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赵刚为何要将史一全枪毙?

zlyea




二纵政治部主任赵刚奉命到黄维兵团110师协商起义的事宜,却碰上了一个找茬的军统特务史一全,赵刚果断击毙了史一全。

这个情节其实是有很多问题的,赵刚所在的二纵属于华东野战军粟裕的部队。负责消灭黄维兵团和策应110师起义的是中原野战军刘邓的部队,不知道怎么中原野战军又去找华东野战军来做这件事。


另外一点,自从1946年3月戴笠飞机失事后,军统就被改编成了保密局。因此在电视剧中,110师师长廖运周说史一全是军统特务很有可能是编剧的疏忽,是电视剧中的一个BUG。

更加重要的是,廖运周的起义当时事起仓促,是他派人主动联系了中原野战军,由中野六纵王近山向中原野战军首长刘伯承和邓小平请示后,才临时随机应变发起的一场起义。在真实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找去找110师协调的这件事。



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廖运周是黄埔五期的毕业生,早在1927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参加了南昌起义。

1928年,廖运周经党组织安排秘密从事地下兵运工作。1937年,党组织指示廖运周在110师隐蔽精干,发展势力,掌握兵权,等待时机。就这样廖运周从团长做起,一步步升到了师长。

1947年,廖运周的地下党关系转到了中共华东局。1948年又转回了中原军区,邓小平曾指示他:积极准备,耐心等待,在最有利的时机起最大的作用。

当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团团包围后,他决定动用四个主力师齐头并进进行突围。这个消息来得非常突然,廖运周经过思考后,向黄维建议由自己的兵团打头阵,其他的部队跟进,被黄维采纳。

廖运周派自己的师侦察连副连长共产党员杨振海去找对面的中原野战军协商起义的细节,并把黄维的突围计划报告给了中原野战军。

廖运周率领自己的部队穿过中原野战军的防线后,集结起来吃了一顿大餐后宣布起义。其他的国民党部队先是遭到了中原野战军的炮火猛攻,最后被中原野战军消灭。



现在我们回到电视剧中,当赵刚在自己在燕京大学上学时的同学陈少游(时任110师副师长)的带领下,来到110师师部协商起义的相关事宜。

这时保密局的特务史一全嗅到了不安的气味,他在徐州剿总的任务就是督战和进行反谍战的工作。他来到110师师部,质问师长廖运周为什么提前准备物资?


虽然廖运周的回答没有破绽,但史一全对国民党军中少将以上的军官非常熟悉,他对冒充副师长的赵刚的身份产生了怀疑,遭到了廖运周的大骂。

史一全不动声色,表示是一场误会。廖运周说他可以向胡琏长官去调查相关事宜,史一全就向门外走去。赵刚随即就开枪,一枪击毙了史一全。



如果要问赵刚为什么会开枪打死史一全?可以说赵刚当时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国民党军队阵前起义的事件非常多,这让蒋介石非常头痛。

在抗战中间,国民党的军统就有既然是国民党军官异常动向的职责。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统变成了保密局,保密局的特务同样有这个职责。

廖运周的110师大部分军官听他的指挥,但是仍然有328团等几个团是国民党的死硬分子。如果这个时候起义的消息泄露出去,这对于廖运周这些共产党员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如果放史一全回去,他肯定会去向胡琏报告。胡链对国民党十八军的军官非常熟悉,自然明白赵刚身份非常可疑,后边的事情就很难预料了。



在这个时候把史一全干掉,在当时乱糟糟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人留意他去哪儿了。况且他是属于保密局的人,根本不接受军队的直接领导,没有人跟人会主动询问他的去向。死人是不会说话的,像起义这样的大事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赵刚的当机立断事后也受到了敌工部长的大力称赞,事实证明也是完全正确的。


新知传习阁


赵刚枪杀史一全的背景是廖运周的110师在淮海战役中起义。因此,要说清赵刚枪杀史一全的事,就要先讲讲廖运周师长的事。

隶属黄维兵团的110师师长廖运周是我党老党员,资格比赵刚都老!他是我党在国军眼皮底下安插的重量级卧底!

廖运周师长是1926年进入黄埔第五期,在1927年就加入过中国共产党了。而这一年,赵刚应该只是个(小)学生。赵刚以大学生身份参加一二九运动,已经是 1935年的事了。所以,在廖运周师长面前,赵刚绝对是个晚辈。

廖运周师长加入我党以后,为了保密,他只与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朱瑞单线联系。廖运周一直在国民党方面是一个"党国忠臣"的形象,其实,一直都是我党的人。廖运周每到一地,就会和北方局或者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为我党提供情报。

抗战时期,为了民族大义,廖运周师长一直以国民党身份率部参加抗战。等到蒋介石发动内战时,廖运周师长曾多次请示党组织,让他回到我军部队中,正面和反动派冲锋对阵。

1946年,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派廖运周的入党介绍人靖任秋,和110师师长廖运周取得联系,计划在豫北举行起义。当时,廖运周把起义工作组都已经组建好了。可惜,110师突然接到蒋介石调往山东的命令,起义中止。

1947年2月,廖运周直接受邓小平的指示,把组织关系转移到了中共华东局

1947年夏,根据华东局批准,廖运周在110师组织了地下党委,廖运周担任党委书记。此时,他领导下的110师连地下党支部都有,整个师就是"穿着国军军服的解放军部队"!廖运周组建的地下党为就是负责起义的,刘浩以副书记身份负责组织在山东起义!

此时,陈毅对廖运周做出新的指示,让他继续做好情报工作,情报工作更重要。于是,廖运周暂不作起义的打算。此后,110师的副官处、师直属谍报队和电台的重要职位都是由我党地下党员担任!从此以后,国民党军兵团和集团军一级的的调动,都被我党完全掌握。(想想都恐怖!)

1947年秋,廖运周领导的地下党支部又转到中原军区,开始尽早起义。在淮海战役前几个月,廖运周甚至还在汉口召开了“党支部扩大会议”,部署起义事务。想想都搞笑,军统和中统都是饭桶啊。

1948年11月,廖运周所在的黄维兵团被困在双堆集地区。黄维准备挑出4个师打头阵,突围出去!廖运周师长为了替黄维“分忧”,主动提出打头阵!黄维非常感动,给了廖运周很多枪炮,以示表彰和支援。

廖运周提前联系好对面的我中原解放军的第六纵队,放个口子让他们先过去。110师5500余人,胳膊上都扎了白毛巾,作为记号。全师按照预定的路线,只用了两个小时,全部通过了解放军的前线阵地。

有意思的是,廖师长还不断地向黄维汇报“突围进展顺利”。等110师全部通过以后,第六纵队重新合围黄维兵团,痛击尾随在后的国军。同时,廖运周的110师也调转炮口,用黄维刚给的大炮,猛轰黄维兵团!

淮海战役后,国军110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第十四军第四十二师,廖运周仍担任师长。

廖运周的110师就是我党的部队,地下党支部都有,师部机关都是地下党员。说句玩笑话,起义前夕,在110师,要是黄维敢自己来,赵刚都敢趁机把他也绑了!

史一全太高估军统的能力了,他还以为所有部队都在军统的掌握之中。他没想到,110师竟然是我党的部队,地下党支部组织都很健全。他孤身一人来质问廖运周师长,那就是送死来了!

此时,赵刚很有底气!史一全要是发现破绽,赵刚肯定不会放他走的。果然,赵刚发现史一全态度转变的太快,跟廖运周师长争执两句就笑脸赔罪。很明显,史一全发现廖运周和赵刚有问题,想赶紧溜走。

一个师的驻地很大,又是在打仗,赵刚这一枪也不会被周边其他部队发现异常。同时,留着史一全也没用,他只是军统的小官。所以,赵刚果断开枪!

这场戏,也算是给赵刚这个人物“增光添彩”了。其实,本次起义最大的功劳是廖运周师长的。历史上,廖运周起义的时候,也没有“赵刚这场戏”。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地下党员廖运周率领黄维兵团第85军第110师战场起义,虽然只带出来师部和两个团5000余人(另外一个团被留在了兵团部作预备队),似乎不至于让12万人马的第12兵团伤筋动骨,但这次起义严重挫伤了司令官黄维的突围信心,对其心理打击非常巨大。



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在整个战役期间始终糊里糊涂,唯独在这件事上评价非常清醒准确:“第110师师长廖运周PB,是加速黄维兵团失败之关键”,《亮剑》在这一情节中借鉴了廖师起义的真实历史。

从表面上看,赵刚必杀战地督战官史一全少将的原因是对方已然生疑,如果不果断击毙则后患无穷,实际上更深一层的原因是廖师长在慌乱中应对失误露出破绽,从而让史一全发觉情况有异。就这一点来说,赵刚也是有责任的,“应急预案”做的不好,如果枪声惊动了第85军军部或第12兵团部,恐怕会引来更大的麻烦,将直接影响起义的顺利进行。



完全可以说,《亮剑》的每一个典故和每一次战斗都是有军事原型的,在此之上进行的加工创作,我们则可以借评《亮剑》来探讨军史问题。在这个故事中有两点是不符合历史的,其一是解放军不会派遣纵队政治部主任级别的高级将领前往敌营,因为此时黄维兵团被包围在双堆集附近不大的区域里,兵团司令部、各军部、各师部之间距离非常之近,有的就在相临的两个村子,类似于赵刚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出现极易引起敌人注意,既风险过大又容易暴露。

事实上,首先是廖运周向解放军阵地派出了秘密党员、师侦察连副连长杨振海前往联络,收到消息的中原野战军(不是华野)第6纵队司令员杜义德,则命令作战参谋武英与杨振海一起返回110师师部,安排沟通起义细节,一个参谋不显山不露水,随便化装成一个低级军官就好。



《亮剑》中赵刚却明晃晃挂上了少将军衔,实在过于醒目,尤其是史一全询问陌生面孔的身份时,廖师长居然脱口而出是第18军的“赵副师长”,这与自我暴露干脆没什么区别。第18军是哪支部队?那是陈诚“土木系”的起家老本,第12兵团的骨干部队,嫡系中的嫡系,师级以上军官通通是黄埔前六期或陆军大学毕业的,在国民党军界个个路人皆知,临时编出来的人物如何瞒得住?

第二个问题出在史一全的身份上,1948年早已经没有了“军统”的字号,代之以“国防部保密局”,这点小毛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密局可以监控军队,却没有干涉作战或者“战地督军”的权力,也是蒋介石不会允许的。在解放战争期间,负责进行战地监督的其实是蒋介石亲自选派的一批嫡系将领,来头是“总统府参军处”,它是由之前的“委员长侍从室”改制的,权力极大。



比如黄埔一期生、原独立95师师长罗奇,就出任“战地视察组第四组组长”,专司督军华北与东北的战事,塔山战役结束后罗奇一个“作战不力”的报告,第54军军长阙汉骞差点被蒋介石枪毙了,正因为战地督察是代表老蒋督战,所以相当的跋扈,罗奇当时人称“罗千岁”。

这帮家伙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军旅之事,都非常的娴熟老练,说句不好听的,如果真的有战地督察进了110师的师部,廖运周的起义非流产了不可。所幸这批将领通常只配备到兵团一级,最多到所属各军部逛逛,基本不会巡视到师部,否则廖运周麻烦大了。因此,既然《亮剑》编剧安排史一全舞舞扎扎来了,那赵刚就必须干掉他,要不然一准露馅,赵政委那枪法可不是盖的。



第110师带头突围是黄维亲自批准的,黄司令官感动于廖运周的“自告奋勇”,将其大大的夸奖了一番,并且表示兵团重武器随便挑,结果廖运周带走了第12兵团一半的重炮,让书呆子司令苦不堪言。

既然是公开批准的作战行动,第一不会有什么“督战官”史一全前来无端干涉;第二部队分发弹药和干粮也合乎情理,断不会引起敌人怀疑,《亮剑》这个桥段对军史的带入,颇有生搬硬套之嫌。



少将督战官史一全不带副官也没有卫兵,孤身一人硬闯师部,怎么看怎么像给赵刚来当靶子练手的。

战斗打响后,在第110师后面跟进的正是第18军第118师,解放军在阵地之间让开口子,一俟臂缠白毛巾的廖师全部通过,立即封闭缺口全线开火,118师被打得晕头转向,拼命呼叫廖运周询问情况,前边直接关闭了电台,起义成功。


度度狼gg


电视剧《亮剑》中,政委赵刚三次惊艳亮枪,三次斩获人头。

第一次,李家坡之战,三次中距离射击,三次毙敌,咱老李不得不刮目相看。

第二次,五百米远距离狙击日军迫击炮手,一枪爆头,咱老李一个月没喝酒,但对赵刚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三次,也就是题目中的这一次。

与前两次中远距离秀枪法的表现不同,这一次近距离射击(室内,射程以厘米计,掏出手枪背后袭击)体现的是赵刚优秀的决断能力和心理素质。

那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赵刚担负的任务是筹划、配合国军廖运周部起义。

廖运周本身在大革命期间加入过共产党,后来奉命潜伏在国军阵营内,与上级采取单线联系方式,为共产党队伍提供了多次重要情报。

解放战争打响后,廖运周多次要求起义反正,但都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鉴于廖运周在国军队伍里担任高级军官职务(110师师长),上级指示他,要等待最合适的时机,争取在军事上、政治上都能起到最大化的作用。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把黄维兵团关进了口袋阵,黄维从下属兵团中挑了四个主力师实施突围,廖运周的110师被“幸运”选中,担纲突围任务。

廖运周及时把情报传递给了上级,上级意识到,这一次就是等待了很久的起义最佳时机,便派出人员与廖运周联系磋商起义进程。

亮剑中的赵刚就是被解放军派去执行这个任务的关键人物,按照电视剧交代,赵刚与110师副师长“陆少游”还是老同学。

赵刚与廖运周等人正在110师部紧锣密鼓的筹划之际,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造访师部,他是黄维兵团督战部主任史一全,本人有军统背景。

史一全先问,为什么110师正在准备和分发干粮和弹药?

廖运周回答:110师正在准备突围,此乃例行公事。

这时候的赵政委来不及退避,只好站在主角们身后镇定观察,他身穿国军制服、配少将军衔,试图不显山露水,能转身就转身,能低头就低头。

但史一全在回身之际,注意到了赵刚的存在,突然发问:这位是......?

赵刚保持镇静,并未搭茬,他知道,这时候搭话的不应该是他,果然陆少游打起幌子:他是十八军的赵副师长。

十八军是胡琏手下赫赫有名的骨干部队,此役之前,对阵时几乎保持不败战绩。

史一全马上表示十八军里的少将级军官我都认识啊,哪儿出来这么一人?

赵刚仍然镇定,回答说自己是从四十军刚调任的。

为了避免双方的尬聊,廖运周只好拍桌子解围,这位赵将军是我的客人!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赵刚心里也明白,这位史一全已经怀疑上他了,心里已动了杀机。

史一全见势不妙,讪讪的告退。

赵刚哪里容得史一全走出大门,掏出手枪从背后来了一枪,史一全应声倒地,隐患拔除。

110师起义立时进行,“突破”了解放军防线,进入解放军阵地后,其炮兵部队当天反戈相向,向包围圈中的黄维兵团开火。

淮海战场上,110师五千余人的起义,对包围圈中的国民党军队的心理作用影响巨大。


历来现实


赵刚当机立断枪毙了史一全,可谓是十分潇洒,但是却掩盖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赵刚被史一全发现了,这次行动暴露了。

赵刚是一个合格的政委,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特情

赵刚作为一个主要人物,是独立团的核心人物,从政委的角度出发,赵刚的组织能力还是宣传能力还是合格的,独立团除了军事之外的工作赵刚做得都不错,比如独立团总部在赵家峪被山本特工队偷袭后,李云龙将独立团集合,独立团一下就发展到了上万人,虽然这个时候政委赵刚已经负伤,但是这里面跟赵刚的功劳也是分不开的,部队的组织宣传发展都是政委的活。

但是赵刚却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特情,在情报工作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点与其从大学生直接担当政委有关,就是基层工作经验不足,赵刚是燕京大学毕业,组织策划一二九运动,可以说是高学历高资历高起点的人物。

之所以会发生赵家峪被偷袭事件,也是因为保卫科干事朱子明的叛变,要知道朱子明就是赵刚的管辖人物,朱子明叛变赵刚竟然没能察觉,肃清组织内部的特务工作做得就不合格。

所以,赵刚的特情工作能力一般。

赵刚策划110师起义,实际上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

赵刚要策划的这个110师起义按照《亮剑》中的说法是,赵刚有一个燕大的叫作陈少游的同学在第110师担任副师长,而正师长廖运周是我党潜伏在国军的人员,是一个资格很老的潜伏人员,而且已经做到了师长,其实早在抗战胜利后廖运周就要起义,但是没有进行,中央领导的意思是在最有利的时机,起最大的作用。

赵刚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到110师担任联络人,亲自传达起义方案,说白了,赵刚在这次行动中就是干传信的工作。

史一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赵刚要杀他?

从史一全和110师的对话可以看出,史一全是军统中的人物,尽管解放战争初期戴笠就死了,军统被改组为保密局,但是在国军中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这个史一全在110师就是一个监督的职务,可以直接闯到师部,说明还是很有力度的。

但是赵刚为什么要杀他呢,因为他察觉到赵刚的身份,赵刚不得不杀他,赵刚穿的是少将的军服,史一全一眼就看出来了,因为110师的少将他不可能不知道,在史一全问了两句话之后就找到破绽,这个时候赵刚说了一句“史长官”,实际上赵刚忘了自己的身份,赵刚穿着少将服,而史一全就是军情人员,戴笠生前也就是一个少将,戴笠的手下也就是个校官,你一个少将跟校官说长官,不是降低身价,那是虚了,随即赵刚也意识到这个错误,只能把史一全杀了,如果史一全离开这个屋子,那么整个起义都会失败。

史一全也是有点大义,自己明明发现110师不对劲,竟然孤身前往,这个史一全要是留个外线放风的,估计110师的起义也是报废。


史论纵横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de75000454e844b06bdb\

我是孙十三


赵政委此去目的就是策划起义成功。

在电视剧中,史一全进门之前正在进行兵力部署。

史单枪匹马进门后先问,为什么110师正在准备和分发干粮和弹药?说话语气带在责问。

也就是说史此时已经怀疑,这种前线反常举动,起义可能会暴露失败。

廖回答:110师正在准备突围,此乃例行公事。这话能暂时减轻史的怀疑,不至于立即暴露。

而史却借自己督军身份,没有事先通告自己

此时赵政委转身想玩乌龟戏法。

但史,注意到了赵刚的存在,指手画脚的,突然发问:这位是......?

史这时候注意到了赵政委,生人,添了一份疑虑。

而赵政委此时不能也不该说话,任何一句话都很有可能直接引起怀疑。身边有人回了一句,他是十八军的赵副师长。

史马上带着怀疑的口气表示,不对吧,十八军里的少将级军官我都认识,哪儿出来这么一人?

赵政委的身份已经没被这话挡住,史的疑心加重,开始追问。

赵政委仍然镇定,回答说自己是从四十军刚调任的,史不可能认识。

史立马反问,那你在这干什么?语气严厉。

到此时赵政委身份转了几个弯了,在这敏感时刻史已经觉得他身份很可疑了。

为了避免接下来编瞎话暴露,廖只好大声拍桌子解围,这位赵将军是我的客人!

到此时廖拍桌子指点史的无礼,但史的怀疑也已经基本确定,前线要突围了,这会儿还在请陌生的客人。也是这拍桌子让起义官兵回神,点醒大家此刻的处境。糊不住了,要暴露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史也立马决定告辞,但他仍慢慢瞟了赵政委几眼,也就在他转身那一刻,赵政委掏枪,直接击毙了史。然后赵政委一直再说,不要慌,不要慌。而廖也是舔了句,不要脸。语气非常镇定。

这一枪就把赵政委的,胆识果敢,画出来了。

史一个人去的时候应该只是责问,但赵政委的出现让他疑心加重,他问的过细了,不够圆滑让大家觉得起义要暴露,所以赵政委干净利索一点,及解决了大家内心的慌张,又安定了大家起义决心,加快起义准备。


虎虎虎131477032


廖氏兄弟超级卧底,两个110师阵前起义

廖运周和廖运泽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他们的故事是对自己的信仰做了正确的选择和坚持,从北洋军政时代开始,廖氏兄弟开始倾向革命,投奔了孙中山领导南方革命军政府,他们在广州黄埔军校接受苏联系统军事训练和三民主义政治教育。苏俄将统一战线的经验带入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平等基础上实现独立自主的合作,两党党员可以自主选择加入彼此,这种党内交流对于相互借鉴经验和融合信任是有好处,廖运周和廖运泽兄弟以孙中山为入党介绍人加入了共产党,在三民主义的时代主题下确立了布尔什维克信仰。



统一战线带来了诸多好处,他让资本家和地主阶层的代表国民党,工人和农民及进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走到了一起,两党确立的目标是打倒军阀和废除列强不平等条约,努力争取国家主权完整统一。思想统一,斗争纲领和行动步调也统一了,苏联老大哥的全力以赴的支持,直系的曹锟和吴佩孚及皖系的孙传芳和奉系张作霖开始彷徨了,中国自袁世凯死后,北洋军政集团陷入了长期派系斗争,国家正常政治和经济秩序被英美法和日本分别扶植代理人操纵。贿选总统曹锟甚至一度效仿美利坚合众国实行联邦制度,各省的督军开始纷纷以自治名义列入封疆,南方国民军政府以孙中山为代表抓住了派系和各省自治机遇窗口开始北伐,廖氏兄弟在北伐军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证券交易员蒋中正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北伐军总司令,自从上海证券投机生意破产加入青帮拜了黄金荣为老头子,他已经做好了成为江湖人士的准备。股市行情如同纷乱的局势,ST国民党竟然可以死灰复燃一路凯歌,他在好友张静江的帮助下出国留学学习军事,在东京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蒋中正的故事与山西王阎锡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失去一个平台原来是为一个更大平台做准备。政治还是经济都是生意,大家嘴里的主义是为了服务心中的生意,蒋中正从先总理的侍从卫士做到了黄埔军校校长然后是北伐军总司令,投机政治的汪精卫和投资军事胡汉民都弄不过握有教鞭和军刀的蒋校长,明君苏联人鲍罗廷被蒙蔽了眼睛。廖氏兄弟在黄埔军校明白了枪口对准谁的真理和价值后,他们更坚定站在三民主义旗帜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为了更好迎接胜利,他们需要把红色之心放到了白色外套伪装之下让领袖相信一切都是货真价值的忠诚。



军骑马,我戴笠。蒋校长也培养一批自己的忠实粉丝,这些粉丝成为蒋中正仿效纳粹机制中流砥柱,其中负责领袖忠诚度维护的秘密警察首领戴笠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戴笠在中央军中建立了完善的谍报和执法及反特情报系统,他们负责对军队主要军官的思想及军纪状况进行监督。廖氏兄弟在北伐战争及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辉煌战功,他们在国军战斗序列中不断晋升,到了解放战争开始时已经是王牌师的师长了,在局部战役中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廖运周从团长到师长没一级到任何位置都积极于当地地下党组织建立联系工作传递军事情报。

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国军不利,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从下半年开始,国军开始实施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兵团,造成共军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淮海战役前线总指挥委员会委员合影 一个月后,中共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任务。



淮海战役战略规划阶段,国民党在任用主帅方面出现了巨大分歧,“小诸葛”白崇禧是最佳人选,他熟悉华东地区的战略态势和军事布局,可是他的军事方案没有得到蒋介石认同,以至于他以国军尚未准备完善极为被动为由坚决不接受任命,第二人选杜聿明要到东北战场救火无法抽身,一时间蒋信任的主帅陷入无人可用地步,既然找你到一头虎也调不来一条狗只能用一头猪了,这头猪就是刘峙。徐州剿总成立了,刘峙和杜聿明及黄百韬的对手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及陈毅和粟裕,双方都抽调了各自战神前来对弈,淮海战役成为中国近代战史上样式最复杂和最惨烈战斗,双方都伤亡惨重。

淮海战役中,廖运周的110师归建于黄维兵团,黄维的十二兵团被解放军重重包围于双堆集,陈赓大将的部队就坚守在南坪集。陈赓在黄埔时期就是黄维的同学,他早已摸透了黄维的性格,知道黄维是教书出身,迷信书本,墨守陈规,打仗老爱在书本上找依据,动不动就9是“兵法云”尔尔。所以,陈赓就采用放弃已占阵地,诱敌深入的方法。黄维果然上当,使自己的部队进入陈赓的伏击区,当黄维醒悟的时候,已为时晚矣。后来,黄维被解放军俘虏,当他知道与自己对阵的是他的老同学陈赓时,他竟说:“败在陈赓手上不算冤枉,陈赓是我的同班同学,在学校里我就比不过他!”黄维的“书呆子”气可见一斑。



书呆子黄维被陈赓诱敌深入之时,他的主力师110师师长廖运周已经将黄维兵团反包围的战略意图和作战方案传送到刘伯承办公桌上了,廖运周得到了回复准备阵前起义,起义之前师部的谍报机构由我党控制,唯一制约机制就剩下了军统的特派员史一全,军统执法队有权对通敌将领进行隔离审查和解除权力,史一全存在对廖运周的阵前起义计划影响很大。赵刚作为刘伯承等任命起义联络人员需要当机立断铲除隐患,当史一全撞到廖运周与赵刚商讨起义会议后,没有任何退路了,只有除掉史一全。

黄埔同学会至今仍在承担爱国主义教育和统战重要任务,廖运周们在地下战线中奋斗的英雄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他们为我们选择了正确道路。


唐俊龙55398571


赵刚枪毙史一全,其果断着实令人佩服

解放战争中,赵刚策划国军110师起义,在110师的师部当中策划的时候,突然闯进来一个不速之客,军统的官员史一全。通过几句话的交流,史一全明显怀疑赵刚的身份。就在即将离开之时,赵刚突然举枪击毙了史一全。赵刚这个突然开枪显示出的是他杀史一全的决心,那么他为什么非要杀死史一全呢?

枪杀史一全,一来逼迫廖师长只能选择起义,二来保护自己安全。

赵刚肯定明白,廖师长虽说是准备起义了,但是归根结底,此时还没有真正起义成功。他此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这次起义成功,那么一切可能导致起义不成功的因素,都要清除掉。如果放史一全走了,那么廖师长的起义决心则可能完全动摇,甚至最后不起义都有可能。那样的话,自己可能也不能全身而退。那么杀掉史一全,就完完全全断掉了廖师长的后顾之忧。

史一全是什么人,是特务,任务就是盯着自己的军官,他的作用就是监督。如果史一全走了,回头调查下赵刚,那肯定就是全盘皆输。廖师长肯定也会考虑,毕竟自己起义来不来得及都是一回事了。杀掉史一全,廖师长就不得不起义了。想一下,上头派来监视你的人,而你也知道他来干嘛了,他在你的指挥部被杀,那你廖师长就肯定难脱干系。如果不起义,上面肯定会调查,为什么别人没死偏偏他死了?那肯定是你廖师长通敌了,从古到今,无论哪一方,通敌这个罪名足以置人于死地。杀掉史一全,廖师长等于是逼上梁山,毫无退路了。

不得不说,赵政委枪杀史一全的做法真的很高明。而且他的冷静与果断也是数一数二,几秒钟的时间内,判断对了形势,做出了选择,并且坚定执行。此胆识韬略,也着实让人佩服,不知道是不是跟李云龙学的。

(李云龙:老子都生命垂危了,你还让老子背锅)


军武文斋


赵刚在国军110师部击毙史一全,颇有当年霍去病的风范!

19的霍去病奉命前去迎接前来投降的匈奴浑邪王,有一部分匈奴人降而复叛,霍去病冲入匈奴阵中,斩杀了叛乱者,震慑了匈奴人!

赵刚单枪匹马前往国军阵地,前去接应准备投诚起义的110师的廖师长。关键时刻军统特务,督战主任史一全出现在110师部,撞见了赵刚。赵刚当机立断,一枪毙了史一全。


赵刚此举,确保了110师起义的进行。一方面,击毙史一全,确保了自己和廖师长的身份不会泄露;另一方面,赵刚在师部击毙史一全,让师部所有的人都没有了退路,特别是那些内心还有些犹豫不决的人!

赵刚那刚毅果敢的性格,在这一幕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亮剑》中赵刚前往国军110师部的这一幕,也是挺有意思。赵刚是虚拟的人物,廖师长则是真实的人物,110师起义投诚也是真实的事件。

廖师长,也就是廖运周,本来就是我党一直潜伏在国军中的卧底,因为抗日战争时期作战勇猛,深受国军领导的器重,等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已经是110师的师长。

淮海战役时期,黄维兵团被我军围住,但主力并未受损。黄维决定派四个战斗力强的师进行突围,110师被入选。借此机会,廖师长率110师起义,打破了黄维的部署。

《亮剑》中以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加入了一些虚构的内容,主要还是为了突出赵刚的刚毅果敢。

在电视剧中,廖师长当时已经受到了军统的怀疑,史一全的出现,表面上名为督战主任,实则是为了调查廖师长的身份。从史一全质问廖师长为什么各个团都在准备干粮就可以看出,史一全已经对廖师长产生了怀疑。而赵刚的出现,更是加剧了这个怀疑。



因此,赵刚当机立断,一枪击毙了史一全。毕竟,史一全要是活着离开,这次起义泡汤的概率很大,廖师长的处境也相当危险!


廖师长拍桌子的那一幕也很霸气:你史一全太放肆了!赵将军是我情的客人,你想调查,现在就去给胡链长官打电话!我警告你,你们军统不要欺人太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