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应以教学为主还是以科研为主?

金色阳光神话


这个问题不矛盾,我在甘肃一所高校从事高教管理工作,对此有切身感受。

第一大学教授首要的任务是教学,对此教育部近年来多次发文提出要求,高校教授每年都要给学生上课,并明确规定每学期要给本科生上课;大学教授作为大学教学人员,教书育人是其最本质的任务,带课是岗位职责。

第二在大学,大学教授一边做好教学工作,一边从事科研工作,这二者是不冲突的;教学可以为教师从事科研提供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对理论的认识;科研不仅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而科研成果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更好的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解决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在职称系列中列出教学型职称、教学科研并重型职称、科研型职称,鼓励有教学潜力、且喜欢教学都教师专心从事教学,通过教学也可以评定副教授、教授职称;对少数对有科研潜力的教师,引导他们专门从事科研但也规定了一定学时的教学任务。

第四,在本科院校,无论师范类、还是综合类大学,本科教学是日根本,因此无论教授,还是讲师都必须黑本科生代课,而且将此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老左心理工作室


我一直认为,大学教授应该分为教学型教授和科研型教授两种。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可能有些人不怯场,可以面对大众侃侃而谈,有些人则是内向型,人多了话都不说,所以应该把教授分为教学型和科研型,让外向的,善长演讲的去授课,内向的专心搞科研。

我大学的老师就是这样的,清华的高材生,给我们讲机械制图,但是老师比较内向,上课的时候都不敢看学生,只管讲课,然而科研能力却很突出,接下很多课题,那时就和我们讲,实在不愿意上课,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弱点和强项


用户9059898226930


大学教授应该以教学为主还是以科研为主?

我在大学三十多年,全力以赴搞教学。每一堂课都认认真真准备,唯恐讲不好,而误人子弟。

鲁迅那句话永远在我心间:

“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图财害命的”。

也许正是这句话,成了无形的鞭策,它一直敦促着我,课堂不仅要给同学真东西,而是一定要饱满,绝不能缺斤短两,偷工减料,更不能打丝毫的折扣!

否则,我就不敢面对那一双双纯洁的眼睛。所以当他们困惑迷茫的时候,我难免扪心自问:是不是我没讲清楚?或者我讲授的内容没有吸引力?

或许正是从这种意义上,人们才说:教学是个良心活儿!!

教学是个良心活儿。但有人却不管这些,根据高校多年的风气,只要科研搞好,要啥有啥,职称、名声、身份、地位、头衔等等,然后就可以呼风唤雨,随心所欲。

于是,高校出现三种现象:一种是默默无闻的教学老师,一种是名声贯耳的科研教授。还有一部分介于两者之间,两者都干,小有名气,但也不太突出。

实话实说,我就属于前者,默默无闻地站好讲台,用知识的光辉点亮学子心灵的灯盏,踏踏实实,问心无愧。

所以,直到现在,已经退休好几年了,我还依旧站在讲台上,发挥着剩余的光和热!!





傻吃闷睡871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作为大学教师的身边人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当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推行教师的分类管理,即在教师岗位聘用、职称评审中将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型”三种(部分高校还有“工程应用型”或“社会服务型”)。为什么要实行分类管理呢?主要考虑的是教师个体的多样性和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尽管目前高校里多数教师都是博士毕业,都是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的,但一方面人各有所短,有的人并不适合做科研,他们倾向于过有规律的生活,或者更喜欢与人打交道;有的人则并不喜欢教学,他们甚至吐词不清或者羞于在人多的地方讲话。如果非得逼着他们从事教学或者从事科研,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残害。

另一方面,人又各有所长,擅长做科研的人想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科研上,想做教学的人希望科研考核不要那么高,自己可以多花点时间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如果我们逼着他们教学科研两手抓,可能会两手都抓不好。

所以说,大学教师管理最高境界并不是老师应该从事教学或者应该从事科研,而是应该从事他所喜欢和所擅长的。不过,作为大学教师,教学是本职所在,所以教学工作必须多少从事一些,可以少从事一些课堂教学,多从事一些研究生培养,这也算是教学工作。作为大学教师,科研也是必要的,科研的最纯朴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是通过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打通知识逻辑关系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质量。没有科研,大学教师跟中学教师就没什么区别了。

另外,由于大学定位的不同,大学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岗位,比如在清北这样的学校,纯教学教师基本没有生存空间。而像三本、高职院校,就算你想做科研,也得先完成一年好几百个学时的教学工作量。

综上,大学教师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这里的大学教师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以及教授,大家都是如此。而在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内,大学教师应该兼顾教学科研两方面,而以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来侧重做好其中一个方面。

以上是一些个人浅见,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对我的回答感兴趣,请点击关注我,谢谢。


高校人才真经


大学教授以科研为主或者以教学为主,很多时候都不是他们自己可以决定的。从我在高校接触的教授来看,大部分教授还是把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做科研的教授还是少数人。

  • 教授不能决定自己以教学为主还是以科研为主,是因为很多高校对教授也有很多硬性的科研工作量,如果规定年限内完不成规定地科研工作量,绩效工资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就算他想把教学做好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科研上。这既是出于无奈,也有利益驱使。出于无奈是因为制度规定,利益驱使是因为绩效工资和科研表彰丰厚。

  •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评上教授之后的科研热情也会大大下降,不想做博导和不在意绩效奖励的教授有很多,因为科研确实是件特别消耗精力的事情,不做科研只专注教学的高校晚年生活还是很自在的。这也有年龄有关,教授上了年纪之后科研成果减少是公认的事实,处于中青年的讲师和副教授才是科研的生力军。
  •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科研和教学都做不好,那就是“官员型教授”,这类教授或因为出于无奈或因为热衷行政,担任了系列的行政职务,每天大会小会忙得团团转,自然科研和教学都用不上心。

总的来说,在现行管理制度下,教授难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的选择,在教师和科研人员两种角色间不论怎样选择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也是教授自己所不能改变的现状。


Pleeza


大家好!这里是教育观察号,服务教育一线,关注教育发展,分享教育心得。


看了大家的回答,忍不住还是想说两句,回答问题的网友既有专注科研的教授,也有醉心教学的老师,不论是哪一种,只要是在各自的岗位踏实工作、多出成果,都值得大家敬佩。

首先,有网友说教授就是教学的,科研的叫研究员,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在高校里,各个学校的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分为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岗位,当然,大家从名称上就能看出各自的侧重点。这种分类管理制度最大程度的激发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家在各自岗位各司其职,为高等教育服务。

其次,因各高校情况不同,不敢贸然下结论,所以仅就个人所在单位的情况谈一谈教学和科研孰轻孰重的问题。

第一种,专注教学型。

如果现在已经是教授,并且只专注于教学,属于纯教学刚,那么在聘期考核时只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考核即合格。但是如果你现在只是副教授或讲师,想评教学型教授,难度相当大,不仅五年聘期考核要优秀,教务部门对你的考核五年内三次优秀,最后,还要获得学院的推荐,也就是说都满足的条件下,经学院表决同意之后才能推荐,注意,是推荐,不是说你就是教授了,还需要到学校进行PK,最后经学校学术委员会投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相应职称。

有人说我不评职称可以吗?可以,我们有一位老教师,一心教学,专注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获奖无数,但职称仍然是讲师,在拿到某项国际一等奖之后,学校看不过去,才给了一个副教授。

第二种,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

除了纯教学,带科研二字的,评职称时除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项目和论文必不可少,而且评聘职称越高,要求也越高,所以现实不是说你想或你应该以什么为主,也不要拿美国来说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脱离了实际就没有任何意义,现实就是现在的评价体系仍然以科研为主。

坚持科研、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此,我们还需努力!



教育观察号


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单靠教学是不可能生存的。因为创造知识,改善人类是这些学校的主要功能。虽说教学是教授的必须的任务,但很少人会因为教学不好而不能升职或不能取得终身职位。但要是科研没成果,则后果是挺严重的:轻则被要求分担更多教学任务,重则被解雇。这种情况很普遍,从顶尖的大学如哈佛,Caltech,MIT到大型的州立大学如密西根,俄亥俄州立大学都差不多。私立研究型大学对科研看得更重,因为研究经费是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私立学校教授的工资也全靠研究经费支撑。试想哈佛大学有一万多”教师”,助教的起薪十二万以上,正教授二十万,讲师也有六七万,而本科生才六七千人。每个学生就付5-6万一年的学费, 而且不少学生是全免学费的,单靠教学的收入哈佛只能吃西北风了。真正搞教学的教授只能生存在一些小型私立的文理学院或非研究型的公立学校。顶尖大学对教学不是很重视。这是个不幸的现实。


josh17212554136


看到上面的讨论,有教师谈的不错,但也有不少人可能并不是在高校教书的,偏激的较多。作为36年的老教师,我来说几点:

1. 大学教育不是让学生学了书本知识就成功了,关键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知识可能几年后就过时了,比如说计算机、会计、税务等专业。

爱因斯坦对高等教育的定义是:当学生忘掉了学过的书本中的东西,还剩下来东西。

根据高等教育的这个功能:

1. 光搞教学的老师不是一个完全合格的老师,起码我自己在36年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老师真能成为合格的老师,尽管他口若悬河,板书整洁漂亮, 谈吐幽默,但我仍然可以轻易找出他教学的若干问题。学生可能认为他是好老师,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如果看的清,他就可以毕业了。

2. 在国外大学里没有听说过什么教学型、科研型。大家都是博士毕业,博士入职一般在5年后,如果没有像样的科研就得立马走人,因为作为年富力壮的博士生,5年没有科研成果,要么文凭是混来的,要么就压根没有好好工作,要么身体有恙。

3. 不搞科研的人,往往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要想培养好学生创造性思维,自己必须先有体会,自己不搞科研,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的经验与理论。科研的过程往往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我在讲课时,就经常结合自己科研的过程,谈创造的过程,谈怎么提出问题,怎么解决问题,碰到难处如何处理。并告诉他们,年轻时要多看一些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哲学等书,要想今后在专业方面有所创造,还要锻练好身体,并能保持大脑始终清醒。这些都是教学书本之外的东西,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4. 不搞科研的教师哪怕教的生动感人,但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的问题:他只能是照本宣科,因为他没有科研,他没有实质的新东西教给学生,他没有办法更新、提高教材,他充其量只是一个熟练工,而不是一个技术工。当然,学生可能认为他教的好,因为不想学的学生,连课本都不想学,谈创新只会让他们更加烦你,他不但不感谢你,他可能还会骂你,在不少学生眼里,幽默的、插科打诨、和蔼可亲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有人专门对这方面研究过)。

5. 我强调科研,但教学并不是一无是处。我自己的亲身的感受就是不少科研往往起源于教学。只有认真教学,认真备课,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常人不容易发现的问题(此所谓魔鬼藏在细节里)。一些问题,你读完本科、硕士、博士可能都没有发现,但当教师后,教长了,你就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的一些教基础课的同事,课带的都非常多,有的学期一周达到30多节,还要改好几百个本子,但科研做的也是不错的,就是人累一些。

6. 对好教师来说,科研与教学必须要齐头并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我自己教了36年的基础课,教过的学生可能上万了,由于这些年一直扩招,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如果都不重视教学,单纯为了职称都去搞科研,那学生谁来教?可如果不搞科研,大学就可以关门了,因为大学存在的基础就在于创新,在于引领知识的进步。科研是大学的命根子,如果大学只是照本宣科,不搞科研,那只需在全国找几个伶牙俐齿、教学生动,讲话幽默的老师,开个电视大学,通过网络教学就行了。

7. 中国的教育状况极为复杂。高职高专及其以下的学校老师应该不必要求教师搞科研,一是他们自己水平有限,二是这类学生难教难管,学校经常要求教师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学生人生安全等方面,只要能将他们圈在一起不出事就好,过几年长大了走向社会找个工作干就行了。毕竟社会不少工作并不需要多高的学历。

这种学校的重点在于管好学生不出乱子,学生全须全尾进来的,学校就要将还是全须全尾的交还家长。

一般本科学校,适当地要求老师搞点科研就行了。当然这种学校也有不少博士、硕士毕业的老师,对这类老师来说,学校就是不提搞科研的事,他们自己也可能搞,因为他们的专业可能就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能搞成什么样就搞成什么样。这种学校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教学上。

对于985、211学校,一定要要求老师搞科研,不搞科研就走人,科研搞不好走人。如果连这种大学都不能出成果,要它何用?当然教授也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可能有人会说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会不会是大材小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授给幼儿园小孩上课都不是大材小用,现在大学生难教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幼儿是中学生、中专生教出来的;小学生是中专、大专生教出来的;中学生是大专、本科生交出来的;大学是硕士、博士、教授教出来的。如果能反过来,大学生根本就不用教了,只要给他开书单就行了。我们的教育可悲之处就在于,学生从三岁学起,学了15年,到了大学还是没学会如何自学,因为一些大学不搞科研的老师,只是传播知识,学生在大学里只是读了个大高中。很多历史上的科学家都是几岁就有专家直接点拨获得成功的。教授,特别是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单是名望就会给学生带来特有的震撼,看看西南联大的名教授们是如何给本科生上课的就知道了(这些学生不少都成为各自专业的大师)。

这种大学的重点是科研教学齐头并进,培养创新人才。


冯守平82419


大学教授不是万金油,他们有各自的特长,有的动手能力强、探索精神浓厚,这一类的教授偏重科研,还有些老师,表达能力强,讲课很受学生欢迎! 我接触过的几位名教授中就有以上两种类型,前山东海洋学院(如今中国海洋大学)著名遗传学教授方宗熙先生,理论水平很高,讲课逻辑思维很强,当时唯一大学遗传学教材是他老先生的巨著! 复旦大学遗传学泰斗级教授谈家桢先生,还有刘祖洞教授、项伟教授,都擅长科研工作,有过很多科研成果! 我认为作为大学,必须强化科研,奋力攻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立足于强国之列!


满都拉图46242307


教学,科研,本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由于像中国足协一样的领导的瞎指挥,

以及不明所以的家长和学生的盲崇与瞎起哄,

导致高等教育无法发挥产学研的综合优势,

不按规矩办事,乱象丛生!

校长,院长,教授,必须是有头衔的!

实际上科研学术需要院士,千人,长江,杰青做带头人,这些人不同级别的国家部门也重视,最关键是能和官员说得上话,能平起平坐,得到政府的资助和政策倾斜。

也是混乱之根本,因为科研搞得好的,教学大多数自然不行(因为没有心思和时间思考教学),学校和学院的管理工作更是外行。而现在高校科研突出,是校长院长教授遴选的必备条件,好像科研优秀,管理和教学就一定优秀!就能镇住场子!

而对于人才培养,则需要有能力安心教学的老师,因材施教,让每个上学的学生都能成才,每个家长都放心孩子的未来,这才是高校教育之本,和高校的社会责任和人才培养的义务。

即便足球界,各大联赛和豪门球队,都请著名的教练和球员,挣得荣誉和球迷的支持,抢夺市场。

但是,不同级别的青训,会有单独的教练组负责,为顶级赛事培养人才,即便中国也是如此!

只希望国内官员校长为了学校排名和成绩注重科研时,时刻想着普通学生获取知识,获得社会生存技能的基本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