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于谦做人说话都很圆滑,郭德纲就非常梗直,不怕得罪人。那为什么于谦不提醒郭德纲呢?对待朋友关系大家怎么看?

美好心情梦里燃


郭德纲和于谦的关系有很多种,既是私交好友,又是演出搭档,还是老板与员工,怎么把握自己的身份,这对于于谦来说一门学问,怎么做到得体又不越位,需要好好琢磨;题主把这种关系想象的过于简单。

作为朋友来说,于谦在为人处事方面确实比郭德纲圆滑,但是各人有各人的行为准则,于谦可以提醒,郭德纲可以听,也可以不听;而且说到底郭德纲是一个个性刚强的人,内心强大,有自己的主意;一旦他打定主意的事情,于谦八成是劝不动的;可能连王惠也劝不动。王惠是一个多么贤惠的女人,肯定不愿意自己男人惹是生非,但是他都劝不动郭德纲,何况于谦呢?


作为搭档来说,于谦和郭德纲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二人已形成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状态;否则对于二人事业的发展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无论是郭德纲还是于谦,都要小心翼翼的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一切要以团结为重。


在双方的合作关系中,郭德纲是逗哏,是主角,是红花;而于谦是捧哏,是配角,是绿叶,所以于谦轻易不抛头露面,习惯了隐居幕后。但是在该说话的时候,于谦也不会吝啬,比如在徐德亮退出德云社后、何云伟、李菁退出德云社以后、李鹤彪和北京电视台事件以后,于谦都有公开发言,虽然不算是力挺郭德纲,但是最起码是站在郭德纲的立场上,站在德云社的立场上,说了客观公正的话,维护了郭德纲的权威。


作为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来说,于谦就没什么理由去劝郭德纲了,难道各位打工仔还敢对老板的为人处事说三道四?那可能是不想干了吧!于谦在德云社的地位再高,观众们再喜欢他,小辈们再尊重他,他也清楚自己是谁,不可能干出越俎代庖的事情来。像德云社叛徒事件是德云社这个公司遭遇到的重大危机,所以怎么应对完全是郭德纲夫妇作为老板要考虑的事情;他们可能征求于谦的意见,也可能不征求,只要自己拿主意就行。

于谦是2003年开始加入德云社的,开始只是玩票,所以在台上并不十分放得开,感觉像一个客人。2004年,于谦从单位辞职,正式加入德云社;但是德云社里元老众多,于谦也处于束手束脚的状态,在后台并没有多少地位;直到2009年,于谦在德云社才逐渐有了主人翁的感觉,在台上开始挥洒自如;所以在2009年以前,德云社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于谦应该是插不上话的。姜昆第一次“反三俗”是在2008年,当时何云伟、高峰等德云社众人都在个人博客表态驳斥,只有于谦没有说话。


2009年以后,于谦和郭德纲及德云社的关系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以承担的责任也大了许多。比如郭德纲就曾在接受采访时提过,徒弟们比较怕他,有什么事都愿意和于谦说,然后于谦在他和徒弟们中间起到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其实不仅仅在郭德纲的师徒关系中,在郭德纲与方方面面的关系中,于谦都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于谦是一个聪明人,他的聪明不仅仅体现在相声舞台的“神补刀”上,还体现在高超的情商方面,可以说他是德云社真正的“人精”,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所以吃瓜群众们就别操心了好嘛!

最后说一句,于谦是“相声皇后”,岂能不懂得“后宫不能干政”的祖训?尔等跪安吧!


相声演义


于谦大爷不是圆滑,是圆融;郭德纲性格耿直,恩怨分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是由他们的成长环境决定的。

于谦从小家庭条件不错,爸爸是大港油田的地质总工程师,妈妈也是油田的中层干部。

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于谦,生活富足,没有物质上的不安全感。长大后的于谦,除了学相声,就是玩儿,在玩儿的过程中交了很多朋友。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谦儿大爷,活得潇洒自在、朋友很多,跟他们都合得来。



而郭德纲呢,为了相声,独自在江湖上闯荡了十五年。在底层的摸爬滚打中,养成了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性格。

郭德纲和于谦都出过书,于谦在书中写到了自己的很多朋友,各个阶层、各个时期的都有。而郭德纲在书中只写了两个朋友,孟非、冯小刚,青少年时代的朋友几乎是一遍空白。

德云社在出名后,经历了很多风波,而每次郭德纲都是首当其冲,保护这个团队,保护自己的弟子,为此得罪了不少的人和团体。



此时我们看到于谦老师很少公开表态,有些人就说他圆滑。

其实于老师不表态就是一种表态,他一直站在郭德纲的右边就是支持他。

徐德亮、王文林退出,于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王先生,是给多少都嫌少”,这就是他的态度。

德云社八月风波后的钢丝节,于谦在舞台上也表达了绝不退出的意愿。



至于说于谦为什么不提醒郭德纲呢?

因为德云社必须要有一个这样的人,如果郭德纲事事都像于谦那样风轻云淡,郭德纲就不会成功,德云社也没有现在的辉煌。一个单位的一把手面对波折,必须正面回击,敢于打败它。

所以于谦不提醒是对的。

郭德纲的人生是积极的、入世的,而于谦的人生是圆融的、逍遥的。

如果做朋友,还是与于谦老师这样的人,相处自在舒服。就连郭麒麟都说,他有什么事都愿意和师父于谦说。


一锅鱼三样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我能提。

首先,我觉得于谦老师不是说话做事非常圆滑,只是做人非常豁达,他愿意相信世界上都好人,不愿与人结怨。即便人家欺骗了于谦老师,于谦也不事往心里去。而郭德纲,虽然一直都给大家一个非常耿直的形象,但是郭德纲在一次慈善晚会也说出了自己的座右铭,“宽于慈善、不忤于物”。包括很多徒弟,其实郭德纲对他的徒弟也都很好。

于谦老师和郭德纲尽管表现是截然不同,但是他们的遭遇也是天壤之别的。在相声行业十分颓废的时候,于谦老师看到这种情况知难而退,就选择了从事其他行业,而郭德纲却始终坚持说相声,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于谦老师肯定也是来不了的,所以两个人在相声上的贡献,也是有很大差距的。于谦老师作为郭德纲的兄长师兄,肯定是力所能及的帮助郭德纲,将心比心,但是咱们作为局外人并不知道郭德纲遭遇了什么,郭德纲也不想揭同行的底。如果真的是挤兑到一定程度,大家肯定也不会怪郭德纲太耿直!

好啦,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网游魅力达人


郭德纲和于谦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郭德纲性格内向,木纳腼腆,自己常说私下很无趣,不擅于交际,一年饭局不超过十次,不抽烟、不喝酒,空闲时间喜欢呆在书房博览群书,练习书画等。
郭德纲一到台上就变成另外一个人,无论是说相声,还是主持综艺节目尽显他的语言天赋,搞笑才能当下无人能及,活生生是个喜剧胚子。


有人说喜剧人具有双重性格,台上疯疯癫癫,台下安安静静。


周阿繁


你还真说错了!今天正好看见这个视频我就说一下,这人和人性格不一样,身份也不一样,为人处事不一样!性格方面诚如老郭师父三爷说的一样,老郭一路坎坷势必嫉恶如仇!德云社是他的有什么事他得冲到头里不能伸脖子让人拉屎!在视频里于谦说他俩对这些年发生的事情立场是非常一致的,如果对老郭有看法也不可能合作这么多年,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于谦还说老郭遇到事会跟你掰扯,不愿意不明不白的吃亏,于谦的性格是遇见看不惯的我转头就走我不屑于你为伍,但是他俩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同时于谦也表明态度如果老郭真有一天不说相声了他也就不干了!老两口同进同退是不是很让人羡慕?哈哈😄



梓煜清


弱弱的问一句,梗直是什么鬼?

其实郭德纲所谓强硬形象,那都是早期没名气的时候强行给自己加上去的。而且那也是有选择的,也不是见谁怼谁,你把郭德纲情商看的太低了。老郭三进北京的时候,频繁给体制内的大爷低头献媚,就为了能在大锅里分一碗粥喝,但人家瞧不上这个天津来的野孩子,都不搭理他。



当初我愿给你当狗,你不要,怕我咬你。 结果我成了龙。

郭德纲其实和张文顺李菁创业的时候,也是低着头做人的,根本没有去硬刚谁的勇气。早年相声大会混迹各个茶馆,稍微卖票好一点,茶馆经理就涨价。最夸张的时候,和郭德纲他们“倒二八”分账,就是演员二,茶馆八。就这么被欺负,郭德纲唯一能做的是搬家,找另外的茶馆。大家再回想一下曹云金檄文里说郭德纲压榨他,给他钱少,你怎么不说这些细节,光看着自己钱包喊冤。

后来郭德纲和姜昆李金斗等人闹掰,其实那也原因很多,不完全是郭德纲嘴损,非要和他们对着干。其实姜昆反三俗是针对整个曲艺界,只是郭德纲个头大所以感觉冲他来的。而且他跑去开会但不签字,这也有点过分了,本来走个过场的事情,你好歹给领导个面子,但他非要横,后来就愈演愈烈了。但侯三爷在世期间,一切都有缓冲,所以没有大爆发。

于谦就不一样了,他是郭德纲搭档,德云社签约艺人兼董事长,但其实不负责管理事务。对外发言也基本和稀泥为主的,而且他的形象定位就是忠厚长者,不会像郭德纲那样火爆劲头。当年曹金微博骂战,他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如果他稍微倾斜占个队,舆论肯定就炸了。




但他不会那样做,郭德纲也不希望他那样做。

于谦的好,在于他不说或者少说,就像捧哽这个角色一样,恰到好处的翻包袱,说太多容易撒汤漏水。于谦正是如此,就像郭德纲必须性如烈火一样,他们一静一动的搭档,才能把德云社这个大家族管理好,才能对馁对外都有威慑力。

这才是朋友,你有困难我尽力帮,比如郭德纲拜师,于谦是最大的幕后推手。而拜入侯门,是郭德纲人生最大的转折。其余那些骂战封杀,对郭德纲来说,只是不足道的小波澜,于谦管不了也帮不上,更不用劝他。朋友就是如此,我相信你能处理好,正如你相信我不会多嘴一样。


咸鱼茶馆


人人都在变,如果说过去的郭德纲有狼性,不怕得罪人,那么经过岁月沉淀,自我修炼,如今的郭德纲,已经脱胎换骨,有了佛性、有了慧根。

台下的郭德纲如何,我们不清楚。但现在台上的郭德纲,说话不再是锋芒毕露、刻薄尖酸,而是像个慈祥和善的大哥,睿智、幽默、亲切,面对博士李宏烨的狂妄自大,而郭德纲温文尔雅,涵养修为受到世人普遍称赞。

世人问我俗间事,微笑挑帘看落花,如今的郭德纲所呈现出特有的周到、熨帖、世故和圆融,不禁让人大声叫好,与世不争、与人为善,四十以后的郭德纲,有了慧根。

至于于谦,天生的高情商,经过岁月的磨合,二人组合一定会再上台阶,并在中国的相声史上留下重重一笔。


晓宁乱弹琴


小黑胖子和于大妈,二人一硬一软,性格互补,可谓是互相成就,是难得的一对默契搭档。如果是两个都很圆滑的人,或者都是梗直的人,那么他们不会走到今天,也不会在舞台上绽放光芒,收获观众的认可。

别看他们两个好的像是一对夫妻,其实他们私下的生活圈子大相径庭,一个愿意埋头书屋琢磨事儿琢磨相声和戏曲,一个喜欢五湖四海交朋友,喝喝小酒养养小动物,忙里偷闲到影视剧里串串戏过把瘾。在生活中,于大妈是个比老郭更有趣的人,他就是一个玩儿主,所以于大妈朋友也多,我们经常看到他组织圈内圈外各种圈子的人喝酒嘱肉侃大山。

郭德纲无法改变于谦,同样于谦也无法改变郭德纲,这是从性格上决定的。虽然老郭经常说于谦是个刚烈的汉子,其实大妈是个十足的和气媳妇。

两人个生活交际和圈子不同的人,在观点上肯定有差别,别看两位在台上配合天衣无缝,私下里或许都不能理解彼此的生活方式,但他们都是聪明人,到了台上你逗我捧,到了台后各玩各的,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别看老郭台上老拿于大妈开涮,但私下里肯定非常尊敬于大哥,而于谦也是钦佩小黑胖子的。

我感觉两位目前的状态是非常好的,互为影响,又互不干预彼此,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和谐的配合下去,成为真正的黄金搭档。


元芳有看法


作为老郭的13年真爱粉、铁杆钢丝来发表下看法:首先问这个问题的都是不了解老郭的人。要知道老郭和于老师两个人走的道路是有多大的差异。

于老师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从学艺到出道演戏再到回归相声表演可以说是一路顺风顺水,不谈大红大紫,最起码衣食无忧。说为人圆滑显得有些贬义,但这是常年混迹于娱乐圈和体制圈的人中难免要学会的。

再来看老郭,纯粹的草根艺人,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有的就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扎实的基本工。可是相声行业不温不火的年代,连饭的吃不饱,无奈下辗转唱戏、给人当编剧勉强度日。老郭也曾有过摧眉折腰的时候,可是得到的冷眼也刺激了老郭的内心,说老郭耿直得罪人都是老郭有了些名气,真正算是名人的时候了,老郭没火的时候就算耿直得罪人恐怕也没人知道吧。

再说为什么于老师为什么不提醒老郭,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于老师能和老郭处这么久恐怕不难看出于老师的看法和老郭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于老师打心眼里是赞同老郭的做法的亦或者说于老师是欣赏老郭这样的人的。试问谁又会去改变自己喜欢的事和物呢?哪怕自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也没必要拦着别人去做啊。

朋友间相处,俗套的说同甘共苦,既大又空泛,就老郭和于老师来说,坚持各自的态度,互不打扰,做着共同喜爱的事业就挺好。


不正经人类研究所


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一种奇妙的组合。尤其像郭德纲跟于谦的关系,几乎可以说是同事、朋友、上下级诸种重叠交叉关系中处的最好最成功最恰如其分的一种关系,无人能出其右。

至于说郭德纲耿直、于谦圆滑,作为朋友于谦为什么不劝郭德纲,这个问题类似小儿不明白夏天的太阳为什么不匀一些给冬天而冬天的寒冷为何不匀一些给夏天一样可笑。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个问题的前提就可能是错的,后面的问题就更难说是合理的了。

首先,郭德纲是因为性格耿直而容易得罪人吗?并不是。稍微了解郭德纲成长经历的人都知道,刚开始的郭德纲,并没有什么耿直的标签,或者说,恰好相反,为了生存,为了他所喜欢的相声,为了得到人们的认可,他什么苦都吃了,什么委屈都受了。那个时候,如果有人接纳他,要他下跪他都有可能做的出来。但是,即便北京的大街小巷四通八达,却没有一个小胡同是让他走的,他只能硬拼硬闯,磨砺自己,让自己坚强起来,不然他只能死路一条。

恰恰是他的坚持挣扎奋斗争取,他才有了后来的一切。而以后的他,之所以受到更多的打击,正是因为他太成功了,对那些尸位素餐的人产生威胁了,这个时候的郭德纲,不管你耿直与否,都已经得罪人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你站在台上就是罪过,这跟他是不是耿直,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那么,再说于谦真的圆滑吗?恐怕并不是。如果于谦是个圆滑的人,在郭德纲面临暴风雨的时候,他早就借故离开了,何必跟着他受水?在郭德纲遭难的时候,于谦是最有理由离开的那个人,但是他却并没有,在他貌似所谓“圆滑”的外表下,恰恰是有一颗坚强的心!这个时候的他,如果说作为朋友要劝郭德纲的话,可能恰恰会劝郭德纲一定要坚持下去,而不是放弃,不是消沉,不是半途而废,……

那么,到了今天的郭德纲和于谦,他们之间的理解,默契,互相补充,互相扶持,如车之两轮,鹰之双翅,日月之行天,四季之交替,不可或缺,哪里还用得了谁劝谁吗?

因此,与其嘀咕于谦为什么不劝郭德纲。还不如回到他们的相声本身。他们俩的组合,几乎就是相声的代名词,喜欢相声,就喜欢他们吧。用我们对相声的爱,支持他们走得远一些,更远一些,则观众之幸,相声之幸,传统艺术之幸,幸甚至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