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极乐许师兄


"一切法无我",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能认识丶理解丶领悟到,则是佛法的理念高度,能实际亲证到,则是自性本觉的开悟境界,起码是"等觉菩萨″的阶段层次,接近于佛了吧!

"佛″,是"觉者“。心地境界觉丶行圆满,具五眼六通,得"无漏″智慧。"无漏",乃是断尽一切烦恼。一切心外求法的"外道″修行,最高只能达到五种神通,唯证佛觉者可得"漏尽通″。

不到真正"无我",怎能断尽烦恼,得“漏尽"通?烦恼的根源就在有我。八识心田,无始劫积累的"妄想丶分别丶执着″的业力种子,断尽谈何容易?别说六道凡夫,即使三界圣人,阿罗汉丶辟支佛丶大菩萨,都是在分段修行证果。小乘圣人(声闻丶缘觉)断的是“执着″心,大乘菩萨断的是"分别"心,等觉丶妙觉还须断最后一分无明,方能证佛法身,进入无"妄想"境界。

"真诚丶清净丶平等丶正觉丶慈悲"一一一這就是"无我"的成佛境界。"清净"心,无执着无污染,即是阿罗汉的境界,独善其身丶"自了汉"。平等"心,无分别丶以众生心为心,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文殊丶普贤丶地藏丶观音,诸大菩萨的境界。"正觉"到位,妄念除尽,即是佛地境界,福慧圆满丶无余涅槃丶大圆镜智丶无量光寿,与众生融为一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回归了本无生灭丶本自清净丶本不动摇丶本自具足丶能生万法的自性本觉。

要想当下理解,以教奉行,逐步证得,再看下面一句:

"看破丶放下丶自在丶随緣丶念佛"。

"万法因缘生,佛说即是空"。了知"我"本空性,皆是"因缘"生法,因缘皆是"无常","我"即无可执着也。理上虽明,还须实修证得方是受用。看破帮助放下,放下进一步看破。布袋和尚的哲学,提得起丶放得下,大肚能容。


真空妙有无量寿


无我是一种境界。

我在道中,道在我中,万物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体大悲。

无我无自私心,无分别心,无嫉妒心,无贡高我慢心,无嗔恨心,无邪心,无妄心,无痴迷心,众生平等,谦虚恭敬。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心空无一物。眼不随色转,耳不随声转,鼻不随香转,舌不随味转,身不随触转,意不随法转。内心降服六根六贼。不能听见打鼓就上墙,要心如如不动,不去也不来,对外界没有见闻觉知。定慧等持,定在慧中,慧在定中。

达摩初来中国时,没人识真佛,都不听他讲法,只有一只鸟对达摩说:“西来意,西来意,教我出笼计”。达摩说:“两腿一蹬,两眼一闭,即是出笼计"。这只鸟很快领悟了,它看到主人回家,赶紧两腿一蹬,两眼一闭。主人回来看见他心爱的鸟蹬腿了,急忙把这只鸟从笼中拿了出来,放在手心上,想鸟怎么死了呢?正在他愣神之机,这只鸟突然扬长而去。这鸟真的出笼飞走了,它自由了,再不会被监在牢笼里了。这个问题恰恰说明无我相得解脱自在。

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逍遥自在得解放。



用户和言悦色


“无我”相对于执著于“自我”,人生的这个“我”,这个肉体和由肉体而产生的六尘,其实只是一种偶然的存在,并不是实有的,一切都将随岁月而老去而消失。人生短短几十年和整个宇宙形成的时间相比,简直渺小到微不足道,又有什么值得执著呢?俗话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一个人如果能够明白执著于“我”的虚妄,便能够体验到灵魂的净化,并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

而现实生活中做到“无我”并非常事,人们常常执著于某种念头,比如为了满足自我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受,不惜衍生许多痛苦烦扰,却往往忽视了生命中的追之不及。

现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一切众生,都有一个“我执\

国学解读人生


  1. 只有死人才会进入到无我的境界和心理!
  2. 无我来源于缘起说,缘起说来源于因缘理论,因缘理论是婆罗门教的思想。佛教拿来,作为佛法的第一公理,改头换面说成缘 起说。缘起说,推导出來,无常无我,于是认为,一切都是盲目的无目的的随机的,所以生 命也是个不值得过的东西。 那什么才是有常的呢,佛教认为什么都不生,缘起就没有了条件,那个地方就是有常, 就是佛性。
  3. 按照无我的理论修炼下去,必然对肉体和生命极端仇视,不爱惜生命,也不认为 长寿长生值得追求,向往死人的世界,也就是所谓的涅盘寂静。
  4. 而中国文化,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生生不息。中国人崇拜刚健,崇拜生生 不息。
  5. 印度文化,则简直就是中国文化的反义词,他们仇视刚健,仇视生生不息。进而也仇视肉体。所以,他们的修行功法,全部都是盛阴凌阳的路数,修持佛门功法,阳痿是必由 之路。
  6. 建议中国人还是不要去追求什么无我境界,哈哈。

公子天行健


“不要脸”是"无我"境界和心理的不二法门

“不要脸”一种意思就是我们口头所说的死不要脸,另一种意思就是"放下"。“不要脸”是达到"无我"境界和心理的不二法门。"无我”的境界和心理可以从哲学和实际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王阳明的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追求 “无我”境界的表现之一。

《道德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老子希望实现的"无我"境界现象之一。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是已经到达"无我"境界的表现之一。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这是庄周在"无我"的境界中纠结的表现之一。

这些"无我"的表现和现象都属于"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们一时也打不开也推不开。下面我给大家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和听到的几种"无我"表现和现象。

一朝富贵便抛妻弃子的有钱人和平步青云却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有权人,基本上都具有"无我"的境界和心理。

头脑灵活四肢健全却沿街乞讨的健康人和遽逢巨变身无分文而去打工端盘子的富家子,也基本上具有”无我“的境界和心理。

抬棺出征马革裹尸的左宗棠和虚与委蛇卖国求荣的李鸿章,都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和心理。有意思的是左宗棠在西疆和李鸿章在马关的事情都有诗为证: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现在西疆的"左公柳"就是流芳百世的"爱国柳"。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是死到临头老脸挂不住给自己涂脂抹粉,哭哭啼啼卖国的路上孤家寡人慈禧老太婆都不待见他呀!

汪精卫降日投敌建立傀儡政权和文天祥反元护国宁死不屈,二人都是选择了一条路走到底,这也是"无我"的境界和心理。

说来也是绝妙的讽刺,汪精卫和文天祥身前都各自做了一首至今流传的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可怜的汪精卫最后却是头一歪脖子一扭死在了日本遗臭万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无愧于是中华民族万古流芳的爱国者。

所以我们要拾起善的“无我”,放弃恶的“无我”。同样是达到“无我”的境界和心理却是有云泥之别。


想象一阵风


无我,有几种诠释:

一是指人欣赏美景或在投身某项事业时忘我的境界,即物我两忘;

二是指具有高尚灵魂的人,他的考虑问题、行事的目的以大众利益谋福祉,不再以一己私利为出发点和目的地,他已经超脱了凡人,他是智者,是圣人,他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引领苍生,解救苍生,大公无私,如伟大领袖们。

三是指当生命面临生死考验时舍生取义、舍己救人的人,他们是无我的人。如我们的很多英雄们。



lign往事如风


“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无我”就是“无己”,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指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够顺应客观,顺应自然,忘掉自己,不羡求任何名位。不忘初心,大公无私;家国情怀,不负人民。

“无己”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己、无功、无名,共同构成了庄子心目中最为理想的人格特征,也成了无数仁人志士心中最高的理想追求。

“无我”本是一个极具中国哲学色彩的概念,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观。“无我”一词刷爆朋友圈,是因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一场重要的外交场合引用了这个词。

3月22日,在意大利出访的中国最高领导人,被问了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中国最高领导人回答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这是一个直抒胸臆、斩钉截铁的答案,这是一个振聋发聩、感人肺腑的答案,这是一个满腔赤诚、充满情怀的答案。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背后,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大国领袖的抱负、责任、担当和情怀。

“无我”是一种信念和追求,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的话:“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当我们谈论某个东西时,很容易就这个东西谈它本身。但事物的边界不是由它本身(我)决定的,而是由“不是它”的那些东西(彼)来决定的。如果没有了我的观念,也就没有了博取之心了。世间的任何情态,都是依附于“我”而生,有“我”这个主体在,就有分别;一有分别,各种欲望都产生了。如果没有了“我”的观念,就会承担相应责任而不计较任何。心为物役就会迷失自我,心有杂念就会患得患失。这就是“无我”的境界。

物我两忘,是“无我”的最高境界,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借“无我”这个哲学色彩浓厚的词,来谈他对中国诗词美学境界的理解。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无我之境,任何时候都保持一颗恬然的心,心境悠然与自然万物高度契合。无我之境,不是没有“我”,而是“我”已经与自然形成了天然的和谐,分不清物和我的区别了。这不仅是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无需雕刻,浑然天成;这也是做人做事为人民服务的至高境界,不忘初心,大公无私。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对“无我”二字最好的诠释。


美文美生活


首先说这是一个平凡人揣摩猜测圣人境界的问题,不管你怎样东抄袭西剽窃,始终都是鹦鹉学舌,断章取义,就像让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做大学生的论文,简直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为什么这么说呢?佛法讲四个步骤,叫信,解,行,证。详细说对佛法要首先深信不疑,二要理解经意,三要按照经意实践修行。四要亲自体验证悟无我的真实境界,没亲证的说的在好也是道听途说。拾人牙喙。在说说佛法学位,法华经明确说明,只有一佛乘。但对心量小的根基众生怕吓的他不敢修行所以因材

施教。比如最高学历是院士,那你先达到高中吧,基础好了继续到大学,考研究生,读博士,在到院士。当你证到人无我,就是罗汉境界,证到人无我,法无我就是菩萨,菩萨里细分还分一地菩萨一直到十地菩萨。通过修证十二因缘证的是缘觉佛。只有圆满觉悟的才是佛。现在说无我境界,就是罗汉境界,已经是了不起了,在如今像法时代,找个初果圣人都非常稀少,何况是罗汉呢。达到罗汉已经超越了四禅八定。具备了五眼五通,其中天眼通,法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神足通可以飞行。而且身体没有痛感,拿刀砍都不知道疼,所以金刚经中佛说,念往昔我为忍辱仙人,节节割节身体,要有我相应生嗔恨。这不知疼都是通过四禅八定修来的,所以你让一个没有一点修行证悟的凡夫去解释无我的境界与心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痴儿说梦。


渔樵晚歌


无我利他是一种高觉悟境界的简称!相对于有我而生,有我即是凡夫俗子之想,时时想我,时时利我,时时为我,用一切满足自己,好像很对,但必竟低级庸俗,难登大雅之堂呀!当有我开始想他人利他人服务他人之时,就是进步提升了,开始由有我向无我进发了;有我利己低级,终究为历史所埋没;然而无我利他高级,终究永存光耀历史;无我利他事例有很多,如天空,大地,空气,海洋,高山,日月星辰等等太多了,超凡入圣者,道祖、佛祖、菩萨、天主、耶稣、真主,还有人中之杰,名符其实的领袖如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及当下的习总书记克强总理,及各行各业,尽心尽力鞠躬尽瘁真实实践默默奉献服务于民永无止境的真实奉献者们,不为名不为利不为钱不为权,只为心中那颗永恒的真心,而奉献一切,皆是无我高尚人士!我们大家一起,来向无我之学习吧,即利己又利他,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地球,利益一切,多好呀!如能如此,真实美好生活,注定会早日实现呀!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成功注定属于你我他她呀!


用户一棵小小草


无我,便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要做到无我,是很难的,但经过不断修证,能够修识自性,无我的境界当会初步显現。

但真正到了无我,那是连无我也没有的无我,此时才是真正的无我,即是如来藏境界。

当然,这需要无量阿僧祇劫的修持方可证入。

初步修证,一定要有将心住下来的意识,即住于自性。自性即本真。

从咱们凡夫的思维,即心是自己的心,不要随着心外的人、事、物、景即色,不要随色乱走乱跑,随色而走便不是自己的心,这颗心虽然还在你的身上,但已失去自性,随色便时时染尘,时时烦恼。这些烦恼又会因缘合和,再生无数烦恼,这样无有尽头,自己给自己造了一个无边苦海,便永无福日。

所以,知此道理后,就要懂得我心原本净,入了色尘,关闭欲念,一切色尘实际上与我无关,本来就是与我无关,管他怎么闹,怎么疯,我乃持净不着,即如来藏。假如你心有了各种欲望,放下,放下即是回头,回头是岸便是彼岸,便可脱离苦海。

无我的境界便是解脱,脱离苦海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