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旗中最厉害的是哪旗?

妞爸_Shanghai


八旗里面排名第一的是镶黄旗,也叫头旗。

八旗从顺治以后,官方排名基本固定,依次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其中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旗主为皇帝,其余的五旗为下五旗,旗主为皇室亲王或者郡王。

法理上八旗并无高下之分,但是上三旗在名份上明显和下五旗不一样。

考察清朝从顺治以后所有皇帝的皇后(含追谥),可以看到:

①皇后本身不改旗籍的,以镶黄旗出身最多,正黄旗居二,其次是正白旗。

②皇后不是出自上三旗的,成为皇后(含追谥)之后,一律抬为镶黄旗(个别为正黄旗),所以镶黄旗无可争议的是头旗。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首先,清代八旗中最厉害的是哪旗?这个问题并没有准确的答案。

因为会随着领导的不同而实力有所区别,做个比方,在皇太极时期可能是正黄旗最为精锐,所以实力最强,到了康熙时期则可能就变为镶黄旗最强。

先了解一下清军的军事构成,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最原始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同时也是清军的根本制度。

在1601年,大汗努尔哈赤开始整顿部队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首领名 犹如现在的团长称谓),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开始就设置了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了最早的四旗。随着队伍壮大,在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这样八旗之制确立。分别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个军团构成。

八旗的最小单位称之为牛录,300人为一牛录,就和现在一个团类似,并设牛录额真1人;牛录它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制,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男丁,父亲死了儿子顶上,大哥死了老弟填坑,所以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的状态下,每个牛录只有几十人的常备力量。

从人员组成角度看,在天命年间在开始设置了蒙古旗,到了皇太极时期编成了蒙古八旗。而皇太极在任期间同时确立了汉军八旗的编制。这样八旗从人员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这三股军事力量早期的厉害程度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为此,老猪专门探访了吉林博物馆清代八旗文物展,从老猪实拍的真实文物来让你了解八旗真正的历史,不要被铺天盖地的不负责任乱演的清代剧误导了正史。

下面看老猪实拍实物照片,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几百年前的文物真品,可不是那些道具服,这些衣物上都有历史的痕迹。

看完了这些真家伙后,老猪接着讲。

从顺治年起,入关了江山基本平定之后,八旗的这些官兵们便出现追求安逸、战斗意志衰退的倾向。这犹如温水煮青蛙,慢慢的把在白山黑水形成的战斗力消磨殆尽,在前线的领导也都贪生怕死,畏缩不前 尤其是在平三藩之战中,满洲八旗以往的主力地位已被汉人八旗所取代。在雍正乾隆年间的一些重要战争,如柴达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之战、大小金川之战中,那些号称精锐的满洲八旗的表现却不如汉人八旗了,昔日敢杀敢冲的勇猛已经荡然无存。这个时候的八旗最厉害的就是汉人八旗了,尤其是清末的时候,满洲和蒙古八旗的生活日益奢靡,几乎已完全成为寄生虫。发展卖房卖地的地步,大量旗人下降为佃户,甚至沦为流民、痞棍和无赖。

所以八旗那个旗最厉害,实无定论。


老猪的碎碎念


满清八旗即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和镶红旗(当然很多人会说是整,而非正,这里我只能说音是整,字是正)。那么很多人都好奇八旗当中哪旗的实力是最强的呢?这个其实得按照各个时期来解释,每个时期八旗的实力都是不一样的。



努尔哈赤时期

在统一女真部落后后,努尔哈赤为了平衡原本所建立的满洲六旗的势力,将原本的六旗重新划分了并建立起了全新的满洲八旗,即将黄白红蓝按照正和镶的区别来划分,每旗都以300兵士为一牛录,5个牛录为一甲喇,5甲喇为一固山,并分别有佐领、参领和都统管理。



而后努尔哈赤亲领正黄旗和镶黄旗,其中正黄旗辖45个牛录,镶黄旗辖20个牛录。皇太极领正白旗,辖25个牛录。杜度领镶白旗,辖15个牛录。代善领正红旗,辖25个牛录。岳托领镶红旗,辖26个牛录。莽古尔泰领正蓝旗,辖21个牛录。阿敏领镶蓝旗,辖33个牛录。可以说在此时实力最强大的非正黄旗莫属。

但是在努尔哈赤晚年先是将两黄旗的45个牛录分别送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每人15个牛录。其余的20个牛录还是由自己亲领。所以此时实力最强的则是阿敏所辖的镶蓝旗,但是也仅仅只是在兵力上占优势,其地位还是努尔哈赤的两黄旗地位高。



皇太极时期

皇太极登基初期,其八旗的实力较之努尔哈赤时期本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在旗色上却有了较大的改变,皇太极登基后为了让自己的汗位更加的名正言顺,其先后将多泽和阿济格领的正黄旗、镶黄旗改色为正白旗和镶白旗,而后皇太极原领的正白旗就变成了正黄旗,而原镶白旗就变成了镶黄旗,且旗主也有杜度变成了皇太极的儿子豪格。但需注意这个时候的八旗除了旗色和旗主有改变,其辖下的牛录并没有变。



而众所周知努尔哈赤在死了之后,并将原有自己的统率的亲军全给了自己的儿子原正黄旗旗主多铎,也就是说此时多铎的正黄旗拥有35个牛录,虽后期皇太极将其改色为正白旗,但实力并没有被削弱。而在当时改色后的正黄旗拥有25个牛录,改色后的镶白旗因多尔衮的依附拥有30个牛录,改色后的镶黄旗拥有15个牛录,其余的四旗无改色实力也依旧。可以说此时八旗中实力最强大的就是多铎的正白旗。

但是到了皇太极后期,皇太极借助自己皇帝的身份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21个牛录吞并,之后分出了8个牛录给了豪格所领的镶黄旗,剩余的13个牛录则与自己所拥有的25个牛录组成了全新的正黄和镶黄旗,并自己统领两旗。而豪格的镶黄旗则重新变色为正蓝旗。但此时的如果按照单旗来比较的话,实力最强的还是多铎的正白旗,但是如果按照旗主个人来比较的话,那么实力最强的无疑是掌握两旗共有38个牛录的皇太极实力最为强大了。



多尔衮时期

顺治初期由于多尔衮掌握了满清的朝政大全,所以其领的正白旗实力也水涨船高。多尔衮掌权不久就设计将豪格正蓝旗的23个牛录吞并,然后如同皇太极的做法一样,将其与自己所辖的正白旗混编,组成了全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而多铎的镶白旗则改色为正蓝旗。而此时最强的旗主无疑是掌控两旗共有约63个牛录的多尔衮,但是如果要比较单旗的话,那无疑是多铎改色后的正蓝旗,他大概有58个牛录。



顺治时期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之初就将多尔衮的正白旗直接收入囊中变成自己亲领的八旗。而从顺治帝开始,历代的帝王皆为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的旗主,其余五旗皆有其余的皇亲贵胄统领。而这之后如果要论实力无疑皇帝的实力最强,如果最初论单旗的实力无疑还是正白旗的实力最为强大。



但是到顺治中期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后,再加上皇帝对其余五旗的削弱,无疑最强大的八旗就是作为头旗的镶黄旗了,自此历代皆无变化。而到了康乾时期随着八旗对于国家的控制已经所剩无几,再加上绿营兵的强势崛起,八旗也就没有了什么实力最强最弱之分,因为都是一些混吃等死的人啦。



简单的说整个满清时期,努尔哈赤时期为正黄旗最强大,皇太极时期为正白旗,多尔哈赤时期则为正蓝旗,后到了顺治初期则正白旗。直到顺治中期到宣统末年实力最强皆为镶黄旗。


澳古说历史


首先说一点,清代八旗包括清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总共二十四旗。但清八旗地位最高,题主这里应该指的是清八旗。

排名不分先后,清八旗包括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 、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在原则上,八旗是没有排名之分的,战斗力也是势均力敌,我们只能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强行进行划分。



在满清建立时,八旗中只有镶黄旗是只归皇太极的,其他的七旗归其他的王公统领,所以镶黄旗相当于皇帝的直属部队,俗称为“头旗”。后来正黄旗也被收到皇帝手中,暂派第二。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开始清算,顺便把多尔衮的正白旗也收归到自己手中。这样皇帝实际就统领了三旗的军队,这就是上三旗。



除了上三旗,其他五旗被称为下五旗。这几个旗的旗主都是贝勒贝子,无法对其进行排名。

如果要强行说谁最厉害,那只能从上三旗选了,毕竟皇帝的直属部队待遇好,装备精良。

而且当时的皇后人选首选镶黄旗,其次正黄旗,再次正白旗。下五旗想做皇后,可以,先升旗,把自己的身份转到上三旗中,其中大部分为镶黄旗。所以“头旗”之名当之无愧。


历史伶俜者


清军入关,定鼎天下,靠的是八旗劲旅,但是当时八旗中战斗力最强的却是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这是为什么呢?还要从八旗制度的渊源说起。

努尔哈赤在创业时,只有一支黑旗军,后来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黑旗部队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一旗红旗,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哈达部很大,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担任。这就是最原始的三旗。

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努尔哈赤将三旗分为八旗,白旗被一分为三:正蓝旗,21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正白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黑旗被一分为三:正红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镶红旗,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红旗也分为二旗:正黄和镶黄旗。此时的兵力是,只算满洲牛录(300人,略相当于营),正蓝旗,21牛录,正白旗18牛录,镶白旗15牛录,正红旗25牛录,镶红旗26牛录,镶蓝旗33牛录,正黄旗45牛录,镶黄旗20牛录。

开始努尔哈赤晚年将自己亲统的两黄旗65牛录授予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个牛录,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死后亲军由多铎统领。这样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三兄弟拥有两黄旗65牛录,为第一大势力。

皇太极即位后,开始了对诸王势力的打压,先是夺得镶白旗,将两白旗改为两黄旗,将原来多尔衮兄弟的两黄旗改为两白旗,接着收编正蓝旗,交给儿子豪哥,将镶蓝旗的旗主换成济尔哈朗,又将两白旗混编,由多尔衮、多铎担任旗主,但是不管怎么变,两白旗还是原先努尔哈赤的亲兵,实力还是位居八旗的一、二位。就在皇太极准备进一步变动时,自己病死了,所以到清军入关时,战斗力最强的还是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


平阳九幽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为便于统一指挥大规模的围猎或作战,需将若干个牛录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以旗帜为标志作导引而不使方位错乱。旗由此演变而来。




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以下就是八旗的排名。

1,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

2,镶黄旗,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哲悯皇贵妃,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朝廷的高级官员中 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历史上的慈禧太后是镶蓝旗,后抬旗入镶黄旗。

3,正白旗,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就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此后清代就成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


4,镶白旗,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5,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

6,镶红旗,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

7,正蓝旗,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旗和镶黄旗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是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8,镶蓝旗,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西芒


当然是皇帝所在的旗最厉害,皇帝会把最精锐的军事力量聚集到自己掌管的旗下。所以说,清代八旗最厉害的旗是当初努尔哈赤直接统领的正黄旗、镶黄旗。不过,后来又冒出了“上三旗”之后,怎么回事呢?


清代“八旗”制度由努尔哈赤首先建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初设“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确立八旗制度。最初的原色旗为黄、自、蓝、红四色,后又将原四色镶边组成另外四个镶边旗(镶黄旗等)。“八旗”最初是女真部落的一种社会组织,后逐渐成为清军进攻大明王朝的尖锐部队。
“八旗”制度建立初期,努尔哈赤是两黄旗(正黄旗和镶黄旗)的统领者。剩余六旗由努尔哈赤的子孙和臣子分别统领,即使当时代善(努尔哈赤次子)也统领着两红旗,但是其地位和实力与两黄旗差距甚大。因此,两黄旗在建立初期实力和地位最高。
此外,两黄旗成为实力最强队伍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黄色”在明清时期是专有的“贵族颜色”,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努尔哈赤去世后,各个“旗主”都有了不少的变化,其中影响最为长远的当属皇太极,成为了“两黄旗”的带领者。这个变化有力的提高了皇太极的地位,为其以后掌握清王朝大权铺平了道路。
皇太极去世后,顺治帝继位。八旗经过多次易主和发展,双白旗的地位已经取代两黄旗,成为八旗中实力和政治地位最高的队伍。当时多尔衮为摄政王,掌握着两白一蓝三旗,权倾朝野。顺治七年,多尔衮意外去世。顺治掌握实权,他将原有实力较为强大的两黄旗与后来居上的正白旗一并封为“上三旗”其余的则为“下五旗”。这样一来,“上三旗”成了八旗中的老大。在康熙年间,四位辅政大臣全部都来自于“上三旗”,足可见其在清朝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研习社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需要把问题拆开来看,也就是对“厉害”二字的指向。

比如说:如果问题是清代八旗中最厉害的是哪旗?这里的厉害指的是战斗力的话。

正如答主宸言旧事所说,从严格上讲清代八旗兵并没有出现过单一某旗作战的情形,不管是任何一次战争。也就说通常情况下都八旗军每旗下每佐领抽丁若干共同执行任务,或者以左右翼的形式出征(左翼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右翼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所以很难以量化的角度去区分哪一个旗战斗力最高

但是就好比你问明中后期浙兵中最厉害的是义乌兵还是浙江其他地方军,虽然这个没法回答,因为并没有单一地方部队作战的情况。但是浙兵中承担主要冲锋任务的还是原戚家军中的义乌兵,而八旗中自然由皇帝亲领的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理论上而言更为优秀,相对而言自然同时也占有更多的资源。可非要具体哪一旗更加厉害,那就没有答案了。

再如果问题中的“厉害”所指的是地位上,政治上的尊贵。那么应该是镶黄旗

这里首先要强调一点是,八旗并没有尊卑之分,他们之间的地位相对而言是平等的,并没有我们相信说像印度种族姓氏那样泾渭分明,不可逾越。但实际上三旗,还是比下五旗更加尊贵的,而上三旗中最尊贵的就是镶黄旗。

在满八旗成立之初,镶黄旗就是努尔哈赤的亲军,之后在分配中也给自己的贴身侍卫里面留了15个镶黄旗佐领的名额,所以

镶黄旗也称为头旗。而且不管是满族皇后人数,贵族人数,大臣人数,将领人数,镶黄旗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也就是说从政治到经济到武力总额,镶黄旗都是毫无争议的八旗第一。更有说服力的是清朝皇帝都有个称谓,叫做镶黄旗佐领上,也就是说虽然理论上皇帝不属于任何一旗,但是他都会把自己默认归到镶黄旗下,这就更加显得镶黄旗在满八旗中超然的地位。

顺带啰嗦一句,由于汉文化中“正”为中,“镶”为边,所以很多人误以为正黄旗才是满八旗中最为尊贵的一旗,常常开玩笑说我是正黄旗下谁谁谁,偷偷告诉大家一句,正黄旗确实是满八旗人数最多的一旗,但是他们都是皇帝和各顶级大臣的家丁,这才是正黄旗人数最多的原因。


三观粉碎机


八旗不是按照民族划分的。当然了,其中肯定也有老满人的傲慢。其他民族只要达到条件也是可以入旗的,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袁崇焕的后代,袁佳氏。

八旗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种组织形式。一种激励体制,或者说是一个平台。今天的我们不必高看一眼,也没理由贬低的一无是处。

我个人觉得骂旗人没有问题,反正人家也懒得跟您对骂。

但是每每看到关于旗人的话题就捶胸顿足,号啕痛哭说什么耽误二百年江山什么的,就有点儿扯淡了吧?


辞镜明轩


难道不应该是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说的于谦家族所在的“尿黄旗”么?

开个玩笑,言归正传。

题主意思应该是问,大清国的八旗哪一期的综合实力最强,只有综合实力最强的,这才称得上“厉害”二字,纵观明万历二十九年也就是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创立八旗制度,到1911年辛亥革命随着大清覆亡,八旗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97年。

首先这其中最早出现的是黑旗,1584年,出身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兴兵,以黑旗为帜。随着1589年建州三卫的统一,努尔哈赤另设红旗军亲领,将黑旗军交由胞弟舒尔哈齐指挥。1601年征服海西女真哈达部落之后,又分设白旗军,由长子褚英指挥。红白黑三旗是后来八旗制度的主要基础。

1615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归附。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因此,努尔哈赤于该年将红白黑三旗及所领牛录析设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

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为名正言顺及巩固权力,将多铎、阿济格二人统领的正黄、镶黄二旗改色为正白旗与镶白旗,而将自己亲领的原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又夺取杜度的原镶白旗主之位,交由长子豪格担任,改色为镶黄旗。1635年,正蓝旗主莽古尔泰意图谋反事败遭诛,该旗由皇太极所得,皇太极将其与自己亲领的正黄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

所以,镶黄旗和正黄旗,才是八旗里面地位最高、实力最强的,是皇帝直接统领,这两个旗姓氏中得带头大哥都是爱新觉罗,这个名字就不用解释了吧?

而八旗制度中还有一条明确记载,镶黄旗为八旗之头旗,所以,这应该是楼主要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