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文学史上,李白与苏轼的文学地位谁比较高?

月生石上


李白是唐朝的历史上的一颗明珠。2013年李荣浩出了一首歌《李白》。

里面有句歌词“要是能重来 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

但也有人说,李白“有子瞻之才,无子瞻之学”。

子瞻就是苏轼。那么李白与苏轼的文学地位谁比较高呢?

有书君将从创作数量、民间知名度、创作特色、后人影响这几个角度来进行比较。

论创作数量,李白以诗文见长,今存990首。

包括七言古诗、五言古诗、乐府民歌、七言绝句等。

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被誉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而苏轼现存于世的文学著作共有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以及大量散文作品。从创作数量上苏轼要胜于李白。

论民间知名度,最佳的传播载体就是语文课本了。最近教育改革,语文教材全国统一,古诗文比例大幅增加。

据统计,重庆小学推荐背诵诗篇,李白7篇,苏轼4篇,所以在小学的时候,李白的诗张口就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而在初中和高中期间,推荐背诵的诗文苏轼5篇,李白3篇。

但由于李白名字的简单易记、在语文教材中频频出镜、加之“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人生经历。李白的民间知名度要高于苏轼。

论创作题材和特色,李白诗文可总结为“雄奇飘逸、真率自然”。

如《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李白的雄壮豪放,“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体现了李白的飘逸洒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体现了李白的真率自然。

纵观李白的诗句都是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表达自己个人意识的诗歌。

而苏轼则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参禅说理、仕途失意等,苏轼文采细腻,融入许多个人的真实情感,题材广阔,引入深思。因此从这个角度,苏轼要胜于李白。

论后世影响,中唐韩愈一派、李贺都受到了李白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的风格。苏轼、陆游则借鉴了李白的豪放诗风。

李白是极为有天赋的一位诗人,被人称为“诗仙”,只是这种仙气后人是学不来的。

而苏轼却成功地影响了南宋词人辛弃疾,史称“苏辛”,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启迪了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

从这个方面,苏轼要胜于李白。

综上所述,由于苏轼创作数量、创作题材和特色、后世影响均胜于李白,因此有书君认为在我国文学史上,苏轼的文学地位高于李白。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不急于下结论,只作一些分析。而且非要把文化史上两个超级大IP分个高下,也无必要。

一、品牌度与影响力

这个毫无疑问是李白占优。你问哪怕大字不识一个人,他也知道李白是诗人,而很可能没听过苏轼。李白将自己的名字融入中国人血液基因,而苏轼影响更多是在文化层面,在文人士大夫当中。两人受众广度不同。


二、才华与贡献

两人都是不世出天才,一个将古代诗歌推向极致,一个是诗文书画百年甚至是五百年不遇的全才。一个昭示着大唐精神,一个代表着宋代文化。俱光耀千秋。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参天大木。

三、个人魅力

李白锦心绣口,随便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高兴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失落了“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青年少”,孤独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得意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爽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恋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是一个太有趣的人,内心干净纯粹的像个孩子。


苏轼的魅力在于人格。无论什么样的处境,他都能安泰自如。他的人生就像他的那首《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点尤为文人士大夫所爱,并奉为偶像。

四、作品展示

李白奔腾脱逸,诗风莫测,如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苏轼平淡超然,常欲出尘,如: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五、李也好,苏也罢,都有太多精华供吸取,与其花时间作无谓的比较,还不如乘这工夫读上一两首来的实在。经验、知识、阅历、储备都到了,到时候不比较,你自然也会有一番看法。你说呢?

(诗词分享头条号:诗词桃花源 每日更新 欢迎右上角 关注交流)


诗词桃花源


在文学史上,还从来没有把李白、苏轼拿来做比较的,题主堪称第一人了!

李、苏二人非同个时期的人物,就文学地位而言,在当时都是最顶尖的,比如李白,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只有杜甫,连白居易都上不了这个层面;而苏轼呢,当时只有一种说法,庙堂之气者苏东坡,市井小调者柳三变,也就是从宋代词坛而言,苏东坡几乎是达到一个高度,连柳永都不能企及。

那么,分析二人的成就,要从题主的题目开始了:文学史。文学包含几个方面内容:诗、词、曲、赋、文章。

由于有唐诗宋词之说,那么,我们就诗词一并分析。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诗歌个性十足、放浪不羁,在艺术上也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比如我们熟悉的《将进酒》、《蜀道难》,这个题材,他写完,后人几乎就不用写了,不仅超不过去,还会带有他的影子,这是很厉害的,不是无人超越,是无人企及!虽然后人把杜甫和他平列,但连杜甫对李白都崇拜不已“白也诗无敌”。而且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属于诗歌的不同“派系”。

苏东坡,在宋朝词坛也是一哥的位置,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也和李白一样,写得让后人没法再写,而他的词极尽豪迈之气,在宋朝也是无人比拟的,就算当时市井最著名的词人柳永,也只是莺莺燕燕之调,没有那种“庙堂之气”,这当然和他们各自的工作有关,苏东坡是朝廷大员,柳三变是混迹青楼的浪子。但当时期的比如欧阳修、晏殊等宋朝著名词人,地位不低于苏轼,但在词的艺术造诣上相差还是蛮远的。

但就诗词而已,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也是颠覆制造者,从这个成就上,苏轼并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主义”,而后人也不见得就超越不了他,比如像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成就不在“赤壁怀古”之下,气势上还胜出不少。那么,可以断定,在诗词领域,李白成就要高。

但文学史所谈到的最重要的不是诗词,而是文章,文章估计是李白短板,没有流传出什么经典名篇,而苏轼的《晁错论》、《贾谊论》乃至于如《石钟山记》等都是千古名篇。苏轼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注意了,是“唐宋八大家”!也就是在文章的成就上,苏轼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没有李白什么事!

就文学成就的比较而言,苏轼在文章完胜,在诗词略逊,那么成就肯定是高出一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一定是排在李白之前的。


浆糊游虾


没几个懂的,李杜是千年高峰。苏轼是全才,但所有文学成就几乎来自诗词,书法和绘画与文学本就无关。苏轼几乎都会但真正做到精通的只有词,比他诗写的好的唐朝一大把 ,连词都不是写的独一档,词学理还有李清照和辛弃疾一批人,再说诗同时代写诗的辛弃疾和陆游明显强于东坡,更不用说唐代诗的黄金年代。记得读书时代诗,讲梦游天姥吟留别,从五丁开山到伸手摘星辰那想象力绝了,自然没有任何雕琢痕迹。这浪漫诗的领域绝对是独一档,后人包括苏轼都有雕琢的痕迹。李白的诗是真正流进的中国人血液里,文化的标准,盛唐开阔大气都在其中,那是国人最自信的年代。如今李诗流传至今才十之一二,但已经是中国诗领域的高峰了,词在李白时代并不流行,那时人们把词成为诗余,但李白还有另外一个外号叫词宗,如果忆秦娥是李白所写,这首词完全不输给任何一篇宋词。李白最佩服的文人是南北朝谢灵运,苏轼最佩服的人就是李白。


Lyh961


各人认为在诗方面,李白远胜于苏轼,但是就论整体文采来说,苏轼又要强于李白数倍。

为何这么说呢?苏轼一生靠实力步入仕途,在时局政治方面,也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而且最主要的是苏轼这个人是真的比李白洒脱的多,李白只是豪放,在很多方面来看,不如苏轼这般有洒脱的人生态度。

苏轼下野之后,一辈子也就闲云野鹤,寄情于普通生活之中。苏轼的诗词,给人一种亲和之感。

从东坡肉的发明就可以看出,苏轼对人生的参透比李白要更深,因为东坡肉乃是苏轼想吃肉,但吃不起牛肉才尝试去做的。

所以有句玩笑话就是苏轼是第一个把猪肉做的好吃的人,要知道当时观念还是君子远庖厨。

苏轼可以为了一口吃食,去对抗坚持多年的儒家行为准则,足可见苏轼不一般的人生态度。

而且苏轼的《水调歌头》,并誉为是史上最好的中秋词,是一座无法超越的巅峰。

现在来看,也确实是如此。所以也就有个说法是苏轼之后,再无人敢做中秋词。

能在文坛取得这般成就,苏轼绝对是千古第一人,比之李白的豪放,他的风格似乎更接近我们的生活。

李白的诗读起来,字里行间都有着一种磅礴的气概,不过却很难像苏轼那般,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星星点点的诠释。

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这就足以说明苏轼在文坛的地位,而世人对他的认可。

且苏轼文章也流传众广,像苏轼的《赤壁赋》,这些都是千古绝美的辞章。

李白则没能留下这样的文章,只留下些许绝美无比的诗歌,若比诗歌,自然李白强过苏轼。

但就整体来看,苏轼在文坛,地位和造诣是要高于李白的!


小司马迁论史


李白和苏轼分别是唐宋诗词届的代表人物,在我国的文学史上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李白的诗,代表着唐朝的繁盛荣耀;而苏轼的词,反应着宋朝的百卉千葩,下面我们简单的对他们进行下对比:

诗词风格不同:李白的雄奇飘逸,大多是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苏轼的词大多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理性的辐射思考,他的很多优秀的作品是在其经过乌台诗案后写下来的。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




影响范围不同:李白的诗大多是通俗易懂,而且是直抒胸臆,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所以说他在民间的知名度要比较高;而苏轼的词大多是深切,委婉含蓄,让人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换句话说,就是他的词是写给那些经历过风雨的人写的,真所谓“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所以说,苏轼在诗词界,或者说是行内的声望比较高。



优秀作品: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总结:李白和苏轼同在中国诗词界的长河中留下了他们宝贵的印痕,有的人喜欢李白的豪迈,也有的人喜欢苏轼对人生态度的乐观,对于我们来说,能够细细品味其中的真谛才是不二的选择,至于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高低,请恕在下德薄才疏,无以做称。



欢迎大家讨论!


逍遥散人AR


比较李白和苏轼,首先想到了蒋捷的一首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少年时,鲜衣怒马裘马轻狂,无疑更应爱太白;但中年后,历尽世事沧桑,东坡的旷达智慧一定在那里等着你的。

世人都知道李白是诗仙,很少有人知道太白也是词宗。清代词学家陈廷焯就说,唯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调实为千古词坛纲领,千古论词当以太白为宗。南宋黄昇也说,太白为百代词曲之祖,可见这是公论了。因此在诗词造诣上,太白略胜一筹。“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太白的那种天才飘逸脱俗,真不是世人能学得来的,只有大唐盛世那样的环境土壤,才能出李白这样的谪仙人,难怪贺知章读到《蜀道难》后感叹,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

而苏轼则是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文人的最完美化身,文,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坛领袖;词,“苏辛”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书,“苏黄米蔡”宋四家之首,《寒食帖》更是中国三大行书之一;画,《枯木怪石图》前不久以4.1亿的天价拍卖成交。然而,东坡居士给予我们更多影响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才华,是他面对人生波澜起伏,乐观从容应对的那种精神,各种坏的或更坏的境遇,不是忍受,而真是发自心底的去热爱,寻找其中的快乐。所以,论文化地位特别是对文化人的影响,东坡更胜一筹。

总结,太白和东坡真要分出个高低确实太难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做个比喻,就好比两大国宝级名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谁更好?天才的王希孟18岁即作千里江山图,满纸的青春荷尔蒙和盛世气魄;而黄公望80岁才作富春山居图,写尽了人生的感怀和国破家亡遗民屈辱。


石渠閣


之前有个问题是问为什么杜甫地位比辛弃疾高,我朋友@吴季玄有个非常简练的总结:

古人将辛弃疾跟谁比?苏轼、周邦彦、姜夔、吴文英

将杜甫跟谁对比?李白、陶渊明、屈原

那么谁是文学史上的C位还不清楚么?

--------这个问题换到李白跟苏轼身上也几乎类似。


苏轼全才自不必多说,诗书文词画就没有他不会的;而李白似乎就只能在诗上超苏轼一手,因此,很多人就认为苏轼的文学史地位要高过李白了,但事实上呢?李白上追屈陶、身平老杜,而跟苏轼在诸领域并称的选手都在吹李白.......


苏轼的成就是孤立的,他在文学史的重量更在于人,什么意思呢?就是所谓“全才”、“天资”带给后人的惊艳,但如果单论每一项文体,苏轼连宋代都跳不出来。

袁枚: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周济: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

当然,就东坡这个级别,就算诸事不用力,就算学力浅,但依然是天赋碾压凡人。但如果要上附李杜屈陶,就不是靠着量变就能引起质变了。


我们谈苏轼的诗词文,其实谈的就是他本人,为什么钱穆说苏轼安逸时写的诗,没有他在奔走潦倒的时候写的好呢?因为这些文体对于苏轼而言,不过是他情感表达的一个【载体】,所谓的有豪情,有逸趣的也是苏轼。

因此苏轼对于文学史上的贡献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当然也是很大的...),除去为词体拓宽境界,其余文体的贡献都仅在同辈中可执牛耳,大约没谁会认为他字写得比王羲之好,画比吴道子好,诗比李杜好吧?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李白呢?于诗而言,就没有能超他一头的,甚至能追本溯源的能跟屈原相提并论。屈原什么地位?世人并举风、骚为文学总源头,而骚体就因屈原而设。李白的古风就能达到这个高度--------这是以唐诗为节点,复古的最高水平,也是中国诗歌史中最高的高度。



总而言之呢,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是“安第斯山脉”(最长),而李白则是珠穆朗玛峰(最高)。


最后提的一点是,我并不建议总提出诸如这种神仙打架的对比,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旧学断层的时代,古诗词读懂都尚且不容易,更可况挥麈玄谈?



无聊到巅峰


中国的文化人或知识分子自东坡之后,喜欢苏轼的更多,但要论具体李白,苏轼二人的文学地位的话,最好还是要对其二人在文学的各种形式上加以量化的分析比较,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有诗词歌赋文共五种。下面逐一分析:

第一诗,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中国己有五千年的诗歌史,在这五千年的诗歌历史中唐诗无疑是最值得我们这个民族骄傲和自豪的了,在如此辉煌灿烂的唐诗中,盛唐气象的唐诗则是唐诗中的皇冠。而李白则是这个皇冠上的明珠。李白在诗歌上的成就可以打100分,杜甫可以打99分,王维可以打98分,白居易可以打97分。下面再来看苏轼在诗歌上的成就,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诗分唐宋之说,但宋诗的高度不及唐诗,地位及影响力也不及唐诗,在宋诗中公认的三大家为陆游,黄庭坚和苏轼,三人中以陆游公认为第一,苏黄应在伯仲之间。陆游诗应不及杜甫,可以打95分,苏黄二人均可打94分吧。

第二词,词在中国文学史上仅次于诗,在知识阶层和市民中都流传极广,而宋词更是与唐诗并驾齐驱,在中国影响深远。李白凭他的那两首可谓开山之作的词作巜菩萨蛮》和巜忆秦娥》成为这一文学形式的鼻祖。在词这种文学形式上的贡献打90分应没问题,再来看苏轼的词,苏轼的词在宋词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在中国上过9年义务教育者都知道词分婉约与豪放两派,而苏轼是豪放派中苏辛两个代表之一。苏词在中国有极广泛的受众。其实苏词中婉约词远较豪放词为多,苏轼对词的最大贡献是扩大了词的内容,苏轼之前词属艳科,到了苏轼则无事不可入词。没有苏轼对宋词开创性的改进就不会产生辛弃疾这样伟大的词人。因此在词上苏轼可以打98分,柳永在词上可以打99分,辛弃疾可以打100分,李清照在词上可以打98分。

第三赋,自汉以后赋就成为了中国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赋上成就最大的要数曹植,其代表作巜洛神赋》更是传唱千古的名篇,以此为参照,李白传世的赋有三篇,分别是巜大鹏赋》、巜悲清秋赋》、巜剑阁赋》,其中尤以巜大鹏赋》最为精彩。曹植的赋可打100分,李白的赋可以打95分,苏轼也有三篇赋流传后世,分别是巜前赤壁赋》、巜后赤壁赋》、巜黠鼠赋》,其中尤以巜前赤壁赋》最为哙炙人口,为中国读书人所喜爱。苏轼在赋上的成就可以打99分。

第四散文,在李白之前散文尚不属于文学形式,李白也许写过散文,也许没写过,现在没有流传下来李白的散文,但以李白的才学和文学功力,如果写散文的话应该不会输于韩愈,我们都知道韩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散文打100分的话,李白最少也不会少于95分吧。苏轼的散文与欧阳修不分上下,仅次于韩愈应该可以打98分吧。

综合以上四种文学形式,李白得分是380,苏轼得分为389分,这样量化比较虽然不科学,但大致还是可以接受的,李白主要吃亏在没有散文传世。


校书昌


李白和苏轼都是我极爱的诗人,在我心中,他两不分伯仲。

当我抬头望见那一轮明月的时候,我会想起“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也会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余光中老先生对李白的评价最为贴切: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

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苏轼留给我们除了浩瀚的文学财富,还有苏堤。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李白教会我豪迈与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失落的时候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苏轼教会我们豁达,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我不知道如果用专业的眼光评价的话,他俩文学地位孰高孰低,我希望这个是个多选题,而不是单选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