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孩子常常令人失望,成绩不佳的儿童为什么长大更优秀?

如果你的孩子不聪明,

这样一个实验结果可能让你振奋: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选择了1528名智商超过130的中小学生(智商得分130及以上的属于智力超常),对他们追踪了长达半个多世纪,为了弄明白“读名校、成为成功人士、受人尊重”到底属于哪类人。

聪明的孩子常常令人失望,成绩不佳的儿童为什么长大更优秀?

这项研究直到特尔曼去世仍未停下来。心理学家西尔斯等人继续了这项事业。他们继续追踪直到这些当年的儿童少年全部变成垂垂老者(平均年龄60岁)。

最后,这项旷日持久的研究结果却告诉世人:

高智商和成就关系不大,学校也许并不可靠,因为最后真正一生有所建树、成就非凡的人,常常都是当年老师们和家长们认为不够聪明的孩子。

研究还发现:成就最大的和成就最小的智力其实都差不多,造成差异的关键竟是在于性格和个性。

聪明的孩子常常令人失望,成绩不佳的儿童为什么长大更优秀?

比如说,那些高成就的人大多比较自信、百折不挠、谨慎、进取、乐观等。

有的人分析了爱因斯坦小时候被同学嘲笑,被老师认为是“将来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人”却成为了伟大科学家的原因:

1.母亲面对老师对爱因斯坦的鄙视,告诉爱因斯坦“你并不笨”,还告诉老师“我儿子长大一定是一名科学家!”。这让爱因斯坦一直拥有自信。

2.面对小爱因斯坦智力落后的状况,父母从没有歧视过他,反而给他更多的关爱,让他的童年在快乐中度过。还有父母关系和睦使他成长在一个温馨、愉悦的家庭。

聪明的孩子常常令人失望,成绩不佳的儿童为什么长大更优秀?

3.父亲发现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的热爱和特长,就给他买了不少关于这些方面的著作,很早就开始培养他的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

4.重视自身的精神力量。在卢伊特波尔德中学读书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精神愉悦而丰满,他主动开始了大量的读书,他读了牛顿、笛卡尔、歌德等等作家的书籍,这为他扩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5.对问题喜欢刨根问底,他的家庭教育培育了他强大的求知欲、自学能力。父亲不但支持他探索和思考,还经常给他“搭把手”,父子俩玩起来常错过开饭的时间。爱因斯坦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6.勇于探索自己喜爱和感兴趣的事业,哪怕他的教授对他的不务正业非常不满。

7.爱因斯坦不善于也不喜欢人际交往,反而喜欢静静地深思和钻研。性格因素使他的主要精力全部用在了思考和探索上。

……

聪明的孩子常常令人失望,成绩不佳的儿童为什么长大更优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成功的原因都是得益于爱因斯坦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成长环境。可以设想,如果他的父母也像老师那样厌恶、鄙视爱因斯坦,那么爱因斯坦也就真会成为“问题孩子”了,更不可能成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爱因斯坦并不是为了升学、升教授职称才去钻研他的学术,一切的主动都是因为对物理学的热爱精神、创造精神、以及刨根问底的精神。而这些精神都是由他的性格和个人特质造就的。

爱因斯坦本人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特尔曼的研究也是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促使一个人从平庸走向卓越。

聪明的孩子常常令人失望,成绩不佳的儿童为什么长大更优秀?

所以,你的孩子如果现在对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不要灰心,这只是说明了他还没有看到、体验到知识的有趣,你千万不能简单而武断地认为是因为孩子的智力一般,

反而恰恰证明了,你在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对知识的态度上出现了问题。因为爱好都是培养出来的,

孩子不喜欢学习,这只能说明是大人教育的疏漏。

相反,如果你的孩子未来找到了自己的爱好,他也一样可以成功。

最后,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父母如果能够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长和爱好,那么就能够像爱因斯坦的父亲一样,及时地把这个特长和爱好加以重视和培养。

或许我们要求每个孩子都必须在学业上成功是错误的,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