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资不再与职称挂钩能实现吗?教师工资的走向将如何?

琳珑儿


在2017年年底时,网上有一则新闻,说的是“教师工资不再和职称挂钩,2020年起陆续取消”。这则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不过后来有媒体出来辟谣说,教师工资等级改革主要是针对大学教师。

教师职称所代表的不仅是荣誉,而且是切实的利益。职称的高低,决定着工资的高低,甚至也决定着老师在学校的地位和权利。

同样学历,同样的工作量,有职称和没职称,初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工资却有巨大的差别。在有的地区,有职称的老师工资是没有职称老师工资的两倍甚至是三倍。

我国实施教师职称评定政策已近将近30个年头,这一制度确实调动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职称激励着老师让老师不断的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优秀教师。

和其他制度一样,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目前,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

第一,兼顾了效率,且忽视了公平。

激励不仅能够产生正向的作用,有些时候还能会产生负向的作用。

职称评定本身是为了激励老师,让老师不断的精进自己的教学质量,更好的专注于教学事业,但是在多数学校之中,老师的职称越高,教学任务反而越少,甚至在有的学校高级职称的老师都在从事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

地位应该和责任是相匹配的,那些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在学校一般都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把职称评定当做一个目标,当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就对日常的教学工作失去了动力。

这就造成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在很多学校之中,有职称的教师在学校的教学任务量安排上有更大的话语权,这些教师本应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能力充分的用于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反而这些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少,而那些年轻的老师,或者没有职称的老师,因为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反而教学量比较重。

拿着较低的工资,教学任务反而比较重,拿着较高的工资,教学任务反而比较少。这种倒挂的现象,引起了很多教师的不满。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那些评上职称的老师,不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吗?如果一个老师真正比较优秀,难道还怕评定不上职称吗?

这样说确实有几分道理,但是要知道的是教师队伍目前的存量已经非常大了,并且教师的职称评定是有名额限制的,并不是说老师什么时候想评职称就有名额的。

比如,之前有新闻报道,武汉钢城的张老师,多次被评为优秀的班主任,并且他所管理的班级也多次获得了优秀班集体,但是却在职称评选当中多次失利,职称很长时间就没有变化过,担任班主任也没有得到任何的补贴。

最后,这名张老师因为压力过大而选择了自杀。

第二,职称评定,“人为”干预的因素太多。

如果所有的职称评定都是公开透明的,什么样的能力都对应什么的职称,谁有能力职称评定时谁优先,相信大部分的老师对于职称评定也没有太多的意见,对于自己的工资低也没有太多的怨言。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职称评定的设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老师的职称评定是自上而下分配名额,然后学校进行层级上报申请。老师所在的学校,对于老师的职称评定有很大的决定权。

正如有的老师抱怨的,现在老师评个职称,仅有教学业绩、荣誉证书之类还是不够的,有些时候还要拼人脉关系。

庞大的基层教师队伍和有限的评定名额之间的不匹配,造成了教师职称评定之中很多奇怪的现象。

比如,之前在教师职称评定中要求老师发相应数量的论文,一个中小学老师发论文,难道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吗?答案是当然不是。之所以会设置这样的门槛,主要就是为了缓解老师之间的过度激烈竞争。

虽然,教师职称评定之中的一些不合理的规定被取消了,但是并不是说教师评定之中一些隐形的门槛不存在了。

只要是在学校呆过或者是参加过职称评定的人,就明显觉得教师职称评定除了竞争比较激烈之外,还有一些隐性的门槛存在,甚至有些独断的现象存在,并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因此,很多人在呼吁取消教师职称评定,但是从短期来看,教师职称评定不大可能被取消。

取消教师职称评定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其实,很多人看到了教师职称评定有激励老师的作用,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教师的职称评定,也为教育管理部门对于老师这种人资源在不同地区进行分配,提供了低成本的调节手段。

如果取消了职称评定,严格的按照绩效工资来进行考核,那么很多私立院校的竞争力将显著的增强,而财政压力比较大的地区的公立中小学竞争力将明显的减弱。

更何况,目前我国的教育分布城乡的二元结构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果取消了职称评定,多数老师肯定不会优先选择农村地区的学校,以及偏远地区的学校。

教育不仅要考虑到效率,有些时候还要兼顾到公平,毕竟每个人都有受教育权。如果教育管理部门不能有效的对教师资源进行分配,这显然不是教育管理部门所希望看到的。

至少在未来的5到10年之内,不同地区的教学质量之间的差距不可能缩小,所以,老师的工资也不可能完全和职称评定相脱钩。

更有可能的是,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条件,以及评定以后的教师管理会做出详细的规定;另外,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可能会引入教师之间的民主评定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模式。

并且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之中,会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是落后的偏远农村地区进行大幅度的倾斜。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升学与考试


虽然目前职称改革的方向要求逐渐淡化职称工资上的差异,但实现起来依然很难,从最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基本工资标准对照表和旧的基本工资对照表相比较(如下图所示),职称工资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明显变化,反而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因此广大教师盼望的同工同酬恐怕一时之间很难实现。

目前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是造成同样工作量的老师们工资差异巨大的根本原因,同一个学校同样工作量的老师之间的工资会因职称不同而相差300-1000以上,再加上绩效工资,各种津贴和补助工资也和职称挂钩,这就造成更大的差距,年轻的低职称的教师工资大多3000左右,而高级职称的教师工资水平却在6000左右。

但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而是在于,能够评上中级职称仅占全体教师的60%,能评上高级职称的仅占全体教师的6%,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老师晋升职称缓慢,甚至一辈子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拿低工资标准,且还有可能一辈子无法评上高级职称。

也就是说人们对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意见重大的原因是因为评高级职称可望而不可及,如果大家都能自然晋升,都能在从教二十年以上评上高级职称,相信大多数老师不会对因职称与老师工资挂钩而有意见,因为自己早晚也能实现。但现实是绝大多数教师晋升职称很难,这也就造成强烈的不公平感。也极大的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后,教师的退休工资目前也很低,也极大地降低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使尽力于教育的人才纳入越来越少,特别是乡村教育越来越落后。职称晋升难和职称与工资挂钩是影响教育发展的极重要原因。

但为什么很难实现教师工资与职称不再挂钩呢?

一、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有限,如果实现同工同酬,那么教师的整体工资就要上涨,这会加重地方财政经济负担。

目前教师职称二级职称套专技十二级,一级职称套专技十级,高级职称套专技七级。处于事业单位专技技术人员工资标准的最低级,且占教师总数的40%左右的教师只是专技十二级工资,60%左右专技十级工资,6%左右的高级职称拿专技七级工资。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老师只能拿到最低级的基本工资,而6%的高级教师专技七级工资只是凤毛麟角,对普通教师而言,想实现它越来越成为奢望。但这种工资结构却极大的降低了当地财政支出。因此,要解除工资与职称挂钩首先要地方经济发展支撑才行。

二、教师工资与职称挂钩有利于教师行业的管理。极大的保障了相关人员的利益。

目前职称晋升从初级评定到各项证书、论文再终极到评定的过程,早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趋动链条,这一利益链让权钱交易进行的越来越顺畅,极大的保证了某些有权有势有后台的人的利益。想打破这一格局谈何容易?

总之,要想实现教师工资与职称挂钩,必须实现教师的国家财政,而非地方财政,到那时,全国老师不分乡村和城市全部领国家统一核定的同一标准的工资,而这个方法,实现起来太难,很难达成。


指尖教育帝国


教育行业工资改革探索

教育行业工资,应该凸显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一切人员工资,应该与教学成效挂钩。因此,我总结上一篇,热心网友回复,重新写了一篇。欢迎热心网友,继续支持,共同完善。

一线教师的工资,必须放在首位,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一线教师工资,设立最低基本工资与最高工资两档。两档工资差,进行绩效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改变过去对于高分率,升学率考核模式,为及格率考核模式。

根据各地区历年情况,自主决定,调整。设立基础及格率与优秀及格率。

学生达到基础及格率,或者达不到的,发最低工资。达到优秀及格率的,发最高工资。超过优秀及格率的,发奖金。在最低与优秀之间的,按比例发绩效部分工资。

有人说,考试作弊问题!那就欢迎!能作弊也是本事!给你们开工资的部门,有那么多钱,乐意多给你们开,老百姓也不会有意见的哈?

其他教育行业管理层,按最低基本工资,加岗位津贴发放工资。

岗位津贴,同样设立基本津贴,绩效津贴。绩效津贴,同样以学生情况比例发放。原则上,不担任教学工作的总工资,不得超过一线教师最高工资。

班主任岗位,同样在一线工资之外,加岗位津贴。发放原则,等同。

副科视情况决定。重视的,按一线教师发放。不重视的,按管理人员发放。

对于劳动量也要做出反应。这一点本人不清楚,只能提建议。以课时数,适当调整。另外,管理人员代课,也可以适当考虑。待议。

见笑!虽然知道没用,然而,既然决定做,就当有用做吧。


云青328


教师不再与职称挂钩才能打破那些少数人既得利益,因为我们知道能拿到高级职称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教师众多,但是能享受好的待遇的人却是少数。


职称是最初对于人才一种能力晋升管理制度,而且在过程中加入各种考核。但是使用了这么多年,很多现实的问题让职称已经无法满足全体教师的需求和满意度。教师需要发展,而个人努力就会有好结果吗?而现实是不是这样的,努力干工作的教师,可能事事亲力亲为,而且尽职尽责,所以在别人陪领导的时候,他们在努力工作,但是最后换来是别人拿到职称,而自己想要,却不给机会。所以造成工资差距越来越大,那么很多教师就这样越来越没有动力去做事情,因为做了事情人得不到,没有做事情的却得到了。


所以不管怎样,未来肯定得打破这些,不然教育发展和教师的培养肯定受到极大的影响。


思维数学小课堂


编者按:教师工资组成项目有许多项目,每一项少十几块,多则上千块。除此之外,教师工资还要跟职称挂钩,教师工资待遇就很难跟得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只从教师工资和职称挂钩后,教师的平均收入就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一,教师职业内部收入差距十分巨大

众所周知,教师工资待遇和职称挂钩后,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的工资待遇收入差距十分巨大,高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每个月收入在一千多以上。而且,每次调工资都是按照职称级别来调资的,造成没有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和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的平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所以,虽然在一个学校内做同样的工作,却同工不同酬,很多教师因此而心理不平衡,职业倦怠越来越严重。

二,职称想法是好,却不符合实际

职称是我国独有的人才管理制度。教师职称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自从职称出现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任何一项好的制度都有可能过时的时候,职称制度也是如此。很多人说,不是职称不好,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该得高级职称的人不得,不该得的却得了。

比如说,老实认真上课的一线教师很难评上,那些整天用钱买论文,去参加表演课,还有其他热衷于做课题等等乱七八糟的人,还有一些不上课的学校领导却获得了高级职称,导致教师们人心涣散,再加上工资不高,地位低下,生活都没了盼头,教育情怀也就谈不上了。

三,教师工资不和职称挂钩不可能实现

教师工资和职称挂钩的制度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期间也经历过多次修订。但是,每一次修订都是没起到多大的作用。最近的一次修订也只是取消了电脑和英语这两样评职称需要的条件,其他的并没有多少变化。虽然说不再以论文为主要评选条件,但是又多加了难度更大的课题材料。很多教师没有申请得课题,也就没有了评职称的机会,他们就更消极了。但是,即便职称和工资挂钩不合理,也没能改变,毕竟职称制度历史悠久,还有一帮靠职称吃饭的人养,要是取消了职称,这些人怎么安排呢?

据我观察,今后教师工资还是和职称挂钩,而且职称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革,工资待遇提高的也不是很快。而且,今后评职称也只能会越来越严格,材料越来越多,形式主义也会越来越严重。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也会越来越严峻,很多优秀学子还是不会加入教师队伍,很多地方也就缺很多教师。


孖无悔观教育


我的判断是,教师工资将不与职称直接挂钩,而是间接挂钩。

评审条件苛刻、过程不透明、名额限制、评聘分离等,令现行职称制度一直以来饱受诟病。无数一线教师历尽千艰万难,仍只能望职称而兴叹。

那么,不评职称行不行?有些老师这样自我安慰:“多活几年,啥都赚回来了!”

这自嘲的话里,透着苦涩,却说到好些人心坎上。是呀,反正希望渺茫,何必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去折腾呢?不如卸下压力,好好活着。

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工资差,确实太大。一般情况下,同等学历工龄,打卡工资相差七八百,算上公积金及绩效奖,差距达千元以上。而且,每调整一次工资,就会拉大一些差距,导致未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心理越来越不平衡。

很多地区的教师职称,永远只套最低档,中一套十级档,中高套七级档。这样,中级与高级之间的巨大差距永远无法缩小。

如果说评上了高级职称的教师,确实能力强、贡献大,承担了更多责任,倒也无话可说。事实是,他们多逃离了教学一线,也没有承担教研或引导青年教师成长的重任,而是“功成身退”,拿着高薪等待退休。在一线打拼的,是那些职称低、又没有行政职务的老师。

这就凸显出现行职称制度的最大弊病——直接与工资挂钩是行不通的,一定要与岗位、业绩相联系。

浙江省的职称改革试点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评上了高级职称,必须在相应教学岗位,才有高级职称工资。低职可以高聘,高职也会低聘。

这与之前的评聘分离、评聘合一都不同。评聘分离,是有职称却不一定有岗位,评聘合一是即评即聘。前者导致有些评上职称的老师多年不能聘任,后者则使岗位聘任失去意义。而浙江省的改革,有可能真正体现出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

所以,我认为长远来看,职称与工资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工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这样:

1、取得职称,是取得对应职级工资的基础条件。

2、岗位竞聘,是取得职称工资的必要条件。

3、教师工资结构中,工龄、职称与岗位、实绩,将三分天下。其它要素占比减小。

一家之言,欢迎探讨。如若有缘,点个关注。


毫米


'绩效工资制'的教师,教书不是为国为民;而是为被评聘为高级职称,为挣上高级教师职称的钱而教书。不同职称的教师,工资级别与工资额差越来越大。大多数'讲台教师'受苦受累职称低而工资少,多劳不多得。这就是:劳者能者得少吃少;而其家庭生活形成了'有的吃没的看'的现象,贫富不均之差距越来越大。'高级'职称何时能被评上?却望尘莫及!如此,是否挫伤了低职称低工资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再者,退休教师的工资额与在岗教师的工资额,屡调屡差,越差越大。教师绩效工资,是否须要兼顾低职称教师能者劳者多劳多得与老年教师者所依所得所养?'缩小高、中、低职称教师的工资级差';'缩小退休教师与在岗教师的工资差额',是否更加深得人心?敬请智者评说!


好运来4586074649547


教师应与公务员一样,按职责分工和参加工作时间长短定工资工资资度建国七十年还未成熟是国家层面的遗憾,升级升官发财应该同歩一管一百万人同管一百人怎能用一句为人民服务同而言之,毕业业班把关教师,大学,高中,初中,小学老师教学难度根本不同相提并论一个小学如只有一个高级名额那就只能给校长如不公说明你的德才比校长高,首先校长应该你来当,中国人首先要从教育单位先破除用人先要上面看中再有做中一学校校长应有上级任命,每年下命教职人工代表大会选举通过可以一年或二年一次上面交给上面的业绩总结不筋闭门造车一应教代会获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一职称晋升名单,唯学历论唯论文论校长局长长官意志论,从开始设计就错现在变为工资养老金终身制更是大错特错完全曲解了社会主义乂分配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全民一定拥护!学校和社会一定稳定安祥!


翁世昌


87年开始评职称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职称还是个人学历,能力,表现,贡献的代表。当时条件比较高,初中,小学具没有高级的,到90年代后期,由于改革开放,能投机钻营的老师,学历高的老师纷纷进城,提议初中也应有高级,初中高学历也不少,工作也辛苦,所以城市初中有极少数的高级名额了。因当时农村初中夲科毕业的很少,几乎没有,还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学历更低。后来国家为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指标增多,与工资挂钩,没资格的(条件不够的)造假的都提意见,提出同在课堂上,上一样的课职称不同待遇不同,为什么?大学教授一学期上几节课?同样的一节课为什么有的同学爱听有的人讲学生不爱听,要承认差距,能力。9o年代陕西高级的评职称条件:

本科学历,教令15年以上,中一任职5年以上,懂一门外语,夲专业论文两篇发表在省级报刋上。专科毕业教令25年以上其他条件相同。都必须当过班主任5年以上,担任过毕业班教学(高三)。现在喊你几十年没评上高级的老师,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老师觉得如何呢?


hls12188285933


我个人觉得应该不可能,应该职称是体现教师专业性的。

那么为什么教师一直强调工资和职称相冲突的原因在哪些方面呢?

一:职称工资占有的比重太大

同样工作年龄的两个人,如果职称一个是高级一个是一级,那么如果不实行定岗定级,就得按照高级教师是七级工资,一级教师就是十级工资,两者相差可能五六百甚至更多,这样的差距是同样岁数不能接受的。

职称是所有工资的起点。

二:上职称难度太大

为什么上职称难度大?

1、现在的职称是人家给的指标:按照全校在校教师的人数划比例,要么名额多要么名额少;

2、明年各地区给的名额有限,必须刷掉一部分人。一般为20%,那么这些人一般为:没有关心的人。

3、要求太高:要么要求论文达多少、要么要求其他的。论文是你想发表就发表的?要么是真材实料、要么就得买资料


那么最终教师工资和职称会不会断掉联系呢?答案是不会的,我们只能期待职称的评审条件放宽,不在过多的限制名额,要么就像其他职业参加考试(一级建造师),我考上了就是一级教师、高级教师。


作为90后教师,我认为放宽条件,让更多符合条件、拥有进取心的教师获得更大的进步才是职称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我是90后地理老师,我在美丽的黄海之滨,欢迎大家一起探讨教育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