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是什麼意思?

大部分人聽到這兩句是出自《紅樓夢》:

妙玉說:古人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只有兩句好,說道:“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這兩句詩聽起來十分接地氣,是出自哪兒呢?

《紅樓夢》看過幾遍,妙玉也有印象,也記得有鐵檻寺和饅頭庵,但是因為不精研紅學,所以對妙玉並沒有多麼深的記憶。可說起這兩句古詩,那倒是可以深究一下。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是什麼意思?

范成大

原句出自范成大的《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

家山隨處可行楸,荷鍤攜壺似醉劉。

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三輪世界猶灰劫,四大形骸強首丘。

螻蟻烏鳶何厚薄,臨風拊掌菊花秋。

這一首七律,平起押韻格式,押“十一尤”韻。在第三句有出律,但是有原因,並不影響整首詩。具體的平仄規律講得太多,我們講到第三句的時候再提。

寫的什麼呢?我們看標題:《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重九日,那就是重陽節了,重陽節古人是要登高的,所以范成大就爬山去了,“行營”是尋訪或者路過看見的意思,他看見了什麼?“壽藏之地”。這個就是活人為自己將來修的墓穴,也叫做“生壙”。

范成大就沒忍住,開始吐槽了。但他是個詩人啊,自然引經據典,出口成句。

起句

“家山隨處可行楸,荷鍤攜壺似醉劉”接著題目而來,有感而發。題目是看見生壙了,范成大聯想到自己。“行楸”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往土裡埋。楸樹是用來做棺材的,“行楸”就是可以拿來做棺材。咱們扛把鐵鍬,帶上一壺酒,就好像當年喝醉酒的劉伶一樣。這裡面就有典故了。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是什麼意思?

劉伶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就是那位為了不當官喝了酒滿街裸奔的人物。但是這兒呢,用的是他另外一個故事。他經常坐著鹿車,帶一壺酒,使僕人扛著鍬跟著,說:“死了就把我埋了。”他置生死於度外就是這樣。這故事用在這兒,其實也是反諷那些生前就為自己修墳墓的人,便有生壙,誰知道你?劉伶這種高士,隨便埋在哪個角落,也名聲傳世。

承句“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就是妙玉套用的詩句來源了,但是妙玉——也就是曹雪芹在引用的時候改了一個字,把“門限”改成了“門檻”。這是改得非常好的,對應了《紅樓夢》書中的“鐵檻寺”和“饅頭庵”(水月庵別稱),又指明瞭范成大這句詩的出處。因為這兩句詩也並非“鐵門限”和“土饅頭”的原創。

王羲之的七世孫,隋代高僧智永和尚,繼承家風在雲門寺練書三十年,書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諸寺。因求書者眾多,住處門檻幾被踏穿,遂包以鐵皮,人稱“鐵門檻”。這裡用來顯示門庭高貴,長盛不衰。

而“鐵門限”和“土饅頭”的對應說法呢,則來自唐代詩僧王梵志的二首打油詩,

《世無百年人》

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

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城外土饅頭》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這兩首打油詩直白淺近,卻又有些佛學哲理思考在裡面。將墳墓比作“饅頭”,將活人比作饅頭裡面的餡,也算是幽默得很。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是什麼意思?

王梵志

“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作為頜聯對仗,意思也很好理解。你便有為了千年長盛打造的鐵門檻,終歸逃不過人生最後一抔土。唯有一點“鐵門限”三個字平仄按照格律該是“平仄仄”,但“鐵門限”也好,“鐵門檻”也好,都是“仄平仄”,這是出律了的,但是由於“鐵門檻”是專指的名詞,有不可替代性,特別是在詩意中與“土饅頭”對應,所以只好“不以詞害意了”。大家知道就行,這不影響這首詩的誦讀和詩意。

頸聯“三輪世界猶灰劫,四大形骸強首丘”。這個還是七律寫法,“轉”。由前面兩聯的所見所感轉入佛家世界觀的思考,進一步加深詩的主題。宋詩和唐詩的區別就在這裡,唐詩吟風頌月,吞吐萬千,意在言外,而宋詩則為講理詩,就是愛講道理,所以在詩歌飛揚上不及唐詩的氣象。

何為“三輪世界”?按照佛經的說法,世界是安置在風輪、水輪、金輪之上的九海八山,所以大千世界又稱為“三輪世界”。這大千世界啊,不過是萬千之劫後的餘灰。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是什麼意思?

三輪世界

何為“四大形骸”?佛教認為人分精神和肉體,但是剝離精神,肉體分為四大:皮肉筋骨屬於地大;精血口沫屬於水大;體溫暖氣屬於火大;呼吸運動屬於風大。四大和合就是肉體所依,一旦人死了,皮肉筋骨歸於地;精血口沫歸於水;體溫暖氣歸於火;呼吸運動歸於風。“四大形骸強首丘”,《哀郢》詩: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傳說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頭朝著它的洞穴。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若是死了啊,就把這肉體凡胎還給四大,消散在風裡面,也比歸葬故鄉要強啊。

尾聯“螻蟻烏鳶何厚薄,臨風拊掌菊花秋”。律詩行文規則,尾聯要“合”,首聯是登山所見,尾聯自然要合回去,回到重陽賞秋菊。出句“螻蟻烏鳶何厚薄”又有典故,出自《莊子·雜篇·列禦寇》: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莊子要死了,弟子要厚葬他,說如果葬薄了,怕烏鴉、老鷹吃莊子的肉體。莊子說:“露天被老鷹吃,埋在地下被螻蟻吃,反正都是被吃掉,奪了老鷹的食給螻蟻,有點偏心吶。”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是什麼意思?

莊周

反正死了就是要被自然回收,隨地埋和建造豪華的生壙有什麼區別?我在這重陽登高賞菊時,臨風拍掌大笑這些看不透的人。

整首詩大概就這意思,因為范成大脫胎於江西詩派,所以喜歡用典,整首詩的講解就有些亂。大家將就著看。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是什麼意思?

妙玉

至於妙玉為何獨獨推崇這兩句?

大概跟她自身是個尼姑有關吧。看透生死是她的日常參透,但是按照她的判詞: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免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結局可不怎麼好。沒有了賈府的鐵門檻照顧著,便看透了生死,卻也沒辦法活透人生。

何況,她對漢晉五代唐宋的詩的看法,也證明她不諳世事,不懂除了鐵檻寺和饅頭庵之外,還另有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