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老地下黨親睹70年前南京解放

“國民黨一路潰逃,散兵遊勇在漢中路一帶搶劫人民財物。”“軍官太太狼狽不堪,鞋子都掉了。”回憶起近70年前南京解放前前後後的那些情景,92歲的周家讓仍記憶猶新。當時,作為一名中共地下黨員,周家讓公開的身份是新街口郵政儲金匯業局的一名保險業務員,他在單位的6樓親眼看到解放軍進城和國民黨逃跑的場景。

他是從事保險業務的地下黨員

雖然已是92歲高齡,但周家讓思維非常清晰,聽辨能力並沒退化,他甚至事先用一張紙擬好了提綱,生怕自己有所遺漏。坐在養老院的椅子上,1949年南京解放時的場景在周家讓的敘述中徐徐展開。

那年,周家讓22歲,他於1945年從重慶來到南京,系新街口郵政儲金匯業局的一名小職員。周家讓住在單位頂樓的單人宿舍,這棟六層建築位於漢中路1號,是當時新街口最高的建築,也是當時新街口的地標,這就使得周家讓有機會目睹解放軍進城和國民黨逃跑的情形。今天,原儲金匯業局大樓早已不在,其所處位置後來建起了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樓。據瞭解,在1949年南京解放後,因恢復國民經濟和通信生產的需要,江蘇郵政管理局以原儲金匯業局大樓(漢中路1號)與南京人民銀行原國貨大樓(中山路19號)房屋對換,原國貨大樓的一、二層即為後來的新街口郵局。

周家讓告訴記者,白天他為普通老百姓辦理人壽保險業務,到了晚上,作為一名地下黨員,他會收聽新華社廣播,然後把內容刻成鋼板,油印成宣傳單,再到大街上進行張貼,宣傳大戰形勢,“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已是大勢已去,內部更是人心渙散。”據周家讓介紹,早在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圓券,代替於1935年發行通用的法幣,這為後來國民黨的潰敗埋下了隱患,“此舉導致物價上漲,甚至高達600多萬倍。”周家讓說,“在飛漲的物價面前,老百姓生活非常艱苦,能吃上青菜蘿蔔就算不錯了。”

國民黨潰逃時的各種混亂

1949年4月22日,鑑於國民黨政府“固若金湯” 的長江防線已被全線突破,面臨被人民解放軍分割和圍殲的危險,國民黨倉促部署總退卻。所以,在周家讓的記憶裡,從4月22日至23日,防守南京的國民黨軍警紛紛沿京杭國道潰逃。“中山東路上,從各處湧來的一隊隊國民黨軍隊,火燒眉毛一般向中山門方向跑去。”周家讓先前還看到有拿著手槍的軍官押在隊伍後面督陣, 不一會兒,軍官們也自管自地猛跑,隊伍一時陷入混亂之中。

等到第二天,也就是4月23日,當時解放軍還沒有過江到達下關,國民黨駐守南京城的軍警全在向中山門外奔逃,一些散兵則在漢中路一帶進行搶劫。周家讓看到他們拎著一麻袋一麻袋的金圓券,從裡面掉了一捆也無所謂;國民黨軍官太太狼狽不堪,鞋子都掉了;為了能跑得更快一些,新街口臨街的工商業單位的汽車也被亂兵搶走了。站在6樓,周家讓還看到新街口四條大街上,從四面開來的車輛,既不分前後左右,也不分東西南北,只管自己抄近路行駛,並且各不相讓。為了搶路,有兩部軍車結果相撞了,“估計是發動機被撞壞了,雙方的人都跳下來,也來不及理論,就趕快奔走逃命了。”

當天晚上,周家讓站在郵政儲金匯業局大樓屋頂遙望全城,看到下關方向有大火燒了起來。後來他才知道國民黨撤離時想炸燬港口、火車站、機場、重要倉庫等設施,不過,他們的陰謀最後沒有得逞。

沿街居民自發送水給戰士

人民解放軍佔領下關後,從中山北路長驅直入,一路進軍“總統府”,行程中沒有驚動沿街的商戶和居民,更沒有一個兵進入民宅。4月24日凌晨,周家讓看到人們不約而同地向新街口湧來,市民們已經得知解放軍進城了,“當時的新街口就是個消息中心,到了這裡就可以知道一切。”其時,還有一批批解放軍從新街口經過,奔赴各自的目的地,沿街的商戶、店員和居民自發擺出茶水缸,送給行進隊伍中的戰士。而在街頭巷尾,人們繪聲繪色地講著夜裡解放軍過長江佔領下關、獅子山、五臺山、清涼山等要地的新聞。夜幕降臨,來到新街口廣場的人越來越多, 這一天,市民們、學生們一直狂歡到深夜。

5月1日,在今天的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華東局召開了解放區與地下黨幹部的會師大會。當時,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等領導都出席了大會,並在會上提出“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自此,周家讓得以公開真實身份,被安排在南京市銀行,擔任銀行秘書一職。再後來,他從南京人民銀行調入報社,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並一直工作到退休。

在養老院的活動室,周家讓看著窗外,感嘆共產黨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說,當時國民黨多強大呀,身邊時時有人遭到打擊報復,沒有堅定的信仰是做不了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