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最近有壺友問:“感覺網上很多鑑別全手壺的方法都很繁瑣,有沒有什麼簡單實用的方法可以鑑別全手壺?”子冶石瓢有該怎樣看?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這種方法是有的,但是現在造假技術也非常先進,沒有百分之百保險的辦法,都是降低買到非全手壺的概率。這個方法主要是看身筒的內壁搭接線痕跡,這是全手壺獨有的特徵之一,可以用來鑑別全手壺。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全手壺搭接線產生的原因:

全手壺是拍打身筒成型,而拍打身筒是壺外壁受力多,所以壺外壁的搭接不明顯,等到最後再刮明針,能將外壁的搭接線徹底掩蓋抹平。而壺內壁受力小,又沒有明針,所以搭接線會稍微明顯,燒製好後,內壁的搭接線會微微凸起,有的壺搭接線處理得好,不太明顯,但用手摸,能感覺到微微凸起,而有的壺內壁搭接線比較明顯,能看出來。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說到這,估計有壺友會質疑,半手壺也是需要圍身筒,半手壺內壁應該也會有搭接線吧?

半手壺沒有搭接線,這是因為半手是擋胚成形。而擋胚恰恰是擋內壁,主要的力是內壁在承受,所以內壁的搭接線很容易就被掩蓋了。而當壺胚擋好後,會用明針光身筒,壺外面的搭接線也會被抹平,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半手壺是沒有搭接線的!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所以,當你看到一把壺內壁有搭接線痕跡或者摸到壺內壁有搭接線痕跡,基本上可以斷定這是把全手壺。

泥凳紋和收縮紋,推牆刮低正是手工制壺的過程中留下的印跡,在很大程度上

能將手工壺與模具壺、灌漿壺、手拉壺等辨別開哦。

所謂泥凳紋,是指制壺的老師在做壺的時候,將泥片放在木桌上捶打後,留下的不規律的紋路。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一般製作紫砂壺的工作臺均採用木製,上有清晰的紋路。當拿木搭子錘泥的時候,緊貼桌子的泥面上會印上木紋。

手工制壺時,會將有泥凳紋的一面作為壺的內壁,光滑的一面作為壺的外壁。

燒成後,在壺的內壁呈現出一種不規則的橫向短線狀條紋,因制壺時拍打力度、手法的不同,也會深淺不一。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論是全手工還是半手工,只要壺身是拍打泥條製成都會留下或深或淺的泥凳紋。因為製作紫砂壺的桌面不能像玻璃那麼光滑,否則泥片拍打後會粘在桌面上難以扶起。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仔細觀察壺內壁,如果有不規則的泥凳紋,那麼基本可以與灌漿壺、模具壺等區別開了;如果有橫向的規則圈紋,那就要小心,這是手拉壺留下的痕跡。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手拉壺痕跡

不同的紫砂泥性,有不同的收縮比(紅泥、朱泥收縮比最強,紫泥差一些)。

收縮紋,就是在緊靠手工接縫中下部並且和手工接縫呈十字交叉的一圈細密小皺紋,分佈非常自然,行話叫“皺皮”。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收縮紋也是判斷手工壺的一個重要依據。

推牆刮底方面的區別。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半手仿古的“推牆刮底”痕跡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全手小平蓋的“推牆刮底”痕跡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下面這把半手石瓢颳得特別高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半手西施的“推牆刮底”痕跡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下面這把全手大彬圈鈕壺“推牆刮底”做得很到位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現在也有很多半手壺的“推牆刮底”推得不高的,但是壺壁也看不到擋胚時的手指留下的橫拉紋。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工手在擋胚時戴了薄膜手套。全手工西施壺的推牆刮底痕跡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下面是全手仿古壺的推牆刮底痕跡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多看看不同的紫砂壺,內心有了比較,在判斷的時候就更胸有成竹了.

壺表顆粒排布特徵:

全手工壺外壁泥門結構緊緻,不管泥料的顆粒粗細,均在緊緻的擠壓狀態下呈外凸狀;半手工壺外壁觀感平滑,若泥料細膩者多絲綢質感。

壺表感謝觀特徵:

將全手工外壁對著光面轉動,可看到不均勻類似皺紋的波浪紋;半手工壺則沒有這種波浪紋,是平如鏡面的效果;但有的仿手工壺會刻意燒高溫或者摻熟料,營造顆粒凸起效果,這類壺雖能看到顆粒尖出,但顆粒下漿面,仍是平整如鏡;因為它畢竟是在模具內壓出來的。

準片痕跡(這是我重點要說的,也是相對最容易辨別的地方)

製作全手工石瓢,必須要上準片,就是最近接壺口的那一圈泥(寬度在2-3mm左右)與下方身桶的泥片會有個明顯接痕(以下有圖片說明,中間的紫泥瓢是網上找的一把全手準片比較明顯的作為補充說明);半手壺因為不用上準片,所以就沒有這個痕跡了。可以肯定的說,只要是真全手成型的石瓢一定有這個準片痕跡,只要你對著光仔細觀察,一定會看出來。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底內部的接底痕跡

全手工石瓢與半手工石瓢都要上底片,但區別在於:全手工壺的底片在壺內可用手摸到感覺到(有凸起的感覺)接片痕跡,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壺底的泥片相對薄,真正全手製作時不可能用工具颳得很平,如果刻意要做到很平一不小心就會把壺底刮變形,那這把壺就算白做了。而半手工製作時,是上好底片後連身筒一起放進模具中用工具用力壓(搪)出來的,所以在壺內用手摸不到底片的接痕(沒有凸起的感覺,是完全平整的)。以下也有圖片配合說明。

拍了好多張總拍不清楚,後來加了水弄溼後再拍,才有些效果,底片的接痕(紅線指向的地方)。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這個半手壺就找不到底片的接片接痕,可以看到壺內底非常平整;因為如果不搞平整他的壺型就搪不完美,而想壺型要完全照模具搪出來就必須用力,所以就不得不平整。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口部的接片痕跡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先蓋的內章特點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仿全手)後蓋的內章特點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外部的這個接底不能作為依據,因為無論半手或全手都會有這樣痕跡。

辨別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推牆刮底痕跡

這個與其他壺一樣,颳得高的肯定是半手工或仿全手了,全手工一般最多隻刮到身筒的底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