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地县级重点髙中教师学历很高但近十余年来高考生重本率下降呢?

历史达人151


第一是生源大战的结果。我们这边有一个市,市上近十几年在各个县市区提走最优质的生源,现在市上两个重点高中把各县市区的优质生源挖得干干净净,各县级中学举步维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优质的生源,要教出985、211,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第二是师资力量培养问题。新进的教师,学校对新教师的培养非常重要。应该通过传帮带;教研课、优质课、示范课;通过省市级的上课大赛;通过专家进学校讲座等等,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是没有整合最优秀的老师对可能考上重本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对可能上985、211以及重本的学生应该从生活上学习上进行特别关照。通过单独辅导,开小灶,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

第四是待遇问题。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好的教育质量好的学校,经费充裕,教师待遇好;反之待遇不好。县财政应该拿出专项资金奖学奖教。否则优质生源流失,优秀教师流失,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那个时候要想恢复活力,困难太大了。


平淡是真oymlq


近年,由于高校招生人数的大量增加,每年从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生数量也不少,于是有很多地区的县重点中学,引进了部分的硕士、博士生,充实教师队伍作高中教师,使得很多学校的高中教师整体的学历水平得到了大的提升。


在这些教师中有很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刚开始初为人师,教学经验不足,教材中重、难点考点把握不准,这是事实。

但他们会在学校安排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把关高中教师的带领,由于他们学识水平高,他们只要自已虚心好学,会很快进入角色。在三、六年就会成为教学上的一把好手。

为此,高学历的老师应该说对学校的高考重本率没什么影响,这没有必然联系。

笔者认为,导致部分地区学校,高考重本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优质生源的迁移。


在十几年前,由于交通没有现在发达,农村的学生到县城不够方便,读初中就只有在本地乡、镇读书,毕业后,对本省城、市区高中招生信息不畅。所以,初中毕业能考上县级重点高中,就感觉非常不错。

因此,那时每年部分县级重点高中。高考考生有很多考上清华、北大及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的学生。

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四通八达。农村的多数学生,读初中就进了县城或省城,初中毕业后,由于招生信息灵通,大多数的优生生,都集中进入了各省城、市区的几所知名重点中学。

如重庆地区的重庆市一中、三中、八中等。这些中学几乎包揽了全市大多数的特尖生。因此,这些中学,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多达几十人,上百人。


而现在很多县级重点中学与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几乎无缘,重本率也随之下降。

特别是地理位置较偏远的重点中学,重本率下降更快,由原来有少数,到现在几乎下降为零。

当然也还有其它原因,如,学校的领导管理的制度不尽合理,评职缺乏公平、公正等等,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也可能导致重本率下降。

综上,个人看法,网友们,你们看法,欢迎留言。


吉星高照130484261


虽然211、985大学对于考生来说依然难考,但是重本率(一本率)对于各省都有提高,如果某些县级学校出现了重本率下降的情况,那么责任应该就在于该县的教育问题了。我是“赢在高三”,根据我对县级学校的观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校领导的问题:

我觉着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县级重点高中如果出现问题,学校领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

现在学校领导太重视北大清华了,忽略甚至放弃了其他学生,说到底,就是为了领导政绩的需要,而不是从学生发展出发,这在县级学校是非常常见的,他们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师资过度集中到“火箭班”等尖子班,导致师资严重不平衡。如果北大清华能考出来,自然是对学校声誉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当今这种高考模式,自主招生比例越来越多,裸分考北大清华越来越难,所以把宝都压在北大清华上,其实就是一种“豪赌”,赌输了,直接影响下一个问题。

2、生源流失严重:

有人说这是生源大战,其实也并不准确。如果县城的重点高中能办的很好,谁会让孩子跑到更远的市里的重点学校呢?

所以,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别的学校来给你争生源,而是你自己考的太烂了。但是如果生源流失,再想争回来,则实属不易。于是,这逼着学校再次把目标放在北大清华上,为了留住好学生,甚至采取一些恶劣的手段,最后受损害的,还是其他学生,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现在县城里确实也补充了很多高学历的学生,研究生也成了很多县城学校的标配,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单纯提升老师的学历,对于教育的影响并不大,在教育问题上,经验和精力还是最重要的因素。

地方领导过分重视北大清华,作为自己的政绩,导致社会上出现一种错误的导向“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数量是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除了北大清华,即便是你考上浙大、南大、人大、港大甚至是国外的名校,都不管用。在这种畸形的评价模式下,高中教育已经严重变形。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欢迎点击关注,并发表评论。


赢在高三


近几年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县级的重点高中招聘的教师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的,虽然重点高中教师的学历都很高,但是近几年来,部分地区的高考生重本率会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第一、教师学历高,经验不足

虽然很多高中学校招聘的教师都是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生,但是对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教育教学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相较于那些教学多年的老教师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刚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也许他们在研究方面比较出色,但是在管理班级和教学方面还是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提高。


第二、生源流失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而且每个家庭就只有那么一两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受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都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说在很多县城甚至是农村,都有一些家长将孩子送到大城市去上学,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而且家庭情况也好的学生家长肯定会将他送到一些本省的名校去,所以说在很多小县城的一些高中,重本率反而会下降。

第三、985、211确实难考

虽然近几年来高校扩招,考上大学的几率越来越大,但是对于985,211这些学校,他们的招生数量却没有增加。对于那些大城市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的教育,肯定要比县城的学生来说比较好,无论是在补课方面还是在学校教师的师资力量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优势,虽说不论是对县城的学校,还是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威胁。

我所了解的就这么多,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饕餮视听


有些地县级不知是哪里,重本率下降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A果薇


我孩子是省重点高中高级教师。他说重点高中有好的教师是重点的一半。另一半是生源质量而且比教师更重要一些。为什么普通高中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考上重点大学。是因为这部分学生的智商很高。但数量较少而已。例如八四年本溪中考试加试体育。一少部分学生夂化成绩夠。但体育分不夠。无奈到普通中学读高中。这部分学生虽然在普通高中,八七年高考时基本都上了一本,甚至985211。


辰声1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择校。比如成都,四,七,九中加上成外,把优秀学生招走了,甚至于抢走了,我们这里处郊区,一个中考状元被几种重点高中争抢,且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贴。所以郊区以前老牌省重,国重现在几乎留不住优质生源。


星夜62


您好,其实还是一个生源的问题。以前,生活条件没这么好,有很多成绩好的没得选择,只能在当地的县级高中上。可是现在不同了,学习成绩好的想考更好一点的学校,加上现在条件好了很多,所以都往大城市去读。总之,就是好的生源外流了。


跟我一起学数学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文化素养与专业知识不敢恭维,学生们i的潜力在初中已全挖掘,一流人才不愿进学校教书,老师们被各项检查,各种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压垮了,几乎没时间钻研教材


沈先2


你没有看到报道吗?现在80%以上的名校生集中于全省前十名的高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