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書被尊為世界名著,但我為什麼感覺讀起來索然無味呢?

北辰梓懿


我讀名著是因為小時候家裡有個親戚,她總是跟我提起很多人物,經常說:“就像《XX》書裡的XX人一樣。”我當時覺得懂得好多啊,於是出於給自己掃盲的虛榮心,我開始讀書,那讀哪些書呢,自然就先從名著開始讀了。


世界名著指的是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認可和關注的著作,其價值由於已經超越了時代本身而得以流傳。


“名著”一般都擁有最廣泛的讀者。它們不是隻風行一二年,而是經久不變的暢銷書。


我個人認為不僅是世界名著,所有的書都分兩種:看得下去的和看不下去的兩種。

什麼書能看得下去呢?

那自然是自己喜歡的,每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都不盡相同,對於我自己,我就喜歡看推理懸念、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或者貼近生活的,能夠引起共鳴的。


對於世界名著看不下去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幾點:

1. 晦澀

有些名著,尤其是西方的名著,比較晦澀,比如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創作的長篇小說《尤利西斯》,作為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首,並被奉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整部作品隨著作者意識的流動發生變化,像是各種文本形式、語言的雜交,內容上實在太過艱澀,需要對照和查閱的內容太多,尤其是哲學、宗教方面的。我個人就是買了很多年,就總是覺得讀不下去,感覺總是看不太懂。


2. 時代感

每一本書,都是有創作背景的,作為今天的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需要融入到那個時代,才能更好的理解這本書。如果我們不懂那時的歷史背景,我們在讀起來就很難,讀著讀著就讀不下去,索然無味了。


3.長篇鉅作

很多世界名著都是長篇鉅作,都是有歷史、有思想、有文化、有內涵的,篇幅往往都很長,短一點的都三四十萬字,長的更是高達百萬字,對於各種拖延症的我們,很難有耐心一點點讀完。


4.脫離自己的興趣

在這一點上,就如同“道不同不相為謀”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如果讀的書所描述的故事,以及涉及的領域跟自己的興趣愛好偏差太大,就很難有耐心把它讀完,即便是讀完,也是囫圇吞棗,沒有自己的深刻體會。


所以我個人認為,固然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尤其是世界名著,但是世界名著那麼多,也請不要為難自己,在自己感興趣的世界名著中花些心思,認真閱讀吧!




簡秋彌生


我在十五歲至二十五歲這十年間,特別喜歡看書,並且我不挑書,雜誌,報紙,武俠,言情……,一句話什麼書都愛看,睡覺的床上墊絮下放幾本,桌上也是書。有一次,跟書友換到一本世界名著《飄》(即亂世佳人),我高興極了,可我這麼愛看書的人,連五頁都看不下去。後來又接觸到《廊橋遺夢》,也是無法看玩!我在想,這麼出名的書,為什麼我看不下去呢?一,人名,地名翻譯成一大串,並且還很多不是我們常見的字,書看了幾頁,難記住一個人名地名!二,故事情節有些平淡,不像我們閱讀習慣,一個小高潮接一個小高潮。名著好像都喜歡炫弄文字,一個景點,人物外貌描敘好久,不幹練!………


半生浮沉皆看淡


看名著覺得索然無味很可能是你的閱讀品味跟名著不在一個層次上。這並不代表你就很low或者沒品位。人的閱讀品味是會隨著你的閱歷你的性情而變化的。所以也許你只是沒發展到那個階段而已。

像我自己,小時候鄰居的姐姐有一套世界名著,好幾十本。我看過幾本,都覺得不太看的下去,完全不覺得好看。那時候覺得天底下最好看的書就是鄭淵潔童話。後來看瓊瑤幾乎每一本都看過。那時候朋友推薦亦舒,雖然同是流行愛情小說,亦舒的書我是看不下去的。但是再過幾年,我覺得只有亦舒寫得現實的都市女郎才對我胃口。後來喜歡看金庸。再後來覺得二月河實在寫得太好了。現在我依然會看一些流行小說,但是會覺得心底裡希望看點更考究點的書。例如看小說希望看到更細膩的描寫,看到人性的善惡交織,看到在大時代下的掙扎和奮鬥,看到軟弱與堅強,自私與忘我,各種人性和衝突,妥協和堅持。例如希望看一些人物傳記、報告文學甚至有點偏學術的書。其實隨著閱讀量的增大,自己閱歷的增加,人的閱讀品味是會提高的。有的人可能比較早進入這個狀態,有的人晚一些。我覺得如果實在看名著看不下去就不要勉強。閱讀首先是一種快樂。我們不看世界名著,依然可以找到很多雖然不是名著但是非常出色的作品。我的建議是首先享受閱讀的過程。儘量挑選不要太差的書籍。比如就算你看愛情小說,挑三觀正一點的,邏輯嚴密一點的,文筆好一點的來看。當你看慣了優秀作品,你就很難退回到胡寫瞎編的作品裡了。這樣慢慢地你的閱讀品味會提高。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真正能欣賞名著的優美的。


Dan44850483


哈哈哈我也叫梓懿,在昆明滇池旁邊,好巧好巧~

小時候被列了好多書單,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悲慘世界,我的大學什麼巴拉巴拉…那時候並不知道讀這些玩意兒有什麼用,甚至茶花女這一類的書直接把它當小說看,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是反映了一定的現象,道理,社會背景或者被大家廣為流傳…但是每個人口味不一樣,有的人就喜歡看小說,有的人就喜歡讀傳記,曾經有個毒雞湯說,你看的2%的書能真正用到就不錯了,我們之所以看這麼這麼多的書,只是為了不要漏掉那可憐的2%~每個人看書的目的也不一樣,有的人汲取知識的地方太多,渠道太廣,看書可能反而耗費很多時間,有的人看書對他生活沒毛的幫助,有的人看書為了取樂,那還管看什麼書呢,依我看名著反倒不如一個搞笑的沙雕段子容易取樂~

我喜歡看名著,很多東西初讀無味,反過頭來想其中的諷刺意義或者警醒世人的地方真的讓人茅塞頓開,有時候也只是喜歡其中的一些描寫刻畫,覺得三言兩語就很傳神,值得學習和應用,有時候也是強迫自己看,比如魯迅和高爾基的書,我是真心不喜歡…怎麼看都味如嚼蠟,可能太深奧我還太淺薄,或者是他反應的時代背景我太陌生,政治角度我還不瞭解…

看書之前先想明白,我為什麼要讀書,打發時間?尋找樂趣?學習歷史時代背景?走近一個作者的世界?學習表述方式和手段?

如果你真的想讀名著,又覺得一些很晦澀無聊,我覺得不如先從短篇小說入手,莫泊桑的,歐亨利的,茨威格的,都很有趣,語言精煉,表述傳神,而且沒有很多故弄玄虛的東西,很貼近生活哦~

呃…好的外文翻譯很重要…我之前很喜歡六角叢書的版本你可以考慮試一下


懿吱狐


小時候,大約剛上小學,外婆說啤酒是液體面包,可好喝了!於是可愛好奇的我就乘大人們睡午覺的時候,自斟自酌了大半瓶,後來踉踉蹌蹌搖擺進學校,睡在課桌上沒法正常上課,被大人們接回家睡覺了!

有時候,世界名著何嘗不是小時候那瓶啤酒,因為自己身體沒發育好,自然無法享受其中的滋味,難受而且大醉!

高中的時候我依然喜歡去外婆家玩,因為舅舅房間有一個大書架,感覺什麼書都有,自然也不缺乏世界名著,語文老師說多讀名著,那裡面很有營養,會提升你的人生品味,豐富你的人生閱歷······

於是我硬著頭皮看《簡愛》、看《理智與情感》、看《紅與黑》、看《舊約全書》、看《靜靜的頓河》、看《魯迅全集》、看《戰爭與和平》、看《套中人》,看《唐詩宋詞鑑賞詞典》······硬著頭皮把整個書架上的書全看完了,最深的感受就是想罵人,好枯燥好無聊,好深奧!

外國人講一句話翻譯過來為什麼那麼長,魯迅寫的文字為什麼那麼沉重,耶穌不就是中國的老天爺化身麼,愛就愛麼想那麼多,唐詩宋詞非要那麼刻板排列麼?看完後沒幾年就忘完了!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經歷多了,看的東西多了,見過形形色色的人,認識了繽紛美妙的世界,我也漸漸懂了一些,消除了年少時的疑問。

所謂的世界名著,大多是屬於作者所屬時代的宏偉史詩啊,這些著作能被大眾敬仰和流傳,必定是有它獨到之處!我們如今的人橫跨時間的隔閡去閱讀,自然有代溝,怎麼消除,就是去了解作者信息,瞭解作者所處的時代,你就會猛然發現,環境雖然變了,但那許多名著所揭示和表達的道理,卻歷久彌新!至今還啟發和感染著後來的我們。

比如,老天要是公然和人作對,任何人都難以對抗!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過去是假的,回憶是一條不歸路!沒有人對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自己記憶力差,有的記住了,有的反覆看還是忘記,就只剩下一些句子在腦海漂浮,隨著年齡的增長總會在某個或低沉或憤怒,或狂妄或自輕的時候,突然從腦海裡冒出來,扶持我鼓勵我安慰我!

現在我明白了,有些東西讀起來索然無味,可是它卻幻化為你生命中的良師益友,會潛移默化間指導你、幫助你,比如世界名著!有點類似於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感覺吧!有些東西,讀起來嗨到爆,比如網文,可嗨過也就過了。

總之,世界名著長著一副嚴肅古板的樣子,讓後代們難以親近,甚至有些隔閡,但它卻是你最好的朋友!

(寫完收工,發現自己廢話這麼長,能看到這裡的,給你一個贊,哈哈)


紙墨晴空


這位朋友很誠實,其實覺得一些所謂的世界名著索然無味沒什麼好丟人的,這才是正常的反應。我不相信有人看所有名著都會看得津津有味。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書傾向,沒有什麼書能滿足所有人的胃口,讓所有人都喜歡。我們拿一些小說來舉例。

巴爾扎克絕對夠得上世界級文學大師了,《人間喜劇》也絕對是名著了。有人這麼評價他的寫作風格:

巴爾扎克的故事就像一個能力拙劣的農婦,想燒火卻弄了一屋子的濃煙,嗆得不行。正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噗嗤”一聲火著了。

如果想體會這種感覺,可以翻翻《高老頭》。但我就是不喜歡這種風格,看到前面幾頁覺得索然無味不想看了難道不正常嗎?這沒什麼丟人的,講故事的方式不一樣,大仲馬的書就很精彩,喜歡大仲馬不喜歡巴爾扎克,也是正常的。

還有人就是不喜歡俄國小說,人物名字太長記不住,情節不好看,不如法國英國的吸引人。還有人乾脆就不喜歡看外國小說,中國古典的小說卻能說得頭頭是道。這也是正常的。看著一些名著感覺索然無味,只能說明你不喜歡這種風格而已,並不能證明自己鑑賞水平不高。


還有一些名著是文學評論裡的名著,即有人評選它是名著,但作品本身可能並不怎麼樣。比如《尤利西斯》,誰知道這東西講了個什麼鬼玩意,它出名恰恰是因為別人看不懂。類似的像中國作家馬原的《岡底斯的誘惑》,在文學評論裡面地位很高,但實際上只是很小圈子裡面的吹捧。

這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或者從評論角度來看,叫做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這一類思想盛行有關。很多作品以讓人看不懂為目標,似乎只有別人看不懂的才是高深的。因為這一類書不需要自己去尋找市場,文學評論者們會蜂擁而上去把一部可能很爛的作品吹捧成很高大上的東西,自然就會有市場了。就像前文講過的《尤利西斯》,就被評為“文藝青年”必備的書,別管看沒看過,書架上沒一本都不好意思自稱“文藝青年”。

但真正的名著,不論是小說也好,文集也好,都是把高深的道理通過淺顯的語言傳遞給大眾,這才是書籍存在的價值。為了讓人看不懂而寫書,那就是寫給自己玩的,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喜歡看網絡小說而不喜歡看名著,也是無可厚非的。不要瞧不起網絡小說,它還有另一個正規的學名,叫做“通俗小說”,是通俗文學的一個部分。當今的四大名著都是屬於這一類。民國時期有名的作家,張恨水、張愛玲;當代最有名的通俗小說作家金庸,有人講他們的書沒有精神內涵嗎?那網絡小說裡面也很可能也存在著足以流傳後世的經典名著。


待曉兒


讀了的“名著”不少。但是記性差,尤其是國外的幾乎連名字都說不出來了。開始的時候喜歡小說,故事性強,覺得有趣,還有點哲理。後來喜歡詩詞,覺得意境悠遠,裝逼神器。最後喜歡的居然是小時候最排斥的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那些簡短拗口的文字現在讀起來才是回味無窮。

許多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除了一個故事,更多的是因為探討了“家國天下,階級人性”,這些東西翻開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你會發現到處都是所謂的家國天下階級人性。名著中引人深思的道理,就像鐵環上的鑽石,而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就是一個寶庫,滿地散落的都是金銀珠玉鑽石瑪瑙。


套馬的女漢子go


十幾歲時也慕名讀過不少名著,也碰到你所說的類似問題,無外乎文化差異,時代背景,還有自己的理解能力,國內的作品有時候也存在這方面問題,譬如巴金的家,春秋,現在讀起來索然無味,四書五經我基本不看。

還來說外國名著,可以向閱讀經驗豐富的老書蟲請教那些內容吸引人的作品先去閱讀,等積累了一定外國作品經驗再去閱讀就容易多了。根據個人閱讀經歷,可以推薦先閱讀以下作品:悲慘世界,票,基督山伯爵,巴爾扎克短篇小說選,十日談,鋼鐵是怎樣練成的,巴黎聖母院,海底兩萬裡,魯濱遜漂流記。

不建議先看的:安娜卡列尼娜,大衛科波菲爾,德伯家的苔絲,雙城記,簡愛,傲慢與偏見,萌芽,

我讀外國名著也有二三十部了,總體說來外國名著比起我們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典籍差別還不是一星半點,如果不是真的喜愛,就別為了沽名釣譽去受罪了,還是多讀讀中國古典,四書五經我不會推薦,但相對通俗易懂的那些,除了四大名著,三言二拍,東周列國志都是趣味性,知識性很不錯的書,特別是東周列國志,文化,歷史,典故,軍事,政治,智慧,禮儀,讀一本勝過四大名著總和,只是半文言,讀的有些辛苦


獨行的旅客


很正常。

無論國內的、國外的,讀好多名著都會遇到這個問題。

從我的閱讀來說,有幾種情況:

一、沒有原因,就是不喜歡。比如《紅與黑》,換了司湯達的另一本《巴馬修道院》,還是不喜歡,似乎不需要理由,就像愛情不需要理由一樣;

二、我想是文化差異。比如,喬伊斯的《都柏林人》我非常喜歡,他的長篇《尤利西斯》和《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卻怎麼也讀不下去,我感覺最大障礙不是意識流,而是大量的宗教、哲學以及愛爾蘭的歷史這些內容,這種隔膜很難突破;

三、是敘述方式(文體)和語言的不適。既包括古典的(因為距今太遙遠),也包括那些現代派或實驗性的;

四、有些名著可能確實需要一些準備,要麼知識的,要麼閱歷的。比如,我高中時讀《安娜卡列尼娜》,一臉蒙圈!等我有了工作、成了家以後再讀,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怎麼應對呢?

對策一,就不喜歡,放棄好了,反正好書多的是。

對策二,更多的,還是需要一些耐心,需要一些方法,需要一些付出,甚至有的,還需要一些等待。

我們打遊戲的時候,也會有疲倦、乏味,甚至絕望(我想任何遊戲都一樣)。讀名著也是(讀名著本來也是遊戲的一種),等我們艱苦跋涉,終於撥雲見日、打出來一個極品時,獲得的回報也是加倍的!而更大的回報可能是,就此打開了一個新的場景!


光赫33749115


沒有長時間國外生活經歷的人,一上來就讀經典名著肯定會有些吃力。

吃力的原因是文化的差異,外國的人名、地名、背景還有敘述手法不太熟悉,不熟悉讀起來就會吃力,吃力就會感到乏味。

遇到這種情況,不妨先閱讀一些短篇小說,比如:項鍊、我的叔叔于勒、變色龍、老人與海。

這些短篇小說沒有囉嗦複雜的鋪墊,比較容易理解,等積累了一些閱讀經驗,對西方文化有了一定的瞭解,對外國作者的敘述手法熟悉了以後,再去看長篇名著,也就輕鬆多了,自然也就沒那麼乏味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讀名著一定要耐住性子,經典的作品情節必然不會是高潮頻起、特別引人入勝,需要反覆閱讀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