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yuan_jian


问题:“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

前言 辛弃疾词有三重含义

我们最早接触“封狼居胥”来自于辛弃疾的一首词,辛词喜爱用典,因此读辛稼轩的作品没有一定学问读不下去,大多数人要仔细看注释才能搞明白背后蕴含着什么故事。

先看看辛弃疾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辛弃疾词中的“封狼居胥”有三重含义,下面一层层说一说:

一、第一层 霍去病 ”封狼居胥山“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

据说,自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封狼居胥“以后,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这次的封狼居胥是汉族政权的高光时刻,以胜利而告终。 当然,南宋的辛弃疾不会知道后面还有个朱棣为南宋雪耻。也来了一次封狼居胥。

二、第二层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刘裕父子的成败

元嘉草草 :元嘉是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年号。刘义隆好大喜功 ,仓促北伐,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趁势南下。

词中上阕有:”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这里的寄奴是南朝宋的建国之君:刘裕。刘裕和霍去病一样,也是一个成功的军事指挥者。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这首词的上下阙用父子对比, 讽刺刘义隆的好大喜功,北伐失利。

三、第三层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第三层,是以刘义隆的元嘉草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反一正两个典故来哀叹南宋被金国的欺凌。

四十三年:辛稼轩四十三年前, 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的 。 当年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

隆兴和议以来,朝廷苟且偷安, 朝野上下似乎忘记了过去,所以会有: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而辛弃疾自己呢? :

“只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

结束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 因此有“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之语。

虽然辛弃疾主张北伐,但是对于当时的形式却有这担忧,认为当时的条件并不充分,有可能会出现“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的结果。果然,开禧二年(1206年)北伐失利。

开禧三年(1207年)秋,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封狼居胥”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两个词组成,分为“封”和“狼居胥”。

其中的“封”就是“封禅”中的“封”,祭天的意思。(“禅”为祭地。)

“狼居胥”是一座山的名字,地点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位于现在蒙古国的肯特山,也有人认为是位于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狼山。不管真实地点是在哪儿吧,反正“狼居胥”确实就是一座山。

所以“封狼居胥”的字面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这个地方举行祭天仪式”,而它背后涉及的是在汉武帝时期,冠军侯霍去病远征匈奴、大获全胜的故事。

按《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再次发动征伐匈奴的大战,令卫青与霍去病各自领军,分两路横渡大漠,追击北部匈奴。此战中,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涉离侯,济弓闾”,跨过离侯山,度过弓闾河,进军两千余里,与匈奴的左贤王部接战,大获全胜,歼敌七万,俘虏了匈奴的屯头王、韩王等三王,此外还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高官贵戚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击,来到狼居胥山,便在山上建造祭坛祭天,又在姑衍山建坛祭地,以彰显大汉军威。

此战之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汉朝一举消灭了匈奴的剩余势力,从此北部边境的安全得到了长久的保障。

霍去病这一年二十一岁,英雄少年,真是不负冠军侯之号。可惜天妒英才,三年后(前117年)突然因病早逝,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耳食记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山神以宣告胜利的事迹,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狼居胥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指筑土为坛以祭山神,这是纪念胜利的一种方式。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为了挫败匈奴,汉武帝发起漠北之战,令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领五万大军分道夹击匈奴单于,结果两路军都取得胜利。

其中霍去病军斩杀匈奴七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俘虏将军、相国等八十三人。

途中,霍去病暂作停留,“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即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大捷而归。

此战功受到汉武帝嘉奖,霍去病风头甚至一度盖过他的舅父大将军卫青。

霍去病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外甥,作为外戚和骁将一直深得汉武帝宠爱。武帝曾为他营造府第,让他去看看。结果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就是说:“匈奴还没灭掉,咱没心情考虑修房子的事啊。”武帝了解到他的志向,龙颜大悦。

可惜的是,天不假年,汉武帝的这位爱将于公元前117年因病去世,年仅24岁。霍去病是历史上一位早夭的杰出将领。

而他留下的“封狼居胥”的佳话则名载青史,并常被后人作为战争取得大捷的象征。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1.先讲封狼居胥背后的故事。

西汉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为安稳边疆,命令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击定襄和代郡,深入茫茫漠北境内,寻找匈奴主力部队并歼灭之。



霍去病率军翻越离侯山,涉渡弓闾河,孤军深入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经激战歼敌7万多人,并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各级军官共83人,乘胜追击至今天蒙古境内的狼居胥山!


在狼居胥山,霍去病稍作停顿,举行了盛大的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容易被人忽略),以告反抗侵略的成功事实,兵锋直指瀚海(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 经此一役,匈奴闻风丧胆,相当长的时期不敢正视汉庭,“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这一年,年轻的一代战神霍去病才21岁!

《汉书·霍去病传》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2.再说“封狼居胥”的意思。

这不仅仅是一个隆重庄严的仪式,也是在表明保家卫国、抗击侵略、同仇敌忾的坚强决心,与陈汤之“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如出一辙!


两千多年来,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事迹被广为传颂,成为中国历代纵横驰骋于残酷战场上的行伍战士的向往与渴望,甚至是梦寐以求、终生奋斗的理想,后来逐渐演变成中华民族将军的最高荣誉之一。


希望星晨58298869


前言:

在中国的古代,提到"封狼居胥",可谓是一个职业军人一生的最高追求,是一个将士建功立业,扬名立万,最崇高的理想。盘点中国历史上,能享有如此战功的,屈指可数。

纵观中国的古代战争史上,也不过是只有唐朝李靖、李绩、明朝蓝玉,仅仅这区区几人,实际上达到了“封狼居胥”的成就。

那么这个军事成就的由来如何?谁是历史上创立这个称号的人?我们今天不妨来说说。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个名片:

主要政绩:大败匈奴,封狼居胥,请立三王 ;

时代:西汉;

职 务:大司马骠骑将军 ;

学 术:军事指挥;

爵 位:冠军侯 ;

名人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姓名:霍去病。


霍去病作为西汉,乃至中国历史上一颗闪耀璀璨的将星,历朝历代备受推崇,同时他的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死因扑朔迷离,也颇为人惋惜与哀悼。针对题主的问题,我就为大家讲述霍去病,这个被迷雾笼罩的人物。

【霍去病的家世】

霍去病其实是私生子。母亲卫少儿为西汉平阳公主家奴,父亲是平阳县的小吏,这个身世怎么说也不值一提。但古人说: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卫少儿是卫子夫和卫青的姐姐,大家都知道卫子夫得宠于汉武帝,卫家就开始逐渐显赫了。卫子夫是公元前139年受宠,霍去病是公元前140年出生,公元前138年卫子夫开始成为夫人。可以说霍去病是含着金钥匙降临世间。据史书记载,等到卫青出人头地的时候,霍去病已经大有名望。所以电视剧所描述的:霍去病和卫青一起做平阳公主的骑奴,纯属娱乐。



【少年成名】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十七岁,汉武帝刘彻发起漠北战役,以霍去病为骠姚校尉,率领八百军队参与会战,在这一战中霍去病以八百人突进,斩获2000多人,并且还有匈奴高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这一战以后就受封"冠军侯"。这是一个比卫青还要辉煌的初战,这也就是冠军侯的由来。



【骠骑将军】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十九岁,汉武帝钦此他为"骠骑将军",统领大军攻打河西,这一战杀敌四万多,同年镇守河西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落归降,霍去病又收服了四万多人,这一战以后汉朝彻底打通了河西走廊,为汉朝和西域地区打开了通商之旅,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前119年,汉武帝又命霍去病卫青各率5万骑兵攻击匈奴。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即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又一说河套平原西北的狼山),并在此举行了祭天封礼,祭地禅礼,随后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

同年,汉武帝设置大司马,霍去病成为大司马。



【景桓侯,英年早逝】

公园前197年,霍去病24岁,这一年霍去病突然去世,汉武帝十分哀伤,举行了高规格的葬礼,谥号景桓侯,是取勇武与扩地,墓葬像祁连山一样。


【结论】

最后同样以一首诗来结束这次回答:

【七言古诗/茂陵感怀】

汉家五陵气宇宣,咸阳紫气槐里烟。

国兴君崩贪奢华,文治武功惜圣贤。

辅国当效骠骑后,论功堪赞冠军前。

祁连卢山两相望,马踏匈奴趁少年。


再次感谢悟空小秘书平台!

【温馨提示】原创不易,多多支持,留言转发,评论交流。


兵法天下


辛弃疾,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军事家;更令他名垂千古的,是他所写的豪放派诗词,可以说,在南宋整个诗壇当中,他是一位杰出的婉约派词人和豪放派大家,他所创作的诗词,惊天地、泣鬼神,为古今爱好文学的人所推崇和敬佩!

辛弃疾的文学造诣极高,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写的词,震古烁今,备受人们推崇,并且是两宋词坛流传作品至今数量、质量堪称上佳最多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注重社会时弊,关怀国家的兴亡与命运,所以,他把满腔的爱国热情与雄心壮志诉诸于笔端。时过境迁,虽然壮志未酬,但是却得到了文学上的辉煌桂冠,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辛弃疾在词作的写作方面,艺术手法新颖独特。由于辛弃疾饱读史书、谙熟经史,其所创诗词中经常引经据典。用典是辛词中的一大特征。辛弃疾能够借助古典的形象来抒发当时的心志,并且能够用得恰到好处,挥洒自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这短短的百十个字当中,用典甚多,其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注释如下:"元嘉"三句,刘裕之子刘义隆轻举妄动,急于建功,落得个北伐惨败,悔恨莫及。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借以指代人。草草:早率,冒失。封:封山;古时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一种仪式。狼居胥: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汉武帝时,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封狼居胥"即表示要北伐立功之意。

《宋书•王玄谟传》:王玄谟常常向宋文帝陈说北进的策略。文帝就对人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其实,被文帝任命去攻打滑台的朔宁将军王玄谟是一个刚愎自用、光会说大话、又好货贪财之辈,因而大失民心的人,以至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北伐一战,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杀得全军溃败。仓皇北顾:急急忙忙南逃时回看追敌的狼狈样子。

面对喧腾叫嚷伐金的情势,辛弃疾忧心忡忡,他把笔触从刘寄奴转到他儿子文帝刘义隆的身上,把滑台一仗的溃败,归结于"元嘉草草",就是说刘义隆打了一个无准备之仗。所谓的准备,不但指敌情的侦察,战机的决择,还包括平时政治的修明,人事的选择。刘义隆没有军事斗争经验,遇事又独断专行,只听了王玄谟的连篇大话,以为真的可以如汉代霍去病那样,可以一举打败匈奴,封祭庆功于狠居胥。辛弃疾用这样的一种典故,来讽刺当朝执政者的愚昧昏庸是不无道理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在辛弃疾来看,应引起当下朝庭的高度重视,因此,他在上宋孝宗的《美芹十论》中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提示,这里就不一一謷述了。


芦嘉玉


这句原话是在《汉书·霍去病传》中的记载:“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狼居胥山筑土为坛,举行封禅大礼,祭拜天地,以示庆祝。”

所以,“封”就是封禅大礼的意思,“狼居胥”指的是一处山脉的名字。“封狼居胥”则理解为在狼居胥山上举行封禅大礼。

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是谁”封狼居胥“呢?又是为什么要”封狼居胥“呢?今天有书君就在这里一一为大家解答。

一、霍去病大胜匈奴,为了庆祝,他命人在狼居胥山建下祭坛,举行大礼。

早在汉朝建立初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日益强大,他们为了夺取阴山南麓的一片水草肥美的沃野,开始不断攻击驻扎在边境的汉朝守军。

到了汉武帝时期,北部边患的问题更是愈演愈烈,成了汉武帝日夜忧心的严重问题。为此,汉武帝更是多次调兵遣将,试图平定匈奴,为还边境太平。

而在诸多将领当中,身为骠骑将军的霍去病的功绩可谓是战功赫赫。

果不其然,霍去病将军北征的时候,率军五万,砍杀了匈奴七万余人。为汉朝狠狠灭了一把匈奴人的威风。

二、建坛举行祭祀大礼,除了庆祝,更是希望后人铭记此次战事。

要知道匈奴的屡次侵犯,不仅是边境的守军暗暗叫苦,受害的还有平民百姓们。

而此次霍去病将军的大获全胜后,在靠近匈奴部落的狼居胥山举行祭祀大礼,除了给常年在外的边境战士吃了一颗定心丸,胜利在望,早日回家的愿望指日可待。

更是给了匈奴人一记下马威,霍去病将军在这次战役中,活捉了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多尉等八十三人。

这是何等功绩!是汉朝建立以来与匈奴屡次交战最胜利的一场!

班师回朝的霍去病将军更是得到了汉武帝的重重奖赏,所以”封狼居胥“又常借指人们在边境建功立业。


有书博物馆



封狼居胥是封禅狼居胥山。指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进行封禅、祭天仪式。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元狩四年,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跨过离侯山,度过弓闾河,进军两千余里,与匈奴的左贤王部接战,大获全胜,歼敌七万,俘虏了匈奴的屯头王等三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高官贵戚八十三人。大获全胜后,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禅祭天,以彰显大汉军威。

此战之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英年早逝,死因成谜。

汉武帝最最最最心爱的女人是卫子夫。卫子夫被汉武帝灭族。

汉武帝最最最最宠爱的女儿是长公主。长公主被汉武帝灭族。

汉武帝最最最最疼爱的儿子是太子刘据,太子刘据被汉武帝灭族。

汉武帝最最最最信任的武将是霍去病。依照惯例,鄙人臆测,霍去病是被汉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毒杀。

霍去病之死,一是功高震主。二是封狼居胥。居然行使天子之权。

当然,这仅仅是臆测。


杨朱学派


在辛弃疾写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有这么一段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三句话是三大事件的缩影,其中,也只有“封狼居胥”是唯一值得称道的事情。

元狩四年,汉武帝再次出兵征讨匈奴,这一次,除了大将军卫青之外,还有时年21岁的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

霍去病率领五万大军从代郡出发,寻找匈奴主力。在向北行进了两千多里,翻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遇到了匈奴左贤王部,两军交战后,汉军斩首匈奴七万多人,俘虏甚重。左贤王率残部逃跑,霍去病率军追击,直到狼居胥山全歼左贤王部。经此一战,匈奴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南侵。

此战斩获颇丰,霍去病便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大典,在姑衍山举行了禅地大典,向天地报告这次的丰功伟绩。

此后,“封狼居胥”便被历代军事家看做功绩的象征。


琼林夜话


据史记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记载

元狩四年春天,汉武帝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步兵和运辎重的人伕跟在大将军之后有数十万人。那些敢卖力死战深入敌境的勇士都隶属骠骑将军。骠骑将军起初从定襄出塞,目的是冲着单于而来。后来捕得敌人说单于往东走,因此重新下令骠骑将军从代郡出塞,大将军从定襄出塞。汉兵随即度过沙漠,和骠骑将军等都一起进攻匈奴的单于。

骠骑将军后勤补给的辎重和大将军的军队相等,可是没有副将。全用李敢等人为大校,权充副将之任,离开代国、右北平一千余里,遇到左贤王的军队,所斩获敌人的功劳较大将军为多。军队回朝后,天子说:“骠骑将军霍去病领兵,亲自率领所俘获的匈奴战士,以简单的装备度过广大的沙漠,涉水而破获单于的近臣章渠,近而诛杀比车二耆王,转而攻击左大将双,斩获其旗鼓,度越了离侯山。又度过弓闾水,捕获屯头王和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在狼居胥山上积土为坛以祭天,在姑衍山上除地为墠以祭地,登上高山以观望大沙漠。抓住敌人加以侦讯,因而俘获其族类七万四百四十三名,敌人的军队大抵十减其三。军需供应取自敌人,所以远涉敌境而粮草不匮乏。以五千八百户加封骠骑将军。”

骠骑将军沉默寡言,不泄露别人的话语,有气魄敢担当。天子曾经要教他孙吴兵法,他回答说:“只看战略如何罢了,不必去学习古代的兵法。”天子替他建造府第,要他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尚未消灭,无心虑及家事。”因此皇上更加尊重喜爱他。但他年轻时就在宫中待候皇帝,一旦富贵,不知如何去体恤士卒。他率军出征,天子派遣主膳食的太官装载数十车的食物去送他;他班师回朝时,载运粮秣的辎重车丢弃剩下的谷物和肉食,而他的士卒却有饥饿的人。他在塞外时,士兵缺乏粮食,有的人饿得站不起来;但是他这位骠骑将军却还建造蹋鞠的场地游戏。他的行事大多像此类。

骠骑将军在元狩四年领军出塞后的第三年,即元狩六年死亡。天子深感悼念,派遣边疆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替他造了个冢墓,形状像祁连山。给他命谥号,因为他生平武勇,又有广地之功,所以合并二谥称为景桓侯。他的儿子嬗继承侯爵。霍嬗年纪小,别字子侯,皇上很喜爱他,因为他年轻力壮而命他为将。过了六年,也就是元封元年,霍嬗死亡,谥为哀侯,因无子绝嗣而免除其侯国。

总计骠骑将军霍去病,共计六次出塞攻击匈奴,他以将军的身份四次出塞,斩获敌人十一万余名。到了浑邪王率领他的部属数万人投降,于是开辟河西、酒泉等地,西方的敌寇大为渐少。他四次受到加封,总共一万五千一百户。他的幕僚部属有功封侯的共六人,后来任将军的两人。

太史公说:“苏建向我说:‘我曾经责备大将军官职极为尊贵而显要,但却不为天下的贤士大夫所称誉,希望大将军能效法古代那些招揽提拔贤士的名将,好好的努力吧!大将军谢绝道:“自从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厚待宾客、培养私人势力以来,天子每每为之痛恨不已。亲近安抚士大夫,招揽贤人、贬黜不肖的人,那是人主的权柄。我们为人臣的,只是奉行法令,克尽厥职而已,何必去招贤纳士!” ’骠骑将军也仿效此意,他们为将的态度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