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判腰斩的死刑犯知道自己一定要死,为何他们还要笑着贿赂刽子手?

疯癫冬瓜


很多影视剧中,犯人被砍头时都会向刽子手大喊:“给爷来个痛快的!”这句话不仅仅是他们的豪言壮语,很是他们临死前的最终愿望。不过这个愿望也不是能够轻易实现的,是需要花钱向刽子手购买的。没办法,有需求就有市场嘛。



腰斩之刑

古代刑罚实际非常残忍,殷商以前,很多死刑都以满足口腹之欲的烧、烤、蒸、煮为基本原则。比如炮烙,活活把犯人烫死。脯刑,把犯人晒成肉干。醢刑,把犯人剁成肉馅。

到了周朝时期,死刑得到了改革,变成了车裂、斩和杀三种。其中车裂即为五马分尸,杀是砍头,而斩指的就是腰斩。

秦汉以前,铁器尚未普及,所以砍头和腰斩所用的刑具为铜制斧钺。这种斧钺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质地比较软,无法制作锋利刀刃,所以往往很多犯人都是被砍了很多刀之后才能断气。至于要砍多少刀那就看刽子手用多少力气了,所以给了刽子手很多钻空子的可能。



秦汉以后,铁器普及,腰斩之刑也由铡刀替换了斧钺,但还是有空隙可寻。

腰斩的规定是从腰部将犯人斩为两段,不过腰部的跨度非常大。而且并没有明确规定从腰部的哪个部位斩断,因此刽子手可以随意决定腰斩的部位。

众所周知,人体的重要器官都在身体上半部分,所以当犯人被腰斩时,越接近上半身,死的也就越痛快。反之,犯人需要承受的痛苦也就越多。



腰斩事例

清代河南学政俞鸿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被腰斩之人。雍正年间,俞鸿图负责河南省的文化教育事业,同时也负责河南的举人考试。当时俞洪图和一些富家子弟串通作弊,贪污受贿万两白银。后来遭到了河南巡抚的弹劾,事情查证之后,雍正勃然大怒,判处了俞鸿图斩立决。

当时的俞鸿图以为贪污万两,不至于判处死刑,没想到押赴刑场之时傻了眼。当时俞鸿图的家人也不知情,所以并没有打点刽子手。最终没有收到贿赂的刽子手给了俞洪图一个非常慢的死刑,选择从腰部以下斩断俞鸿图。



史料记载,俞鸿图被杀后,监斩官曾经上书雍正帝。说俞鸿图被腰斩后,并没有立刻死去,反而是疼的在地上打滚,拖着半截身子,蘸着自己流出的鲜血连续写了七个“慘”字之后才断气。另外,还有传说写了“求速死”三个字。

以此可见,如果犯人想要少受痛苦,那必须要笑着贿赂刽子手,寻求一个比较痛快的死法。


我是越关


其实不仅仅是腰斩会这样做,比如凌迟等刑罚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主要就是一个原因,让犯人死的痛快一些,腰斩在行刑时,罪犯要将上身衣物全部脱去,使得自己的腰部露出,然后趴在铡床上,只需刽子手稍微一用力,罪犯便不省人事,然而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这就涉及人体器官的结构,众所周知,人体重要器官都在上半身,倘若罪犯被腰斩之后,往往会出现上半身神志清醒,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断气,此时罪犯是极为痛苦的,所以自从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之后,罪犯就会自己或者家人贿赂刽子手。

他们要求刽子手在行刑时将铡刀向上半身部位挪动,这样犯人受到的痛苦就会减少,也有的罪犯不但没有贿赂刽子手,甚至是得罪刽子手或者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刽子手就会将犯人的上半截移动到桐油板上,这样血流不出来,罪犯会更加痛苦,据说半天左右才会断气。

我们不妨来看看一则野史故事

雍正年间,有位官员叫俞鸿图,主要负责科举考试,但是因为自己的小妾与仆人私通,收取贿赂,小妾便将考试材料贴在他的官服背后,待俞鸿图穿上官服,仆人再将材料从官服上揭下来传给应试的人。

这一切俞鸿图并不知晓,事情败露之后,俞鸿图被处以极刑——腰斩,因为他也是临时知晓,所以并不知道还要贿赂刽子手,刽子手一向都会索取费用,奈何这次并没有,于是在腰斩之时故意缓缓而下,慢慢截成两段,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即使在腰斩之后,俞鸿图还用手在地上连写了7个“惨”字。

当时的雍正也在观看,雍正认为腰斩实在太过残忍,于是下令废除,自此,腰斩从周朝发明到雍正年间结束,算起来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这里还涉及到古代刽子手的一些潜规则,其实古代刽子手的“工资”都是非常高的,一个刽子手行刑一次所得的银两时普通百姓半年的费用,而他们除了正常收取的银两,其余都来自罪犯贿赂,多少也取决于罪犯,但是一般都会多给,这样也不会死的太痛苦。

还有一点就是古代的腰斩,一开始是用斧头或者钺,但是这都不够锋利,等到铁器普及之后,才开始运用,但是早起的铁器制成的刀也不够锋利,所以这个时候的腰斩极为考验刽子手的技术。

倘若刽子手一刀砍下去后不断,这样就会被质疑能力不行,以后就没人找他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铡刀越来越锋利,这样就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全凭刽子手拿捏。

这样贿赂刽子手的事在古代一直都有发生,但是说笑着贿赂的实在就是有些说笑了。


羽评郡主


古代被判腰斩,是一件很残忍的事,因为,斩在腰部以下,当时不会死的,最多也就昏迷了过去,醒来后,犯人的心和脑都还是清醒的,看着自己身体上的血,慢慢的流干,忍受的那种无以言表的痛。一时半会的死不了。每个刽子手,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活,决定犯人死得快慢。如果死的慢,犯人,则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犯人的痛苦就会长一点,如果死得快,那么犯人的痛苦就会少一点。

腰斩和斩首,倒是没有太多的说法,刽子手也没太多勒索。因为行刑都是要求一刀,没法勒索。但是刽子手还会要求留下尸首作为抵押,尤其是需要枭首的还要押下头颅。人体的重要器官都在身体上半部分,所以当犯人被腰斩时,越接近上半身,死的也就越痛快。反之,犯人需要承受的痛苦也就越多。如果犯人想要少受痛苦,那必须要笑着贿赂刽子手,寻求一个比较痛快的死法。

所以会经常贿赂刽子手,期望可以少受些痛苦!


道家经典


古代的腰斩,惨!疼!

官员如果被皇帝判了腰斩,总之死路一条,接下来关键的是,是死的快点还是慢点了。

这个快慢的火候就把握在刽子手手里了。

如果刽子手想让犯人死的快点,那就得从腰部偏上一些动刀,如果死的慢点的,那就得在下面动刀。

清代的河南学政俞鸿图,很不走运,就赶上了这个刑罚。

学政,就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主管一个省的教育事务,省内的科考,也由学政主抓。

偏偏那一年,河南的科考出了舞弊案,作弊的学子们贿赂了俞鸿图的小妾林氏以及一些下人。

俞鸿图为考试进行了严密的监控,但是他的小妾林氏把作弊小抄贴进了俞鸿图的官服里,然后俞鸿图穿着官服在视察考场的时候,下人们偷偷地把资料从官服里撕下来给了作弊者。

简直天衣无缝,俞鸿图却根本不知情……

结果东窗事发,俞鸿图根本无力辩驳,没有证据表明他不知道这事,最后只能认罪。

雍正皇帝对科考舞弊极其痛恨,在他看来,作为选拔国家人才的重要考试,出现舞弊,简直比欺君之罪还要严重。

俞鸿图最后被判死刑,为起到震慑作用,特地判了个清代罕见的腰斩之刑。

而监斩官偏偏又是老俞的亲家邹士恒,邹士恒不忍,没敢告诉亲家是腰斩。

所以俞家就没有去打点刽子手,以为是斩首……

结果老俞死的老惨了,等到刽子手动刀的时候,俞家人都傻眼了,但是已经来不及准备钱了。

具体情节就不描述了,总之雍正皇帝听到监斩官的汇报之后,也是极其震惊,最后下诏废除了腰斩。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在临刑前,打点刽子手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清末,负责杀头的刽子手杀一个人,报酬是4个银元,相当于普通劳动者半年多的工资。

虽然看的多,但是古代处决犯人一般都在秋天,所谓秋后问斩,春夏冬三季不能用刑,天气不好也不能动刀,只能在晴天动刀,不然就会有凶兆。

所以刽子手一年下来,真正干活的时间也就2个月左右,其他时间是没什么收入的,毕竟,刽子手在古代是被人敬而远之的,其他活,他们想干,别人也不会给他们干。

这样的话,刽子手收入就不是太稳定,毕竟官府在册的刽子手也不少,如果这一年赶上活不多,刽子手的生计就有问题。

所以,他们就需要广开财路,犯人的贿赂就成了刽子手收入的大头。

当然了,一个犯人,从关入监狱开始,不管是被绑着,还是刑讯,还是羁押在牢房里,这些都有不同的衙役负责,犯人家属都需要打点。

如果想让犯人少受罪,那家属就得多准备钱,打点完一路相关人等,才能安心把犯人送上黄泉路。

最后的目的就是想让犯人速死,毕竟,不管是斩首、还是绞刑、甚至凌迟等等,犯人死亡的快慢都掌控在刽子手手里。

如同老俞的遭遇一样,想死得痛快,就多多地交钱吧。


云中史记


明知自己必死,犯人贿赂刽子手却也势在必行。为何?


因为死法有差别。

就好比砍头和凌迟处死相比,明显后者的威慑力要大得多。砍头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是凌迟却是要经历千刀万剐的过程,剧痛要伴随人犯几天才能真正被摆脱,受刑者才能登往西方极乐。

而腰斩就好比凌迟,受刑者往往不会马上毙命,因为人体的器官大多集中在上半身,从腰间断开,器官还能工作一段时间。据林涛的《正说清朝三百年》中讲述了俞鸿图在受到腰斩之刑之后,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方才断气,场面之血腥可想而知。雍正听闻觉之太过残忍才取消了这种刑法。但这种说法没有其他史料佐证。

贿赂刽子手让他干吗?

贿赂刽子手就是让他在行刑的时候刀磨锋利一点,手脚利索点,斩的位置偏上一点,这样能快点断气,少收点痛苦罢了。



如何评价这种酷刑

这种刑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毕竟治标不治本,而且太过血腥残忍,终将被历史所抛弃。


晓史才能明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也许不知道,古代最黑暗的地方就是监狱。

刽子手则是油水非常大的工作。

满清时期,死刑犯被处决之前,刽子手都会得到大笔的贿赂。

为啥?不想死前受苦。

比如绞刑,如果你行贿了,刽子手就一下把你勒死,速度很快,痛苦少。

如果你不给钱,刽子手就故意延长你死亡时间,折磨你半死不活。

在比如凌迟,如果你行贿了,刽子手割上一二十刀,就偷偷刺你的心脏,把你刺死,不让你多受罪。

如果你不给钱,就按照规矩一刀刀慢慢割,割伤几百刀也不让你死。

再说腰斩和斩首,倒是没有太多的说法,刽子手也没太多勒索。因为行刑都是要求一刀,没法勒索。但是刽子手还会要求留下尸首作为抵押,尤其是需要枭首的还要押下头颅。

所以,一般腰斩和斩首的犯人也要提前打点,不然过不了这关。


其实大家看看小说水浒就知道,施耐庵是明代的人,曾经参加过监狱管理。

水浒里面的监狱就黑暗之极,武松没有行贿,差点小命不保。

再看看,如果不是李逵照顾入狱的宋江吃饭,怕是等不到行刑就饿死在里面。


萨沙


腰斩,真的疼啊。


前些天看张艺谋的电影《影》,关晓彤被吴磊一刀腰斩,看着那伤口,真的触目惊心,替她疼得慌。

腰斩的剧情在电影里美化了很多,还能看看。有的类似电影我真鼓起勇气都不敢看。黄秋生算是香港电影的老戏骨吧,《无间道》演得多好,但是他当年拍的那几部恐怖电影,我少年时候看过一次,至今不敢再看。


而且因为看了那些电影,导致我都很少吃包子。当年黄秋生眉毛拧起来真的有婴儿止啼的功效。


历史上的腰斩比电影要惨烈的多,直接一刀两断,把人砍成两截。


被腰斩的人很多,死的最冤枉大约就是西汉的晁错了。


晁错的死让我想到了《笑傲江湖》上的神功葵花宝典,有人写段子说,葵花宝典第一页写的是欲练神功挥刀自宫。大侠自宫干净了,养好伤,满心期待的掀开第二页,只见上面写着,不必自宫也可练功。


晁错向汉景帝献上《削藩策》力劝景帝削藩,晁错说: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汉景帝于是下旨削藩,但是旨意下达十多天后,吴楚七国王爷造反,史称七国之乱。


汉景帝一时六神无主,这时候袁昂给汉景帝出主意说,杀了晁错让吴楚七国没了造反的理由,他们自然就不反了,汉景帝想了想,同意了。

于是晁错被骗到长安东市,中尉忽然掏出圣旨,当场宣读,晁错还没来得及申辩就被腰斩。


但是腰斩了晁错七个王爷就会罢兵吗?哪那么简单,晁错一死内堵忠臣之口,外替众位造反的王爷报了仇,真的是得不偿失。


后来汉景帝看七王不肯罢兵,派兵征讨,三个月就扫平了叛军。


晁错白死了。腰斩,多疼啊。


李贽评论晁错说:错但可谓之不善谋身,不可谓之不善谋国也。


历史上被腰斩的名人很多,比晁错出名的也多,比方说李斯父子,比如唐僧的徒弟,不是孙悟空,是辩机和尚。


辩机和高阳公主私通,被唐太宗发现,太宗一怒把辩机腰斩了。


据说受刑的时候,辩机发现刀刃上有只蚂蚁在爬,他轻轻捻起蚂蚁,放到一边,然后从容赴死。


腰斩和砍头不同,有时候不会当场死去。


方孝孺在南京被朱棣腰斩,就没有立即死去,连写了十二个半篡字才死。


据说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是清朝河南学正俞鸿图,俞鸿图因为科场舞弊案被杀,宣布腰斩时,因为没有给刽子手送钱,刽子手故意杀的很慢。


腰斩也是有学问的,如果给刽子手送点钱,那么他们会把刀往上点,斩的快些,保证一刀下去犯人立死,如果不送钱,那么刽子手就把刀往下点,一打下去,不伤及上半身的器官,人被斩了两截,血污满地,但是还能活一会儿,可谓受尽苦楚。


俞鸿图就是因为没有给刽子手送钱,导致没有当场身死,连写了七个惨字才咽气。


雍正知道后,佛心发作,宣布废除了腰斩之刑。

不过这只是现代人的说法,雍正皇帝的实录以及《清史稿》中关于俞鸿图的死,只有三个字:斩立决,就是砍头。


也就不存在雍正废止腰斩之刑的事儿了。


那么腰斩是什么时候废止的呢,大约是因为太血腥,逐渐被弃之不用了吧。


===================




薛白袍


因为腰斩的死亡时间可以从半刻钟到三个时辰。这其中的区别就在刽子手那一刀下来的一寸三厘之间。所以为了能够死得痛快一点,都会给腰斩的刽子手行贿,让他们下手快一点狠一点,尽量的少受痛苦。

腰斩是个技术活。往下切一点可以避开主要器官,然后就相当于只切断双腿,这时候如果用烙铁烧糊了血管,那么实际上还能有救的,可是判了腰斩的人是不能活着的,他们会用小刀划开犯人的血管,不断给他放血,然后让血流干净才死。如果缺德一点的还会给伤口抹蜜,然后放上蚂蚁,让蚂蚁替代小刀去撕咬伤口,最长的一个人撑了三个时辰,也就是六个小时(汉朝时候),这期间的痛苦可想而知,尤其是大量失血会导致的冷冻感;

假如能够让刽子手把刀往上挪半寸,这样一刀下去厂子肾脏全部切掉,这个场面虽然血腥了一点,但是大量的失血会导致这个人立马陷入重度昏迷状态,然后在5~10分钟之内死去,这对于犯人来说实际上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呢,贿赂刽子手很有必要。


优己


被判腰斩之刑的犯人贿赂刽子手当然是为了死的痛快一些

腰斩之刑是古代历史上最为残忍的刑罚之一。最早起源于周朝,那是行刑工具是青铜材质的斧子,但由于青铜韧性较差,斧子一般不太锋利,所以犯人会承受更多的痛苦,都说生不如死,我觉得叫生不如就痛快的死。

后来有了炼铁技术后,行刑工具就改成了刀或铡刀。在电视剧《包青天》上我们看到了那三口铡刀,其实主要是执行腰斩的使用的,铡刀锋利而且行刑之时力道大,可以减少犯人的痛苦。


腰斩之刑就是将犯人拦腰砍断,而人的要害部位主要在上半身。如果刽子手如果砍到下半身,犯人不会马上死亡,要过两三个时辰才会血尽而亡,这是极其痛苦的。所以犯人或家属一般会贿赂刽子手,让他干净利索的在上半身动刀。

腰斩的最后一个判决是在雍正年间,当时河南学政俞鸿图担任科考官员,他的小妾收受贿赂徇私舞弊,事发后,雍正判了俞鸿图腰斩之刑。


由于俞家没有贿赂刽子手,结果被斩在下半身,俞鸿图极其痛苦,用自己的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后来雍正帝得知后,觉得太过残忍,于是废除了腰斩之刑。从此腰斩之刑退出了历史舞台。


花木童说史


死刑犯都是罪大恶极的人,或许他们杀人不眨眼,或许他们的手上都沾满了无辜的人的鲜血,可真正在阎王爷找上他们的时候,我相信,他们没有一个不害怕的,说难听点,贪生怕死就是人的本性。

死刑犯虽明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但也知道有很多种办法让他死,一刀把脑袋砍下来,让你当场毙命,这是最痛快的,大不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而用凌迟,一刀刀割你身上的肉,让你死的缓慢、死的痛不欲生,这是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极大折磨。

腰斩也是一种残忍的刑罚,腰斩产生于西周时期,顾名思义,就是把人从腰部斩断两截,我们大名鼎鼎的秦相李斯最后就是被腰斩处死的。实际上,被腰斩一时半会还死不了人体的重要器官大多都在上半身,斩的位置越往下,越不容易死,都要痛苦好大一阵才会死亡。甚至更残忍的还会抑制死刑犯的流血,让死亡来的更慢一些,这种折磨是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所以,死刑犯怎么死,都掌握在行刑的刽子手手上。刽子手都是经过训练的,他们想让你怎么死,你就怎么死。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们笑着贿赂刽子手,就是为了让他们给自己个痛快的,如庖丁解牛般干净利落的砍了,不要再让自己受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