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考入大學的老教師,現在還是初級職稱,合理嗎?

長江黃河地質


77考入大學的老教師,現在還是初級職稱,不但不合理,而且沒有可能性。

就我地的老教師來看,70年代末進入教育系統的老大學生,多成為教育行業的領導級人物。最次也是一校之長。

我們學校的校長,是1979年畢業的老大學生,中文系畢業,早在2002就已經評上了高級職稱。目前在我校拿最高的工資。

和我們校長同界的老大學生以及上幾界的老師範大學畢業的教師,基本全部分散在省、市、縣教育局擔任重要職務,他們也早已評上了高級職稱。

如下圖所示,即使是體育老師同樣可以輕鬆評上高級職稱:

之所以77年考入大學老教師現在不可能是初級職稱,是因為:

一、70年代末的大學生可謂百里挑上,在各行各業都很搶手,70年代末,我國剛改革開放,各行各業百廢待興,急需人才。所以說70年代末的大學生可以說趕上了好時候,大展宏圖的機會有的是,教師行業同樣是這樣。70年代末的師範大學生多數都落在省一級重點中學,甚至提拔到教育局工作。評職稱更是不在話下。

二、2008年以前,教師評職稱還沒有實行“限額制”,想評一級職稱只要一篇論文就可以通過,想評高級職稱兩篇論文即可通過。1998年以前評高級職稱論文並不是硬性條件,更不需要這樣那樣五花八門的證書,也不需要找人找後門等暗箱操作,只要交幾百元評審費就可以等待結果了。因此,77年考上大學的老教師,即使因論文問題錯過評高級職稱,但中級職稱一定可以評過,因為90年代中級職稱基本屬於自然晉級。沒有什麼苛刻的條件限制。


指尖教育帝國


77年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那一年,要想考入大學,確實是需要相當水平的,因為,除了當年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還有不少的老三屆。三水三心以前有一個同事,就是77年考入大學的,他經常給我講大學的趣事,最好笑的就是同學之間巨大的年齡差距,他們班上最大的35歲,最小的19歲!而他們的輔導員,只有20多歲,遇到什麼事情,經常需要和班上的大哥大、大姐大們商量。

所以,77年考入大學的,那絕對的天之驕子!

如果77年考上本科,迄今也已經42年,一般來說,那批大學生,都已經退休了。那這批當初的天之驕子,一直到退休都還是初級職稱,這合理嗎?

其實,不存在合理不合理的問題,只存在多種可能性的問題。

1.一般來說,工作40餘年還是初級職稱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與一些老教師包括一些退休多年的老教師,都有所接觸和了解。據我所知,沒有一個老教師退休的時候還是初級職稱!

我前面講到的那名77年參加高考的同時,剛剛趕上正高級,他就被評為了正高級,我們後面都改口稱呼其為“教授”。

2.由於自己不願意準備材料,沒有評上高一級職稱,不能證明職稱制度不合理。

現在,很多老師對職稱制度有這樣那樣的意見,這都可以理解——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比職稱制度更科學的教師評價制度,也就是說,職稱制度有問題,特別是在各地方執行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暗箱操作的問題。但工作幾十年一直到退休,都還是初級職稱,卻並不能說明職稱不合理。因為,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自己不願意主動去評造成的——評選職稱,準備材料是一個相當麻煩的事情,三水三心當年評職稱,各種材料累積起來,裝了一個紙箱子!

所以,有個別老師不願意麻煩。我以前有一個同事,比我大好幾歲,我都評了高級,他還是初級——根本原因,就是他不想準備材料。你說,自己不準備材料,又怪得了誰呢?

3.可能還會有其他一些因素。

77年的大學生,退休都是初級,這種可能性雖然很低,卻是在是有可能的。比如,調離教育崗位,從事其他工作去了,職稱自然就停留在了最初階段。還有就是當年有諸如“停薪留職”之類的政策,有的就下海創業,等回到學校的時候,嘉玲工齡以及教學檔案都沒有,製成自然就評不了。

另外,有老師因為身體原因,長期病假甚至病休(現在已經沒有這個概念了),職稱自然也評不了。

總之,職稱制度雖然有很多的問題,特別是指標設定,讓老師們傷透了心。但我們不能用這樣的極端的例子,老證明職稱制度是不合理的——要知道,這種歸因方式,本身是不科學的。


三水三心


與我同年工作,而今我也是二級教師,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當時年申報幾次評一級教師,但是,教育、人事局都以在什麼崗評什麼職的體面理由,不同意我申報。我原小學教師,後因高完中需要政工幹部,所以調到中學從事保衛、政教工資10%;(3)我的薪級工資:從77年參工以來至今已有41週年了應當41或42薪級,但是,當時口高坪人社局卻給我定為26個薪級,而今才38個薪級。由此可見,要整人可以亂執行政策,有權非常任性。我還有其他遭遇,就不敘述了。要論工作,一直以來,我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兢兢業業,踏實工作幾十年了。看工作成效,年度考核為合格、優秀(15個,一年一個)以上,甚至縣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的稱呼……而今落得冤無處伸,投訴無門啊!請善良正義的人為我支招解決這一問題吧!


鴻鵠之志784


我是77級的考上本科的大學生,畢業後一直任教。1986年恢復職稱,但那時的職稱要考英語。我在大學時沒有開英語課,這時候只好靠自學,考的是北京大學杜秉政的理科英語教科書,中級職稱要求考到北京大學三年級的水平,大約要記3500個單詞,六本英語教科書內容。我自學考了85分,再加上出版cn號論文,就評上中級了。(當時發表論文不要交版費,還有稿費可領,不像現在論文可以買的)。到1994年要評高級,仍然要考英語,但要求是北大畢業生英語水平,我又自學考了92分,發表了幾篇論文,又考上了高級。當時有許多教師,因為英語不懂,又沒有發表論文,就選擇放棄考試,所以一直評不上。


求真子


1.不瞭解具體人具體事,很難說清合理不合理!

2.說個真人真事:

李某,77年考入某專科學校,學制二年,大專學歷,學的英語,79年分到高中任教。由於李某學的英語知識太少,儘管那時的高中英語課本非常簡單,仍不能勝任。加之上課呆板口頭表達能力差,學生意見很大,常常把他哄出教室。上不成課就停,學習,再上課,再上不成,再停,實在不能上課,就去打鈴(那時還沒有電鈴)。1988年實行職稱評定,李某被評為初級。自此後李某在校幹雜活,直到退休也沒評上中級高級。合理不合理?李某自己說很合理,自己評上到不合理了,因為自己多年來乾的是雜活,不是乾的教學工作,二十年都沒代課啦,就憑這一條我怎麼能晉升中高級呢?

注:1977年剛回復高考時專科是二年後來改為三年制


快樂老頭88311


肯定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因素很多,主觀與客觀的。我們來分析一下。

按照1977年考入大學,與現在相差41年,年齡至少在60以上,70歲左右。那時候能考上大學,絕對的是有些文化功底的。1977級的大學生,如果在高校或科研機構,20年前就評上正高職稱了。

先說主觀原因。第一不學無術,長期病假等,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如果是這種情況,早就開除或調離崗位了,還能在教師崗位上嗎?說明還是符合上崗條件的。第二,自己沒有申報職稱。中國的職稱先要個人申報,然後評聘。如果自己不申報,也不允許別人代辦申報,那就沒職稱。我認識一位著名圖書設計師,獲獎無數,他在大學工作,完全可以評上高級職稱,但是他鄙視高級職稱申報,至今還是中級職稱。想起民國時期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湯用彤,他的著作獲得教育部獎勵,他不屑一顧,說:從來都是我給學生打分,還要教育部給我打分?從這位1977年的老教師情況說,評過初級職稱,此後或許就沒有申報。

再說客觀原因。初中級職稱比較簡單,名額沒有限制,大學畢業,執教幾年,有幾篇論文,基本上都能通過。副高尤其是正高,條件要求相對高,關鍵是有名額限制,不是符合條件的都能送評。比如說今年只有一個名額,單位三人符合申報正高職稱條件,其中一位領導,論文條件排在第三位,但是結果還是領導上了。單位不給你申報,符合條件也沒轍。在中國評職稱,並不一定是學術水平,而是社會關係、職位崗位等多種因素的體現。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了,卻不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而中國幾千個院士沒有一個獲得諾貝爾獎。所以,你看到很多人有教授頭銜的,學術水平並不見得都比副教授高,如果是民間人士(草根學者)連中級職稱都未必有。

對於1977年大學畢業的老教師,還是初級職稱,很不理解,不是合理與不合理的問題。按說,30年前就可以評上中級職稱,20年前評上副教授沒問題,現在都有90後的教授了。20年前評副高職稱還沒有非博士學位不可的要求。在很多高校科研機構,在退休前,都會有照顧的正常,評個副高職稱算是安慰。我有多個在媒體工作的朋友,升職無望,年齡接近退休,這時候都評了副高職稱,算是工作、職稱到頂了。

因此,這位老教師的初級職稱,我推測是自己不想申報了。當初沒報,後來想報覺得年齡大了,還評中級職稱,與二三十歲的娃娃一道評,太掉份了,乾脆不申報了。有良好的口碑,有優秀的學生(學生都是教授了),就足夠了,職稱什麼的不過是過眼煙雲,不要也罷。


黃強黃不息


77年考入大學的老教師,現在還是初級職稱,合理嗎?眾所周知,1977年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在這一年通過高考考上師範院校,哪怕考上的是大專院校,那麼現在居然還是初級教師職稱,我覺得非常不合理,而且可能性也不大。

77年考入大學,哪個不是超級學霸的存在?哪個不是百裡挑一的天才?77年考入大學,如果考入的是本科院校,那麼畢業的時間為81年。而我國的職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在33年前的1986年開始的。

職稱評聘伊始,是沒有限定名額的,只要條件允許都可以順利晉級中級職稱。而本科文憑的畢業生,在那個時候入職之後很快就成為初級職稱中的“排頭兵”,而這個過程差不多三五年就可以辦到。

晉級初級職稱的頂端之後,想要晉級中級職稱,只要不是犯太大的錯誤,年限一到自然晉升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在沒有限定職稱評聘名額的情況下,職稱一直原地踏步的難度,比評上更高一級職稱的難度大太多了。

二三十年時間一直保持初級職稱,如果真的存在這種情況,那麼只有這幾種可能:其一,相關教師離開工作崗位,停薪留職,多年之後再返回三尺講臺。當你返回三尺講臺的時候職稱評聘已經開始限定名額;其二,當事人因經常犯錯而時不時被處分。身背處分的情況下,想要評上職稱的可能性也不大;其三,當事人懶得評職稱,教育部門讓其把職稱評聘的材料交上去,這貨“選擇性失明”、“選擇性失聰”。試問,評職稱你自己都無所謂,還會有誰為你的職稱牽腸掛肚呢?在從教三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始終無法晉升為中級職稱,其中沒有“事故”,至少也有耐人尋味的“故事”,你說對吧?

在職稱評聘實施的前20年時間裡,各個地區基本上沒有限定名額一說。而在最近的十幾年時間裡,很多地區對每個級別的職稱進行限定名額,這就為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提供滋生的“土壤”。說到職稱評聘方面最不幸的教師,肯定不會是50後和60後,而是70後和80後。在小部分70後和大部分80後當中,因為職稱評聘名額限制而卡在初級職稱的並不鮮見,畢竟職稱評聘的初衷是好的,但“一部好經”交給一些“歪嘴和尚”來唸,就很難做到公平公正。

你認為教齡三十多年的老教師有沒有可能還卡在初級職稱呢?歡迎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也許有人看了這個問題,會對題主產生深深的同情,並大罵職稱制度的不公。不過,有這種表現的,一定是年輕人,不知道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的前世今生,拿現在的情況去理解過去的情況。

作為經歷過的人,我只能說,這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實,77年考入大學的老教師,到今天還是初級職稱,那你說的不是中國的情況,甚至不是地球上的情況,屬於外星人的情況。

77年,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一年,你考上大學,那是絕對的佼佼者,不是現在的大學概念,那屬於精英一族。就算你是專科吧,80年入職,到88年實行職稱制度,你的條件,底限是直接定為小一或者中二,也就是初級中的最高檔。那也就是說,你定級後,就一直是這個職稱。

你88年定級後,到1993年,你就符合了中級職稱評審條件。那時候,中小學有多少是科班出身的大學生?寥寥無幾!你的第一學歷起碼是大專,無論在中學還是小學,都是絕對的優勢。那時候,小學大專學歷,把第二學歷算在內,都需要拿著放大鏡去找,更別說本科了。

你這樣的條件,根本就沒有人能跟你競爭。那時候,小學老師進修過中專,中學老師進修個大專,都很不易,你科班出身,職稱問題根本就不愁解決。等這些條件好的解決了,後來就是最高學歷是高中的,都晉升了中級職稱,你還是初級職稱,你這不是騙鬼嗎?

如果你太另類,確實是初級,那說明你後來根本就沒有在學校工作,你吃空餉了,不再崗位上了。職稱制度剛執行時,並不如現在這樣弊端叢生,而是很規矩很公正的,只是後來才被玩壞了。你這種說法,只能騙騙那些不懂的人,對於懂的人,根本不可能相信這樣的鬼話。

我上面假定的,是你讀的是專科,如果是本科,我再告訴你,曾經一段時期,本科學歷可以直接定級中級職稱!

你的鬼話,說的也太假了,可笑可憐可悲!


當代師說


這個問題,容易引起誤會,引起批判,有點拉大旗,扯虎皮的感覺,因為這是一個容易博人眼球,但卻經不起推敲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40年來的教育制度,以及教師職稱的變遷史來說,實在經不起推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致敬一下偉大的總設計師,因為正是1977年開始恢復工作的他,在討論高考一事上的拍板,讓十年動亂後的1977年,就恢復了高考,而不是推到了1978年。1977年的高考消息下放在當年的10月21日,舉辦在40天后的12月份,報名570萬,錄取27.3萬。



注意一下,這是蓄水十年的人才庫,這些人的十年青春都已經揮灑在了山上鄉下,當年報名這些的人,絕大部分已經超過了20歲,況且,僅僅錄取27.3萬人,指的還是大專以上。試問一下,這些人分到教育行業的能有多少,能佔到5%嗎?能分到教育行業的大學生有10000人,就是不錯了,分到中小學的,只會更少。況且,後來隨著改革開放,掙錢渠道變的又多又寬,這10000人,能堅持下來的,守著這份不低不高的死工資的,又有多少?



即使考慮從當年的1977年,堅持到現在的大學學歷的老教師,到現在的2019年,時間跨越了42年,這些人如今多是65歲上下,早就過上了拿著高退休金的富足生活,含飴弄孫,頤養天年,正是享受人生的黃金時間。

再者,如今的職稱度雖然飽受批評,但對於這些當年鬱積了十年的天之驕子們來說,早就在現在遭受非議的職稱制度實行之前,早就在“物以稀為貴”的年代,轉為高級職稱了,連中級都很少見。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為職稱制度抹黑而設,只是缺少歷史常識,也經不起邏輯推敲。當年那27.3萬的大學生們,即使是最低級別的大專生,放在現在,也是985的料子,經歷了十年苦難的他們,早已鹹魚翻身,就不用再打擾他們的安靜生活了。


教育練真堂


作為一名教師,對於“77年考入大學的老教師,現在還是初級職稱”,內心很糾結,幾乎要崩潰了。如果說今天大學畢業生,評不上高一級職稱,誰都不覺得奇怪。77年大學生那是“國寶”,大學畢業當老師,如今應該是“教授”級別啊!正常情況下,肯定是不合理的。



77年,正值恢復高考第一年,剛開始走的是推薦“上大學”,只有根紅苗正的才有機會。1977年12月,國家恢復了招生考試製度,全國總共有 570萬人參加了高考考試,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最高記錄,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考試。當時,廣大青年懷著讓祖國挑選的豪情,踴躍報名,努力複習,認真考試,在很短的時間內,文化水平有顯著的提高。後來,第一屆高考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現在都在頤養天年啊!如果那時候畢業後,當老師,我相信肯定非常熱愛教育事業的,如今還是初級職稱,確實令人難以置信。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


77年考入大學的老教師,畢業後,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極度熱愛,毅然決然的回到了小鄉村,既當老師又當校長。30餘年的教育生涯裡,這位老教師,有過晉升高一級職稱的機會,可是名額少,老教師讓給了當時與自己一樣堅守鄉村教育的其他教師。抑或由於鄉村過於偏僻,沒有下達指標名額,這位老教師也沒有據理力爭。時至今日,這位老教師已經退休,依然如故,還是初級職稱。不合理,但沒有機會彌補當年的遺憾啦!

如今,提起教師職稱,同仁們異常氣憤,可以說是愛恨交加。老教師沒有如願以償晉升更高的職稱,合理也好,不合理也罷,已經過去了。可是,這樣的“悲劇”不要再重演了,別讓教師再傷心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