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臺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意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新西蘭、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讚是“東方詠歎調”。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藉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據文化部統計,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以及新疆、臺灣等省市區都有專業豫劇團分佈。全國國有專業劇團163多個,民營劇團2239多個,從業人員10萬多人。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辦公廳公佈河南大學為豫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豫劇是中國最大的地方劇種,居全國各地方戲曲之首。2006年,國家文化部門統計的國有專業豫劇團體數量為167個,是全國擁有專業戲曲團體和從業人員數量最多的劇種,成為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豫劇舊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由於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曾叫“河南謳”。“豫劇”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劇種。

豫劇的唱腔音樂結構屬板式變化體,其主要聲腔板式有四種,即【二八】、【慢板】、【流水】、【散板】。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二八】在豫劇的四大板類中表現力最強,變化最豐富。可分為【慢二八】、【中二八】、【二八連板】、【快二八】、【緊二八】、【搖板】等板式。因過去是由兩個八板(八小節)組成的一個樂段循環反覆使用而得名。隨著表現內容的不斷豐富,這種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如今【二八】板式結合了豫東調、豫西調兩大流派的唱法而構成,一眼板可構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於敘事。又可據劇情和人物感情而變化,既能表現明快、爽朗、喜悅,也能表現急切、緊張和激憤、悲痛的情景。此外【二八】還可派生出【靠板】(【踢腳靠】)【搖板】(【緊打慢唱】、【緊拉慢唱】)、【呱噠嘴】、【快板】、【亂彈】、【聯彈】、【垛板】、【凳板】(【搬板凳】、【上板凳下板凳】、【板凳調】)、【倒梆】(【倒三梆】)、【二八連板】、【二八垛子】等。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快二八】,系【二八】速度加快的一種唱法。由於旋律簡化,也可用1/4節拍記譜。演唱時由一支鼓籤領奏則稱【單籤二八】,由兩支鼓籤領奏則稱【雙籤二八】。並在過門音樂中加奏擊樂,上句過門加兩鑼,下句過門加三鑼,因此習慣上又稱【銅器二八】。其節奏緊湊,唱腔豪放,屬梆子戲的粗獷風格。

【靠板】,也作【踢腳靠】,系【快二八】的一種變格板式。在上下句中的第一詞組後面插入擊樂點子,以配合武將的跨腿、踢靠等表演動作,起炫耀實力的作用。

【緊二八】,屬【二八】板式的變化板式之一。仍用【快二八】一般曲調,只把速度加快一倍,在保持節奏相對嚴格的形態下,用散板體記譜,並在每個上下句之間,分別插入兩鑼(單句)、三鑼或五鑼(雙句),主要用於表現急切、緊張、昂奮等情緒。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搖板】,也作【緊打慢唱】、【緊拉慢唱】。屬【緊二八】的變化板式之一。“緊打”即梆子以」=320—420拍快速連擊;“慢唱”則指旋律的自由謳吟,合稱【緊打慢唱】,特別長於宣洩悲憤、激昂的情緒。

【凳板】,也作【搬板凳】、【上板凳下板凳】、【板凳調】,屬【緊二八】的變格板式之一。此板式一般認為源出沙河調《千秋燈》一劇中馬彥章、田孟其二人腳蹬板凳所唱的一段唱段,以後傳播開來,遂為此種唱法之代稱。詞的上句多為三三律,梆子快速擊節,一字一梆,表現一種急不可耐的緊迫情緒。

【亂彈】,屬【二八】板式的變化板式之一,句格和唱法與【五音聯彈】近同,但音階跳躍較大,唱句也不太規整,三、四、五句均可嵌入。

【聯彈】,屬【二八】板式的變化板式之一。多為二人對唱時所用,板起板落,不閃不跳,過門省略,四平八穩,曲調進行和【亂彈】十分接近,多出現在全劇結尾處。有【五音連彈】等唱法----。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倒梆】,也作【倒三梆】,屬【二八】派生板式之一。上下句均分為兩節進行,每節插入一個三梆子過門,故名。

【呱噠嘴】,屬【二八】板式變格板式之一。詞格有四字、五字、六字之別,但以五字句為主體。可單獨組合唱段,也可與一般【二八】、【流水】交織演唱。基本規律為眼起板落2/4拍。常用於觀陣、誇將等情景。

【快板】,也作【狗撕咬】、【亂八句】,屬【二八】板式變格板式之一。節奏形式與【二八連板】相類,但須二人對唱,近乎爭執、爭吵,愈唱愈烈。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二八連板】,屬【二八】板式變格唱法之一。要求【閃板】起、【頂板】落,並調整、省略句與句之間的過門。演唱中常與【二八】板式交織混用。

【二八垛子】,屬【二八】板式變格唱法之一。要求板起板落,即【碰板】起、【碰板】落,其與【二八連板】的主要區別即在於此。演唱中常與【二八】板式交織混用,尤長於表現堅定有力的宣敘。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慢板】,也作【三眼】。有慢板、金鉤掛、反金鉤掛、 迎風板等板式,一般為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於中眼而落於板上。上句落音較自由,下句落音豫東調和豫西調不同。慢板是豫劇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過門有多種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導四梆和迎風一梆等。慢板的起腔形式又分整板和散板兩種。整板起的稱為頭句腔,散板起的是將上句唱栽板或大板起,從下句進入慢板。慢板中普通上下句的基本結構是將一句唱腔分為兩個分句,中間有個小過門;全句唱腔之後,隨句尾落音有一個八梆跟腔過門(也可以減少為四梆或完全省略)。慢板的行腔除上述最基本的結構形式外,還有通過局部的變化而產生出來的多種花腔。上句有頭句腔、三句腔,下句有單過板、雙過板等。慢板的收腔又稱鎖板,基本結構與普通的下句相同,只是收腔時速度大多漸慢,並隨著收腔尾音有一個簡短的過門。慢板的速度伸縮性較大,可以隨其內容情緒的不同而用快、中、慢的速度。有【慢三眼】、【中三眼】(【中慢板】)、【快三眼】(【快慢板】、【金鉤掛】)、【反快三眼】(【反金鉤掛】)、【連環扣】、【哭劍】、【七折】、【五音】等板式。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慢三眼】,屬【慢板】的變格板式之一,即速度比正常【慢板】慢一倍。曲調和節奏則增加了許多裝飾性變化,從而使旋律更加柔婉、俏麗、深沉、雋永。此種唱法最初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但仍稱之為【慢板】(【三眼】);新中國成立後,為區別於一般【慢板】唱法,方以【慢三眼】稱之。

【中三眼】,也作【中慢板】,即一般【慢板】板式。區別於【快三眼】和【慢三眼】等板式。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快三眼】,也作【金鉤掛】、【快慢板】,由【慢板】速度轉換成快速度的唱法。傳統程式中的【快三眼】是把中間的八梆大過門全部省略。由於速度很快,因而旋律需要簡化,節奏需要明快,曲調力求少用花腔,形成一句接一句,字字相連,絲絲入扣。在傳統程式中,雖有這種完全不用上下句之間八梆的典型唱例,但為數極少。大量的是基於人物情感和場景動作和舞蹈的需要,有時也用兩梆,四梆和全過門的唱段。【快三眼】與【慢板】比較,除速度有慢速和快速之分,旋律、節奏有簡繁之分之外。其起腔,上下句極其變格、【轉板】、【壓板】、【送板】等基本程式和變化規律也與【慢板】相同。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反快三眼】,也作【反金鉤掛】,屬【慢板】變化板式之一,系【快三眼】的變化形式。其結構與【快三眼】略同,所別者,即上下句第一詞組(三字)密集排列於慢板之中、末眼,使唱腔搭口緊湊別緻,習慣上稱這種唱法為【反快三眼】。

【連環扣】,屬【慢板】變格板式之一。其整個唱腔結構與【慢板】同,只把上下句“八擲過門”刪去一半(四拂),演員直接搭唱,環環緊扣。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哭劍】,屬【慢板】變格腔式之一,源自《哭商劍》(即《頭冀州》)中蘇妲己哭劍時的唱腔。曲調哀怨悱惻,其三唱、三說、三哭的結構方式,有較強的感染力。

【七折】,也作【七韻】,屬【慢板】變格腔式之一,源自《春秋配·撿柴》一折和《白蛇傳·斷橋》一折中的唱腔。其特點是頭句上韻唱詞由七個樂匯組成和排序。

【五音】,也作【五音頭】,屬【慢板】變格腔式之一,系旦角專用唱腔。頭句唱腔起伏跌宕,婉轉優美,曲調別具一格;第二句則是變化了的“花腔過板”;第三句方轉入一般【慢板】唱法。其旋律概出於“河南謳”贗腔部分。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流水】亦為豫劇常用的板類之一,可分為【慢流水】、【快流水】、【流水連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據需要作不同速度的變化。曲調比較自由靈活,旋律流暢,節奏跳蕩,既適用於表現歡快活潑的情景,也適用於表現壓抑、憂傷的情感。它還派生出垛板、兩鑼鑽子等。它的主要特徵是旋律中跨小節的切分節奏特別多,無論是唱腔的起落,還是唱腔旋律中的起伏、轉折,大多出現在眼位上。流水板的上句落音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在普通的上下句結構中,隨著唱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過門。其前奏過門與【二八】基本相同,知識起板簧頭不同。【流水】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水板類重點附屬性板式主要有【流水連板】和【兩鑼贊子】等。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慢流水】,屬【流水】變化板式之一,速度上比一般【流水】較慢。

【快流水】,屬【流水】變化板式之一,速度上比一般【流水】較快。

【流水連板】,屬【流水】變化板式之一。

【兩鑼贊子】,屬【流水】變化板式之一。

【散板】,也作【非板】、【飛板】,無板無眼,節奏自由,是一種朗育式的唱腔,屬於散板類。此外,散板類有【散板】、【滾白】(【哭滾白】)、【導板】(【裁板】)、【回龍】(【倒板】)、【叫頭】(【叫板】)等。又有哭韻、行韻、絕韻三種格式。哭韻表現悲痛、哀怨的情感;行韻多用於吐訴敘述,絕韻適用於表現果斷、激昂的情感。一般用【非板】的唱段都較短,四、六、八句即轉入其他板式。

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的豫劇究竟有幾大板式讓戲迷如痴如醉?

【滾板】,也作【滾白】、【哭滾白】,屬散板一種變化板,無板無眼、半說半唱的一種表現悲痛之極的哭訴唸白。因為常常是許多句連在一起,念時一句接一句,字字緊追,句句相連,節奏短促,扣人心絃。

【導板】,也作【裁板】,屬於唱段開唱頭句,起到起腔的作用,有引導之意,故稱。

【回龍】,也作【倒板】,系豫劇中一種擊樂過門程式。其使用是在【散板】或【搖板】唱腔之後,下韻甩腔叫起【導板】時,經【回龍】而導入其他板式。一般唱腔形式為“【導板轉回龍】”

【叫頭】,也作【叫板】,有【三叫頭】等樣式。

以上四大板類的唱詞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時也用一些字數不等的長短句,如二八類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為基礎,散板類的【滾板】即為有唱有白的散文體句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