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牽引治療 哪些頸椎病最適合牽引

頸椎病是一個慢性的、在較長時間內形成的病理過程。長期伏案工作、坐姿不當、頸部長期受風寒、慢性勞損、反覆落枕、外傷及陳舊性損傷、年齡老化椎間盤生理性退變、頸椎先天畸形、不適當的治療和鍛鍊等,都是誘發頸椎病的原因。

頸椎病的牽引治療 哪些頸椎病最適合牽引

我國頸椎病患病率約為3.8%— 17.5%,且呈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傳統醫學認為,“骨錯縫、 筋出槽”是頸椎病發病的關鍵病機,牽引能夠拉開椎體間距離,以減輕椎間盤壓力,緩解神經根、脊髓、血管的受壓,調整頸椎與周圍神經、血管、肌肉間的關係恢復其“骨正筋柔” 的生理狀態,達到治療目的。

頸椎病的牽引治療 哪些頸椎病最適合牽引

頸椎病康復治療的目標是消除症狀體徵,儘量恢復正常生理功能和工作能力,而不可能是消除頸椎間盤退變與頸椎骨質增生。所選用的療法應有助於調整和改善椎節段與周圍各種軟組織的相互關係。從而減輕或消除對各種神級和血管組織的刺激和壓迫、恢復或改善頸椎的穩定性。

臨床醫師用牽引的方法治療患有頸部疼痛或者與頸部有關的上肢疼痛的患者。影響牽引療效的主要因素有牽引體位、牽引重量、牽引時間和牽引角度,臨床應用中要確定這些參數的最佳組合。

頸椎病的牽引治療 哪些頸椎病最適合牽引

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病常用且有效地方法,主要適用於神經根型患者,其他類型患者亦可試用。對脊髓型患者,如為頸椎間盤突出或膨出壓迫硬膜囊所致,可考慮牽引;若為椎體後緣增生、小關節或黃韌帶病變導致椎管狹窄,則不宜牽引。

頸椎病的牽引治療 哪些頸椎病最適合牽引

頸椎牽引有助於解除頸部肌肉痙攣,使肌肉放鬆,緩解疼痛;鬆解軟組織粘連,牽伸攣縮的關節囊和韌帶;改善或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彎曲;使椎間孔增大,解除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伸張被扭曲的椎動脈;拉大椎間隙,減輕椎間盤內壓力,有利於膨出的間盤迴縮以及外突的間盤迴納。調整椎後小關節的細微異常改變,使椎後關節嵌頓的滑膜或關節突關節的錯位得到復位。

適應症:頸部肌肉痙攣、頸椎退行性椎間盤疾病、頸椎間盤突出、頸脊神經根刺激或壓迫、頸椎退行性骨關節炎、椎間關節囊炎和頸椎前後縱韌帶病變。

頸椎病的牽引治療 哪些頸椎病最適合牽引

禁忌症:如腫瘤、結核、嚴重骨質疏鬆、類風溼性關節炎、嚴重頸椎失穩、椎體骨折、頸椎病術後、脊髓壓迫症(脊髓型頸椎病是否牽引有爭議)急性損傷或炎症在首次治療後症狀加重、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等。

牽引體位

頸椎牽引體位一般分為坐位和仰臥位和半臥位三種。多數人認為仰臥位牽引最佳。根據生物力學的觀點,仰臥位時頸椎維持其原有的曲度牽引,才儘可能地避免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甚至加重原有病情。而坐位牽引下,頸椎生理曲度減小,又會使頸部與牽引力對抗,牽引結束後頸部會痠痛不適。

臥位下,頸部肌張力降低並處於鬆弛狀態,本體感受器及椎動脈頸交感神經所受刺激減小。而且還可減輕頭部重量對頸段脊柱的負荷,增加腦部供血,降低椎間盤和椎間關節的壓力。牽引完畢後,患者可平躺少許,減少牽引結束時椎體肌腱即刻回覆造成的不適感,減少牽引的不良反應。

牽引重量

牽引重量是影響椎體間機械性分離的重要因素,在臨床上應根據患者的體重及病情而決定。較小的牽引力量不能有效地拉開椎體間隙、椎間孔而影響效果;而過大的牽引力量則可導致機體保護性反應加重肌肉痙攣。

頸椎病的牽引治療 哪些頸椎病最適合牽引

大約體重7%的拉力即可使頸椎間隙分離。由於頸部的肌肉、椎間盤、韌帶等組織的形變能力是有限的,因而椎間隙的分離也是有限的。頸椎病牽引拉伸長度最長的牽引力為體重的15%—20%,當牽引力超過體重的25%,椎間隙不再隨牽引力的增加而增加。

但椎間隙並不是分離的越大越好。超過15kg 的牽引力會造成頸部的疼痛。當頸椎病引起神經症狀時,牽引要使椎間隙儘可能地分離以減輕對神經的機械性壓迫,從而改善症狀。

牽引時間

足夠的牽引時間與足夠的牽引力產生足夠大的機械力,使軟組織張力下降、椎間隙拉長,從而發揮最大的牽引效度。根據牽引時間的長短可分為長時間牽引和短時間牽引。時間的控制應根據牽引力的大小而決定。牽引力量較大時則牽引時間稍短(5—15min),反之則稍長一些(20—30min)。

臨床上有根性症狀者宜大重量短時間牽引。大重量短時間牽引更容易給後縱韌帶一個更大的張力,使其對突出物產生更有效的擠壓,從而產生有效位移,減輕突出物對神經、血管和脊髓的刺激;大重量下後頸部肌肉的反射性鬆弛,也利於頸椎恢復正常的生理弧度重建頸部力學結構的平衡。

雖然重量大,但是由於牽張反射不會造成肌肉損傷,時間短也不會引起肌肉的疲勞。局部肌肉緊張而無根性症狀者宜小重量短時間牽引。具體的重量與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根據牽引時間的連續性又可分為持續牽引和間歇牽引。間歇牽引可使得頸部組織通過緊張和鬆弛的交替作用及其低頻的刺激,減輕局部肌肉的運動負荷,使扭曲的頸動脈得以伸展,有利於改善大腦和肌肉的血液循環。

持續牽引可以使脊柱節段每一椎間隙獲得相同的寬度,從而緩解突出的椎間盤對脊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並有助於脊神經根部炎性水腫的消散。且持續牽引放鬆後會產生壓迫充血性生理反應,在一定程度也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

牽引角度

牽引角度通過力的作用方向調整頸椎受力情況,恢復其內外動態平衡,維持其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在合適的角度下牽引還可使走行於橫突孔中迂曲的椎動脈恢復正常,緩解頸椎病症狀。牽引角度可分為前屈位、中立位、後伸位。不同角度決定頸椎的最大應力位置,牽引角度小則最大應力位置靠近上頸段,反之則逐漸下移。

前者著重於整個頸部的力學結構。前屈位或中立位下牽引,生理曲度會減小甚至反弓,頸部周圍肌肉會變得更加緊張,從而使症狀加劇。而後者著重於椎間盤突出上。前屈位下牽引更有利於椎間盤的回納,從而改善神經受壓的症狀。由此可見,在臨床上牽引角度應結合患者的病情酌情選擇。

牽引治療頸椎病被廣為運用,但它的有效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檢驗驗。這與頸椎牽引的作用方式單一,患者個體存在差異、病情不同等有關。因而,參數的調節是頸椎牽引亟待解決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此外,現有的頸椎牽引器上還存在許多缺陷,如動態牽引性差,牽引時間、角度可控性低,患者在治療上的不便及不適感等。對於牽引器的改進,除了可以精確調節參數、增加舒適度,還需注重頸部結構的平衡與穩定。

儘管目前臨床上牽引治療頸椎病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力學研究的深入以及對頸段脊柱解剖的不斷認識,規範化頸椎牽引臨床路徑將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和臨床療效。

不良反應及預防

(1)牽引重量過大加重疼痛,並可能造成頸椎結構損害。從較小的牽引重量和較短的牽引時間進行嘗試牽引是明智的。

(2)枕頜牽引帶可能誘發顳頜關節疼痛,頭部屈曲時最常見

(3)存在其他疾患時,易加重其他疾患的症狀,伸展位頸椎牽引時可能伴有椎基底動脈系統疾病的老年患者產生頭暈不適的。因此,對老年人應慎用這一位置的頸椎牽引。

還是要說一下我的徒弟陸續的要學成回去了,我要再收三四個徒弟男女不限,原則是真心喜歡中醫針灸正骨推拿這一塊,而且人品一定要好,前提說一下不是免費的因為我不希望技術不值錢,有些高手也不用噴我我自己不可能治療全國的患者,只想我的徒弟能夠造福一方百姓 我把我的微信留在下面有真心喜歡的想學針灸正骨推拿這樣塊的可以加我。

我是劉閣大夫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