者,按照年龄大小排序;

4、官职爵位都相同者,已故者排在生者之前;均已故者,按生前官职爵位高低排序;

5、光禄大夫以下文散官不作为排序依据,以本身职事官高低排序,所谓文散官是为荣誉头衔,不执掌任何实际事务,职事官则是实职。



按照上述排序规则,秦琼排在最后一位并无不妥,不需要为他鸣不平。

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就品级而言,他当时是司徒,正一品;就爵位而言,他是赵国公;就资历而言,他和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就关系而言,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就功劳而言,他是李世民第一心腹,玄武门定策第一功臣。

长孙无忌之于李世民,相当于萧何之于刘邦,两人都不是武将帅臣,却是宰辅腹心,左膀右臂,不可或缺,排名第一毫无争议。


再看排名最末的秦琼,李世民建凌烟阁时,秦琼已经去世好几年,他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死后追赠徐州都督,仍是正三品,这一下子就限制了他的排名,只能排在后面,因为前面一品、二品官有十几个。

其实,秦琼很早就投靠李世民,作战极其英勇,经常亲自冲锋陷阵,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为唐朝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对李世民忠心耿耿,李世民对他也十分器重。这样一名勇将,为何直到死后也只是三品官呢?


这其实不怪李世民,也不怪秦琼,只能说演义小说太过抬高了秦琼的形象。

论英勇和武艺,秦琼不在尉迟恭之下,甚至更有胜之,但玄武门之变时,秦琼不像长孙无忌一样直接参加密谋筹划,也没有像尉迟恭一样直接参加事变,直接干掉了李建成,他并未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什么关键功劳。

另外,秦琼年轻时打仗太猛,受了很多伤,导致他在玄武门之变后以养伤为主,很少带兵参加对外战争,没有再立军功,而且他是一个武将,又缺乏参政能力。别的功臣在借着各种机会继续建功立业,不断升官,秦琼却因为“无所事事”,不能继续升迁,李世民也只能在虚衔上给他照顾,实职是没办法给他的。


这样一来,别人都在进步,秦琼的职业生涯却基本宣告结束,并于638年去世,官至正三品,而李世民建凌烟阁是在643年,这就决定了秦琼只能排在一品二品官后面。

甚跟同为正三品职事官的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等人相比,秦琼也有不如上述几位的劣势,所以只好屈尊忝居末位。

即便李世民对秦琼特别厚爱,也不能突破排序规则让他前提,毕竟这是一个很敏感的事,李世民必须照顾生者的意思,以及客观的官职、功劳等因素,所以我们也没必要为秦琼鸣不平。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按官职、宰辅、战功依次来排名的。很多人认为秦琼被排在最后一位,对他不公平,能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是给隋唐演义这部电视剧给洗脑了。

论战功来讲,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武将,都为大唐立下了不朽之功。所以就战功这一项,李世民将它放在了最后的评选之中。

战功又分成了这三个层次:拥立之功、建国后的对外战争之功、建国前的开国之功。拿尉迟恭、程咬金、李勣、秦琼来说吧,这四人论战功来说,李勣的功劳是最大的,不仅有开国之功,之后还灭突厥和吐谷浑,但是他排在了倒数第二,而且没有人为他喊冤;这么一对比,秦琼排倒数就好理解了。而尉迟恭和程咬金排在他们前面就是因为玄武门的拥挤之功,李勣和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同样,其他排在他们前面甚至很多人都不熟悉的名字都是因为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有了拥立之功。

在李世民看来,所有的将军都在开国战场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这一点没什么可比性,他觉得都是一样的。相反,在皇帝心中,往往那些护驾的,他更看中,所以拥立之功排在最前。

二十四功臣排在最前面的都是官职大和有宰辅之功的,比如杜如晦,魏征,房玄龄。而杜如晦和魏征在前又是因为他们在画画像时已经去世了,并且都追赠了司空这个官职。

而排在第一的是长孙无忌。原因是他官职最大,并且为宰辅之臣,还是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功臣,有了这拥立之功,长孙无忌拿了3项,他不排第一才怪呢!

在李世民看来,宰辅的功劳是选胜于武将的战功,因为他觉得没有这些宰辅,他实现不了贞观之治,没有了贞观之治,国力同样得不到强盛,打仗是要看国力的,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持,再猛的将军也会因为各种限制而发挥不出实力。这是李世民在626年突厥围困长安后的感悟。所以他很看中宰辅之功。

这样一番对比,长孙无忌排第一,秦琼排在最后是必然。秦琼没有宰辅之功,没有拥立之功,也就没有得到司空司徒这样的官职,倒数第二的李勣也是如此。


读文学史诗


秦琼排最后一名是很正常,更公正的说,当时还有很多资质战功比他强的牛人没进这个榜单

凌烟阁二十四人中,三股势力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第一股势力来自于李氏皇族外戚,占据五席(长孙无忌、李孝恭、高士廉、柴绍 、长孙顺德);第二股势力是当年跟随李渊晋阳起兵的骨灰级元老,占据了六席(房玄龄、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唐俭);第三股势力是来自瓦岗寨好汉,占据了五席(魏徵、张亮、程知节、徐世绩、秦叔宝)。

秦琼先在瓦岗内部比一下,魏徵,大唐第一谏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李世民说魏徵就是他的镜子,魏徵死后他悲痛欲绝罢朝五天,在太宗皇帝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秦琼没法比。

张亮,从瓦岗寨下来后就是秦王的心腹,在和太子建成夺嫡大战中,任秦王府车骑将军的张亮奉命到洛阳,秘密联结山东豪杰,结果被建成派人打下狱严打,却闭口打死不招,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将,进凌烟阁时任太子詹事,洛阳都督,在二十四臣中排第16。实权派,秦琼比不了。

徐世绩,也就是李绩,无论是在瓦岗时代还是大唐后来的开国统一战,战功薄上的功劳都只会让秦琼汗颜。

程咬金,也就是程知节,玄武门事变老程是第一打手,之后,李世民又把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嫁给程咬金的儿子当老婆,成了亲家,老程在太宗皇帝心中的地位,秦叔宝也撼不动。

还有,都是从瓦岗下来的,秦叔宝的却是转了几个弯才到了李唐的阵营,如果秦琼同学的简历放在三国,那就吕布一样的“三姓家奴”叔宝同学先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干活,后来后又跟随过张须陀,张须陀被徐世绩一刀斩下马后,又去跟了裴仁基,后来又跟着裴仁基投降李密,成了瓦岗寨好汉,李密投降李渊后,秦琼没有跟随大部队行动,而是投靠的王世充,后上是老东家一直写信劝,秦叔宝才在唐武德二年(619年)的时候投靠的李世民。虽然太宗皇帝李世民大度,但叔宝这简历,也太复杂了点,自然比不上那几位。

和瓦岗寨几个兄弟都无法比,自不说和那些当年和李渊一起起事的骨灰元老,以及李氏皇亲国戚们。排最后一名,一点都不冤。

最后一名秦叔宝,第一名是谁呢?那也没有任何争议,长孙无忌。李世民是他小舅子,贞观一朝,长孙无忌(第一位)、杜如晦(第三位)、魏徵(第四位)房玄龄(第5位),这是李世民的核心的施政团队,大唐盛世其于几人之手。

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体《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文史工作室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秦琼排在最后,第一又是谁? 古时有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生死都握在君王手中,臣子功劳大小自是由当任君王说了算。

二十四功臣图,是在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画功臣图,悬挂于凌烟阁。 秦琼在李世民二十四功臣图中排命最末,这排名,自然是由当时君王李世民钦定的。


大唐是由李渊和许多老功臣建立的,这些老功臣自然是开国将领。秦琼的战功几乎都是玄武门之变前的战争征伐各路割据政权获得的,在李渊时期被封为国公,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论战功,秦琼在前任君王李渊名下更大一些。

如果当时君王李渊命人作一幅功臣图,那战功赫赫的秦琼未必是末位,有可能排名前十了。 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为了纪念和追思与他一起打天下和开创太平盛世的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里例出的都是有功于李世民的,这也算是历代君王对追随他打天下,坐江山功臣的一种犒赏,也算是帝王收拢人心的一种手段。

古人有云,一朝君王,一朝臣。 而李渊时期战功赫赫的秦琼,在李世民任君王的时期,他基本上在养伤,没有参与朝政的机会,许多李世民夺政的重要转折点他也未参与其中。相比于其他功臣,秦琼的功劳相对而言也就不那么明显。

凌烟阁功臣:

李世民能将秦琼排入凌烟阁,都是看在他前期开国有功的份上,看在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情谊上的,所以秦琼能进入二十四功臣,一半是他有开国元老的功劳,一半是李世民念旧之情。

所以李渊的得力战将秦琼在李世民命人作画题字的二十功臣图中排位最末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谁又是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一的? 凌烟阁排名第一的是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的哥哥,也就是李世民的内兄。


617年,李渊太原起兵,长孙无忌便参与其中,任渭北行军典签,辅佐李世民征伐战争,出谋划策,参与机密。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而且还是他坚定了李世民发动政变的决心,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亲信。

欲上凌烟阁,后代无数臣子的渴求。是名誉与地位的象征。


刚日读史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楼,但是由于这二十四功臣的画像而成为青史留名的象征,意义重大。

贞观十七年,也就是唐太宗晚年时期,一方面是人到末年,有些怀念当年的戎马岁月,另一方面是表彰功臣,平衡政治关系,为天下表率,命大画家阎立本画了二十四位功臣的一比一画像,挂于凌烟阁,北向而立,以示尊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其实不是处于李世民之意,李世民只是对这二十四人做了大致的排名,具体的细分多是后来史学家的研究成果。

二十四功臣排名如下: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这个排名主要是根据贞观十七年时,各位功臣的职衔高地来的,而职衔高地其实又和每个人的对于国家及政权的功劳来的。

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二是保持中立却有军政大功之人,三是其他各类人。

长孙无忌排名第一,他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人和发起人,是玄武门之变最大的功臣,没有他就没有李世民的天下,其排名第一是没有争议的。

玄武门之变对于李世民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所以玄武门之变的主要参与者基本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比如说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等人,排名靠前也是理所应当,而这些人能够参与英明的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本身也就各具本事的。

像李靖、魏征等人排名靠前,那也完完全全是个人不可磨灭的盖世之功,比如说李靖,是唐朝的开国将领,其军功是唯一能和李世民媲美的人。再比如说魏征,其犯言直谏二百余次,是他将李世民一次次从歧路中拉了回来,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


再来说说排名最后的秦琼。

可能秦琼作为门神深入人心,或者是《隋唐英雄传》的影响,让人认为秦琼是唐朝开国数一数二的将领,其实不然,秦琼固然军功卓越,但是与李靖等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秦琼是否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史书上说法不一,《旧唐书》说秦琼参与了,但是其他一些史书说他没有参与,由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排名都比较高,可见秦琼是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这也是排名靠后的一个原因。


另外由于秦琼年轻时常年征战,大伤小伤在所难免,因此晚年主要是在家养病,官位职衔也就并不高,去世时是徐州都督,所以综合这几方面的原因,秦琼排在了最后。


大耳朵金丝猴


受《说唐》、《隋唐演义》等历史通俗小说和相关影视剧的影响,很对人对秦琼、尉迟恭、陈咬金等人物影响深刻。尤其是秦琼,在演义中是武艺超群的猛将,为李世民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很多人为秦琼叫屈,认为李世民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将秦琼排在最后是极不公平的。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呢?

秦琼只是将才,并非帅才

秦琼曾先后追随过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最后投奔到李世民帐下,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征战一生。首先承认,秦琼是一员当世猛将。

李世民少年时也年轻气盛,带兵打仗时,对方阵营有敌将在阵前跑来跑去,耀武扬威,李世明这哪忍得了,立马让秦琼去把敌将人头取来。秦叔宝也是不含糊,马上挺抢杀入敌阵,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来去自如,无人敢当,而且不是一次两次。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来什么呢?其一,秦叔宝武艺超群,锐不可当,这时自然的。其二,秦叔宝并不是像李靖,李勣那样的,坐镇中军、运筹帷幄的三军统帅。要不然李世民怎会轻易让秦叔宝出入敌阵呢。其三,再往黑暗地方想一想,秦琼在李世民心中并不是如此重要,否则,怎么会每次都让秦叔宝冒险呢,纵然秦叔宝勇冠三军,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怎么就能保证秦叔宝每次都能安全回来呢。

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

这个原因是被大家讨论最多的,但是,关于秦琼为什么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我个人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如上面的分析,秦琼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像这种决定自己命运但又见不得光的事情,李世民就没把秦琼叫上。

第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禁军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是带了少量贴身卫队,属于秘密行动。把秦琼带上就招人注意了,谁都知道秦琼是李世民帐下猛将,你李世民带这么个猛人进入东宫,肯定是来者不善,早引起注意了。

第三,这点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琼身上有一种纯粹的军人气质,并不想参与这些权谋政变。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依据

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依据主要是看官阶品级,而后是这些功臣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当然后一个基本上从是否参加玄武门之变就可以看出来。

二十四功臣排序如下:

1、赵公长孙无忌:司徒。 2、赵郡元王孝恭:赠司空、扬州都督。贞观十四年卒。 3、莱成公杜如晦:赠司空。贞观四年卒。 4、郑文贞公魏征:赠司空、相州都督。贞观十七年卒。 5、梁公房玄龄:司空。

以上为正一品。

6、申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 7、鄂公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 以上从一品。 8、卫公李靖:特进。 9、宋公萧瑀:特进。 10、褒忠壮公段志玄: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贞观十六年卒。 11、夔公刘弘基:辅国大将军。

以上正二品。

12、蒋忠公屈突通:赠尚书左仆射。贞观二年卒。 13、郧节公殷开山: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武德五年卒。 14、谯襄公柴绍:赠荆州都督。贞观十二年卒。 15、邳襄公长孙顺德:赠荆州都督。卒年不明,当在贞观十三年长孙顺德改追封邳公之前。 16、郧公张亮:洛州都督。

以上从二品。

17、陈公侯君集:光禄大夫、吏部尚书。 18、郯襄公张公谨:赠左骁卫大将军。贞观六年卒。 19、卢公程知节:左领军大将军。 20、永兴文懿公虞世南:赠礼部尚书。贞观十二年卒。 21、渝襄公刘政会:赠民部尚书。贞观九年卒。 22、莒公唐俭:光禄大夫、民部尚书。 23、英公李世勣:光禄大夫、兵部尚书。 24、胡壮公秦叔宝:赠徐州都督。贞观十二年卒。
以上正三品。

排名第一的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作为国舅,代表了长孙皇后这一边的外戚势力,而且一开始就追随李世民,个人能力也非常强,官阶为正一品,排在第一无可争议。二十四功臣排名是在贞观十七年,此时很多老臣都已经去世,包括秦琼,已经去世五年了。秦琼官阶只是三品,是品级最低的,而且实职也只是地方都督,没有进入中央权力中心,所以,排在最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是一卷青史,欢迎评论加关注,一起聊历史


一卷青史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为了表彰那些功劳大的将领,而特别制作了他们的画像,把他们挂在凌烟阁之上。凌烟阁就是一个阁楼的名字,李世民就把功劳比较大的功臣给供奉在里面了。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一的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皇后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也就是说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

长孙无忌还是来自关陇集团,很早他就跟随李世民,开始建功立业了。人家长孙无忌为李世民建言献策的时候,秦琼还在瓦岗军给大唐作对呢。

长孙无忌还是玄武们事变的主谋,当时,第一个提议要杀掉太子李建成,让李世民发动政变的人正是长孙无忌,而且长孙无忌还特意叮嘱李世民。

若是李世民不先动手,很可能就会被人家给杀了。更加重要的是,长孙无忌告诉李世民,一旦,局势对于李世民不利,李世民手下的那些文人武将,也都会选择离开他。

真的到了那时候,李世民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可以说正是长孙无忌的这一番言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李世民后来才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掉太子李建成的。成就了后来的一代帝王霸业的。

不说别的,就长孙无忌所做的以上几点,人家排在第一,已经是当之无愧了。

在唐太宗李世民眼里,长孙无忌的重要性,就像萧何对于刘邦一样。所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根本没有能和长孙无忌相比的。

所以,长孙无忌排第一,实至名归。

我们再说秦琼为何会排在最后一位?

说实话秦琼能排在最后一位,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虽然秦琼也很能打,甚至比尉迟敬德都厉害,但是,秦琼的功劳,主要是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

唐太宗所说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主要考虑的是助他当皇帝的人,也就是玄武门事变发生的过程中,谁参与了,这才是重点的考核指标。

像大唐建立过程中的那些功臣,还有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为了巩固大唐江山,而开疆拓土的,都是次要考核指标。

很显然秦琼是没有参与玄武门事变的。即使是参与了,也没有跟随李世民到达玄武门之内的第一现场。

他不像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发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他们一直都是跟随着李世民的。

当时唐太宗发动政变挑选的人,都是他比较信任的。

秦琼也可能不太受唐太宗的信任,也许是他身体多病,根本参加不了。而且根据史料的记录,秦琼在大唐建立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再打过什么仗了,他都是以在家养伤为主。

所以,唐太宗能把他排在第二十四位,对他已经是令看一眼了。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英主,他的排名肯定是有道理的,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不回辜负任何一个人。秦琼之所以排在最后,也是实至名归。


史学达人


唐太宗晚年,为了表彰和纪念曾经追随自己打江山的文臣武将,所以命阎立本在凌烟阁绘制了二十四功臣画像。但在这24功臣的排名中,大名鼎鼎的秦琼却排在了倒数第一位。甚至在演义中甚至比秦琼稍逊一筹的尉迟恭却排在了第七位,远远高于秦琼的排名。而排在第一位的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



实际上秦琼排在最后一名一点也不冤,甚至可以说他进入凌烟阁24功臣,都属于李世民给面子了。

所谓的凌烟阁24功臣,从表面上看,是李世民在纪念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大将。实际上不如说是一个平衡各方势力,收拢人心的手段。同时李世民也在利用这个榜单传达一个信号,忠心于我李世民的人,都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荣华富贵。



唐朝初年,由于刚刚统一,朝廷内部的势力纷繁复杂,不仅有核心的皇族成员、关陇贵族,还有前朝投降的大臣,以及山东豪杰。但名额仅有24个,于是李世民在给他们排名的时候,大致遵循四个原则;第一、与自己的亲疏程度,第二、对自己的忠心程度,第三、各自在其势力集团中的的地位,最后才是个人对大唐江山的功劳大小。

以亲疏程度排名;毫无疑问,自然是首推皇族成员或者外戚,24功臣之中共有五人有此身份。分别为;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大舅哥],李孝恭[李世民的堂兄]、高士廉[长孙皇后的舅舅]、柴绍[李世民的亲姐夫],长孙顺德[长孙皇后的叔叔]。而瓦岗寨或者其他成员都要靠边站了。

以忠心程度排名;玄武门事件是一个衡量忠心程度的标准。在李世民杀兄逼父的过程中,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等人坚决的站在了李世民的一边。而李靖、徐世勣[徐茂公]、秦琼等人却没有身影。自然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的排名要靠前。



以各自在其势力集团中的地位排名;前文中说了,李世民在选择24功臣是,也需要平衡各方势力,所以每个集团都需要挑选几人,而挑选出来的人必须是各方势力的代表人物。也因此他们在各自势力中的地位也影响了排名。

曾经瓦岗寨成员共有五人,分别为魏征、张亮、程知节、徐世勣、秦叔宝。

五人中,魏征毫无疑问排名第一,他是大唐第一谏臣,被李世民称为自己的镜子,为贞观之治立下了不朽功绩。

张亮虽然因谋反被杀,但这件事是凌烟阁绘制画像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张亮是秦王府核心成员,曾经被李建成下狱,但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对任何事情都守口如瓶。后来在玄武门事变前,还去了山东联结豪杰,为玄武门失败后做准备,属于李世民的心腹。



程知节,本名程咬金,唐初将领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也曾参与玄武门事变。而且李世民登基之后也屡立战功。

徐茂公排名倒数第二,属于和秦琼同病相怜,两人都没有参与玄武门事变。而且秦琼更差的是,年轻的时候曾屡次背叛自己的主公。

早年秦琼曾在来护儿帐下任职,后来又到了张须陀帐下,张须陀被李密击败后,秦琼又投降了李密。李密失败后,他又投靠了王世充,最后看到王世充没有希望才投靠了大唐。秦琼复杂的经历,估计放在三国时期,张飞又得骂一句了。



综合来说,长孙无忌是最忠心于李世民的亲属,而且还立有大功,排名第一无可厚非。秦琼排名倒数第一也不冤,瓦岗寨的成员除了魏征之外,没几个靠前的,加上秦琼在几个老兄弟中也不出色,能够排上名次已经很不错了。


我是越关


贞观十七年二月廿八日即公元643年3月23日星期天,唐太宗李世民将狄仁杰的恩师号称丹青宰相的阎立本绘制二十四功臣图挂在凌烟阁上。功臣图上有“初唐四大家”(书法)之一宰相褚遂良的题字说明。那么为什么绘制二十四功臣图?这二十四功臣都是那些人?第一名是谁?为什么倒数第一是秦琼呢?

为什么在凌烟阁上绘制功臣图像呢?

福垊以为原因有三:

<strong>

第一、主要学习刘秀和他的儿子。李世民最崇拜的帝王是汉世祖刘秀,他曾说开国皇帝中最年轻的是刘秀,三十而立的最高境界三十称帝。而李世民称帝时才28岁。刘庄在刘秀去世后,为了纪念刘秀的功臣,而命画师绘制云台二十八将。福垊原创首发在今日头条。二十八将对应的是上天二十八星宿,但入选原则却有避亲因素。像刘秀的表哥来歙(xi),汉明帝的岳父伏波将军马援都没入选。

第二、学习北周好榜样。北周也曾将功臣大图挂到凌烟阁,有庾(yu)信的《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为证。

第三、追忆往事,感恩功臣。李世民起兵到继位用了十年,他老爸只用了一年。到贞观十七年时,他回想自己从公子到秦公,从秦公到秦王,从秦王到太子,从太子到天子,从天子到消灭后隋再到伐突厥征高丽。不由感慨万千,而功臣们大多老了,有的陨落了。

第四、李世民最敬重的大臣魏征的去世,是李世民决定绘制凌烟阁功臣的主要原因。魏征正月去世,李世民二月就在凌烟阁挂真人大小的功臣图纪念他们。

二十四功臣排名,排名分先后。

魏征排名第四,长孙无忌排名第一,秦叔宝排名倒数第一。(见图一)福垊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幅《二十四功臣》的原图也不是阎立本所绘。这事也都怪唐玄宗,唐玄宗晚年昏庸无能重用奸臣,引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打到长安时,就一把火太庙给烧了,阎立本的《二十四功臣图》也变成了灰烬。唐肃宗也就请来了画圣吴道子重新绘制《二十四功臣图》,画圣再厉害也没见过二十四功臣本人,画画基本靠想象(他会去功臣后裔家中,临摹功臣留下的画像吗?),失去的是历史意义展现的是艺术意义。而阎立本的画作最具历史意义,那不少可是真人写实的啊。

那为什么同是门神的尉迟恭和秦琼排名差别那么大呢?为什么秦琼就要排到倒数第一呢?

福垊认为二十四功臣排名是一个综合指数的排名更有李世民个人主观看法在内,而不是其他答友所说的按级别排名。除了依据刘邦所谓的功人高于功狗的原则外,也就是文臣高于武将外还考虑亲疏、品级(秩)、功业、京官、外官、资历、能力、品德等综合指数。比如荆州都督、洛州都督的排名就比后面的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的功臣排名靠前。

第一、秦琼不是宗室、不是外戚、不是文臣,自然排名靠后。

故而文臣兼外戚的赵国公长孙无忌排名第一,宗室李孝恭排名第二。他619年投靠李渊,他和殷开山打败尉迟融(即,尉迟恭,尉迟敬德,其实恭这个名字是错误的,根据其墓志铭为融),再平宋金刚。李渊大喜,赏金瓶、赐百金,拜上柱国。后投秦王帐下,为先锋将军,破窦建德,败刘黑闼,屡受封赏,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那为什么排名还比不上尉迟恭呢?

第二、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琼功劳不如尉迟融。





秦琼虽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他并不是骨干。玄武门九将(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并没有秦琼。那是因为秦琼在建国初期,打仗勇猛无敌,冲锋在前,虽然屡立战功,但也伤痕累累。大概基于他身体的因素,故而在玄武门之变中没有突出的表现。而尉迟融不仅也战功赫赫,而且还拒绝了太子的收买。关键是他在玄武门之变立有大功,事前鼓动李世民,为李世民谋划。事中杀李元吉,太子、齐王军准备打秦王府时,他又将太子、齐王头抛出墙外化解危机。而且他还第一时间“保护”(控制)李渊。最重要一点尉迟融还不断另立新功,后来低调退隐。

第三、秦琼多病早亡还有怨言。

玄武门之变后,秦琼的旧伤复发,染病休养。休养期间,他常说自己历经战阵二百余次,伤痕累累,流血太多,所以自己才染病在床。638年,秦琼染病身亡。人走茶凉,更何况人死还有怨言呢?

第四、秦琼被演义夸大了

秦琼被后世的演义夸大了,所以给人一种排名考后很不公平的感觉。其实玄武门九将中,大部分都没入选凌烟阁二十四臣,也算不错了。


<strong>


福垊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琼排名倒数第一,这个排名公平吗?

中国历史上,总共有4个排行榜让人十分津津乐道,这4个排行榜分别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紫光阁50功臣。颁布这四个排行榜的分别是汉宣帝刘询、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清乾隆帝弘历。

相信所有人和我一样,对凌烟阁24功臣最为熟悉,这24人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琼。

通过观察24功臣名单,不难发现,李世民在进行排名时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文官排名优于武官。

2,玄武门之变功臣优于开国功臣。

3,各个势力适当有所照顾。

在这些原则下,秦琼能安排到倒数第一已经是万幸!要知道,还有很多名将还在秦琼之后!

1,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早在太原起兵时就追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更是直接参与策划,始终都是李世民秦王府第一谋臣,第一心腹。长孙无忌之于李世民,好比萧何之于刘邦、李善长之于朱元璋。更何况,在李世民立储问题上主张立晋王李治,几乎达到了操纵朝政的地步,李世民都不加以干涉。如果长孙无忌不排第一,其他人都不敢参与排名了。

2,李孝恭,唐朝宗室将领中真正有才能的人,李孝恭在玄武门之变中态度中立,但是之前的那些攻略巴蜀,俘获朱粲灭萧梁,破辅公祐,平定江南那么多硬杠杠在哪里,谁也否定不了。就凭仅次于李世民的战功,排第一也行,姑且给他排第二,让他坐冷板凳去。

3,杜如晦、房玄龄,房谋杜断这两位贤臣,这是李世民的智囊团,相当于张良、刘伯温都一样的角色。只有绝对的心腹才能担任智囊团,也只有绝对的心腹能够说到李世民心坎上,能说服李世民采取正确决策。

4,魏征,和程咬金、李绩、秦琼一样都是瓦岗旧部,只不过魏征曾为李建成的东宫谋士这一点,让他成为李世民装点门面的最好选择。魏征的直言敢谏和李世民的虚怀纳谏,这是历史上的绝唱,让魏征作为东宫旧人成为凌烟阁上前五名的人,这是李世民的虚怀若谷。作为代价,在没有其他东宫旧人列在凌烟阁。

5,高士廉,李世民妻子长孙皇后的舅舅,同时是北齐皇族后裔,如此高的身份,排名太低也不行,放在第六其实真有点委屈。高士廉修订《氏族志》,让李世民家成了天下第一士族,这一功劳,必须给点奖赏吧。

6,尉迟敬德,李世民第一心腹爱将,620年尉迟恭投靠李世民,从此以后两人常常并肩作战,多次带领玄甲军大破敌军。尉迟恭有两大功劳,一是北邙山力救李世民,大败单雄信;二是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元吉。尉迟恭跟随李世民时间长,功劳大,积极参加玄武门之变,所以给出了一个武将的最高排名第七。

7,李靖,公认的唐朝第一名将,曾经辅佐李孝恭灭萧梁,破辅公祏,又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李靖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排名在尉迟恭后面,完全意料之中。

8,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这五人,在李世民团体中,都是响当当的元老。萧瑀来自于南梁皇族,宰相之才;段志玄和刘弘基是李世民太原起兵时就倚重的大将,屈突通则是从隋朝阵营投降过来,资历不亚于秦琼曾经的上司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

9,柴绍、长孙顺德,这两人又是李世民的亲戚。柴绍当过隋炀帝长子杨昭的伴读,后来做了李世民的姐夫。长孙顺德是长孙皇后的叔叔,和刘文静、刘弘基都是促使李渊起兵反隋的功臣。

10,张亮,这是一个异数,他本来是徐世绩的部下,居然排名上比大多数瓦岗旧人更靠前。张亮号称高密专业户,但是对李世民忠诚度很高。张亮在瓦岗军中靠高密升官,随徐世绩投降唐朝后,在房玄龄把他引荐给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斗争中,张亮到洛阳组织秦王府力量,被抓后严刑拷打也没有承认。

11,侯君集,贞观年间最受重用的武将之一,征讨吐谷浑,攻灭高昌中立下大功。可惜,侯君集图谋不轨被张亮告发,被处死。

12,张公瑾,原本是王世充部下,因为参加了玄武门之变,排名也靠前了。

13,程咬金,李世民征讨王世充时投靠过来,又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虽然后期没有什么很亮眼的军功,但是活的时间长,资格就熬出来了。

14,虞世南、刘政会、唐俭,这几个人都是世家子弟,同时也是秦王府最倚重的文士。

15,李绩,就是徐世绩,徐茂公,瓦岗将领中,徐世绩投降最早。早在李密瓦岗军被王世充打败时,程咬金、秦琼这些人投靠了王世充,徐世绩则是带着黎阳仓投靠唐李渊,李密后来逃走,他也没走。不仅如此,徐世绩还早早改姓李。徐世绩在唐朝的军功仅次于李靖,随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破东突厥,灭高句丽,平定碛北。相比其他人,李绩的排名,明显太低了!况且,玄武门之变时,李绩不是不想参加,而是在外领兵,没机会参加!

16,秦琼,民间声望很高的名将,没有李靖、李绩、侯君集那样的战功,又不像尉迟恭、程咬金、张亮的忠诚度,能排在凌烟阁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在与凌烟阁同时代的人中,功勋不亚于李靖李绩的,还有一个苏定方,他破东突厥、灭西突厥、平葱岭之乱;夷百济、伐高句丽、定吐蕃 ,“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

太子府旧将中,最强的将领莫过于薛万彻,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丽时屡立大功,尚太宗妹丹阳公主,李世民还亲自传授房事技巧。论战功,秦琼貌似还不如薛万彻啊!<strong>

唐太宗晚年,还平定出一个当时三名将,分别是李绩、李道宗、薛万彻。其中李道宗是曾参与了破王世充,灭东突厥、吐谷浑,征高句丽等诸多战役,还是唐朝宗室,没有列入凌烟阁功臣,实属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