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销售不畅,为什么不大幅降价呢国外的汽车很便宜啊?

理财迦


如果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提升汽车销量,现在早就降了,经济发展一踏糊涂,国家早就看到了这一点,而现在车企正在试图从各方便降低汽车制造价格,就是倾尽全力,能降的也不多了!现在汽车发展遇到瓶颈,所有的汽车企业都想抢占市场,为自己企业发展谋划一条光明大道,降价降利润早就开启了。



为什么感觉汽车还是这么贵呢?

现在汽车成本在那放着呢,这么说吧,汽车的成本包括很多种,汽车各个零部件材质,专利成本,人工成本,工厂场地成本,税收成本,设备成本,水电成本,外交成本,广告成本等等,这些要全部放在里面折算!企业是盈利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如果都不赚钱赔本干,这种企业早就垮了,除非有政府财政给你撑腰。


现在我们国家要发展,发展就需要经济,需要钱,政府各方面使用的钱从哪里来?

就是税收,现在这税收过多也是其中最大的一方面,但是政府为了提振经济,正在适当减少税收,同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难度,从这个层面上讲,汽车🚙降价还是有一定可能的。


汽车为什么销售不畅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楼市,楼市对中国热钱的吸晴作用太大了,打到让你害怕,直接把实体经济给干趴下了,好几万亿都可以安稳的吸住,想想吧!现在实体经济才是目前推动经济发展的长久办法,汽车行业就是实体经济的标号,可以说,汽车行业好,实体经济就好,汽车行业不好,实体经济就抓瞎了!


汽车概况


汽车销售不畅,为什么不通过大幅度降价来促进销量呢?

首先,汽车销售不好,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降价促销,降低库存,盘活流动资金,事实上很多经销商就是这样做的。

一、降价促销的利弊

通过降价来促进销量,本身就是一个双刃剑。虽然可以短期促进销量,但是也会让消费者得陇望蜀,持币待购更严重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利润变薄,甚至亏损加大。如果不是库存太大的话,一般不太会大降价促销。

二、降价促销的几种方式

除了在终端零售降价以外,还可以通过批发来快速销售,回笼资金。因为终端零售主要靠店里的有限销售人员来零售,如果销售渠道不是很广的话,一般终端零售速度较慢,热销车好卖,那些小众车冷门车就难卖了,几个月可能都卖不动。

有些4S店就直接批发到外地的二级经销商。车市越艰难,4S店批发新车的量就越大,所以说,二级经销商间接加快了新车的销售流通速度,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哪些国家新车便宜

在国外,的确有些车价格很便宜比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汽车很便宜。日本有些车也比较便宜,拿大热门的丰田埃尔法来说,这款车在日本折合人民币才20多万。在美国,丰田的亚洲龙也才3.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5万左右。

四、哪些国家新车昂贵

但是,有些地区和国家的新车,卖得非常贵,比如新加坡,一台奇瑞的新车,国内售价10万左右,在新加坡售价高达40来万。还有印尼和马来西亚,买车的价格都很贵。香港买车便宜,但是用车贵,车主要要交首次用车登记税,费用相当高,车越贵,登记税越高。

其次,香港的停车费相当贵,一般30元一个小时,商业区60元一小时。油价是内地的三倍。

五、国内的奇葩现象:加价卖车

有些厂家深谙消费者心理,虽然车卖得不多,但是它通过控制产量人为造成新车短缺,营造供不应求的抢购局面,导致市场上加价买车。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一大奇观。

一、奔驰迈巴赫

奔驰迈巴赫S450,加价10万左右,S560四驱,加30万左右,S680双调典藏版,加100万左右。

二、奔驰G500

19款奔驰G500,加价50万左右

三、埃尔法

埃尔法豪华版,加价20万左右,尊贵版,加价26万左右

三、汉兰达

两驱精英版加2万左右,四驱精英版,加1.5万左右。

四、雷克萨斯ES、RX系列

雷克萨斯的ES200还有RX300系列,分别要加价3万左右和2.6万左右。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车型也在加价,不赘述了。

所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想要追求性价比,就趁车市淡季,赶紧出手。想要彰显身份地位,土豪个性的,就随便买,中国就不缺有钱的土豪,加个几十万买台车那还真不是个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下方留言评论吧!

点赞关注加评论,你的支持,是我分享更多干货的动力!





金莎汇汽车厚街森途店


我自己在开公司是制造业的,做家电和汽车模具所以对国内外产品价格构成有一点了解,如汽车在国内价格如以下几点构成的,如原材料成本加利润是10元有23%的综合税(16%增值税加上%7左右的地税和二十几种的神仙都整不清的税)变成12.3元,原材料做成零部件后加成本和利润是26元这里减去12.3元的原材料税还有13.7元要交23%的税变成算个整数30元吧,汽车厂做成车后是40元再重复上面的交税卖给4S店就成42.3元,4S卖52.3再交税,最终用户买去再交全款的10%左右的税,你们算算中国所有商品中税占了多少?你们还想便宜?成本己经压到偷工减料了,在美国和欧洲生产过程中没有税只有最后卖出去有零售税,利润税这个全球都有在这就没有计算了


真是个悲剧


什么税高一半是屁话,没有大降价是不可能的,已经大降价了,实际是车厂利润看的太高才是事实,君不见速腾之类以前差不多14万起价的车,最低时候9万多,现在10多点起价,宝马3系,奥迪A4之类30多万起价,现在23-25起价,高配比如330之流,直接优惠10万以上,凯迪拉克ATSL官方起价29万多,最低19万多起价,而且前几年最低配还是低功率2.0,现在全部都是高功率,你说车厂利润高不高,你难道还真相信车厂赔钱卖车吗,只有一些自主品牌利润低那是实在的,至于那些超豪华品牌,或者豪华品牌高端车型,有些才3.0以内排量(3.0排量基本都是2.998mL,不到3.0,按2.5-3.0排量算消费税率),甚至2.0,到国内翻2-3倍价格,你觉得真完全是税的原因吗,3.0以内排量,消费税率在到岸报关价上计算才多少,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出口都是退税的,比如一辆车,国外零售价30万,出口退税之后比如25万甚至更低,就算加上各种费用到岸报关,算上增值税,消费税等,能涨多少,能翻一倍甚至更多吗,说到底了品牌溢价高,被众人捧得高,供不应求,赚更高利润。比如前几年数据,大众在中国销量占他全球销量的百分之四十多,但是中国区利润是他全球总利润的百分之五十多,你说价格高全怪税吗


一拳歼灭大肥猪


从厂家来说,需要缴纳各种税费,还有投资建设成本,如厂房、机械设备等,人员工资等等,最终利润空间不大,降价空间自然就不大,想降价只能减配,越减配车的质量越差,牌子知名度倒了,一切都没了。

从购车人来看,有钱人还是少数,多数人选择10万到20万的车,买完车N年不换,加之养车成本不低,油费、保险、保养、维修、罚款、高速费、停车费等等,还有房贷、教育支出、生活费等项目支出,即使汽车降价,买车养车成本仍然不低。

从国家层面来看,尽管经济总量较高,但人均就少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想实现高收入、高福利、低物价、低税收的目标,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发达国家实现该目标也是苦了好几代人才实现的。


隔壁老王19811


说实话:目前我国具有汽车购买,使用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市场,已经开始逐步趋于饱和。买得起,养得起,也用得起车的家庭,基本上也都买了车;除非车辆接近报废,或有换车需求;至少这些家庭暂时是不会再买车的。而那些买不起,养不起,也用不起车的家庭;不论车价降不降,降多降少;这部分家庭也都是不会买车的!另外,目前在涉及汽车消费的领域,国家只是把增值税降到了13%。但是,在涉及车辆的购置税,燃油税,保险费率,高速公路通行费,汽车维修保养等方面;目前国家并未出台相应的减税降费措施。这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那就不得不认真考虑:在买了车之后,必然会大幅增加家庭的日常开支和养车用车的费用了!


红河之水滾滾流


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就这个问题。

希望以下为大家分享一这个问题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认为现在汽车成本在那放着呢,这么说吧,汽车的成本包括很多种,汽车各个零部件材质,专利成本,人工成本,工厂场地成本,税收成本,设备成本,水电成本,外交成本,广告成本等等,这些要全部放在里面折算!企业是盈利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如果都不赚钱赔本干,这种企业早就垮了,除非有政府财政给你撑腰。

我感觉汽车市场出现大幅度萎靡状态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之久,终端销售市场给出巨大的优惠力度也难以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反观各大主机厂商,日子并不那么好过,在过去的7七个月时间内,年度任务的50%都没有完成,看来汽车市场回归平稳发展已成定局。

还有就是汽车保有量基本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回归平稳。从10年开始至今,汽车都在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如今供大于需,库存急剧增加,汽车将会越来越便宜,但再便宜还是无法刺激消费,毕竟大家兜里都没钱。这也是现在各大品牌都在降价却阻挡不了汽车卖不出去的尴尬情况。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个美好的开始,美好的生活,还有每天开开心心的生活,还有快快乐乐成长,谢谢!



回收商网


正题:汽车销路不畅与大幅降价不等于等号。

2018年,全年汽车销量是在中国汽车发展中汽车销售首年同比下滑。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虽然说国外的汽车相比于国内的汽车。相对来说要比较便宜一些。但是国内有国内的成本。不能相提并论。例如税收还有专利费用各方面都不太一样。

第一,国内的汽车,品牌多元化。在品牌对话之中,相互竞争。但应的销售来说。从降价的角度来看。不单纯能够促进销量的增长,反而有时不利于品牌。品牌的长效化效应。在一些。品牌之中。他们会产生饥饿销售法。多种多渠道的方法。来应对低迷的市场。另一方面来讲,厂商对于降价。也不是那么感兴趣。他们还是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二从这最近几年的市场来看,国内汽车市场的降价幅度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已经能够让大家。买得起车用,买到满意满意的车。

但是对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增长速度排在第一位。就是因为新能源的汽车大幅的增长与传统能源质量产生了劲大的对比,最近两年国内新品牌出现了比较多。对老品牌一些传统品牌。竞争明显大了。国内的一些制造业在逐步的转化之中。成本也在逐步的缩减。价位会越来越低,越来越低。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点赞,回答,支持

@懂车更懂价 身边的懂价人。关注了解更多


懂车更懂价


这个问题提的很地道,汽车市场风云突变,变化非常之快,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很多例如销售不畅、投诉增多、产能问题、车型领域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的好是一个蛮棘手和困难的事。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市场上存在着很多畅销车型,滞销车型,都非常多,涉及的品牌也有,合资的也有自主品牌,而且涉及到各个品牌领域的车型。可以说我们的合资企业,自主企业,都碰到了例如车型销售不畅的问题。那关键还得看我们的车企如何面对研讨,解决这个问题。从前几年的汽车市场上看,一旦我们碰到汽车销售不畅的问题后,大家可以看到,很多车型就开始大幅度的降价,以促销来换取市场上的销量,来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那虽然价格下降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一个车企经常使用这一手段的话,那么对他,今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大幅度下降,未必能给企业良性的发展

一个车企实行大幅降价,那么有两种,一个就是自主降价,另一个就是被动降价。实行自主降价,可以说是为了给予潜在的用户更多的优惠,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市场的占有率,也给竞争对手以价格上的绝对压力,也是企业本身充满信心,充满实力的一种展现。那被动降价,那就得不偿失了,眼看着竞争对手的销量,品质,技术都在自身之前,感到自己的竞争力不太强,而被动采取这一方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经过一段的时间,那么它的负面效应,一定能够展现出来。



降价措施也得遵循市场规律

虽然每个企业对自身的产品都有定价权,但是,如果要采取降价的措施,那也得遵循市场的规矩和规律,不能随心所欲的降价,那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是破坏市场的秩序,扰乱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害人又害己,对大家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一般不会看到,特别大幅的降价,只是说,在一定范围内小幅度的降价。老客户如果看到自己刚买的车型,然后就看到有大幅的降价,那么他们肯定会有抱怨,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投诉问题,这个以前都有过案例!



要稳步发展还得靠技术

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品牌要积极向上的发展,靠的就是它的技术底蕴,谁有技术,谁有专利那么谁,就可以在这个市场上具有话语权。就看当前的汽车市场,我们现在讲究的是颜值、精致、高档豪华等,现在很多车型都可以做到以上三点,而且我们的自主品牌,或者一些小品牌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那有些我们的品牌车型,一路走得非常好,但一些仅仅依靠外观的设计去博取消费者的眼球,那么它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销量会比较好,但是,一旦用户用了产品之后,那么问题就会出现。这样的案例,我们有太多太多了。

例如长城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对热销车型h6,实行1~2万,不同程度的降价,那么我本人觉得这就是属于主动降价,为了迎合更多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保持,新老车型交替后,老车型的持续热销。而另外一个车型就是传祺的gs8,在刚上市之后,月销量可以保持每月1万辆以上,那么在国产高档SUV上,gs8是鼻祖,但是现在相关投诉和车辆质量上的问题,导致消费者对这辆车的信心有动摇,所以现在,官方在下降4~5万后,销量还是不见起色。还有个车型就是海马汽车,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海马在近几年,没有推出过全新的车型只是在以往的旧款上进行小改,如果海马也进行大幅度的降价,消费者未必就会买单,因为同样的价格,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他质量优,品牌响产品新的车型,而车型越滞销,消费者的信心就会越受到打击,所以海马在当前陷入泥潭中,要想要恢复,还是有待时日。



与时俱进,全面发展才是上策

市场的潮流,消费者的口味,大家的关注度都是以经常改变的,所以要准确把握好市场的动向最为关键,那么企业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身产品提升的关键环节上,同时在自己的品牌建设、营销战略、售后服务、行业合作、车友互动等方面花心思,花大力气,像大幅度降价,这一比较低端的营销措施应该尽量少用和避免使用。我们可以看到,像奔驰,宝马,奥迪,我们也没有见到这三家企业有过大幅度的降价,但是他们在市场上的销量,一直比较稳定。不降价也没看到有对市场销量产生很大影响的关键,就是企业自身产品竞争力非常强,才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所以,只要自身产品强,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对像大幅降价这一简单营销,根本不用担心。套用五菱汽车企业的口号: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技术上的竞争而非看到充满火药味的价格战。


艾瑞克聊聊车


题主是不了解中国,中国总的来说是高税率的国家,像自主品牌的汽车,有一半的价格是税收,另一半才是汽车的成本,大多数厂家都在成本线上挣扎,再告诉你一个事实,汽车生产出来后不管你能不能卖出去,税收就让国家收去了,所以别说降价,还能不能生存对大多数厂家来说都是问题,苛税猛于虎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