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牵引治疗 哪些颈椎病最适合牵引

颈椎病是一个慢性的、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病理过程。长期伏案工作、坐姿不当、颈部长期受风寒、慢性劳损、反复落枕、外伤及陈旧性损伤、年龄老化椎间盘生理性退变、颈椎先天畸形、不适当的治疗和锻炼等,都是诱发颈椎病的原因。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 哪些颈椎病最适合牵引

我国颈椎病患病率约为3.8%— 17.5%,且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传统医学认为,“骨错缝、 筋出槽”是颈椎病发病的关键病机,牵引能够拉开椎体间距离,以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根、脊髓、血管的受压,调整颈椎与周围神经、血管、肌肉间的关系恢复其“骨正筋柔” 的生理状态,达到治疗目的。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 哪些颈椎病最适合牵引

颈椎病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体征,尽量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和工作能力,而不可能是消除颈椎间盘退变与颈椎骨质增生。所选用的疗法应有助于调整和改善椎节段与周围各种软组织的相互关系。从而减轻或消除对各种神级和血管组织的刺激和压迫、恢复或改善颈椎的稳定性。

临床医师用牵引的方法治疗患有颈部疼痛或者与颈部有关的上肢疼痛的患者。影响牵引疗效的主要因素有牵引体位、牵引重量、牵引时间和牵引角度,临床应用中要确定这些参数的最佳组合。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 哪些颈椎病最适合牵引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且有效地方法,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患者,其他类型患者亦可试用。对脊髓型患者,如为颈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压迫硬膜囊所致,可考虑牵引;若为椎体后缘增生、小关节或黄韧带病变导致椎管狭窄,则不宜牵引。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 哪些颈椎病最适合牵引

颈椎牵引有助于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伸张被扭曲的椎动脉;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有利于膨出的间盘回缩以及外突的间盘回纳。调整椎后小关节的细微异常改变,使椎后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

适应症: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颈椎间盘突出、颈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椎间关节囊炎和颈椎前后纵韧带病变。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 哪些颈椎病最适合牵引

禁忌症:如肿瘤、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颈椎失稳、椎体骨折、颈椎病术后、脊髓压迫症(脊髓型颈椎病是否牵引有争议)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

牵引体位

颈椎牵引体位一般分为坐位和仰卧位和半卧位三种。多数人认为仰卧位牵引最佳。根据生物力学的观点,仰卧位时颈椎维持其原有的曲度牵引,才尽可能地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加重原有病情。而坐位牵引下,颈椎生理曲度减小,又会使颈部与牵引力对抗,牵引结束后颈部会酸痛不适。

卧位下,颈部肌张力降低并处于松弛状态,本体感受器及椎动脉颈交感神经所受刺激减小。而且还可减轻头部重量对颈段脊柱的负荷,增加脑部供血,降低椎间盘和椎间关节的压力。牵引完毕后,患者可平躺少许,减少牵引结束时椎体肌腱即刻回复造成的不适感,减少牵引的不良反应。

牵引重量

牵引重量是影响椎体间机械性分离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及病情而决定。较小的牵引力量不能有效地拉开椎体间隙、椎间孔而影响效果;而过大的牵引力量则可导致机体保护性反应加重肌肉痉挛。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 哪些颈椎病最适合牵引

大约体重7%的拉力即可使颈椎间隙分离。由于颈部的肌肉、椎间盘、韧带等组织的形变能力是有限的,因而椎间隙的分离也是有限的。颈椎病牵引拉伸长度最长的牵引力为体重的15%—20%,当牵引力超过体重的25%,椎间隙不再随牵引力的增加而增加。

但椎间隙并不是分离的越大越好。超过15kg 的牵引力会造成颈部的疼痛。当颈椎病引起神经症状时,牵引要使椎间隙尽可能地分离以减轻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从而改善症状。

牵引时间

足够的牵引时间与足够的牵引力产生足够大的机械力,使软组织张力下降、椎间隙拉长,从而发挥最大的牵引效度。根据牵引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时间牵引和短时间牵引。时间的控制应根据牵引力的大小而决定。牵引力量较大时则牵引时间稍短(5—15min),反之则稍长一些(20—30min)。

临床上有根性症状者宜大重量短时间牵引。大重量短时间牵引更容易给后纵韧带一个更大的张力,使其对突出物产生更有效的挤压,从而产生有效位移,减轻突出物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刺激;大重量下后颈部肌肉的反射性松弛,也利于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弧度重建颈部力学结构的平衡。

虽然重量大,但是由于牵张反射不会造成肌肉损伤,时间短也不会引起肌肉的疲劳。局部肌肉紧张而无根性症状者宜小重量短时间牵引。具体的重量与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牵引时间的连续性又可分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间歇牵引可使得颈部组织通过紧张和松弛的交替作用及其低频的刺激,减轻局部肌肉的运动负荷,使扭曲的颈动脉得以伸展,有利于改善大脑和肌肉的血液循环。

持续牵引可以使脊柱节段每一椎间隙获得相同的宽度,从而缓解突出的椎间盘对脊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并有助于脊神经根部炎性水肿的消散。且持续牵引放松后会产生压迫充血性生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也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牵引角度

牵引角度通过力的作用方向调整颈椎受力情况,恢复其内外动态平衡,维持其力学结构的稳定性。在合适的角度下牵引还可使走行于横突孔中迂曲的椎动脉恢复正常,缓解颈椎病症状。牵引角度可分为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不同角度决定颈椎的最大应力位置,牵引角度小则最大应力位置靠近上颈段,反之则逐渐下移。

前者着重于整个颈部的力学结构。前屈位或中立位下牵引,生理曲度会减小甚至反弓,颈部周围肌肉会变得更加紧张,从而使症状加剧。而后者着重于椎间盘突出上。前屈位下牵引更有利于椎间盘的回纳,从而改善神经受压的症状。由此可见,在临床上牵引角度应结合患者的病情酌情选择。

牵引治疗颈椎病被广为运用,但它的有效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检验验。这与颈椎牵引的作用方式单一,患者个体存在差异、病情不同等有关。因而,参数的调节是颈椎牵引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此外,现有的颈椎牵引器上还存在许多缺陷,如动态牵引性差,牵引时间、角度可控性低,患者在治疗上的不便及不适感等。对于牵引器的改进,除了可以精确调节参数、增加舒适度,还需注重颈部结构的平衡与稳定。

尽管目前临床上牵引治疗颈椎病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力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对颈段脊柱解剖的不断认识,规范化颈椎牵引临床路径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及预防

(1)牵引重量过大加重疼痛,并可能造成颈椎结构损害。从较小的牵引重量和较短的牵引时间进行尝试牵引是明智的。

(2)枕颌牵引带可能诱发颞颌关节疼痛,头部屈曲时最常见

(3)存在其他疾患时,易加重其他疾患的症状,伸展位颈椎牵引时可能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产生头晕不适的。因此,对老年人应慎用这一位置的颈椎牵引。

还是要说一下我的徒弟陆续的要学成回去了,我要再收三四个徒弟男女不限,原则是真心喜欢中医针灸正骨推拿这一块,而且人品一定要好,前提说一下不是免费的因为我不希望技术不值钱,有些高手也不用喷我我自己不可能治疗全国的患者,只想我的徒弟能够造福一方百姓 我把我的微信留在下面有真心喜欢的想学针灸正骨推拿这样块的可以加我。

我是刘阁大夫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