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無害技術貿易:發展中國家的觀點 促進新產業

2019年3月27日,一項新的全球研究表明,無害環境技術貿易可以促進發展中國家的新產業,就業和收入增長。該報告的特色是“環境無害技術貿易:發展中國家的觀點”,強調了發展中國家未來環境無害技術貿易的重要性以及增加參與的必要性。

環境無害技術,通常也被稱為“清潔技術”,是環境商品的一個子集,被定義為直接有助於環境保護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商品。

該報告通過國際貿易和投資確定了從清潔技術淨進口國過渡到清潔技術淨出口國的發展中國家,使得他們能夠建立自己的技術和生產能力。結果,出現了新的綠色產業以及收入和創造就業機會的增長,從而證明了無害環境技術的貿易如何為環境,經濟和社會提供三贏。

環境無害技術貿易:發展中國家的觀點 促進新產業


該研究表明,其他發展中國家有可能通過必要的國內政策和技術努力取得類似的成果。在這方面,報告建議,應在國內一級採取措施,包括通過能力建設和技術援助,支持在國際一級支持清潔技術貿易的舉措。

“這項研究的結果提供了重要的見解,可以支持並使發展中國家能夠客觀地評估和了解清潔技術自由化貿易的機遇,利益和挑戰,”聯合國環境署的Anja von Moltke說。“投資貿易,創新和使用清潔技術可以通過應對氣候變化,增強抵禦能力和支持實現全球目標和巴黎協定來推動可持續發展”。

環境無害技術貿易:發展中國家的觀點 促進新產業


該報告由聯合國環境環境與貿易中心,牛津大學發展技術與管理中心和挪威科技大學工業經濟與技術管理部出版,表明建設知識和能力對於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評估清潔技術貿易的機遇和挑戰。這有助於決策者瞭解參與特定貿易談判的潛在好處。該分析還指出減少或消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重要性,以促進發展中國家更多地參與價值鏈,從而加強經濟和環境的復原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通過清潔技術的貿易,發展中國家也可以獲得技術和其他無形智力資本,這些技術和其他無形智力資本通過這些技術的貿易嵌入並轉移,”牛津大學的肖曉蘭教授解釋道。“這對發展中國家的能力建設和產業升級至關重要。”

“為了全面瞭解與無害環境技術貿易自由化有關的發展中國家的機遇和挑戰,有必要考慮全球貿易的宏觀經濟方面,同時也要仔細研究微觀層面並評估實施情況 -已確定的EST的環境和社會影響程度,“NTNU國際商務系博士候選人Haley Knudson說。

該項目得到了歐洲委員會通過全球公共物品和挑戰計劃的支持。

環境無害技術貿易:發展中國家的觀點 促進新產業


同樣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在近期舉辦的亞特蘭大科學節上提出,支持美國飲用水的健全科學和系統可以而且應該繼續發展併成為其他國家的典範。今年的展覽展示了為子孫後代維持清潔水的重要性,並提高了社區和個人對幫助實現健康環境的責任的認識。由於水在空氣,地面,植物和動物之間連續循環移動,因此演示了在飲用水之前必須清洗水的方式和原因。此外,展覽還包括節水活動,以提高家庭智能用水的意識。

關於牛津大學技術與管理發展中心

技術和管理發展中心(TMCD)是牛津大學牛津國際發展部的創新研究中心。該中心是發展中國家技術和管理發展的前沿和跨學科研究的全球跨學科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