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先把标题里问题的答案放在前面:(1)《诗经》里的“汔可小康”,“小”指的是稍微、稍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小”是“轻视”的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14课,同样是讲三个字,其中两个是“茻”部汉字,一个是“小”部部首汉字小,具体如图:

《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今天要讲的三个汉字)

1、莽。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mǎng。给的解释是:“南昌謂犬善逐兔艸中爲莽。”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称:“南昌謂犬善逐兔艸中爲莽。从犬茻。此字犬在茻中。故称南昌方言、说其会意之恉也。”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称:“经传茻字皆以莽为之。”薛传钧的《答问疏证》里说:茻,众艸也,是正字。……‘南昌谓犬善逐兔艸中’为莽别一义。汇总一下,许慎说南昌方言里有称莽的意思是犬善逐兔草中是这个字的会意义,它的正字就是茻,上一节已经讲过茻字,茻的本义就是众多的草。南日方言又以犬善逐兔草中造出会意字莽。茻是莽的正字,莽是茻的俗写。所以莽的本义也是众多的草。

《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莽的本义也是众多的草)

《左传.哀公元年》:“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杜预注说:草之生于旷野莽莽然,故曰草莽。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一引《说文》:“木丛生曰榛,众草曰莽也。”形容树木多用榛,形容草多用莽。李白的诗《古风五十九首》也有:“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榛莽也是并列的,由此可见,莽字《说文》里记载的本义在唐以前很可能就是“众草也”,我们【猜想】大概率是唐前传写窜改而改定《说文》时改掉了这个意思,只留下了南昌方言会意这一个义项,就是“南昌谓犬善逐兔艸中”这样一个意义,我们用这个意义解释这个字的会意字字形,用它的本义“众多的草”解释意义。

《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犬善逐兔草中)

本义之外,莽还有如下意思:(1)草。《小尔雅.广言》称“莽,草也。(2)大;广阔;深远。《小尔雅.广诂》称:“莽,大也。”《九辩》有:“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王逸作注说:“周行旷野,将何之也。”广阔深远的旷野无边无际,一身漂泊何处是归处呢!(3)粗率;冒失。比如鲁莽;莽撞。(4)一种竹子。《尔雅.释草》里有“莽,数节”郭璞的《尔雅注》称:“数节,促节也。莽竹节短,盖如今之马鞭竹。”手头没找到马鞭竹的图片,就上一张短节竹的图片吧,总之莽竹是竹节短的竹子:

《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短节竹)

此外,莽还是姓。《通志》有载。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作máng。读音出自《集韵》谟郎节切。专用于词汇莽苍。指郊野苍茫的景色。《庄子.逍遥游》有:“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成玄英《庄子疏》说:“莽苍,郊野之色,遥望之不甚分明也。”这句话的大意是: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

《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郊野莽苍)

莽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莽的小篆写法)

2、葬。读zà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藏也。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这里的薦,指的是草席,也指野兽吃的草,古人也用草席卷人安葬,同时也是为了藏起来不让野兽吃掉或者让人们看到。按照易经上的话:古人人死之后,埋葬时,往往在身上盖上厚厚的草,所以

葬的本义就是掩埋尸体。我们看字形:

《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古文的死与葬)

看字形,古文的“死”字,一半是尸体,一半是灵魂,尸体与灵魂分离,就是人死了。然后用草盖上,就是安葬。《礼记.檀公上》:“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就是把尸体藏起来。比如《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再比如《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就是把花掩埋起来,如图:

《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黛玉葬花)

后来又泛指处理尸体的方式,比如:火葬、天葬。葬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葬的小篆写法)

3、小。读xiǎo。这个字是《说文》540部“小”部的部首汉字。现代汉语201部部首检字法仍有小部。小字是表意字。甲骨文或金文都是三个小点表示形状不大,小篆字形稍变,到隶书时,隶定为“小”。如图:

《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小字的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给小字的解释是:“小,物之微也。”

小字的本义就是细;微。与“大”相对。

本义之外,小字还有很多意思,举常用的说说:(1)狭隘;不足。《礼记.表记》:“义有长短小大。孔颖达《礼记疏》称:”小谓所施狭近也。“(2)轻视。比如《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这是孟子以此为喻,说明“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道理。大意是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了“大”才显“小”。所以登上东山,就以鲁国为小,登上泰山就以天下为小。对于见过大海的人来说,天下的水就不在话下;对于曾在圣人门下学过习的人来说,天下庸人的俗论就不屑一听了。

《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泰山孔子小天下处)

(3)年幼的人。《诗经.小雅.楚茨》有:“既醉既饱,小大稽首。”郑玄《诗经笺注》称:“小大犹长幼也。”大意就是:酒饭吃饱喝足,老幼一齐叩头致辞。(4)低微。《诗经.邶风.柏舟》有:“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大意就是:愁思重重在心头萦绕,一群小人都恼我。(5)妾,小老婆。旧时女子给人做妾,也称做小。(6)谦词。比如《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矣,未尝君之羹。”古人常常自称小人,就是这个用法。

(7)表示对小辈的爱称。比如小李、小王、小宝贝。(8)作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稍微、略微”。《诗经.大雅.民劳》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康,指的是安定,大意是:人民劳苦之后,乞求能稍稍安定下来。这大概是最早有关“小康”的记录了。不过,那时的小康,跟现在的“小康”社会所讲的小康,意义已经有差别了。

此外,小还是姓。《万姓统谱》有载。小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114课:《诗经》“汔可小康”,“小康”是何意

(小字的小篆写法)

有朋友说《说文解字》读起来一片密密麻麻的小字,看着眼疼,这很可能是手中的版本不对。我们课程学习的《说文解字》是中华书局版本的注音版,这是我们平常说的“大徐本”的新印本。优点在于有拼音、笔画检索,相对于古本《说文》已经眉目清朗了许多,建议大家看一下手中的版本。

(【说文解字】之114,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