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生日时朱元璋宴请群臣,为何刘伯温被吓得满头大汗?

MICHELLE-LIN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又叫做朱重八,在他下定决心推翻元朝暴政之前,他曾是一个普通的放牛娃。那一年,闹饥荒了,朱重八很饿,他的兄弟姐妹,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也很饿,听说元朝统治者大开国库为灾民发放粮食,坚持,再坚持,只要救济粮发下来了就不会这么饿了吧!


朱重八没有等到救济粮,他的家人也没有等到救济粮,朱元璋这个普通的放牛娃对一切都感到无能为力,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兄弟姐妹被饥饿折磨得死去活来后离开这个世界。

多牛以后,当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他知道了,元朝统治者是真的发了救济粮的。这批救济粮经过官员的层层传递,每一层官员都克扣一些粮食,等发到百姓手中就只剩下些糠了,哦,也许百姓连糠也分不到!


朱元璋恨透了这些欺上瞒下,贪污受贿的朝廷败类,如果没有这些克扣救济粮的贪官,自己的家人有怎么会被饿死?朱元璋相信,作为这个天下的主宰,自己有信心也有能力,让那些贪官从自己的国度中完全消失!

马皇后的生日到了,朱元璋很是珍惜马皇后,这个在自己穷困潦倒之时便跟着自己,无怨无悔的女孩子,也许是自己最亲密也最值得信赖的人吧!她的生日,自然是要叫上百官一起来向她贺寿了啊!


刘伯温看见桌上的豆腐白菜,敏感的他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不会是一次普通的寿宴。他看着周围的大臣们,这些人,没有愿意动筷子吃这些豆腐白菜的。这个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的明初第一大谋士看见朱元璋冷冷的目光,他的心头一突,这顿饭恐怕是鸿门宴啊!

“你们是不是都吃不惯我的豆腐白菜啊?也是,你们做官做久了,自然是吃不下这些杂粮,来人,上菜!”朱元璋环顾了一圈大臣的表现,却是让身边的老仆把剩下的菜端了上来。


清蒸燕窝、红烧兔肉,哦?还有一盘狗肉!对了嘛,这才是王公贵族该吃的东西啊!毕竟这可是皇后的寿宴,那些青菜大蒜什么的,自己在家也不至于吃得这么差啊!大臣们纷纷拿起了筷子,大快朵颐了起来,而我们的刘伯温,却是已经吓得满头大汗,哪里还敢动筷子?

宴会结束,明初第一名将徐达却是看出了刘伯温的异常,他走向前去问询。刘伯温赶紧拉住了徐达,“你以后一定要谨慎行事啊,今天的这顿饭却是不简单,那帮吃得油光满面的蠢货怕是要倒大霉了”!


骁勇善战的徐达对帝王之术远远不及这位大谋士刘伯温了。刘伯温告诉他,狡兔死,走狗烹,现在天下已经大定,国家已经安稳,狡兔已死,走狗又还能活几时呢?皇上恐怕是要大开杀戒了,且皇上最不喜官员贪污,那些对白菜豆腐不屑一顾,却大吃兔肉狗肉的人恐怕就是皇上的第一批目标啊!

徐达听闻此言,心中一惊,忙对刘伯温道谢,之后他对朱元璋的命令从来不敢有任何违逆,朱元璋说东,徐达绝不敢往西。后来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几大案子,终于没有牵连到徐达。刘伯温对于帝王之术的专研也真可谓是巅峰造极!

Ps:大家好,我是w芒果布丁w,如果觉得我的回答还行,就顺手点一个关注支持一下小编呗!


w芒果布丁w




朱元璋的皇后是患难妻子马秀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马大脚”马皇后。马皇后是个平民皇后,她是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义女。

自从朱元璋25岁时参加了红巾军起义军后,二人在战斗中相识相爱并结为夫妻。

马皇后不是大家闺秀,故有一双天足,所以民间百姓亲切称之为“马大脚”。别看马皇后识字不多,但却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她和朱元璋性格不同,马皇后是宽容大度,朱元璋是冷酷阴险有城府。这也符合夫妻性格互补的原则。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马皇后就是朱元璋的贤内助。1368年初,不惑之年的老朱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对马皇后恩爱有加,在称帝后第四个年头,也就是1372年8月5日马皇后40岁的生日时,朱元璋邀请群臣来宫中庆贺,当时刘伯温是宴会主持者,他是老朱的智囊,皇后的生日庆典怎么也得是有分量的人致开场白吧。




图/朱元璋和马皇后

刘伯温看到大家都到席了,于是宣布宴会正式开始。刘伯温和朱元璋、马皇后以及34位开国功臣坐在一起,就在上菜之间,刘伯温发现情况不妙。刘伯温看到什么了?

原来老朱让御膳房上的第一道菜是“小葱拌豆腐”,刘伯温一眼就看出了这里面暗藏的玄机,以往宴席上都是先上一些点心之类的食品,这次有所不同,刘伯温首先想到,朱元璋这是希望这些功臣们以后做官要青青白白。

刘伯温能看出其中的道道,但34位过惯刀头舔血的功臣没这水平,他们都是大老粗,对老朱的寓意根本就不理解。当看到这个素菜后,一个个控制不住情绪纷纷嚷道“老朱你也太抠门了吧!就让我们吃这些啊?”

老朱看了一眼这些功臣,人人脸上都是忿忿不平的神色,好像老朱欠他们钱似的。老朱无奈摇摇头,拍了拍手掌,示意让御膳房继续上菜。菜很快就上来了,这次上的全是荤菜——红烧狗肉、粉蒸兔肉、香酥鹌鹑、猴头燕窝……



图/生日宴会

这些功臣一看正和口味,也不吵也不闹了,一个个甩开腮帮子大朵快颐,吃的满头流汗满口流油。刘伯温此刻没心思吃,他心事重重偷偷看了朱元璋一眼,只见老朱脸上肌肉抽搐了一下,眼睛闪过一丝逼人的寒光,随即陷入沉思。这种表情只有心思缜密的刘伯温能捕捉到,刘伯温思之极恐,瞬间汗湿后背。

刘伯温从这些菜品中读出了朱元璋的心声:“战争时你们这些功臣是有用之人,和平年代就是祸害,让你们清清白白做人看来是不可能的,那么别怪我老朱不仁义。

狡兔都清蒸吃了,留着猎狗还有什么用呢?鹌鹑和燕窝都炖了,留着弓有什么意义呢?”




图/刘伯温

刘伯温是和诸葛亮一样的牛人,老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宴会散席时,他悄悄把右丞相、他的老朋友徐达拉到一边悄悄说,“以后皇上邀请你们喝酒时,一定要跟紧皇上,他上哪你就上哪,切记要寸步不离。”

徐达虽然茫然不解,但还是照刘伯温嘱咐做了,果然朱元璋在“火烧庆功楼”——除掉34功臣庆功宴上,只有徐达一个人逃生了,这是刘伯温妙计救了徐达。

综上所述,历史上大多数功臣逃不出被杀的宿命,“太平本是将军定,那个将军见太平”;“战争时甩给功臣一杆枪去搏命,和平时赐功臣一杯毒酒,”朱元璋唯恐这些功臣造反危害到自己的江山社稷,因此杀功臣是不可避免的事!


秉烛读春秋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刘伯温,元末明初著名谋士,军事家,为朱元璋成就大业做出来许多贡献。

至于这个问题,很像是套内容的,历史上我反正找不到这个桥段,那就编吧。

故事是这样的。

马皇后这一天生日,朱元璋很高兴,大摆宴席,邀请群臣来宫里吃饭。

不巧,女官的请帖给刘伯温送去,谁成想,请帖掉到了水里,刘伯温被吓得满头大汗……

故事完……

我觉得还行。


明炫翊


这是评书?还是电视剧的桥段啊?

第一:马皇后人不错,过生日宴请正常,大家去祝贺正常,但是正史里没有记载大家害怕。

第二:一朱元璋的性格,干什么直接干,不会用他媳妇找借口,就算需要借口,也不会用马皇后。

第三:朱元璋杀功臣,收兵权,都是通过洪武四大案进行的,跟马皇后没关系,就是马皇后死了,朱元璋才开始杀人的。





小金学历史


在古代,作为皇帝虽然至高无上,但是却也要学会驭臣之道,这样才能使得臣子不敢有谋权篡位的想法。例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开始的时候大肆封赏开国功臣,但是到后来,也开始防备这些功臣。曾经朱元璋为了试探他们,就设宴款待众位朝臣,当时,有一个人看到朱元璋命人上的菜,就对身边的徐达说:“我们要死了。”

  朱元璋,乃一介平民出身。在开始的时候,他自己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但是却心怀着很大的志向。最后他投军从戎,灭掉了元朝余孽,并且打败陈友谅的人,建立了大明江山。所以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经历了颠沛流离之苦,但是也忍耐了这苦中之苦,成为了人上人。

  在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自然要选择继承人。当时他非常属意自己的嫡长子朱标。当然,朱标也不负他所望,有着很强的政治能力,而且非常的宽容仁慈。在朝廷和兄弟们中间威望很高。如果朱标长寿的话,那么朱元璋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但是却非常不幸的是,朱标英年早逝。朱标的逝世,不仅让朱元璋失去了一位心爱的儿子,而且让大明王朝失去了继承人。这个时候,朱元璋只好再次选定继承人,他并没有往自己哪些身强力张的其他的儿子身上考虑,而是直接选择了朱标的儿子,他的皇长孙朱允炆。

  当时朱元璋已经年迈,但是朱允炆尚还年轻,在朝廷也没有什么威望。所以,朱元璋就非常担心孙子即位之后,能不能收服朝臣的心,他也开始为为孙子日后的登基扫除障碍。而扫除障碍,首要的就是杀掉那些居功自傲目无法纪的功臣。

  所以,他就借助马皇后的生日宴,来宴请群臣。这场生日宴,表面上是庆祝马皇后的寿辰,其实是朱元璋,试探臣子的一个手段。因为他要通过这次宴会,来找出哪些是忠臣,哪些是可能会反叛的,心有不轨的人,这样他死后才能够放心。

  就在马皇后生日宴这天,朝臣们受到朱元璋的旨意,自然赶紧前来贺寿,君臣全部到齐,先痛饮了几杯。之后朱元璋就命人上菜,他先让人上了很多的素菜,然后又上了三道大菜,这三道大菜上的很有深意,这三道菜就是红烧兔肉,清蒸燕窝,还有鼋汁狗肉。

  当时朝臣们在吃了寡淡的素菜之后,看到这三道荤菜自然都吃得津津有味,不疑有他。只有朱元璋的智囊刘伯温看到这三道菜之后,脸色大变,丝毫没有动筷。这时候他身边的徐达就问他:是怎么了?刘伯温低声对徐达说道:“你看这三道菜:鸟飞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皇帝要对我们下杀手呀。”徐达听了刘伯温的话之后,当即全身冒冷汗,也不敢动筷了。

  果然,事情正如刘伯温所言,在皇后的生日宴之后,朱元璋就开始了大杀功臣,最为惨烈的就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而这些被杀的臣子,就是那天在生日宴上大吃大喝的人。幸亏刘伯温和徐达他们小心谨慎,才逃得一劫活了下来。而刘伯温的机智,不仅是可以准确揣度朱元璋的心思,曾经他也准确的预言了大明的灭亡。





历史上的许先生


传说那就是火烧庆功楼,因刘基是军师会算他没去,保住了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