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满清的统治?

不如一醉1982


满清的统治尤其是后期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在近代以来西方的殖民者最早与中华帝国相接触的便是俄国,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之时,清朝与俄国就北部边境就以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当时由于两国势均力敌,在战争结束之后签订尼布楚条约为主的一系列条约划定边界。这是在17世纪中叶,清兵南下之时就已经开始的,从这以后俄国彼得大帝独掌政权开始改革,当100年之后,双方再次相遇时,两者已经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领土的扩张并不仅仅是国家的政策,还依赖着个人的英雄行为,尼古拉是一个有较强进取心的俄国人,任东西伯利亚总督期间发生了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他不仅尽力的抵挡英法联军,虽然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了,抑制俄国土耳其方向的扩张,但是双方并没有因战争而结束对峙,由于扩张势力受阻,俄国短期内改变扩展的方向,东方便是俄国唯一可以选择的目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英法联军进入北京,而俄国则坐收渔翁之利,这是英法都没有料到的。

这场战争最大的受益者竟然是俄国,一个他们的敌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实际上处于真正的内忧外患的状态,不仅要和英法联军作战,太平军都在各地反对清政府的统治,无暇顾及东北,趁此机会俄国签订了割让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和约,清政府并没有批准,对于土地的割让是在签订天津条约之后才予以认可,俄国并没有开战却夺得了如此多的土地,清政府又被蒙在鼓里,认为俄国在清朝与英法联军之间调停有功,又承认了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俄国当然不以此为满足。

他们还要继续建立黄俄罗斯,当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大增,也开始向东亚大陆扩张。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清政府失去朝鲜,东北受到日本的威胁,俄国为了阻止日本占据辽东半岛损害自己的利益,在李鸿章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签订中俄密约,两国同意未来对日本作战,全力支持对方作为条件,俄国取得了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权利,这并没有缓和俄国对清朝的入侵。八国联军之际,俄国派出20万大军全面占领东北,在国际压力之下,部分军队撤出。

在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4.5亿两白银本金之内,俄国就这1.3亿两,占总额的三成,而出兵最多的德国只拿到了两成的钱款,中俄密约有效期是15年,然而俄国的侵略势头太盛,在日俄争夺东北的战争中,清朝选择局外中立甚至同情日本,这是当时中国境内维新派主要心态,并不在于日本比俄国强多少。而是在于希望经历变法维新的日本可以打败守旧专治俄国论述君主立宪制的优势,当然当时的维新派如愿以偿。

因为专制俄国担心国内爆发革命,军队腐败无能最终被新兴的日本所打败,在东北处于危机之时,清政府仍然不允许汉人向东北迁移,最终失去了东北的大部分土地,怪俄国吗?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国际政治的常态,至少在当时看来。而晚清政府缺乏头脑,紧紧追随俄国深受其害,俄国的外交手段在中国取得了当时的英法德美都无法取得的巨大成功。

如果追寻20世纪中国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与其我们痛恨,俄国的侵略扩张,却不知道反醒那些愚蠢的政策,只有从百年的迷梦中醒来,不再唯俄国马首是瞻,不再听从外国的指令,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才能有一个国家的未来。


世界史图鉴


满清统治不能一眼看全,要分段看,

①入侵(可能这词用的不对)明朝,定驻北京:这个时期的统治不能叫统治,应该叫强治,一系列的战争(与南明朝廷的对抗)与屠杀(剃发易服)导致中国陷入10多年的血腥之中,所以这叫强治,在任何一个朝代,强治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否定!

②开疆拓土、一统中国、奠定版图、发展经济:这段时期的中国朝廷可实际控制的版图达到了鼎峰,人口大量增涨,中国总体持续100多年的稳定(说盛世肯定有人要喷),世界1/5经济集中于此,所以说这是胜治,这个是值得赞扬的。

③对外战败、割地赔款、求学自强:这个时期的中国早落后于西方(落后这种事不能怪任何一个朝代,必竟农业国在怎么开放终究是无法与商品国比的〔俄国是例外,首都靠近欧洲罢了〕),清政府好在搭上了工业革命的末班车,洋务自强了起来,但一场场对外战争的失败使得政府对民众的管理结构松动了,恰逢遇到中国几千年未有之变局,封建帝制的大楼开始倒塌,这时候已经不能叫统治了,应该叫管理(保证中国不乱)。

总之,满清统治功过不一,要多元化看问题,不能蒙眼黑,不能无脑吹,我想写的东西有很多,可以细分10多点,只不过篇幅有限(其实是懒),所以就把大的框架写出来了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游客


清朝统治,有残暴处,也有仁德处,不可一概而论,先说残暴处:入关时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凡不从者杀无赦,江阴、扬州、嘉定、广州等处屠杀,汉人死者不下千万。此外,还大量圈占汉人土地,这都是恶政。但另一方面,也有较明末为好的地方:顺治定都北京,马上下令免去"三饷",这等于把人民从倒悬的痛苦下解救出来,而且清兵进北京的军纪也比闯兵要好,沒有大规模骚扰人民的事,这些使得他们很快在关內站住了脚。后来,康熙帝发现"圈地"之恶,宣布停止,并釆取种种措施,恢复生产,使明末残破的社会逐步复苏,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而且康熙帝亲自出征,打败了噶尔丹,使中央政府名正言顺地掌握了新疆、西藏,有清一代的领土要比明朝末年大得多,这是事实。但隨着年月流逝,八旗兵过惯了寄生生活,内不能镇压起义,外不能抵抗侵略,上层更是日益腐朽,以致军政大权逐渐落入汉人军阀官僚之手,到晚期,慈禧的话也不大好使了,例如她对外宣战,东南各省就不执行,清中央干瞪眼沒办法!等到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各地纷纷宣布独立,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它不能维持国家主权,改善民生,中国人民就拋弃了它!


阿斌270202161


对清朝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放在历史全局中辫正地看。它与以前朝代有封建统冶的共性,也有少数民族落后和残忍的个性,即创造了文化经济的盛世,也没跳出腐败没落的规律。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在民族融合、疆域扩展方面有所贡献,经济发展也可圈可点。但也应看到清朝局限性和落后性。主要是:游牧民族政权建设中对汉族的血腥屠杀和野蛮统治,吸收汉族文化过程中又大兴文字狱,扩展疆域过程中自康熙朝的尼布楚条约开始,东北和西北的疆土逐渐被沙俄所蚕蚀,清朝晚期将中国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对清朝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来定性。总结历史,是要继承或发扬好的成果,避免错误、反动的历史重演。做不到这些,只是泛泛论历史毫无意义。


梅园布衣


后清以前清为正统,怎么评价,可知也


小w先生1


几千年奴化教育,刀枪下统治中国人早以都没有了血性,只要有饭吃,没有人管春秋。因为这个民族从来就没有过公平平等,


实德铝塑门窗制作玻璃幕墙


一分为二,对民族融合和疆土的扩大有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过,毕竟是一帮大字不识几个的武装强盗集团


洪伟42224071


都是一个特权阶级统治所有的中国人,有什么区别吗?清承明制,统治手段有过之而无不及!提高读书的门槛,让文化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金角银角都是大王


最简单一句:合理分工,合作共赢。汉人怕死,讨厌当兵。满人尚武,不爱种田。二者合作,才有了历史上最大的国土,最长的盛世。


成都有房找我代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扩大了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主体疆域范围。至于晚期出现的一些消极影响,也是历史的必然。总之,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