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泡法和湿泡法哪个更能表现茶道?

鸿鹄cxx


一个有水,一个没有水?很多人认为“干泡法”就是不用水泡,“湿泡法”就是用水泡,可是不用水怎么泡茶呢?可见这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小懂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做一个界定,干泡法和湿泡法的区别,不在于“入水”,而是在于“出水”。像茶友“白色玫瑰”之所以理解错误,是误把两者的区别定在了“入水”,即冲泡环节上。

实际上,干泡法和湿泡法的区别在于“出水”,指的是在整个品茶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废水的问题。但现在确实有一个趋势,就是干泡法逐渐地更受大家的欢迎。

除去日常泡茶时常备的茶具,判断干泡法和湿泡法,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茶具进行区分:

茶盂

茶盂是干泡法区别于湿泡法的一个典型茶具。因为干泡法的茶席需要保持干爽,这就需要一个容器来接纳废弃的茶水和茶渣。

茶盂正是起到了这个作用。干泡法的茶席一般都要备有一个茶盂,用于盛放多余的茶汤和茶渣,温杯时候的热水也要倒在茶盂里。

▲干泡法茶席上的茶盂(左侧容器)

当然茶盂也是可以用其他容器替代的。比如水桶、垃圾桶等,只是相比与茶盂,这些容器少了些许美观,不能和茶席恰当搭配。

而茶盂可以是各种材料做成的,有瓷的、陶的、紫砂的、塑料的等等,能适应各种茶席风格。因此,茶盂还是干泡法茶席的标配。有些湿泡台上也配有茶盂,但主要是用来盛放品茗杯的。

不过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专门用来盛水和茶渣的茶渣桶,这个容器带有过滤网,可以实现茶渣和茶水的分离,有些做工也比较精致,是干泡法茶具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带滤网茶渣桶的构成

茶台(茶盘)

目前来说,湿泡法相比于干泡法,还是更为常见的。湿泡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是否有茶台或者茶盘。茶台和茶盘的作用,就是既可以作为支撑起各种茶具,作为泡茶、喝茶的平台,又可以直接接纳泡茶时的废水。

▲湿泡茶盘连接水管将水排出

茶台和茶盘本身在装置上就是盛水的容器,此外还配有出水孔,可以连接水管将废弃的茶水排出。这样就可以实现湿泡的泡茶方法,在湿泡台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冲泡者直接将茶水倾倒在桌面上,所以整个茶桌看起来会是湿漉漉的。

孰优孰劣

干泡法和湿泡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干泡法之所以能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使用,是因为可以和茶席的布置进行搭配,非常的简单整洁,便于收拾。

干泡法茶席上垫着不同颜色和质地的台布,可以和各种材质的茶具相映成趣。还可以配合插花,让整个茶席清新素雅,别具风格。

▲干泡法茶席

而湿泡茶盘来源于潮汕工夫茶,因为需要淋壶,所以湿泡茶盘从一个小茶盘慢慢的发展成了方便、简单的湿泡茶盘、茶台。

习惯用紫砂壶的茶友,湿泡台可以提供干泡法无法做到的淋壶平台。虽然干泡法可以搭配壶承,但一不小心很容易弄湿茶席,那样反而影响其美观。

但整个茶桌茶水横流,茶盘虽形态各异,但大多略显笨重,相比之下美感略输,且不便于出行携带。

▲湿泡法茶台

现在喜欢干泡法的茶友,大多是因为其更具艺术的雅致,并且方便简洁。但不能说湿泡法就过时了,以上也说到两者各有优劣,湿泡法也有干泡法无法做到的有点。

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干泡法还是湿泡法,保持茶具的整洁以及合理的布置,才是对自己和客人最大的尊重,是让大家都能身心愉悦的不二法门。


懂茶帝


我的观点:干泡法。

题主问的是哪个更能体现“茶道”。在那种宁静、缓慢、有仪式感的茶会上,干净、内敛、谦卑的干泡法从来都是唯一选择。

从茶文化的起源、发展、茶席仪式以及与佛教文化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茶事的确是一场净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也不愧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因此,茶道一直被看作一种修行途径。喝茶的方式、喝茶过程所需的器具,从古至今都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无外乎就是器越来越丰富或者高级、华丽,席子越来越多样、漂亮,桌椅、甚至水壶、炉子也越来越玩起“装备党”。但品一道茶下来所需的核心“标配”,依然就是那么几样:盛水的器、烧水的炉、泡茶的壶、喝茶的杯、赏茶的人。而喝茶的环境、地点,也不一定是茶桌、大茶台,还可能是在山里的一块石头上、林子里一片草地上。

从文人角度说,干净、精巧的干泡茶席能够体现出文雅的气息,适合宁静、清雅的氛围,因此与“茶道”更相宜。

从修行(或单纯的静心)角度说,既是“修行”,人必有谦卑、内敛之心,湿泡法那种张扬、豪迈的“气势”无法达到干泡法那片洁净清爽的茶席上所体现的内敛、更无法给泡茶人带来自然而然的谦逊感,因此与“茶道”更相宜。

从审美角度说,干泡台往往会使用柔和美好的席子(桌旗),竹子也好棉麻也好织锦也好,既可以根据桌子颜色大小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茶器、甚至自己当时的心情来选择用什么席子。一个干净的茶席从视觉上是一种享受,而这种视觉审美也给围在茶桌一圈的每个人带来心灵上的安宁,因此与“茶道”更相宜。

以上是我的回答。


以下是补充资料,古代文人们的品茶图(都是“干泡”哦~ 66666):


梵一慧文化生活体验馆


干泡湿泡,各有优势,都有适用,即使表现茶道,更重要的是执壶人的气韵流畅,人茶沟通为上佳。泡法区分仅为一表现手段罢了。

湿泡法 以茶盘区别,湿泡法以茶盘为操作台,温杯淋壶,水汽上腾,云蒸霞蔚,彰显茶艺氛围。缺陷是桌面常清理,换茶略不便,清理范围很大。


干泡法 不用茶盘,只用茶承,洗茶水倒入废水桶,桌面整洁易收拾,特别是换茶时更方便。缺陷是缺点茶艺操作氛围。茶道性别角度 身边所见,干泡法多适用于女性,湿泡法多适用男性。女人优雅男人豪放,泡法契合性别。

茶艺展示角度,身边所见,我参加一些茶艺茶友聚会,多用干泡法,不分男女,当然也有湿泡法的。

日常品茶角度,身边所见,湿泡法居多,不分男女。特别是缘遇一些孤品珍品级茶,我肯定会用湿泡法。例外 外出时,主家准备器具类型,也决定选用干湿何法。我曾在上海,以朋友旅行装执壶一款珍品熟普,当时器具受限了,效果约80%吧。我还曾见过火车上,有爱茶人两杯简易冲泡,一杯为壶,一杯为杯,这又算什么法?

还有,如果偶染小疾,特别是呼吸道类的,请勿执壶。

你喜欢什么泡法,欢迎交流。
[ 茶玉生嫣,蓉城女子,淡淡红尘,喜茶知酒。谢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点赞、评论与关注]


茶玉生嫣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能因环境、用途、个人习惯而定,用好了都能表现茶道。比如你是经营茶叶生意的,客流较大,用湿泡能营造热烈的气氛,比较适合。如果.是在办公室、茶饮会所,放着音乐、燃着香料,这种静宓的环境下,干泡更能营造雅静的氛围。干泡在日本、台湾比较盛行,在我国也被崇尚。我个人也感觉干泡更能体现谦卑、高雅、静宓的茶道文化,也许与我好静有关。如果读者您喜欢湿泡,我也会为您点赞,因为这也是茶文化的一种。


西安巴豆广告文化传媒


中国茶道,要看用的是那种茶。中国有世界上品种最多的茶。每一种茶都有它不同的泡法。首先:水质和温度,绿茶>清,水质要纯,水温85℃上下不超3℃;铁观音>半发酵茶,茶种纤维重,水质最好用含矿物质,水温100℃,头汤去掉;红茶>发酵茶,水温90℃上下;普洱茶>二次发酵,水温100℃,头汤去掉。其次:器皿。绿茶用玻璃,红茶用瓷器或陶器,铁观音和普洱茶用紫砂。茶道学问太多,先到这,后补编。


走势图看世


干泡和湿泡,跟茶道没关系,跟茶艺有关系。干泡体现的是一个“净”字,泡茶时从头到尾不能有一滴水洒在外面,对茶艺要求必须高;湿泡相对来说比较随意,取的是“自在”之意。所谓喝茶,用自己的方式就好;所谓道,万物皆可入道,不独是茶,更不独是干泡湿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