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詩詞大會都是才子即興創作會,現在有些詩詞大會變成背誦大會了,你怎麼看?

度206388661


我是文開石,我有些不一樣的看法。

所有拋開時代差異,以特例代替普遍規律的都是耍流氓。

我們還能得知的那幾次文人聚會當場頌吟佳作傳世,是幾百幾千年積累淘汰留下的巔峰,不是普遍現象。

對於詩詞,當時的環境和現在不一樣,當時作詩是剛需,是基本功,現在沒這個需要。整體水平自然不能比。

當時你是文人,不會作詩作詞等於沒用。相當於現在你是律師,只不過不懂法律條文法律程序似的。

當時一群文人飲酒作詩,和現在一群人喝酒討論某個問題基本一樣。

在現代,還推廣古代文化,推廣詩詞文化,是件很好的事情。

推廣宣傳都是好事,但如果非要強行按照古代那一套執行,就是有毛病了。


文開石


現在的詩詞背誦大會也很牛,雖然沒有現場作詩,卻取名為“中國詩詞大會”,被康震博導稱之為“中國詩人的盛會,詩詞的嘉年華”。細思極恐,一群只會背詩有故事的選手加上四個會解說詩詞文史類的教授,連詩詞創作的基礎都沒有,怎麼能稱之為“中國詩詞大會”呢?改名為“中國好詩詞背誦大會”還差不多。



自古以來,詩詞大會都是才子佳人們的即興創作會。比如東晉永和九年的蘭亭集會,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曲水流觴,各自做了一首詩,王羲之為他們所寫的詩集寫了一篇序,就是“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又比如唐代大明宮詩詞的華山論劍,賈至一篇《早朝大明宮》引爆朝堂,引得王維、岑參、杜甫紛紛和詩,王維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寫盡了盛唐氣象的宏達場面。這才是詩人的盛會,詩詞的嘉年華。中國詩詞大會的檔次和水平與其相差甚遠。



為什麼詩詞大會不讓選手們現場寫詩呢?第一是因為大多數選手根本就沒有寫詩的水平,不懂平仄、對仗和押韻,甚至導師都不懂格律。第二是因為詩詞的好壞標準無法評斷,不同的導師會有截然不同的觀點。第三是因為現場寫詩不具有觀賞性,原創詩詞的品味太高,電視機前的多數觀眾都看不懂,收視率註定會很慘淡。

儘管如此,中國詩詞大會依然是一檔不錯的文化類節目,普及了古詩詞,讓我們重溫了一下優美的古詩詞,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懷。許多小學生看過該節目之後都愛上了古詩詞,開始自覺背誦《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了。



中國詩詞大會屬於詩詞推廣類節目,不適合專業人士觀看。專業人士看過該節目後會火冒三丈,比如某點評嘉賓的七絕“大江東去流日月”毫無格律,某點評嘉賓的集句詩“人間有味是清歡”平仄混亂。當然,經過了老百姓的激烈批評之後,解說嘉賓們收斂了許多,也開始學習格律和平水韻了。


詩詞大會的宣傳意義功莫大焉,不要嘲笑只會背誦詩詞的人,也不要嘲笑解說嘉賓們屬於詩詞外行,詩詞大會的選手們絕對屬於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不信請看第三季總冠軍雷海為,一個“十年磨一劍”,非常勵志的人,其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層城鵷雛


題主矛頭所指,應當是在說央視的《詩詞大會》吧!自古以來竹林清酒,投箸擊壺,詠月歌山彷彿是文人騷客在酒宴之中的必備項目,風雅得緊,也詩意得緊。

“而現在的詩詞大會只是在背古詩,一些大咖看起來也沒什麼作詩水平,這種節目有意義嗎?”

太有意義了!

中國有記載的詩詞粗略算來也有30多萬首,我們切實能掌握的,不經頭腦思考就脫口而出的,有1000首就能稱為大神了。

文化的意義在於傳承,背誦古代的詩詞歌賦,一方面能夠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而另一方面,則能幫助我們從另一個側面瞭解歷史社會的發展路徑。試問,連傳承都沒做到就想著創新?豈非不會走就想跑了嗎?

更何況,現代人的詩詞創作能力很高嗎?確實人人都會寫詩,大部分熱愛詩詞的都知道“一三不論,二四分明”“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是你能確保自己的創作很有內涵?你能確保自己的詩詞能豔壓群芳勝過古人?

私下的詩作,拿去臺上附庸風雅……這和選秀唱歌有什麼本質性區別嗎?我倒是覺得如果不經任何傳承工作,就盲目地開始《詩詞創作大賽》,這套節目裡被噴不遠了,離腰斬也不遠了。

如果真是這樣,反倒我一下子想起來了央視的另一套節目——《中國好歌曲》。

同樣的,我並不覺得該節目的評委如部分題友所說的——“他們對詩詞一竅不通。”

都是文學專業的同僚,你們覺得他們對於詩詞的掌握程度,沒有那些野狐禪了幾本《韻》而彷彿掌握了時代脈搏的【高人】好嗎?

參與實體書審校工作三年的非資深編輯告訴您,每天來出版社投稿自己詩詞集選的人多不勝數,其中大多是謳歌祖國河山,讚美社會之美,或者表現自己時運不濟的作品。

但是大多數民間的詩詞水平,只是停留在愛好者階段。

他們的作品談不上不好,但絕對沒有達到出版發行的標準。我現在手頭就有些手稿和電子稿,不過考慮到保護作者著作權,保護作者的面子問題,就不發了。只希望大家捫心自問一下,你的作品,達到出版標準了嗎?出版標準都未達到,就能上電視臺,在全國15億人口面前朗誦你的詩歌了嗎?

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其他人謳歌美的權利,平時與朋友品茶論酒之時,即興作詩一首未嘗不可。認為自己的某篇詞作十分優秀,發到網上去也未嘗不可。

而《詩詞》這一節目的設立宗旨,是傳承並推廣中國詩詞文化。

今人去臺上吟詩作對的推廣度,會比古人的名篇更強嗎?並不見得。

傳承,是在有效繼承前人行文思想和藝術宗旨的前提下,進行符合當下社會的有效改革或變體;拋開古詩,一味地空談創作,空談傳承,豈非是笑話一樁?

如果這種思想真是正確的,那麼現在的小朋友也不必背誦古詩了;誰覺得自己的詩牛,就讓孩子去背誰的好了!

詩人是要有狂氣,但狂氣不等於不知天高地厚。

詩詞其實就是古代人的朋友圈說說而已,現在想把自己的詩歌推廣出去,有幾千種方法。何必佔著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平臺,只為了讓自己出名呢?


鑫時空科技


哲學告訴我們看問題要一分為二來看,透過現象看本質。

一:現在詩詞大會比賽的主要考核方式是背誦。即便有各種小花樣如飛花令,詩詞聯想,詩詞搶答,看圖看畫認詩等。這些全部都是換湯不換藥的背誦記憶。然這些只是表面現象。我們要看到其本質和原因。1-以記憶背誦為主的考核簡單方便直接。而我們的節目時間就那麼些,卻有那麼多選手需要參加比賽,因此用這種簡單直接方便的考核方式合情合理。我們小時候剛剛接觸詩詞就是通過背誦記憶的方法,此外學英語學中文一開始也是這樣,單詞,漢字,拼音,筆畫一個一個記,記住了再談後面更深入的學習。因此背誦記憶是基礎。只有打好基礎了,才能建設高樓大廈。2-詩詞記憶背誦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記憶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詩詞背誦記憶可以自然而然的提高人的文化水平。其實詩詞大會表面上考的是記憶背誦,其實質卻是考核選手們的詩詞量。古人云學富五車。詩詞量大的人,往往詩詞文化水平也高。所以詩詞大會以考核方式以背誦記憶為主是有道理的。大家千萬別覺得背誦古詩沒有什麼作用。有時候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二:如果詩詞大會以現場作詩為考核方式可以嗎?

1-首先是時間問題。詩詞大會是節目,錄製播出有規定的的時間。現場作詩需要不少時間時間醞釀。能上節目作詩,必然規則嚴明。平仄音律,對仗句式之類的很難短時間有好的作品。

2-如果讓選手們面對圖畫,視頻等命題現場作詩。也有死板的地方。我覺得這樣和明朝八股取士有些類似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當你有感而發之時作出來的詩才感情真摯動人。現場作詩面對題目哪裡有什麼感情,大家都想著怎樣去作出好詩,怎樣贏得比賽去了,哪裡還顧得詩興大發。3-即便詩詞做出來了,考核是沒有標準的。就像你寫語文作文一樣,同一篇作文,不同老師閱卷,分數不同。有些人喜歡婉約細膩的,有些喜歡豪放大氣的。觀眾也一樣。豈不知眾口難調。節目評委還好說,節目播出來不同的觀眾看了抱怨不公平,很多人鬧意見了就不好的。

4-看問題一分為二來看,現場作詩有不少的缺點,但也有優點。那就是現場作詩極其考驗個人文化水平。作詩不僅僅需要詞彙量,還需要感情意境手法。才高八斗最初就是形容能七步作詩的曹植。天下才學共一石,曹子健獨得八斗。現今能短時間作出好的詩詞的毫無疑問可以用才高八斗來形容。



星驛哥哥


這樣的提問有失偏頗,本人不這麼看。

很顯然,這是暗指《中國詩詞大會》。

《中國詩詞大會》連續舉辦四次,影響廣泛,每次尖埃落定,都會登上熱搜,引起強烈反響。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中國詩詞大會》達到了傳播中華文化的預期效果,說明無數觀眾對古曲詩歌的熱愛,更說明它在全國人民心中的份量。

當然也不乏有人對《中國詩詞大會》提出異議。

當他們提出古詩詞大會應該成為即興創作會時,也只是代表少數一部分人的心願。心存這種願望的人,一定懷有強烈的創作欲,或者雅興十足,創作過不少的古詩詞,所以對別人背詩更是不屑一顧!


問題是,按照此種思路,即便舉辦一箇中國古典詩詞即興創作會,這又能達到一種什麼效果呢?

它能達到與古典詩歌一比高低的境界嗎?

回答肯定是否定的。

再說,一個即興創作會,即便在古代也產不出什麼好作品來。雖然王勃的藤王閣詩也是出自即興場合,但王勃可不是一般人,是初唐四傑之一,是神童兼天才,即便裡應景之作,也能甩普通詩人幾條街。如果沒有天才在場,古代所謂的即興創作會,只能產生出一批附庸風雅的平庸作品,沒有一點意義。



如果在現代詩代替律詩的當代,舉行一場才子即興創作會來比賽律詩,肯定會以失敗收場。因為現代人作律詩,很難達到唐詩宋詞的高度,自然難以與在唐詩宋詞中哺育觀眾引起共鳴。


眾所周知,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唐詩宋詞是中國詩歌的高峰。在這數百年的時間長河中,曾湧現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李商隱,蘇軾,柳永,秦觀,李清照等偉大的詩詞大家,他們的詩詞穿越時間的冰河,在無盡的後世顯現出卓越的生命力,成為一代又一代的精神食糧。

這些詩行都是經過千錘百煉,這些詩人有的是二句三年得,有的是語不驚不休,有的是吟而成癖,有的是火山似的天才的噴湧……他們合力築起的漢語詩詞的高山,只能讓我們抬首仰望,歎為觀止。



我們感謝這些流傳千古的詩行,伴隨我們一代又一代成長。我們感謝一代又一代的薪火傳播者,使我們有緣與唐詩宋詞相遇,在這時吟時新永不褪色的精神國度裡遨遊。


《中國詩詞大會》功不可沒,它激起更多古典詩歌熱愛者的激情,讓他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充實。

寧讀上乘詩,不寫下品詩。

對我們更多的詩歌愛好者來說,讀詩比寫詩更幸福。


騷客文化


瞧這標題也真“牛”!可理想雖然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不過若能做到以下幾點建議的話······

一 · 首先得明確規定:本次《詩詞筆會》只選用《中華新韻》,拒絕《平水韻》。因為詩詞筆會面向十四億普通話聽眾,欲展示中華詩詞的讀寫魅力,就不能製造閱讀障礙,讓全國觀眾產生誤讀是不是?況且當代之才子佳人,焉能穿越到宋朝去和古人對話是不是?而《詩詞大會》的舉辦地,也無法設定在《清明上河圖》的古城裡。即便能行,宋朝人民能否聽得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話平水韻”,也是嚴重存疑的是不是?

二 · 須找到贊助商,讓其在央視黃金時段掏付鉅額廣告費,外加《詩詞筆會》大賽冠軍十萬元的高額獎金。畢竟詩詞大賽是陽春白雪,不是“超級女聲大賽”和“蒙面歌將唱唱唱比賽”,也就是說粉絲數量有限。

三 · 還得規定本次《詩詞筆會》大賽不能採用近體格律的形式來進行,只能限於用古體詩雜言類創作。但需要設定一個最低底線,就是詩詞到“打油詩”為止,要嚴防古體詩比賽淪為順口溜和快板比賽。

四 · 設立“老驥獎”和“雛鳳獎”,參賽年齡最好不限,特別是遇到能“即興詠鵝”的天才神童,可放寬到幼童年齡。參賽者最好不要單打獨鬥,得進行老中青少的“天團”組合,如此才能夠群策群力,免得電視節目冷場。畢竟詠七步詩的曹植,也是在沒有格律限制,更是在王兄要命的壓力下,才交上了保命的“打油詩”考卷。

五 · 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把詩詞大會改為《對聯比賽大會》為好。因為在八九十年代,央視成功舉辦過對聯和謎語的全國電視比賽。實踐證明,對聯在規定的時間內是能夠基本對出的。至於平仄不合律的話,也可讓眾評委先去掉一個最高分,再去掉一個最低分來評出最終分數。而且,對聯也叫“詩聯”,這可是律詩的基礎。也聽說人們在爭取,要讓“對聯”和詩歌小說散文等一樣能夠平起平坐,成為中國單獨的文學品種是不是?

最後,預祝《央視對聯大會》比賽取得圓滿成功!正是:


上聯:巧聯聯配,猶如戲水鴛鴦鳥;

下聯:絕對對出,堪比賞心龍鳳胎。



默金cc


說點個人看法。

央視近幾年推出的幾個文化類綜藝節目還是可圈可點的,比如《百家講壇》、《詩詞大會》等。我們知道,從苛刻的角度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後近二十年的時間,中國幾乎沒有真正擔得起“詩人”的詩者,換句話說,現代詩自北島、舒婷們隱去之後,後面就“不見來者”了,說這話是“苛刻”,是因為還有創作詩歌的人,但沒有能“成家”的。而古體詩,自毛澤東、柳亞子們之後,好像也沒有能讓人記得住的了吧?當然,這也許是我孤陋寡聞。

從社會環境來說,尤其近二十年經濟高度發展,大家忙著學以致用,對於詩歌這類的純文學類別的已經離得很遠,更不用說古體詩了。

那麼,話說回頭,央視的《詩詞大會》的出現就有很大的意義了,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能吟,先學習,後創作,這本來就是個過程。而且,我們現在的新人類們,實際上離格律詩很遠,他們喜歡什麼?各種綜藝,《詩詞大會》以綜藝的形式出現,讓很多學生能夠參與進來,讓少年們開始喜歡古詩,這是好事!而幾位老師的點評,也趨於風趣,並不刻意去傳授如何運用平仄、韻腳,也能讓少年們先不去面對教科書般的詩詞格律,是有利於形成新的文化時尚,至少讓有一部分的少年開始騰出追星的時間出來,接觸了一把古詩詞。而董卿颱風的知性和優雅,也讓很多老師、家長所認可,那麼,就形成了氛圍,達到傳播、繼承的第一個目的——初接觸。如果節目一開始就是要求“原創詩詞”,第一,真正瞭解一點格律詩的估計大部分是成年人甚至是有一定年紀的人,形不成讓少年們認同、參與的目的,也就達不到培養後生的初衷;第二,不客氣的說,原創詩詞的評委要請誰?現在除了幾位已經深居不出的老前輩以外,還有誰能有這樣的權威?評點原創和賞析古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三,現在的學校教育內容裡沒有格律詩創作教學,絕大部分的愛好者都是根據一些前人書籍裡自學的,如王力的《詩詞格律》等,那麼,同第一項一樣,同樣形不成全民喜愛的氛圍。

所以,我覺得,《詩詞大會》是為弘揚詩詞文化有推進作用的。也相信,隨著時間推移,以後會有《詩詞原創大會》的出現!

順便藉此說個題外話:

其實,現在我們所流行的歌詞也是詩歌的一部分,很慶幸有很多歌詞作者真的很有才華,寫出了很多好歌,比如林夕、黃霑等。

但有一些所謂“專業”的詩歌報刊反而傾向於運用、推崇大家看不懂、摸不清的“詩歌”,是詩歌領域的一大遺憾!“歌以詠志”“詩三百,思無邪”好像都離這些詩作者挺遠,好像大家看不懂才是藝術、才是高深!詩歌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朗朗上口,正是因為它們能讓百姓看得懂,甚至文盲都聽得懂,這才叫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試問:誰看不懂李白?誰看不懂毛澤東?誰聽不懂白居易?

這才是詩歌界要反思的!


漿糊遊蝦


前言:

時值新春佳節,舉國歡慶,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也如期與大家見面。看了幾場比賽,真實的感覺除了形式上稍作調整,內容仍舊老生常談,新瓶裝舊酒,觀眾的熱情,百姓的反響遠遠不如第一期。



雖然主持人董卿還是那樣笑容可鞠,康震老師依舊激情洋溢,煽情無限,李立群教授任然君子風範,娓娓而談,蒙曼教授知性優雅,含而不露……似乎這一切均在情理之中,沒有辜負天下詩詞愛好者的厚愛。


個人觀點:

針對題主的質疑,我認為脫離實際,有失偏頗。

其一,任何一個電視臺的綜藝節目,都需要收視率,這是一項硬指標,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央視也不例外,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保證收視率的前提就是這一檔節目的趣味性。而趣味性往往建立在在可操作性上,如果您的創意為神來之筆,但操作性不強也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所以,現場賦詩作對顯然是無稽之談。

其二,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能吟”,前提條件同樣是有三百首,甚至能多的詩詞歌賦墊底。我們常常用學富五車,汗牛充棟,韋編三絕,立地書廚來形容一個人的才學,也就是這個道理。縱觀古代文壇,我們知道真正能提筆韻詩,自古以來能有幾人?


我們熟知才高八斗的曹植“七步成詩”,“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滕王閣序》一氣呵成,還有成詞出口成章的“八叉”溫庭筠……然而這樣才思敏捷者寥寥無幾,有的甚至是杜撰而出,而他們大多還是“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鬚”,就連“詩聖”杜甫這樣的大家,也只能“為人性僻耽佳句”,方能“語不驚人死不休”,更何況一般的文人雅士。所以,在這樣的節目中如果主張即性創作,顯然是天方夜譚。也許是才子佳人的古代言情小說的誤導,或者是宮廷肥皂劇是罪魁禍首,要麼就是古代勵志演戲文學中“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流毒太深。總之,古人吟詩作對絕對不是現在很多文藝作品中描述的那樣,醒醒吧!


其三,但凡明白詩詞的人都知道,古詩詞在創作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格律韻調,而這一套形成體系的參考依據,諸如《聲律啟蒙》、《廣韻》、《音略易通》、《笠翁對韻》、《平水韻》、《詞林正韻》、《欽定詞譜》、《白香詞譜》……就如同我們今天寫作文同樣使用的工具書——《新華字典》《辭海》《辭林》《中華成語詞典》……之類的東西。那麼這些東西沒有長時間的積累,基本上是無法掌握和了解的。對於詩詞歌賦這一類的寫作方式和技巧,格律平仄,很多在大學中文專業的學生都一知半解,更何況我們參賽選手——年齡的差異,學歷參差不齊,職業五花八門,能掌握這些專業知識的人有一定難度。就是即性創作所謂的“打油詩”,最起碼你也得通曉“押韻”,就不要談對仗、平仄、粘對、救拗、起承轉合……所以,即興創作無疑只是題主的一廂情願。


綜上所述,我認為就目前的狀態,也只能以背誦這樣的方式,來組織這樣的綜藝節目,加一點對聯倒是可以適當考慮,倘若仿效古人的那一套即性創作,實屬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無稽之談!


再次感謝詩友提問!答題就事論事,屬一家之言,切勿對號入座!

【溫馨提示】原創不易,敬請關注轉發,留言評論,互動交流!兵法天下感激不盡。


兵法天下


【詩壇漫話】(第5期)

(一)過去為什麼人們能夠即興創作詩詞呢?

這是和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有關。

魯迅先生早期寫過一篇《懷舊》的文言小說。裡面就寫到這一點。

私塾的先生要教學生學“屬zhǔ對”。什麼是屬對呢?就是在詩文裡,寫對句,就是對偶。這個要從小就學。先生從簡單的兩個字教起,然後逐漸從兩個字增加,三字,四字,五字,七字...

這天,先生出了一個題:“紅花”,讓學生對。學生對了一個“青桐”。先生把手一揮:

不對不對!平仄不調。

什麼意思呢?紅花和青桐都是平聲詞,屬對應該是平聲對仄聲字或詞。紅花和青桐,詞性是對的,平仄不協調。

後來先生看學生對不出來,就教他對綠草。並且告訴他,紅是平聲,花是平聲。綠是入聲,草是上聲。綠草就是仄聲。這就對了。

這樣教學生,逐漸由淺入深,不僅學會了對對子,而且,學會了詩詞格律,以及詩詞的很多知識技巧。加上讀多了,慢慢自己就會寫了。

這就是為什麼過去的人會作詩吟對的原因。

(二)現在不會作詩,也和教育有關

再看現在的學校,基本上不怎麼教這些。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大致知道詩詞的意思也就完事兒。這樣從小養成習慣,一個字:背!學生只會背誦,不會作詩。也就可以理解了。

現在,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有的學生對詩詞感興趣,就多多背誦古詩詞;沒有什麼興趣的學生,今天背會了,明天又還給老師了。應付作業和考試。哪裡還會自己即興發揮,即興創作呢?

這就是原因。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知道這些,也就不難知道,為什麼過去的人能即興創作詩詞,而現在的人不會即興創作詩詞了。

當然,有的人喜歡詩詞,通過自學,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那是自學,而基本上不是學校教的。








梅月竹風




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命題作詩,也就是同題共詠。詠物,言事,抒懷皆可。以近體格律詩、詞為重點,限時臨場賦詩,評委現場點評打分。



(二)詩詞唱和。抽籤決定做詩次序,可以步韻,可以意和。決賽半決賽增加難度,詩可以限韻,詞可以定詞牌。

(三)前期重點考評選手詩詞誦讀量,後期可以命題而做集句詩。總之,增加原創比重。



(四)可以增加看圖對聯,看圖作詩,現代詩改作古體詩等。適當增加回文詩、數字詩等形式內容,活躍詩會氛圍。

建議適當增加專業古詩詞評委,我個人推薦碰壁齋主和噓堂等詩詞大佬加入評委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