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楊勇繼位,隋朝還會亡國嗎?

魚和熊掌,你選擇哪個?

在孟夫子的眼中,顯然熊掌是比魚更加美味的食品,於是他選擇了熊掌,還順便說了句名言:“魚,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這句話本是“捨生取義”的“先潛部隊”,我且暫時借用過來說一下楊勇與楊廣。

如果楊勇繼位,隋朝還會亡國嗎?

在隋文帝楊堅的面前,也擺著一道選擇題——大隋太子的人選,究竟該選誰好呢?其實歷史上楊堅早已做出了選擇。他先是立楊勇為太子,這倒沒花太大的力氣,畢竟“立嫡以長”是個根深蒂固的傳統。可是後來楊勇越發得不到楊堅和他夫人的歡心了,何況,他們一直就很偏愛次子楊廣,楊廣此時也越發惹他父皇、母后的喜愛。於是老兩口動了廢立太子的心思,也費了一些周章,但總算沒有弄的天塌下來,成功的換了太子的人選。而到了楊堅臨死的時候,據說又因為知道了楊廣的陰暗面轉而欲傳位給楊勇——這件事前一節已經說過了,不再贅述。有人認為楊廣弒父而立,後來又搞得國破家亡,實在是隋朝的罪人,所以楊堅選擇楊廣做太子是錯誤的。那麼,這意味著,楊堅就該選擇楊勇嗎?這個問題不妨先放一放。

其實楊堅面對的選擇題也可以算是隋朝的問題,如果讓我們替他來選一下的話,我們又能選誰呢?難道真的選擇楊勇?

如果楊勇繼位,隋朝還會亡國嗎?

我不這樣認為。

史載“勇頗好學,解屬詞賦,性寬仁和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好學寬厚都可以算做是優點,但於皇帝來講未必是必須的。皇帝需要知識,但於文學上則不用有太深的造詣,有時造詣很深的人反而當不好皇帝;寬仁和厚,對一個守成之君來講,有時是需要慈善一下的,可是該狠的時候必須狠起來——做皇帝不是做聖人,聖人是當不了皇帝的。至於楊勇的“率意任情”,那就更糟了,皇帝應該在必要的時候掩飾自己的想法,要駕馭好大臣就不能讓他們把自己都看懂了——數年前看過一本《法家面南之術(好像是這個名)》,有時看的我直毛骨悚然,但事實上就是如此。楊勇不懂得掩飾自己,僅舉一例便可以看出來他的“天真”之處。他明知他的母親獨孤皇后是個“女權主義者”,很討厭三妻四妾的人,又做主給楊勇娶了正妻元氏,可楊勇放著元氏不理,偏愛昭訓雲氏,這還不算,“勇多內寵”,東宮裡一時間人丁很是興旺。只是獨孤皇后並不會為多幾個孫兒而高興,她更為元氏的暴病而死不快,一直懷疑這裡面有什麼秘密,也就遷怒楊勇。楊勇的行為就像是有意和他母親作對。連自己母親都不會討好的人,率真則率真矣,只是將來可怎麼了得哦?何況,文帝夫妻在世的時候他都不曉得收斂一下,任著自己的性子“胡來”——如果說這時這個胡來還可以加引號,那麼一旦他當了皇帝,那個胡來就是真正的胡來了,他的大臣又有誰能管的了他呢?太子要鞏固自己的地位,沒有威望是不行的,可在朝中又不能真的有太大的勢力,不然很容易招致滅亡。因此,即使拉攏不了重臣,至少也不要得罪他們;中立的大臣尚且不要得罪,那麼倒向另一邊的人,在沒有把握打倒時就更得罪不起了。楊素在太子廢立上是出了大力的,他算是楊廣一邊的人,有一次奉命去觀察太子,他故意激怒楊勇,而楊勇居然就老老實實的上了當,果真發起火來,給了楊素說他壞話的口實。確實,有時這種陷害防不勝防,但這就需要更加小心謹慎。可以參照的就是唐玄宗的太子李亨,他被李林甫、楊國忠陷害過幾次,可每次最後都化險為夷,最終即位做了肅宗皇帝。李亨是很小心的,為了自保甚至不惜和妻子離婚(有些令人不齒),而且還親熱的喊高力士為“二哥”(有些噁心)。事實證明,高力士確實出了大力,而肅宗在唐朝來講也算不上多英明的皇帝。可是楊勇連李亨都不如,那他將來又能做個什麼樣的皇帝呢?

如果楊勇繼位,隋朝還會亡國嗎?

反觀楊廣,楊勇許多不利的地方正好是他的優勢。楊廣也喜好文學,而且其造詣比楊勇要好的多,不過文人氣質卻沒有使他像文人那樣“幼稚”,至少晉王時期是這樣的。楊廣也很好色,可是為了至少不刺激獨孤皇后,他和正妻蕭氏很是恩愛——事實上他也是很愛蕭氏的,只是他也會喜歡其他女子,但為了討好母親,他會把其他女子生的孩子掐死(當然這個是不能讓他父母知道的),以說明他只愛蕭氏一個人。殘酷吧?但這的確起了作用。還有,楊勇有楊素這麼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者,也是一個重要的條件。楊廣還有一些優勢是楊勇不具備的,比如滅陳的軍功,另外就是楊廣很會收買人心,有一次下雨,他不肯獨自穿上雨衣,相信他身邊的人都會很感動的。史載,晉王楊廣“美姿儀,性敏慧,沉深嚴重;好學,善屬文;敬接朝士,禮極卑屈;由是聲名籍甚,冠於諸王。”現在許多人說秦王時期的李世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晉王楊廣,如果你不否認李世民是個當皇帝的材料,那麼也不該否認楊廣。說是欺騙也好,說是陰險也好,楊廣確實比楊勇更適合做一個皇帝,就連他的長相都幫了忙。史書上說楊廣雙眉隆出,相者說這是貴不可言之貌,那個相面的人的話自然不可信,不然龍骨山的北京人豈不是更應該富貴?但那時人們都比較迷信,所以楊堅聽到這些話是很高興的。還有,楊廣在楊堅彌留之際一不留神差點惹麻煩,但他抓住機會主動出擊,比楊勇的坐以待斃可是強了不少。

如果楊勇繼位,隋朝還會亡國嗎?

因此,綜上所述,楊勇和楊廣,楊廣才是那個美味的“熊掌”,也就是說,楊堅選擇楊廣為太子並非失誤,恰恰相反,這是他的最優選擇了。而他的其他三個兒子也並不比楊廣要好。所以隋的滅亡根本不是因為繼承人選擇失當,選楊勇上來也未必怎麼樣。

可既然如此,楊廣是個好人選,怎麼又把國家給弄的滅亡了呢?這個問題就複雜一些了,還是下面再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