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訪餘干縣東塘鄉周友才扶貧路 百姓們仍是淚眼婆娑

編者按: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全面小康路上,不讓一戶一人掉隊,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

江西,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任務十分艱鉅。扶貧幹部成為了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他們像希望的“種子”,“播撒”在江西這片熾熱的紅土地上,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他們與“老表”一道,向貧困全力宣戰。近年來,在帶領老百姓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崗位上,一些扶貧幹部永遠地倒下了,他們用生命擔當,鋪就了一條脫貧之路。

青山有幸埋忠骨,哀思無盡悼英魂。2019年清明節即將到來,為追思那些倒在扶貧路上的“親人”們,4月1日起,由江西省扶貧辦、江西日報社主辦,中國江西網、信息日報承辦推出“清明祭奠追思那些倒在扶貧路上的‘親人’們”大型主題策劃活動。

帶著黨和政府的囑託、老百姓的無盡思念,我們將回訪逝去的脫貧幹部們曾經駐點的幫扶村莊,尋訪他們的足跡,重溫他們走過的堅定道路,見證他們用生命為之戰鬥的一場戰役。謹以此向江西省倒在扶貧一線的扶貧幹部們進行追思和祭奠。

周友才生前帶病工作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塗文華報道:“

永恆的哀思一一悼友才同志 傷心送別幹越郎,淚水滔滔似信江,韜略終須建奇功,我輩還得再圖強!一一黃勝富敬輓”這是餘干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黃勝富為周友才寫下的一首詩。

2月26日晚,餘干縣東塘鄉副鄉長周友才因勞累過度導致心臟病突發,因公殉職,年僅36歲的年輕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餘干廣大幹部群眾沉浸在悲痛當中。餘干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黃勝富也深感惋惜和痛心,同時表明決心,要與廣大“幹越”兒郎一起,再接再勵,奮發圖強,建設幸福美好新餘幹。

時光荏苒,轉眼一個月就過去了。春耕農忙時候到了,周友才記掛的農民播種的進程有沒有受到連續降雨的影響?周友才牽掛的扶貧產業還在不在繼續向好發展?3月30日,帶著這些“牽掛”,記者走上了餘干東塘鄉田埂小道。

“如果他還在,說不定今天又要陪我來醫院了”

和煦的春光照拂著小河,路旁嫩綠的枝葉在春風中搖曳,新的生命從這個春天開始了。東風村的青蛙養殖基地已經開始有了蛙聲起伏,另一側的農田耕地上,拖拉機轟鳴,百姓正忙於播撒新的希望種子。“這一片青蛙養殖基地,正是周鄉長走前最後一天來看望的產業點;連日下雨後,排水工作都已妥善完成,沒有影響老鄉們新一年的播種。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他記掛的事,我們都在繼續做著……”與周友才副鄉長一起共事十餘年的同事張清發看到這一幕,又開始哽咽了。

3月30日,東塘鄉新建村72歲的五保戶張大英腿腳關節炎又犯了。坐在村級衛生所凳子上打點滴,她沉默不語,眼淚滴溼了鞋襪。

周友才生前與貧困戶張大英聊天

“如果他還在的話,說不定今天又要陪我來醫院了。”張大英手抹眼淚,嘴角微顫道。

張大英腿腳有嚴重的關節炎,走路不便,又沒錢治療,周友才自掏腰包給她買藥。去年入冬後,周友才擔心張大英過冬受寒,特意上門瞭解老人防寒保暖情況,見到被子單薄,便專門跑去縣城,自掏腰包訂好一床厚實的棉被送到了老人手中……

“不管他平日裡怎麼忙,總會抽出時間來看我。他把我當自己的親婆婆一樣照顧,這麼好的一個人,怎麼就這樣走了呢?”張大英說,她一直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周友才走的這些日子,她一直沒能好好睡覺,覺得非常惋惜和痛心。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新建村貧困戶黃紅遠家裡看到,平房已完成了第一層的施工,外牆雖仍是紅磚,地面卻已鋪上水泥,基本可以滿足入住條件。

“這層平房,一磚一瓦都得感謝周鄉長,可這一切,他卻再也看不到了。”黃紅遠哽咽道,周友才離世後三天,他都沒好好吃一頓飯,現在一想起還有種揪心般的痛。

黃紅遠告訴記者,工作之餘,周友才只要有時間,就會往他家裡跑,鼓勵他要勤勞刻苦,為他找賺錢的路子出謀劃策,還幫他申請了低保。去年,因為家裡住房需要,周友才為他忙前跑後,為他申請到兩萬多元的建房補助。見到黃紅遠蓋好的房子,地面沒錢鋪上水泥,周友才還說要自掏腰包給黃紅遠2000元。

“可誰又能想到,幾天不到的時間,周鄉長怎麼就走了?我還想邀請他來我家再看看。”黃紅遠一時沒忍住,還是流出了眼淚。

周友才在鄉里幫助過的貧困戶遠不止這些,在貧困戶們的眼裡,周友才就是親人,他的過往已深深地烙印在貧困戶們腦海裡。一個多月過去了,講述起周友才的平凡而又美好的過往,他們仍舊是細微詳盡、滔滔不絕。

“今天開會很靜很靜,大家都在思念天邊的你”

回访余干县东塘乡周友才扶贫路 百姓们仍是泪眼婆娑

一次人大會議後,東塘鄉新村村幹部徐青嬌哀悼思念周友才

“本來東塘鄉的人大會(議),是很有活躍氣氛的。今天很靜很靜,因為失去了一位年輕有為的好領導,好兄弟。大家的心都在思念天邊的你……”3月28日,東塘鄉新村的一名村幹部徐青嬌在剛參加完鄉人大會議後,在朋友圈內發表感觸,悼念周友才。

3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東塘鄉政府,周友才辦公室如今已上了鎖。曾經的這間辦公室,連週末都經常是聚滿了人的。

據工作人員稱,在這間辦公室裡,有向他請教的同事、前來辦事的百姓,不管是誰,不管是不是他管的事,先給過來的人倒杯水,瞭解下情況,親自幫忙去協調解決。百姓常掛在嘴邊“周鄉長人真好”。

村幹部也常說,周鄉長平易近人,沒一點領導架子,往日都是兄弟般地相處。徐青嬌告訴記者,每次到鄉里來辦事或者開會,他們都會先去周鄉長辦公室坐一坐。“先如今,到鄉政府來,還是會習慣走到他辦公室門口停留一下,卻已是物是人非,沒法再踏入這間辦公室愉快地喝口茶、聊會兒天、探討下工作,心裡感覺空蕩蕩的。”

2006年開始,周友才便開始在東塘鄉工作。十多年來,他走遍東塘每一個村小組,踏遍每一條鄉間小巷,東塘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他都爛熟於心。在同事的眼裡,他就是“百事通”。

“周友才工作踏實、任勞任怨,他對工作要求嚴格,總是親力親為,盡力做到做好。”鄉扶貧工作站副站長程秉奎告訴記者,不管是扶貧工作,還是其他政務工作,他都會做好詳細規劃,分類歸檔,在他的指導下做事,輕鬆可靠。

“這一個月來,我們就像缺了‘主心骨’,很多工作摸不到頭腦,每天腦子裡都會回想與周鄉長一起共事的畫面,愉快、輕鬆,我們太想回到從前了。”程秉奎淚眼婆娑地說道。

蛙聲、農耕聲交融 你譜寫的“希望交響曲”有人把它“奏響”了

早在春節前夕,周友才便一直在咳嗽感冒,為不耽誤工作,在辦公室裡打起點滴。同事們都稱他是一頭不用揚鞭自奮蹄的“老黃牛”。

扶貧產業是關係脫貧質量的關鍵,也是周友才最關心的工作之一。

回访余干县东塘乡周友才扶贫路 百姓们仍是泪眼婆娑

由周友才一手推動創辦的東塘鄉養殖專業合作社產業扶貧項目簡介

2月26日,周友才最後的工作時光裡,由於出現歷史罕見的連續降雨,他憂心忡忡,擔心鄉里養殖基地被水浸了,清早便開始奔波於各個產業點,逐一查看,對每個基地都作了防汛安排。下午天色漸暗,大雨即將來臨前,放心不下,又再次跑去產業基地。當晚,卻倒在會議桌上……

據瞭解,2017年底,周友才開始分管東塘鄉扶貧工作,他多次下鄉走訪,利用鄱陽湖周邊水資源充分的優勢,因地制宜,確定以黃鱔、青蛙、甲魚養殖,蓮藕、芡實種植等作為脫貧產業,經過多次和村民溝通交流,把大家的田地流轉起來成立了專業養殖合作社,邀請專業技術人才為村集體發展作技術指導。如今,結隊幫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均增收入3000元。

東塘鄉總人口約2.1萬人,2017年底貧困人口1115人,2018年底貧困人口還剩214人,貧困發生率從2017年的5.3%降至1.0%。

“在周鄉長的帶領下,東塘鄉脫貧攻堅成績斐然,如今,餘干縣脫貧摘帽也即將要實現,可沒還等到享受這份喜悅,他卻走了,帶著遺憾離開了我們……”東塘鄉規劃所副所長張清發深感惋惜。

他說:“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他記掛的事,我們都在繼續做著……友才把生命定格在這條扶貧路上,卻照亮扶貧路,有他的激勵,我們只會更加奮力前進,不懈努力,把東塘發展的更好,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周友才生前來查看的青蛙養殖產業基地進水的問題已解決,一切向好發展

如今,東風村青蛙養殖基地正在水量適中,排水設備妥善安裝,並有專門的管理工作人員。春天暖風吹拂,蛙聲開始逐漸在空氣中起伏;另一側,春耕忙碌一片,拖拉機轟鳴不斷……它們彼此交融,譜寫著一首希望的交響曲,有人說,這首曲子的主創人就是周友才。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周友才倒下了,但他卻用生命照亮了扶貧路,激勵著千萬扶貧幹部不懈奮鬥,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