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乔装打扮找人算命,算命先生说了哪三句话?吓得崇祯脸色发白,惊慌失措?

大侃历史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外有满洲八旗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反叛。崇祯皇帝找人测字,为何连写了三个,算命先生都说:大明必亡?

崇祯皇帝是个勤政节约的皇帝,但是即使他宵衣旰食、日理万机,依然收拾不了整个烂摊子。他是个皇帝,是整个国家的象征、一个国家走向的指示标,如果表现出忧心害怕,那么臣子必然人心浮动,加剧民心不稳,对整个国家而言是一种更为直接、更为猛烈的打击。而后人千方百计想揣测他当时的内心情感,民间便流传起他测字的故事。

一日,崇祯皇帝乔装出宫,遇见一个算命先生,便起意测字,竟全是不祥的征兆。崇祯皇帝一开始说“友”字,算命先生问:“你要测什么?”崇祯说:“国事!”算命先生沉吟了一会儿:“友字乃是“反”字出头,预兆着反贼出了头,大事不妙啊!”

皇帝自然是一惊,连忙说:“不,不是这个‘友’字,而是‘有’,有没有的‘有’字!”算命先生说:“‘有’字本是好事,但如果仍问国事,便是一场灾难。”崇祯不解,算命先生便说:“你看这个有字,便是大明二字各去一半,国家垂危,江山不保。”崇祯皇帝强作镇定:“你又听错了,不是有没有的‘有’,而是地支的第十位的‘酉’字。”算命先生迟疑地问:“还问国事吗?”崇祯皇帝答:“还问国事。”算命先生摇摇头,说:“‘酉’字为九五之尊的‘尊’字去头除尾,身为皇帝,头没了,脚也不在了,您说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崇祯皇帝又惊又怒,嘴咬着大衣巾,取出银两付款,先生却连连摆手,道:“这钱我不能要。你口咬着巾,可不就是吊死的‘吊’字吗?这般不吉利,这钱我收不得。”崇祯皇帝顿时面如死灰,失魂落魄地回宫了。

在民间传说中,还有流传出其他崇祯皇帝测字版本,大体相同,不过测的字有所改变。比如说,崇祯皇帝本命朱由检,于是便测“由”字,算命先生说:“田字出头视为由,意思是农民反叛,要出头了。”也有说崇祯皇帝在没招的情况下,最后测了个“幽”字,算命先生说:“‘幽’字是山中两根绳,在山中上吊的意思,不能再算下去了。”

同音不同字,却给出了相似的结局。这不能完全说是算命先生的神机妙算,其实在这段明朝可说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日子里,明眼人都能看出,大明王朝气数已尽,必亡。但一个算命先生怎么有胆识议论国事,直接说出“不吉利”的话语呢?曾有人说,这个算命先生是李自成手下军师宋献策,他眼见军队久攻不下,想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计策,混入城中演了这么一出戏,目的就是为了击溃了崇祯皇帝守城的决心,这便是民间传说的“崇祯测字”的故事了,虽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也表明了当时明朝灭亡结局的必然性。没过多久,李自成攻入城中,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尽了。

看起来,算命先生的预言都一一实现了,可传说也许只是传说。但这也告诉我们“三十六计,攻心为上”,倘若一个国家人心惶惶、难以管教、不能团结,这种精神上的折磨远胜于身体上的折磨,那么这种国家不必攻、内自破,而这时候最需要的是领袖的力量,以一种令人信服信任的姿态带领大家一起面对,而在这个传说中,明显崇祯皇帝解决不了自己内心的焦躁不安,谈何抚慰天下呢?


邓海春


故事是现代作家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传中的经典桥段。

1644年,大明王朝风雨飘摇,江河日下,外有皇太极的八旗铁骑,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反叛,武将不思战,文官只谋财。崇祯皇帝宵衣旰食、日理万机,依然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这天心烦意乱,决定和大太监王承恩出宫散下心。

乔装打扮的两人走到正阳门外,看见一卦摊,迎风招展的布幡上书:“鬼谷为师,管恪为友”,崇祯见此人仙风道骨、气质超凡,想来是神仙下凡,如果能让他指点一二,说不定能够让大明江山转危为安!

真是无巧不成书,此人及是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宋献策原本是测字、算命先生,精通六爻八卦、周易和奇门遁甲等理论知识,他见城池久攻不下,就以算卦为名,进城打探消息。

宋献策察言观色,以前见过崇祯画像,见王承恩嘴上无须,脑满肠肥,油光满面,断定肯定是有身份的太监,立马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于是老宋打定了主意。

宋献策立即起身招呼道:“本仙乃淳风在世、天罡又生,算卦百灵百验,否则倒找200两”。

崇祯皇帝手一指布幡上的“管恪为友”的“友”字,老宋问:“先生要测什么?”崇祯说:“国事!”

宋献策故意沉吟了一会儿:“友”字乃是“反”字出头,反贼有了出头之日,这大明江山还能好吗?”

崇祯一惊,连忙说:“是有没有的‘有’字!”老宋说道‘有’字本是好事,但如果仍问国事,便是一场灾难。”崇祯不解,老宋忽悠道:“你看这这个“有”字就是大明二字去掉了“日”字,大明江山塌了半边,国家垂危,江山不保。”

崇祯冷汗夹背连忙改口说,我说的是申猴酉鸡的“酉”字。老宋见状暗喜,不慌不忙的说,“酉”字就更不妙了,就是九五之尊的尊字去掉头上两点,去掉脚下一寸,连最尊贵的皇帝都砍头断脚,大明朝还有什么希望?

旁边太监王承恩急得火冒三丈,扯着公鸭嗓叫道:不是申猴酉鸡的酉,是曲径通幽的幽!老宋说:‘幽’字是山中两根绳,有两个人要上吊了!”,王承恩见崇祯脸色苍白,想起皇帝本命朱由检,便又说道“由”字,老宋说:“田字出头视为由,意思是农民反叛,要出头了”。

崇祯皇帝又惊又怒,嘴咬着大衣巾,取出银两付款,先生却连连摆手,道:“这钱我不能要。你口咬着巾,可不就是吊死的‘吊’字吗?这般不吉利,这钱我收不得。

宋献策故意说道“阁下,测字都是一字千金,一个字就能断出来,换多少次结果都是一样的,天意不可违呀,凡事要早做打算呀!”

崇祯顿时觉得五雷轰顶,一阵晕厥,看来大明气数已尽!

不久,李自成大军攻入紫禁城,崇祯皇帝看到结发之妻周皇后悬梁自尽,冷笑说道:死得好!随后崇祯对长平公主说声:“汝何故生我家!",挥剑向太平公主砍去……披发跣足,一直逃到景山之上,尽去朝服、以发覆面的上吊而亡。


美丽青春您真痘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崇祯应该算是比较冤枉的。一来他不是懒惰之人,十几年的帝王生涯非常勤政,二来他也不是荒淫无道之主,田弘遇曾将陈圆圆献给崇祯,但崇祯为了避免沉迷女色,最终拒绝了这位绝代佳人。



因为相对悲惨的命运,崇祯成为了很多文人争相描绘的人物。现代作家姚雪垠有一本名叫《李自成》的小说,书中的崇祯在面对残破的大明江山时,产生了一些迷信的想法。

公元1643年,为了剿灭李自成,崇祯派孙传庭领兵10万出击。但李自成坚壁清野,并且派刘宗敏截断了明军粮道。孙传庭救援不及,又被李自成追击,一战损失4万余人。同年十月,李自成率军攻破潼关,并且杀死了孙传庭。

潼关失守,孙传庭被杀后,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大明朝廷。听闻消息后,整个明廷人心惶惶,就连崇祯也觉得大明王朝国运已尽,甚至走到了尽头。




很多人在命运走下坡路时,便会相信一些鬼神占卜之术,崇祯也不例外。有一天清晨,崇祯换上了一身便装,在太监的带领下走出了皇宫,在街上转悠的时候发现了很多测字的摊位。

崇祯看了半天,觉得其中一个说的非常准确,于是走到了算命先生的面前说:“先生,我想测个字。”

算命先生:“请问您想测什么字?”

崇祯:“测一测有没有的‘有’吧。”

算命先生:“客官想测什么?是个人命运,还是家族命运,或者是国家命运呢?”

崇祯:“测一测国家命运吧。”



算命先生:“‘有’字不好呀。您看,‘有’可以看做是‘大’字和‘明’字分别去掉一半,由此可见,大明江山很可能会国势衰微,只能保有半壁江山。”

崇祯听后赶紧说:“不对,我想测的是朋友的‘友’,麻烦再测一测。”

算命先生:“这个字更不好了,友字乃是反字出头,反贼都出头了,大明江山更是岌岌可危了。”

崇祯听后内心都快崩溃了,伫立良久之后又说:“测测这个申酉戌亥的‘酉’吧。”

算命先生仔细看了看“酉”字,询问道:“您确定还是测国运吗?”

崇祯回到:“是的,有什么问题吗?”

算命先生:“这个字呀,表示大明要万劫不复了。您看呀,这个字乃是九五之尊的‘尊’字掐头去尾,而九五之尊指的是当今皇帝,这九五之尊都被分尸了,国家更是危在旦夕了。”



越测越惨,崇祯听完后彻底崩溃了,怏怏不乐的回到了紫禁城。几个月后,李自成带兵出了潼关,一路之上势如破竹,最终在1644年三月兵围紫禁城。

眼看破城在即之时,崇祯无奈的站在乾清宫发出了感慨:“朕十七年来敬天法祖,自问并非是荒淫之主,亦非昏聩之君,同样也不是年老多病之人,如今我年富力强,拥有一颗勤政爱民的心,为何苍天对我如此不公。”

说完这些话后,绝望中的崇祯穿过神武门后走向了景山,并且在一棵歪脖的槐树前上吊自杀了。



当然,测字算命属于封建迷信,而且崇祯算命这件事本身就是小说杜撰,大家看看就好,千万不要当真。


我是越关


其实这个故事并非出自正史记载,而是现代作家姚雪垠所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传中的经典片段。姚雪垠,现代著名作家,曾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小说中记载,崇祯年间,天下大乱,大明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叛乱,外有皇太极的八旗铁骑,可以说国势颓微,江河日下。


崇祯皇帝忧心忡忡,面对两线作战的压力,自己也到了崩溃的边缘,总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根本无法平衡关内关外。于是他听说在北京的前门外有一算命先生,测字极准,病急乱投医,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决定前往一试。

崇祯皇帝乔装打扮成一个商人,在王承恩的陪同下到了前门,看到测字先生仙风道骨,崇祯内心感叹:此人绝非常人!

“先生测什么字?”测字的问到。

崇祯想了想说到:“友!”

“测哪一方面呢?”

“测大明国势!”

只见测字之人一边看一边摇头:“这字可不好,友字乃反字出头,反贼有出头之日,不好!不好!”

崇祯一听,连忙说到:“是有!不是友!”

测字的说到:“有,乃大明两字各缺一半,大明半壁江山怕是要拱手相让了!”

崇祯听到后,内心几乎崩溃,连忙说到:“先生,我之前说得都不对,你测这个酉!”

“这个更不好,酉乃九五之尊的尊去头掐尾,大明天子恐怕要身首异处了!”


崇祯绝望了,呆坐在地上,很久没缓过神来,看来大明气数已尽,不再找他测字,而是在王承恩的陪同下缓缓的走回了紫禁城。

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煤山上吊,南明小朝廷在江南苟延残喘了十几年,最终还是逃不出灭亡的命运。

这部小说写的精彩,段子编的漂亮,但真实性几乎为零,不过是小说家的渲染,大家权当一乐,聊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吧!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这是姚雪银历史小说《李自成》里面的经典桥段。

当时我读大学,看到这一段,由不得拍案叫绝。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话说崇祯十七年,内忧外患,东有建州奴建立的满清政权不断入关抢劫,山海关早已形同虚设,西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不断蚕食鲸吞,整个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如风中的烛火一般,感觉马上就要熄灭。

崇祯烦闷之际,决定出宫去散散心,走到正阳门外,却发现有一个算命先生在那里打着一个幡子,上书“铁嘴神算”。崇祯上前打量,只见此人仙风道骨、气质超凡,想来是神仙下凡,如果能让他指点一二,说不定能够让大明江山转危为安!

看到身穿便服的崇祯到来,铁嘴道士说“请问阁下是算命还是测字?”

崇祯回答:“测字,想问国事如何?”

铁嘴说“阁下要测哪个字?”

崇祯答道“有!”

崇祯本以为,有字意味着“大有”之卦,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就能让大局转危为安。没想到铁嘴大摇其头说:

“阁下,不妙啊!这个“有”字就是大明二字去掉了“日”字,大明江山塌了半边,不妙不妙啊!”

崇祯大惊失色,赶紧改口“不是有没有的有,是朋友的友!”崇祯以为,大明还能没有朋友吗?

没想到,铁嘴的解释更绝——“友字更不妙!友就是反字出头,反贼有了出头之日,还有大明江山的好处吗?”

崇祯觉得,铁嘴这是强行解释了,于是改口道“不是朋友的友,是理由的由!”

铁嘴一语道破,这和“友”字一样!由是田字出头,种田汉们一出头,那不就是老百姓们都要造反了吗?

崇祯表示不信邪,再次改口“不是朋友的友,是申猴酉鸡的酉!”

铁嘴则说“阁下,测字都是一字千金,一个字就能断出来,你何必换了两次,莫非有什么执念不成?”

崇祯“这酉字,可有妙解?”

铁嘴则说“罢罢罢!本来不要说的,你既然非要听,我就说给你听!这个酉字,就是九五之尊的尊字去掉头上两点,去掉脚下一寸,掐头去尾的九五之尊,还能存活吗?”

崇祯顿时觉得五雷轰顶,一阵晕厥!

旁边太监王承恩看不过去了,不是申猴酉鸡的酉,是曲径通幽的幽!

铁嘴说,你换一万个字,命运都不会改变,幽字就是山中挂着两根绳,有两个人要上吊了!

王承恩也被镇住了!

不久后,李自成军队打到北京城下,万念俱灰的崇祯皇帝带着太监王承恩在故宫后门的煤山上一人一根绳子,上吊自杀了。

必须承认,算命测字看风水这些东西都是封建迷信,通过这些东西想要预测或者改变自己人生的走向,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也必须看到,算命测字对于被算命的人来说,又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类似于俄狄浦斯效应,当一件事已经被预测到,不管是当事人千方百计避免他的发生或者潜意识促成他的发生,都会造成这件事的发生。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乌鸦嘴效应”。乌鸦说什么坏话都是准的,喜鹊说多少好话都未必会实现,这就是“墨菲定律”。

这个故事的其他版本中,算命的铁嘴先生其实是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李岩所假扮而成的。这一切,是李自成兵不血刃取得北京城的攻心战,事实表明,他也确实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在我国很多的历史小说中,类似于铁嘴这样的神人特别多。比如在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中就出现了邬思道等三个神人。只不过在电视剧中被消减为一个人了。

与这个故事很相似的,还有一个是来自于熊召政所写的小说《张居正》。好像是一个邵先生算命的,直接导致了张居正搞掉了高拱。这个故事你知道吗?


历史知事


哈哈,这个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历史,姑且当做是饭后谈资来看待吧。

在崇祯皇帝自知大明王朝日薄西山的时候,心灰意冷的他来到街头闹市,看到有个算命先生在路边摆摊,于是便心生新意,想过去算一下大明的前途命运,也权当做是自我安慰了。



于是他走上前去,让算命先生帮自己测一下字,算命先生问他要测什么字,崇祯一想,便出了一个“有”让算命先生测算。算命先生问崇祯要问国事还是家事,崇祯自然回答问国事,本以为算命先生能够给自己一个好结果,谁知道算命先生神情凝重,给崇祯解了这个字。

他说,“这字不好,为什么?你看这个‘有’啊,上面是‘大’的一半,下面是‘明’的一半,这意味着大明江山去了一半了,你说这国事能好吗?”崇祯心头一凝,尽管知道大明难逃此劫,但是他没想到算卦的都和他这样说,这让他心中就更加没了底气了。不过他还是心存一丝希望,便同算命先生耍赖说他说的不是“有”而是“友”,让算命先生重算,寄希望能够有个好结果。

谁知道算命先生又给了一个不好的说辞。“这个字同样也不好,为什么?你看朋友的‘友’,是反贼的‘反’字出头,反出头不是朋友的‘友’嘛,更不好。”崇祯眼前一昏,心想这算命的前后都有理了是吧。于是又打算耍赖,说他要测的不是“友”而是“酉”让算命先生再算。



算命先生又有了他的说辞,讲:“你看这个‘酉’,是九五之尊的那个‘尊’字,砍头砍脚,皇上都没了,你说这个国家还能好吗?”

崇祯听后,心头一凉,垂头丧气的离开,他自己心底最后的希望也在此刻荡然无存,毫无斗志可言。最终的结果我们都是知道的,大明王朝被李自成推翻,而崇祯也落得个煤山自尽的下场。


妙龄老翁谈历史


有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算卦的事有许多版本,不过不是崇祯自己去的,而是派大太监王承恩去找算命先生。亲们不必当真,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即可。

不过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从中可以了解一些心理学,那就是通过暗示可以左右一个人的行为。在讲这件事之前,我先和亲们分享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死刑犯,在处死他之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事先行刑官告诉他要用激光刀在手腕处穿刺一个洞,血会慢慢滴落,大约两天后,人就因流光血而死亡。

行刑那天,执行官对死刑犯说:“为了防止你害怕,出于人道主义要用黑布蒙上你的眼睛,然后用无痛激光割个小口。”



事实上心理学家只是蒙上了他的眼,绑住四肢,在旁边地上放了一个脸盆,盆的上方悬挂一个瓶子,里面的水隔一分钟落一滴,这滴冰凉的水滴首先落在手腕处,然后聚集后滴落盆中。(亲们脑补一下当时的场景)。

结果你猜怎样?罪犯两天后死了,身上没有一点伤痕,原来罪犯在暗示的作用下死了。

崇祯算卦的事就是利用暗示杀人的翻版,事情是这样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兵围北京城,崇祯在内外交困情况下,命贴身太监王承恩进城找个算卦的问下国事。崇祯此时也是昏了头,当政时不问苍生,现在出事了问神仙。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在这一天也想进城打探下宫中情况。



宋献策原本是测字、算命先生,精通六爻八卦、周易和奇门遁甲等理论知识。他的杰作是在李自成起义之初制造了“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意思是说“姓李的将来要称帝”,这也是利用了暗示的理论,李自成真把自己当做真命天子了,他的队伍很快发展壮大。

纵观历史,宋献策就是一个江湖老油子,能洞察人心的“心理学家”。

宋献策乔装打扮一番,在北京城墙根摆开了卦摊,卦摊上一面布幡迎风招展,上书:“鬼谷为师,管恪为友”八个大字。

这时崇祯派来的太监王承恩看到了测字先生,当然他不认识宋献策。王承恩走了过来。宋献策看顾客上门,主动打招呼道:“客官要测字吗?保管百灵百验,不灵验不要钱”。

王承恩答言道:“我家主人是做官的,不差钱,现在天下大乱,主人让我问问国事如何?只要算得准,必有重谢”。

宋献策察言观色,看此人嘴上无须,说话娘娘腔,断定这是个宫中太监,又看他吃的脑满肠肥,油光满面,进而断定是个有身份的太监,至少在皇帝面前说上话的人,于是老宋打定了主意。



“我说灵验不算数,客官写个字一测便知”宋献策说道。

“不用写了”,王承恩说着话用手一指布幡上的“管恪为友”的“友”字,就这个字吧。

宋献策看了一眼,把“友”字端端正正写在纸上。装作掐指一算,沉吟片刻后,眼珠一转说道:“客官若问国事,这个字恐怕有些不妙。”

“主人来时吩咐就是问国事,先生但说无妨。”王承恩不耐烦说道。

宋献策:“你看这「友」字,遮去上边那半撇就是一个「反」字,客官测的是「友」字,恰恰是「反」字出了头,若从字形来看,恐怕是「反贼」要出头了。

王承恩急忙改口说:“不是这个「友」字,是有无的「有」字。

宋献策在纸上写下了「有」字,实际写字的功夫老宋脑子在极速考虑下面如何忽悠王承恩。




宋献策放下笔,很神秘小声说:“这个「有」字更加不妙。

王承恩急忙问:“先生快点告诉我哪里不妙?”

“你看着「有」字,上面是「大」字缺一捺;下面「明」字却无「日」,这就说明「大明」的江山已经去了一半,缺「捺」就是「无奈」,对时局无人能改变,无「日」就是「来日无多」,客官回去后让主人早做打算。

王承恩听了,头上直冒冷汗,可他仍想讨个吉利,又改口说:“不是这个「有」,是「申酉」的「酉」字。

宋献策还是老样子,把「酉」字一笔一画写在纸上。然后掐指一算。片刻,宋献策故作惊讶说:“这个字更加不妙,客官还是换个字吧。

王承恩急眼了。“就这个字,先生但说无妨”。

“客官,还是别测了,钱我不要了,你走吧”。宋献策故意说道。

其实这是宋献策的攻心之计,在这节骨眼上,他料定王承恩不会走。

常言道:“天机不可泄露,客官不要为难在下了”。宋献策装作有口难言的样子说道。



王承恩着急的说:“一个民间测字,说说又何妨?”

宋献策看火候到了,于是说:“客官,恕我直言,这「酉」字十分不吉利,他是「尊」字的中心,「至尊」就是皇上,可这个「酉」字,上无头,下无脚,如此看来岂不是“至尊”要斩头斩脚吗?

王承恩听罢吓得魂飞魄散,扔上银子就跑回了宫。

等回宫见到崇祯皇帝后,一五一十把经过说了一遍。只见崇祯面色发白,惊慌失措,他急忙把王承恩打发走了。

回到后宫,崇祯逼着皇后、妃子们上吊,然后杀死了女儿,把儿子交给手下保护出了宫,他自己来到景山上吊自杀了。

结语:崇祯上吊自杀有暗示的结果,一个人感到前途渺茫时,千万不要找测字和相面的,这些所谓的半仙都是根据你的行为来判断,这些人知道,只要找他们算命,断定你肯定遇到了什么事,然后说些两头堵的话,让你自己找结果。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世上哪有“什么半仙”啊!


秉烛读春秋


崇祯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留下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不乏后人污蔑之词。

“不以成败论英雄”自古以来就是古人所推行的价值观,但是真的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更多的是“成王败寇”,失败者根本没有发言权,更加没有人会为失败者“美言”。

所以崇祯留下来的笑话越来越多、越传越广,一直到今天都广为流传,所谓的崇祯与算命先生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崇祯其实是非常热爱大明的,一心一意的想要将大明朝发扬光大,但是事与愿违,积重难返的大明遇到“志大才疏”的末代皇帝,想要振兴也难啊。

明朝的局势实在是令崇祯心烦,因此特意微服私巡,也想要给自己散一散心。

但是没有丝毫生活经验的崇祯,就算是乔装打扮,在有心人眼里也像夜晚的明灯一样醒目,更不要说大明皇宫筛子一样的保密措施。

偏偏好运气在登基以后就已经用尽的崇祯,遇到了李自成派进北京城里打探消息的谋士,于是好戏开锣。

一位“乔装打扮”非常失败的亡国之君,找到算命先生开口就要“算国事”,就差直接跟算命先生说我是“皇帝”了。

精明的算命先生没想到能够遇到这样的好事,本来只想打探消息,现在遇到打击崇祯的机会,当然要好好把握机会。

崇祯找算命先生测字,先出了一个“有”字。

算命先生说,“有”字,就是“大”“明”两个字各剩下一半,表示大明朝只剩下半壁江山了;

崇祯改口说,我说的是朋友的“友”

算命先生却说,“友”字,就是一个“反”字出头,反王、义军都出头了,大明朝还有什么指望啊;

崇祯冷汗直流,连忙改口说,我说的是十二地支中的“酉”字。

算命先生才智非凡,不慌不忙的说,“酉”字就更不妙了,这是“尊”字要砍头断脚,连最尊贵的皇帝都砍头断脚,大明朝还有什么希望?

这下子崇祯彻底的心灰意冷,认为大明朝的灭亡是天意,再也不心存侥幸了。

尽管如此,算命先生还不放过打击崇祯的机会,在崇祯掏钱的时候毫不犹豫的表示“阁下晦气太重了,我可不敢收死人的钱”。

崇祯伤心欲绝,就连想要招安李自成的计划都放弃了,回到皇宫就在煤山自缢身亡了。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实的一面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这是一条流传极广的小故事。它暗示了大明江山的易手,已是命中注定。

故事的主人公被认为是崇祯皇帝,配角则是一名算命先生。时间发生在明朝末年。

李自成即将兵临城下,崇祯皇帝下令勤王的将军们,吴三桂正慢慢腾腾往北京赶,左良玉、黄得功音信全无,求天天不应,拜地地不灵。怎么办?崇祯有办法,他带着一个小太监出宫了,要去求神问卦。

1、三句话吓尿三次

话说崇祯早就听说北京城里,有一名算命大师,无卦不灵,无问不明。于是在小太监带领下七绕八拐,找到了这个算命大先生的摊子前。于是发生了如下的一段对话:

“先生,我想测个字。”

“这个老爷,你想算什么呢?

“算,算,就算下大明的江山。如何?”

“本人无卦不灵,无问不明,无可不算,无字不测。老爷尽管说来。”

“好!如此说来,我就说了,朋友的友字。”

“稍等。容我算来……哎呀,这个,这个,不好!反叛已出了头。”

“先生误会,误会了,不是朋友的友字,我其实想测下酉时的酉字。”

“稍等。容我算来……哎呀呀,这个,这个,大不好!九五之尊没了根基!”

“先生误会,误会了,不是酉时的酉字,我其实想测下有无的有字。”

“稍等。容我算来……哎呀呀呀,这个,这个,大大的不好!大明天下已剩下一半!”

这个挨千刀的,回去我就让锦衣卫割你舌头。“哎呀呀呀呀,呀呀呀,我说先生你这里有尿不湿卖吗?我这都尿了三次了。”

2、编故事的是段子手

谁说段子手是因为网络才有的?这个故事证明,至少在N多年前就有人擅长编段子啦。而且直接编到崇祯的头上,反正他老人家早吊死了,有本事去阴间找他对证吧。

据说,这个段子最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相声艺人拉场子耍贫嘴时,就当众讲过。不过主人公并非崇祯,而是某位王公大臣。想必随着人们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干脆把主人公换成了崇祯。

要说起来,古人在编段子上一点也不逊色于现代人。下面再来讲一个古人的段子:

五代时有个官场不倒翁名叫冯道,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为相。改朝换代时,别人的脑袋落地,他却纵横官场20多年,每朝每代都是肱骨之臣。说是有一天,他和自己同朝为官的大臣和凝发生了一段对话。

和凝:“冯大人,你新买的靴子是今冬流行款哎,眼光好好准,多少银子? ”

冯道一听,知音啊!刚才还有人说我穿着太显嫩,看来还是有人说好的。于是他显摆着亮出左脚的靴子说:“900块钱,网上专卖店同款同价,不打折。”

和凝:“此话当真?不对啊,不对了,我可能被骗了。”然后回头说,“快去把管家叫来,这个小屁孩把我当傻瓜了。”

一会儿管家来到。和凝已抓起了鞭子,“你小子,给我交待清楚,人家买的900块钱,你给我买的这一款怎么是1800块钱 ?多出来的你私吞了吧?今天说不清楚,我就抽死你个专吃回扣的家伙。”

冯道一听,这是要出人命啊,怎么办?能难住我的人还在他母亲的小腿子里哪。于是他又慢慢亮出右脚的靴子:“和大人,我这一只也是900块钱。”

终于知道你为什么叫“官场不倒翁”了!这机智都是眼睛一闪就来的,随口一说就有的。高手啊!

3、说点正事:崇祯的江山不是算丢的

后人编排崇祯和算命先生的故事,不过是拿皇帝调侃一下,娱乐下心情。现在说点正事吧,崇祯的江山丢了跟算命没关系,跟他的算术有关系。

算术?对!他的加减法算错了。

加法:不管是杨鹤、洪承畴、曹文诏,还是陈奇瑜、卢象升、杨嗣昌、熊文灿,你们本事都挺大是吧?俺也不含糊啊,18岁登基,三下五除二就灭了盘根错结的魏忠贤一伙人。你们的执行力,加上俺的智力,大明江山妥妥滴啦。

减法:7个总督、11个巡抚你们全是草包啊!关外那万数个女真兵、陕西那点没啥战斗力的农民军,你们折腾这么多年灭不了。光知道吃我的军饷,不干点正事,连袁崇焕也想骗俺!我先把你们给灭了吧。

这么一加一减,大明江山彻底没救了。历史上多数末国之君是亡于懒政、惰政,只有崇祯是亡于勤政!对于崇祯来说,活干多了,真不如不干。也许没有你瞎折腾,大明还亡不了。

治国理政,不是加点什么猛药烈火就行的。治国理政,也不是杀点剐点就成的。唉!崇祯,一加一等于几?

——看看你小学算术过关了没。


指动济南


毅宗烈皇帝为国事操劳,宵衣旰食,汉奸泼这种脏水有什么意思?十八子主神器,主什么了呢?主得自己杀了罗汝才,主得自己一溃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