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余干县东塘乡周友才扶贫路 百姓们仍是泪眼婆娑

编者按: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户一人掉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

江西,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任务十分艰巨。扶贫干部成为了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他们像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江西这片炽热的红土地上,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他们与“老表”一道,向贫困全力宣战。近年来,在带领老百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岗位上,一些扶贫干部永远地倒下了,他们用生命担当,铺就了一条脱贫之路。

青山有幸埋忠骨,哀思无尽悼英魂。2019年清明节即将到来,为追思那些倒在扶贫路上的“亲人”们,4月1日起,由江西省扶贫办、江西日报社主办,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承办推出“清明祭奠追思那些倒在扶贫路上的‘亲人’们”大型主题策划活动。

带着党和政府的嘱托、老百姓的无尽思念,我们将回访逝去的脱贫干部们曾经驻点的帮扶村庄,寻访他们的足迹,重温他们走过的坚定道路,见证他们用生命为之战斗的一场战役。谨以此向江西省倒在扶贫一线的扶贫干部们进行追思和祭奠。

周友才生前带病工作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涂文华报道:“

永恒的哀思一一悼友才同志 伤心送别干越郎,泪水滔滔似信江,韬略终须建奇功,我辈还得再图强!一一黄胜富敬挽”这是余干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胜富为周友才写下的一首诗。

2月26日晚,余干县东塘乡副乡长周友才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突发,因公殉职,年仅36岁的年轻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余干广大干部群众沉浸在悲痛当中。余干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胜富也深感惋惜和痛心,同时表明决心,要与广大“干越”儿郎一起,再接再励,奋发图强,建设幸福美好新余干。

时光荏苒,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春耕农忙时候到了,周友才记挂的农民播种的进程有没有受到连续降雨的影响?周友才牵挂的扶贫产业还在不在继续向好发展?3月30日,带着这些“牵挂”,记者走上了余干东塘乡田埂小道。

“如果他还在,说不定今天又要陪我来医院了”

和煦的春光照拂着小河,路旁嫩绿的枝叶在春风中摇曳,新的生命从这个春天开始了。东风村的青蛙养殖基地已经开始有了蛙声起伏,另一侧的农田耕地上,拖拉机轰鸣,百姓正忙于播撒新的希望种子。“这一片青蛙养殖基地,正是周乡长走前最后一天来看望的产业点;连日下雨后,排水工作都已妥善完成,没有影响老乡们新一年的播种。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他记挂的事,我们都在继续做着……”与周友才副乡长一起共事十余年的同事张清发看到这一幕,又开始哽咽了。

3月30日,东塘乡新建村72岁的五保户张大英腿脚关节炎又犯了。坐在村级卫生所凳子上打点滴,她沉默不语,眼泪滴湿了鞋袜。

周友才生前与贫困户张大英聊天

“如果他还在的话,说不定今天又要陪我来医院了。”张大英手抹眼泪,嘴角微颤道。

张大英腿脚有严重的关节炎,走路不便,又没钱治疗,周友才自掏腰包给她买药。去年入冬后,周友才担心张大英过冬受寒,特意上门了解老人防寒保暖情况,见到被子单薄,便专门跑去县城,自掏腰包订好一床厚实的棉被送到了老人手中……

“不管他平日里怎么忙,总会抽出时间来看我。他把我当自己的亲婆婆一样照顾,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这样走了呢?”张大英说,她一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周友才走的这些日子,她一直没能好好睡觉,觉得非常惋惜和痛心。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新建村贫困户黄红远家里看到,平房已完成了第一层的施工,外墙虽仍是红砖,地面却已铺上水泥,基本可以满足入住条件。

“这层平房,一砖一瓦都得感谢周乡长,可这一切,他却再也看不到了。”黄红远哽咽道,周友才离世后三天,他都没好好吃一顿饭,现在一想起还有种揪心般的痛。

黄红远告诉记者,工作之余,周友才只要有时间,就会往他家里跑,鼓励他要勤劳刻苦,为他找赚钱的路子出谋划策,还帮他申请了低保。去年,因为家里住房需要,周友才为他忙前跑后,为他申请到两万多元的建房补助。见到黄红远盖好的房子,地面没钱铺上水泥,周友才还说要自掏腰包给黄红远2000元。

“可谁又能想到,几天不到的时间,周乡长怎么就走了?我还想邀请他来我家再看看。”黄红远一时没忍住,还是流出了眼泪。

周友才在乡里帮助过的贫困户远不止这些,在贫困户们的眼里,周友才就是亲人,他的过往已深深地烙印在贫困户们脑海里。一个多月过去了,讲述起周友才的平凡而又美好的过往,他们仍旧是细微详尽、滔滔不绝。

“今天开会很静很静,大家都在思念天边的你”

回访余干县东塘乡周友才扶贫路 百姓们仍是泪眼婆娑

一次人大会议后,东塘乡新村村干部徐青娇哀悼思念周友才

“本来东塘乡的人大会(议),是很有活跃气氛的。今天很静很静,因为失去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好领导,好兄弟。大家的心都在思念天边的你……”3月28日,东塘乡新村的一名村干部徐青娇在刚参加完乡人大会议后,在朋友圈内发表感触,悼念周友才。

3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东塘乡政府,周友才办公室如今已上了锁。曾经的这间办公室,连周末都经常是聚满了人的。

据工作人员称,在这间办公室里,有向他请教的同事、前来办事的百姓,不管是谁,不管是不是他管的事,先给过来的人倒杯水,了解下情况,亲自帮忙去协调解决。百姓常挂在嘴边“周乡长人真好”。

村干部也常说,周乡长平易近人,没一点领导架子,往日都是兄弟般地相处。徐青娇告诉记者,每次到乡里来办事或者开会,他们都会先去周乡长办公室坐一坐。“先如今,到乡政府来,还是会习惯走到他办公室门口停留一下,却已是物是人非,没法再踏入这间办公室愉快地喝口茶、聊会儿天、探讨下工作,心里感觉空荡荡的。”

2006年开始,周友才便开始在东塘乡工作。十多年来,他走遍东塘每一个村小组,踏遍每一条乡间小巷,东塘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他都烂熟于心。在同事的眼里,他就是“百事通”。

“周友才工作踏实、任劳任怨,他对工作要求严格,总是亲力亲为,尽力做到做好。”乡扶贫工作站副站长程秉奎告诉记者,不管是扶贫工作,还是其他政务工作,他都会做好详细规划,分类归档,在他的指导下做事,轻松可靠。

“这一个月来,我们就像缺了‘主心骨’,很多工作摸不到头脑,每天脑子里都会回想与周乡长一起共事的画面,愉快、轻松,我们太想回到从前了。”程秉奎泪眼婆娑地说道。

蛙声、农耕声交融 你谱写的“希望交响曲”有人把它“奏响”了

早在春节前夕,周友才便一直在咳嗽感冒,为不耽误工作,在办公室里打起点滴。同事们都称他是一头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

扶贫产业是关系脱贫质量的关键,也是周友才最关心的工作之一。

回访余干县东塘乡周友才扶贫路 百姓们仍是泪眼婆娑

由周友才一手推动创办的东塘乡养殖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项目简介

2月26日,周友才最后的工作时光里,由于出现历史罕见的连续降雨,他忧心忡忡,担心乡里养殖基地被水浸了,清早便开始奔波于各个产业点,逐一查看,对每个基地都作了防汛安排。下午天色渐暗,大雨即将来临前,放心不下,又再次跑去产业基地。当晚,却倒在会议桌上……

据了解,2017年底,周友才开始分管东塘乡扶贫工作,他多次下乡走访,利用鄱阳湖周边水资源充分的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以黄鳝、青蛙、甲鱼养殖,莲藕、芡实种植等作为脱贫产业,经过多次和村民沟通交流,把大家的田地流转起来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邀请专业技术人才为村集体发展作技术指导。如今,结队帮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均增收入3000元。

东塘乡总人口约2.1万人,2017年底贫困人口1115人,2018年底贫困人口还剩21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5.3%降至1.0%。

“在周乡长的带领下,东塘乡脱贫攻坚成绩斐然,如今,余干县脱贫摘帽也即将要实现,可没还等到享受这份喜悦,他却走了,带着遗憾离开了我们……”东塘乡规划所副所长张清发深感惋惜。

他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他记挂的事,我们都在继续做着……友才把生命定格在这条扶贫路上,却照亮扶贫路,有他的激励,我们只会更加奋力前进,不懈努力,把东塘发展的更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周友才生前来查看的青蛙养殖产业基地进水的问题已解决,一切向好发展

如今,东风村青蛙养殖基地正在水量适中,排水设备妥善安装,并有专门的管理工作人员。春天暖风吹拂,蛙声开始逐渐在空气中起伏;另一侧,春耕忙碌一片,拖拉机轰鸣不断……它们彼此交融,谱写着一首希望的交响曲,有人说,这首曲子的主创人就是周友才。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周友才倒下了,但他却用生命照亮了扶贫路,激励着千万扶贫干部不懈奋斗,继续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