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周天与丹道周天的区别


经脉周天与丹道周天的区别



周天功是现今社会上流传很广的一种功法,由于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了历代无数练功家的实践整理,形成了详尽的功理和完善的功法,所以深受广大气功爱好者的青睐。

周天功门派繁多,各派的练法也不尽相同,但就其功法性质来讲无不外乎经脉周天功和丹道周天功两种,目前有不少练功者弄不清其间分别,常把这两种差别很大的功法混为一谈,以至造成功理上和功法上的错乱,影响了练功者的实践锻炼。现就我个人的练功体验和学习心得,对这两种周天功在小周天炼精化气阶段的区别,谈一点浅薄的认识。

经脉周天在练法上比较简单,其入手由聚气开始,或立或坐,放松形体,安定心神,意守丹田,息息归根,将意念与呼吸时小腹的起伏运动结合一致,靠此形意气合一之法 ,聚真气于丹田,真气未现之时用火稍武,丹田发热产生真气后,此时称为“活子时”,用文火温养此生气,如此文烹武炼,使丹田真气不断充盈。当真气在丹田里生聚盈满后,会自然闯开三关(即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沿任督二脉自然流行循环,这就是所谓的积气冲关,气满任督自开,这时候,人的意念只能随着它流行的道路前进,一步一趋,顺应自然,千万不可用意识领它前进,一点也不能勉强或急躁,这叫“神与脉合”,此时有“舍气从脉”,“亦步亦趋”,“彼是主来我是宾”等口诀。

丹道周天功也称内丹术,为古代道家修真之法,其练法相对经脉周天功来说,要繁难一些,其中将小周天开炼精化气阶段的功夫分为五个步骤,即炼己、调药、产药、采药和炼药五步。

排除杂念,身体放松,意念集中,注意呼吸,这就是炼己,炼己就是清除自己的杂念。万念归于一念,凝神入于丹田。这就是调药,药指先天精、气,调药就是使精、气旺盛。在恍惚杳冥之中,丹田气穴里有“元精”发动,下走阳关,外阴冲动,阴茎勃起,这就是产药,也就是内丹功的活子时,也叫药苗。道家把丹田之元精称为小药。

先天之精如不及时采摘,就会顺阳关而出化为后天交媾之浊精,此时用意将下走之元精逆归气穴,在此过程中要缓缓吸气,这就是采药。

采药归丹田后,五即用意将小药由尾闾沿督脉缓缓搬运到头顶百会穴,在这个过程中要缓缓吸气,谓之进阳火,然后再用意将小药由百会穴沿任脉缓缓降回丹田,在这个过程中要缓缓呼气,谓之退阴符,将小药由督脉和任脉搬运一周就称为炼药。小药照上述之法采炼三百次后,候眉间阳光二现后,大药生成,小周天炼精化气的筑基功夫就算完成。

从表面上看,丹道周天功在炼药上与经脉周天功很相似,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

第一,丹道周天功炼药时所搬运的真气很微弱,无形,无相,故不存在冲三关通小周天的问题,冲三关是小药经过不断采炼成为大药后,采大药才存在的现象。这个问题柳华阳在《金仙证论》一书中说得很明白:“盖行以神为之主宰,不见有气之形迹,元气乃无形之行,随元神之运行,听呼吸之催逼。故曰:夹脊、尾闾空寄信。”可见,炼药主要是小药产生后的意运小周天。而经脉周天功则是由聚气入手,让丹田内生聚盈满的有形有相的真气打通三关行小周天,乃是气运小周天,经脉周天功中不存在意运小周天。

第二,丹道周天功炼药时小药运行的路线与经脉周天中的小周天路线不同。中医经络学说告诉我们,督脉起于会阴穴,沿脊外到头顶百气穴,下行到上唇;任脉也于会阴,沿腹经胸到下唇。殊不知,这并不是内丹功的任督路线图,柳华阳《金仙证论》一书中明确指出了内丹家的任督路线图。柳华阳说:“旧说谓督脉在脊骨外,而任脉止于上下唇,此二说皆俗医之妄指。”柳认为内丹功的督脉在脊骨内侧,这和传统认为督脉在脊骨外侧之说不同。有不少练内丹功者在炼药时把中医所说的任督二脉,当成了运小药的路线,以致筑基无成,应引起我们的注意。经脉周天功真气运行的路线正是中医所指的之“任督二脉”。这也正是“经脉周天”其名之由来。

第三,丹道周天功在筑基完成之后,精关自闭,外肾便会形成马阴藏相,神龟缩首之貌,永无生机,则具六通之一,即古人所谓漏尽通成矣。此时修炼者便断绝了生育能力。所以,未婚青年及不愿绝欲的已婚中青年,不适合练此功法,此功法适宜年老体衰者填精续命之用。而经脉周天功无论小周天或大周天完成后,都不会造成马阴藏相,断绝生育能力的现象,适合中青年锻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