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师范生现在都过得怎么样?

桃花源lhq


20年前的师范生基本上是通过中考的方式考入了一些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了以后基本上就能够被分配到乡镇学校里面当老师。在那个年代里面,中专生是要比高中生提前录取的,所以在那个年代里面如果能被中等师范学校录取的话,那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初二班主任.

在我上初二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仅有19岁的年轻小姑娘,据说他是从另外一所初中调过来的,而且是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

在我们上初二的时候,班上的那些学生年龄都在15岁左右,而这个仅有19岁的小姑娘基本上和我们只大四五岁而已。班上有的男生上学比较晚,上小学的时候可能有留级,所以说有些男生甚至仅比这个女老师小一两岁而已。

这个女老师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他特别的关照班上的男生,而比较讨厌班上的女生,所以也因为这样她被班上的女生称之为狐狸精。

虽然这个女老师的某些行为不敢让人恭维,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个女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挺不错的。这个女老师因为是我们班的班主任,所以经常得占用我们的自习课来上物理,那时候班上的学生也是挺反感的,但是也很无奈。这个女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挺高的,从她带的班级物理成绩里面就能够看出来,甚至他的教学水平在全县都是排在前列的。

后来这个女老师据说是调去县城初中里面当老师了。



●姑姑.

我的爷爷是一个小学老师,后来我的姑姑也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姑姑在毕业以后就去了一所初中里面当英语老师,姑父也是在那所学校里面当老师。姑姑基本上一辈子都是在那所学校里面当英语老师,姑父则是后来当了学校里面的领导,据说是先当了教导处主任,后来是当了学校的副校长。


●另外一个姑姑.

另外一个姑姑是我三爷家的孩子,她家里面比较穷,所以姑姑在上学的时候是比较艰难的。

那个时候姑姑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但是他考上的并不是免费的,而是那种学费特别高的师范学校。考上了以后,本来三爷不想让他继续上学的,但是一想到上了师范学校以后就能当老师从此改变人生命运,所以周边的亲戚还是希望他能够去上这所学校。后来是几家亲戚通过贷款的方式让姑姑继续上学。姑姑毕业以后就去了镇上的初中,当老师,听说他那时候一进学校就当了班主任,教的是语文课。

后来姑姑就认识了一位乡镇干部,然后小伙子就成了我的姑父。姑父因为公文材料写得比较好,就被调入县里上班,过了几年以后,姑父通过关系,把姑姑的人事关系调入了县幼儿园。

现在我的姑父是在某个乡镇里面做镇长,姑姑则是在县幼儿园当副园长。


饕餮视听


一朋友就是二十年前的师范生,当年考上师范,全村的叔叔婶婶,支书村长,都为他高兴,甚至家里还因为此办了一场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喝酒!

当时,都说他跳出了农门,以后就是端铁饭碗的人,不愁吃不愁穿!他也真的相信了!我们都很羡慕他。

三年后,被分配到县里最偏远,最贫穷的一所小学教书!

然后就此教书,一待就是十几年,因为离家实在太远了,从教书第五年开始,几乎每年的暑假都在到处低三下四地求人,非常想调回离家近一点的学校。但是,钱花了,饭吃了,酒喝了,还是没有动!与他同时进校,比他后进的老师走了一批又一批!隔壁寝室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就他上边不占人!

后来,教委允许进城考试了,眼看调动无门,只能自己通过考试碰运气!

连续考了几年,还好,运气不错,终于考进县城小学!

身边的朋友又说,这下好了,进县城了,她们都传说县城老师可以补课挣外快,还有很多家长给老师送红包!朋友也更是相信了,心想,城里的家长肯定比农村的家长重视学生,肯定对老师好些!

进来后,才发现,工资级别无条件降一个档次,好不容易熬到的十一级又降为十二级,

评职晋级时候,原来在农村学校的教学成绩考核几乎全部为零,也就是,相当于工作了十几年的成绩全部清零,一切都从零开始,相当于刚参加工作!而且原来在农村学校的乡村教师补助全部没了,工资一个月要少几百到一千多!

这时候,心都凉了,后悔死了,据说想回原来学校,他找人打听了,不可能,现在是没有退路。

同时,教委严禁在职教师办补习班,也不允许在外兼职,否则,各种考核一票否决!很少有老师敢顶风违纪吧!除非……

工作任务繁重杂乱,领导和家长给的压力特别大!但是,福利待遇比农村学校少很大一截!

现在才发现,县城学校并不是传说中的神话!

所以现在,又在想办法回农村,他说,打死也不想进县城学校了,如果有可能他也不会想调动了,只想待在原学校到退休!


清影若雨


我是1992年师范学院专科生。当时包分配,一纸派令直接被分配到我们区一中。

刚毕业月工资仅仅200多元,横向比较其他行业,当时算比较少的,即使工地搬砖的同族的大哥也比我强。车和房子不敢想。随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教师工资逐年增长。到现在我打卡工资5800元,绩效每半年给一次,平均每月1000元,住房公积金每个月1500元,医药费每月700元。我们是高中,我这几年没当班主任,但是有早读和晚自习,每个月补贴500元左右。冬天四个月有取暖费,每个月2000元,一年共8000元,今年和去年年终连续发放文明奖14400元,目标奖2000元。我们这里属于三线城市,夫妻共同努力,奋力打拼,陆续买了136平、124平单元住房共两套,153平商铺一套,现在住一套出租两套。。我是普通老师,担任历史学科,没有业余有偿家教,也不会有学生补历史课。不收礼,不吃请,每一分钱都是我阳光收入。

总之,庆幸当初选择老师职业,我很幸福。





li8888000


二十年前的师范生,如果没有改行一直从事教师工作,应该过得都差不多。但是,开始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笔者世纪之交师范毕业,当时,教师的工资不是现在这样县级统筹,而是由乡镇财政发放的。我们没有赶上老师范生的光荣,他们是直接分配。而我们要乡镇书记签字学校才能接收,虽然县教育局手续齐全,但没用,县官不如现管。

跟我分配到同一个乡镇有三个人,我们一起去找书记,书记要求我们签字确认,每月工资只发150元,而当时,试用期工资是295元,一下子砍去了一半,我们开始都不签,这种行为,直接就是给我们浇了一盆凉水,满腔的热情一下就没了。

后来,在亲友们劝说下,我们三人都签了字,至今想起来都是一种屈辱。跳出农门的喜悦没享受到,报道时的羞辱让我们铭记终生。

后来不久,教师工资改为县级统筹,不再受乡镇管理了,我们的工资也就归档正常发放了,一年多的差额也补发了,但心里总是不舒服,想到这件事,就有一种屈辱感。

那时候,乡镇干部下乡催款,看到教师就说,他们是为教师征粮催款的,有时候校长也在教师会说这样的话。教师工资拖欠是常事,不但没有人为此担责,教师还欠下那么大的人情,我也是醉了。

县统筹后,教师工资发放步入正轨,我们这里职称评审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规范的,跟我们一起入职工作的,还有一些是县进修学校培养的,他们属于聘干。

那时候的师范学校要求非常严,所以基本功真的没话说。有这样的底子,我们在业务上,还是占有很大优势的,所以,达到中级职称评审条件的第一年,就评上了中级职称,跟我一起的三个人都一样,全部过审晋级。

后来,因为各项业务都能拿得出手,文章也写的还可以,就做了学校中层,然后做了几年校长后又被调到教育局。跟我一起的另外的两个,先后也考进了县城学校。

我们三个还时常聚会,对于现在的生活和工作,还是感到很满意的,可能是因为当初的当头一棒,让我们都没有了奢望。

现在我们打卡工资4500多,绩效工资每年11000左右,公积金1600元。大家都在县城买了房子,工作安心没有后顾之忧。学校工作与世无争,也算是岁月静好,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不跟别人比较,喜欢跟以前的自己比较,这样心安意适,还真没多少烦恼。


当代师说


我是1998年毕业的师大专科生,一直在农村校高中任教,普通老师一枚,副高级职称,住在小县城。每天六点半坐车去学校,晚上六点左右到家,冬天是黑着走黑着回,有晚自习或女生宿舍值班就住学校,不能回家。有房有车,有闺女有儿子,有时感觉很累,但是一上讲台,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每天累并快乐着,家里有老人和丈夫照顾着,我只管上班,因为别的也管不了,走的早,回来的晚,一周还得有两天回不来。我这人没有虚荣心,不讲究吃和穿,不喜欢计较,自己感觉很幸福。一直认为老天对我不薄,必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我爱我的学生,爱我的家人,只是有时感觉有点愧对家人,因为陪伴太少!离着六十周岁还有18年,我要继续努力,为了我的学生,我的家人,也为了我自己!💪💪


采菊人876


我是二十多年前毕业于师专的,学的是师范专业,毕业后分配回原籍老家的乡村中学,正应了那句“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话。上班20多年,历经三所学校,就像体育项目三级跳一样,从乡村中学到城乡结合部的镇中学再到县城的学校,一直身处教学一线。20多年来,有过激情,经过彷徨,终归平静。工作平平凡凡,但生活平平淡淡,家人平平安安,对我来说,已经足矣。

我们班共有30个人,全部是安徽的,毕业后都拿到了报到证,但有些人一天老师也没当,外出创业了,大多数还在教职上。

目前,女生相对来说活得更精彩,一个定居美国,一个定居新加坡。两个在北京开公司,分别做文化和做服装。一个成了知名作家,出版了九本著作,一个成了省级的艺术家。男生当中,一个在外省旅游集团当老总,一个在民办大学当教授,两个当年留校的在大学里面从政,都是副处以上了,两个在搞新闻传媒,两个在县直单位当中层干部,其余的16人都在中学当老师,不过有的在市里有的在县里有的在农村,有几个在重点中学,大多数在普通中学。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与苦恼。有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喝喝茶、逛逛街,有人为生活压力愁眉不展;有人随随便便就把孩子送去美国的女子学校读书,有人还在为孩子考大学伤透脑筋;有人忙得像陀螺转个不停,有人闲得像雕塑一动不动……

人生需要比较,人生又不能总是比较。因为有比较,才能看到一座座高峰,有向上的动力;而总是比较,就会比出各种不如意,反而会增加焦虑,或者心灰意冷。

我们班30个人,20多年后的变化可以看作这个群体的缩影。总之一句话,过得怎么样,既看运气,更看努力,就算一直当老师,有成了名师的,也有成了庸才的。

你身边的老师范过得怎么样?欢迎留言述评。


剑客谈教育


说说我自己吧!今年师范毕业21年了,生活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我这人容易满足,因而感觉挺好的。

有人说我们这批人真是被时代耽搁了,放现在考上985,211不成问题,这个话我不反驳,我也相信确实如此。当时能考上师范的孩子确实是出类拔萃的,本应该为国做出更大贡献,可是大多数现在仍然窝在乡村小学里,守着那几个孩子,实在令人惋惜。

可我要说的是我们国家建设中的一块砖,国家大厦哪里需要就放哪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个人发展我们这代人确实惋惜,但从国家长远看,我觉得我们值。我们这代人撑起了中国教育一片天,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为祖国各行各业培养了多少人才,他们又发挥了何等作用?

人这一生,最幸福莫过于满足,看着自己桃李满天下,这不是一种幸福?



醉美红领巾


工作26年,月工资到手68张票票,够花,不过除了供孩上学、还还房贷、孝敬老人、衣食住行外,所剩也无几。老师范了,业务够硬,所以这些年一直在干干干,课满满、超负荷,原来每天累的像条狗,现在呢?累成了老狗!因为能干,早早中层了,不过干到副校也就止了,因为再想进步,不属于干就行了能决定的事啦!恼人职称也晋了,既不是青年就春风得意,也不是迟暮才老来得志!不过,而立之年蓦的发现,发已白,压已高,常相伴的就是药!字不错,可没少帮人填表,但少有知恩图报,倒尝尽了以怨报德的酸楚!为人正,为公不敢有丁点儿私情,却屡屡遭晕人诽议。如今,走在这花花大街上,一句句大爷大叔的称呼,惹得心生寒意:拐过不惑的街角,难到我已不再适于这个江湖?如果问我现在什么感受,我想就是:悔也没用,余生不争!


暖在深冬


不知为何,看到这个题目,就情不自禁想要写点什么。是“师范生”三个字触动了我内心的敏感神经,眼前浮现出来的是多年前的一幕幕。


“师范生”是十几二十年前一个很有特点的词语,似乎代表着一些骄傲。虽然自己距离自己搭上“师范生”的列车还不到二十年,但是也十九年了。


当年,通过考试,自己考入了市里一所师范学校,当时是抱着分配工作的愿望放弃了高中,殊不知,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了分配工作的机会。所以,这是自己在求学之路上的一个曾经悔青了肠子的决定。


三年师范生活,给了我很多……


记得军训结束的那晚,自己的文章把所有同学都感动哭了,最后一个宿舍一宿舍去安慰同学。


进入学生会,每天奔走于各个教室和宿舍楼之间,尽着自己的职责,也享受着校园生活的欢乐。


我爱上了书法,天天和笔墨为伍,最后把自己最精彩的作品留在了学校的展览室里。

……


不甘心自己的求学之路,后又考进了省里的大学。现在回想自己的求学之路,也只有师范时候的那三年是最清晰的,不知为何,每个细节自己都记得。


2017年的时候,班里组织了同学聚会,十几年之后的相遇,仿佛时间就是一瞬间,看着彼此不再年轻的脸庞,看着各个成熟而坚定的眼神,内心感动而又幸福。


同学们大多都是在当老师,有的到了政府机关,有的当了老板,有的也在漂泊……不管身在何方,当班级发出同学聚会的号召,都一个个聚到了一起,笑谈这人生,回忆着过往。


往昔如梦,浮生万千,但最难忘的还是那段难忘的“师范岁月”。感谢那段岁月里的老师和同学,正因为你们的存在,才成就了你我的人生。


余争的世界


聊聊桃子老师自己吧!我就是二十年前的师范生之一,要说过得怎样?我觉得整体还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早出晚归,相夫教子生活有规律,挺好的。

要说遗憾、后悔有时还真有。想当年我也是学校学霸之一,可如今却在这农村小学执教;再看看当年还不如我的同学们考上大学比比皆是,现在教授、县长、老板大有人在,见到他们我可是自觉惭愧。

我们是被时代耽搁的一批社会精英,如果放现在考上985,211不成问题,也会成为很多行业的精英。可现在却窝在这几十个娃的农村小学,实在惋惜。可反过来想想这些年我们师范生撑起祖国教育一片天,为祖国培养了多少英才,他们又发挥了何等大的作用?我们的付出在时代发展中作用也许更大。

桃子老师觉得人这一生,就是这样生活在矛盾中,不可能事事顺心,也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满足其实是最幸福,看着自己桃李满天下,这难道也不是一种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