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提起DIY,很多玩家都會以為這是臺式機的專利,殊不知在多年以前,絕大多數筆記本也具備出色的DIY潛力。只要你有錢有能力,就可隨時讓筆記本通過DIY提升性能動力。可惜,隨著筆記本領域興起“減肥風潮”,筆記本逐漸與DIY屬性分道揚鑣。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筆記本DIY的黃金時代

可以DIY的筆記本在今天絕對算是新鮮事物,但你可曾知道,筆記本也曾經經歷過DIY的黃金時代。

移動處理器的DIY

早期的筆記本就不談了,2010年英特爾正式推出了“Westmere”平臺的第一代酷睿處理器,並隨後保持每年迭代一次的升級節奏,至今已經更新到了第八代酷睿平臺(表1)。在第四代酷睿Haswell之前,絕大多數筆記本的處理器其實都是可以替換升級的。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這些可替換升級的處理器型號後綴都是“0M”(比如i5-540M、i7-4710QM),它們的共性就是都採用了PGA封裝的形式,通過專用卡扣和橫向螺絲固定在筆記本的PCB主板之上。在淘寶等電商平臺的“幫助”下,當年不少玩家就通過自行DIY的方式,將酷睿i5換成了網上購買的酷睿i7,從而實現了CPU性能的質變。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獨立顯卡的DIY

筆記本處理器可以升級這不奇怪,畢竟CPU芯片那麼薄,可替換結構在設計上沒啥難度。然而,提到獨立顯卡大家首先就會想到碩大的一塊,這麼臃腫的設計總不可能塞進筆記本的體內吧?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實際上,獨立顯卡也有筆記本專用的“移動版”,並統稱為“MXM”(Mobile PCI Express Module),即是一套基於PCI-Express界面的、為圖形處理器設計的圖形設備接口。MXM標準的移動顯卡就是集GPU、顯存和其他相關芯片電路於一身的小主板,並通過專用的PCI-E接口與筆記本相連。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早期很多性能級筆記本就都搭配了此類MXM獨顯,具備可DIY替換升級的可能性。可惜,不同筆記本品牌和型號之間,MXM顯卡在板型上可能存在差異,更高端的MXM顯卡還會超出筆記本自身散熱模塊和電源功率的冗餘上限。因此,MXM獨顯始終沒能成為一種可以隨時購買,並替換升級的顯卡標準。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筆記本DIY的沒落

筆記本自誕生伊始就是主攻“移動”,便攜性才是它有別於臺式機的最大優勢。為了實現性能和便攜的完美平衡,英特爾曾在2011年提出了“超極本”(Ultrabook)的概念,並計劃通過“三步走”的形式,讓這種超便攜筆記本成為市場的主流。也就是從這個時間開始,筆記本的DIY就快速走向了沒落。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BGA封裝一統江湖

“超極本”是英特爾提出的一種超輕薄筆記本的定義標準,大體上包括厚度不得超過20mm、必須搭載ULV超低電壓處理器、必須內置純SSD或小容量SSD作為高速緩存等的硬性要求。雖然“超極本”這個概念到2013年後就不再提及,但近些年上市的所謂“超薄本”,大都就符合當年的“超極本”定義。

為了成就“超極本”,英特爾特別定製了17W TDP(後又降至了15W)的低電壓低功耗處理器,代表型號有i5-2467M、i5-3317U、i5-4200U等。為了幫助筆記本“瘦身”,這些低功耗處理器都改用了BGA封裝的形式,即需要將CPU芯片直接焊在筆記本的PCB主板之上,用戶無法自行拆卸替換。如果哪一天CPU壞了,需要連同主板和CPU一起更換。

原本超極本用BGA封裝15W TDP的低功耗處理器,普通筆記本(當年還沒有遊戲本的概念)用PGA封裝45W TDP的性能級處理器,兩條線並無交集,互不衝突。

然而,也許是看好BGA封裝處理器的高可靠性,以及無需卡槽固定、能幫筆記本瘦身的先天優勢,從第四代酷睿Haswell平臺開始,英特爾在PGA封裝的M系列處理器(如i5-4200M)的基礎上,新增了BGA封裝的H系列處理器(如i5-4200H),前者可以自行替換升級,後置則和超極本一樣,只能一直用到底。

令人尷尬的是,從第五代酷睿Broadwell開始,英特爾將所有為筆記本定製的移動處理器,無論是低功耗還是高性能版,都採用唯一的BGA封裝方案。沒錯,從2014年以後上市的筆記本新品,幾乎徹底堵死了CPU升級的大門。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不止是英特爾,AMD的移動處理器也全部採用了BGA封裝

之所以用“幾乎”而不是“所有”,是因為筆記本在近些年還衍生出了一些頗為另類的存在。

筆記本與桌面CPU聯姻

以神舟和未來人類為代表的國產品牌,旗下包含不少改用桌面處理器的筆記本。此類產品最大的特色就是選用桌面平臺的芯片組和標準的LGA插槽,從而具備可以隨時替換升級同時代桌面處理器的能力。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比如神舟最新推出的戰神K670D-G4E5,這款售價4999元的遊戲本採用了桌面奔騰G5400處理器,輔以GTX1050移動顯卡。如果你日後預算充裕了,可以自行將處理器升級到最高八代酷睿i5-8400(升級i7散熱模塊可能“壓不住”),算是賦予了筆記本較強的DIY潛力。

需要注意的是,桌面處理器都採用了LGA封裝,不僅CPU芯片更厚,處理器插座也頗為佔用空間,在窄邊框元素在筆記本領域全面普及的今天,此類筆記本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也都是屬於“厚度超標”的存在,與便攜性一詞絕緣。

為了滿足極少數不差錢DIY玩家的需求,筆記本領域還存在同時採用桌面處理器,以及MXM標準顯卡的“巨無霸”,個別產品甚至可以安裝兩塊MXM顯卡組成SLI系統!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可惜,符合上述DIY資質的筆記本,其厚度、重量和售價也著實令人“感動”,至少普通消費者對其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誇張的散熱模塊是此類產品嚴重超標的主要原因

追求極致的後遺症

超極本概念雖然已經淡出了歷史舞臺,但它對筆記本產業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催生出了“PC平板二合一”(包括屏幕可插拔、屏幕可360度翻轉等形態)以及越加追求極致的輕薄本們。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為了幫助上述設備進一步瘦身,英特爾在第五代酷睿Broadwell時代也祭出了全新的Y系列家族(即酷睿M),此類處理器的TDP低至4.5W,無需風扇就能穩定運行,並具備15W TDP低功耗處理器70%左右的性能,從而可以讓二合一或極致輕薄本也具備足夠的生產力。

當然,只要被動式散熱設計合理,15W TDP的處理器平臺也可以運行在無風扇的狀態下,比如微軟New Surface Pro的酷睿i5-7300U版就僅依靠熱管散熱,且發熱控制同樣優秀。此外,OEM廠商也從這個時間段展開了“瘦身比賽”,戴爾Adamo XPS、華碩ZenBook3、惠普Spectre 13、宏碁Swift 7等就都是各個時期12mm厚度極致輕薄的筆記本代表。

但是,筆記本為了追求極致,勢必進一步犧牲DIY特性。以微軟Surface系列這種二合一設備為例,第四代產品(Surface Pro 4)好歹還為SSD單獨準備了M.2插槽,具備一點點升級潛力。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但到了New Surface Pro,就連唯一的M.2插槽也取消了,整機上下再無半點升級的可能。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可以說,筆記本在纖薄化的征途中與DIY漸行漸遠。從2014年之後,幾乎所有的筆記本都失去了升級CPU的可能,而很多輕薄本設備也採取了板載內存或板載閃存(SSD)的設計。以蘋果MacBook 12為例,它的整個PCB主板僅有巴掌大小,CPU、內存、SSD、主控、無線網卡等所有芯片都是板載設計,買來後只能一條道跑到黑,直到光榮退役。


回顧筆記本的DIY:從黃金時代到蕭瑟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