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成效初现 东北制药去年利润总额创新高

新京报讯(记者 王卡拉)混改之后见成效,4月2日,东北制药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74.67亿元,同比增长31.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5亿元,同比增长64.04%。尽管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却只有4216.95万元,同比下降63.18%。不过,东北制药预计2019年度净利润将比2018年度增长不低于50%。

规模指标、利润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主要业务覆盖化学制药(原料药、制剂)、医药商业(批发、连锁)、医药工程(医药设计、制造安装)等主要业务板块,形成了医药上下游产业及服务集群。主要产品包括维生素类药物、抗感染类药物、计划生育类产品、抗病毒类药物、脑循环与促智药类药物、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等9大类。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之一,东北制药是全球三大维生素C主流供应商之一,也是国内唯一的药用左卡生产企业、氯霉素全球做大供应企业。

报告期内,东北制药原料药总产量25730吨,年计划完成率99.65%,总销量23472吨,年计划完成率93.01%;制剂总产量713459万单位,年计划完成率99.13%,总销量752407万单位,年计划完成率104.54%。规模指标、利润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2018年,作为公司营收占比最大的产品,VC及系列产品在2018年却出现了营收下滑的局面,报告期内实现营收8亿元,同比减少3.35%;毛利率为36.55%,同比减少11.55%。

自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开展以来,东北制药已经开展了32个产品,41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共有18个产品完成了预中放实验,6个产品完成工艺验证进入稳定性考察阶段,9个产品开展预BE实验,1个品种已进入生物等效性试验阶段,1个品种已完成申报材料的提交。

在研发投入上,2018年东北制药开展研发项目166项,投入研发金额2.04亿元,同比增长64.56%,占营收比例由2017年的2.18%提升至2.73%。

新京报记者整理东北制药历年发布的年报发现(见下表),东北制药自2011年至2016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17年扣非净利润达到1.15亿元,同比增长1121.62%。2018年,东北制药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共计1.53亿元,其中最大的两笔为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37亿元、政府补助5133.06万元。而2017年该总额只有447.35万元。尽管2018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了63.18%,不过扣非净利润仍处于盈利状态,未再亏损。

混改成效初现 东北制药去年利润总额创新高

预计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不低于50%

从东北制药交出的2018年成绩单可以看到,混改初见成效。作为沈阳市2018年国企混改试点的唯一企业,东北制药通过上市公司定增项目引入了辽宁方大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2018年7月18日,东北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辽宁方大成为公司第一股东,辽宁方大实际控制人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东北制药也获得了方大集团灵活的体制机制和充沛的资金支持,为“混改”创造了条件。此后,东北制药开始实施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换届改选,实施公司高管身份由市管企业领导干部向市场化职业经理人转变。

东北制药称,2018年7月开始,东北制药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成为控股股东后,输入成熟先进、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和创效模式,根本性治理了老国企一系列顽疾,充分激发了动力活力,使东北制药进入了完全市场化发展的崭新阶段。

东北制药预计,混改后的2019年度,公司合并抵消前营业收入预计150亿元,净利润预计比2018年度增长不低于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