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山闪三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魏略

很多人说诸葛亮如果听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蜀汉北伐就可以成功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实现子午谷奇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一:夏侯楙真的如同魏延说的怯懦而没有谋略;

二:魏延真的能够在十天之内经过子午谷毫发无损的到达长安;

三:夏侯楙及长安御史、京兆发现魏延到来真的会不战而逃;

四:魏延占据长安城以后真的有足够的物资留给他供给军队;

五:来自东方的魏国援军真的需要二十多天时间才能到达;

六:经过斜谷入长安的诸葛亮部队真的能够在魏国援军到来之前与魏延汇合;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要想成功,这六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而完全实现这六个条件,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说第一个条件,虽然夏侯楙没有实战经验,但是好歹也是身经百战的夏侯惇之子,所谓“虎父无犬子”,魏延就一定能够肯定夏侯楙“怯而无谋”么?魏明帝曹叡知人善任,如果知道夏侯楙“怯而无谋”,还会让他镇守长安这么重要的地区么?假如夏侯楙并非“怯而无谋”,识破了魏延的计策,魏延这一万精兵,岂不会全军覆没?

第二个条件:子午谷崎岖难行,魏延真的能够在十天之内经过子午谷到达长安么?魏延能够保证行动的机密性么?假如魏国发现了子午谷出现蜀汉军队,调兵遣将在谷口阻击魏延,魏延就算凭借悍勇与军事能力突破谷口,到达长安之时,怎么也会有所损耗。即使没有魏军阻击,要想十天之内穿过子午谷,必定争分夺秒,不能有丝毫懈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将士都会累死或者因为踩到悬崖峭壁摔死,魏延几乎不可能把一万人毫发无损的带到长安。

第三个条件:长安曾是汉帝国的首都,被称为西都,一旦被蜀汉夺取,会动摇魏国的统治根本。蜀汉一旦夺取长安以及长安以西地区,完全可以迁都长安,来个“天子守国门”,这时候虽然魏国依然没有被消灭,距离兴复汉室还有一定距离,但是以及可以说完成了“还于旧都”这一步,长安如此重要,魏国怎么可能不重兵把守?既然长安重兵把守又固若金汤,夏侯楙就是再傻再胆小,也不至于看到魏延就跑吧!魏延才多少人?五千精兵加五千运粮兵,即使完好无损的到达长安,也已经是疲敝之时,凭借这点疲敝的军队,能够攻下长安?

第四个条件:即使夏侯楙弃城而逃,魏延占据长安。魏军临走之前不知道坚壁清野烧毁物资,还会傻乎乎的留下物资给蜀汉军队用?魏延占据长安城以后未必有足够的物资留给他供给军队,如此一来,要么等死,要么强征长安百姓家的物资。这样一来,蜀汉必定失去民心。

第五个条件:魏国援军真的需要二十多天才到?如果人家快马加鞭提前到达呢?如果魏军主力在诸葛亮到来之前就赶到长安,魏延这点兵能够抵挡么?

第六个条件::经过斜谷入长安的诸葛亮部队根本不能够在魏国援军到来之前与魏延汇合,因为如果魏延这一路是奇兵,诸葛亮这一路就只能是正兵,为了掩盖奇兵的行军,正兵这一路必须攻城拔寨大张旗鼓,这样一来,魏国即使没有发现魏延的奇兵,不知道去阻击诸葛亮的正兵么?

因此,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太理想化了,几乎不可能成功!

参考文献:

《魏略》

《三国志》


亭殿阁


魏延作为一名魏、蜀两国公认的良将,为何会提出一个看似如此荒诞的“子午谷奇谋”?

图1 魏延(?-234年)

01、真假奇谋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便是“追本溯源”——回到子午谷奇谋这条计策本身。

此计现存两个版本:

一、《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二、《魏略》记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可以看出,以上两个版本的前半部分基本一致,都是魏延打算与诸葛亮分兵,独自以精兵万人密出子午谷(《三国志.魏延传》里说的是“异道”,经分析应当是子午谷道)偷袭关中,不同的是两个版本中魏延的终极目标不一致,前者是潼关,而后者是长安。

图2 秦岭四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长时间以来,常用于讨论的多是第二个版本《魏略》所载,即以占领长安为终极目标。若对此进行可行性分析,“前人之述备矣”,不必赘述便可知此计确实如诸葛亮所言太过“县(通‘悬’)危”,风险过高而绝不可用。文字鬼才马伯庸先生甚至在其著作《风起陇西》中把“兵出子午谷”戏谑为不可能事件。

久而久之,子午谷奇谋便渐渐落了个“荒诞”的名头。

然而,经过现代专家学者对史料的再讨论验证,皆认为魏延真正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其实是《三国志》所载的那个版本,即终极目标是潼关。而这个版本的子午谷奇谋,其实可行性是很高的。

魏延计划的全过程是这样的:魏延率蜀军精兵一万,从汉中出发,沿艰险的子午谷道向北进发(速度要快),途经长安等地(沿途守军对这支突然出现的军队来不及作出应对,第一反应当是固守城池),然后毫不停留直奔潼关,抢占这处天险并坚守二十余日,只待诸葛亮率主力前来。等到两军汇合之日,则关中全境为蜀所有,北伐大获成功。

图3 子午谷奇谋

要实现这个计划,只要做到如下条件:

1.战术突然性

2.速度

3.吴国的配合,吸引关中附近的魏军重兵团

4.魏军在关中防御准备不足

5.魏延的一万精兵必须速战速决,一战成功拿下潼关

这五个条件中,除了第二个取决于天意(魏延出发时子午谷地区不能下雨,当年曹真三路大军侵入汉中就是一场连绵大雨给浇没的),其他条件完全可以实现。

条件1和4:由《魏略》曰: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因此魏延的突袭计划可以满足这两个条件。

条件3:根据史料,诸葛亮对吴国的外交工作很是到位,在后面的五次北伐中,吴国的诸葛瑾、陆逊也给予了多次配合,因此这个条件也不难做到。

条件5:魏延作为一名实战经验充足的沙场宿将,应该是对此十分清楚并且有把握的,不然也不会“动辄”提出这个计划。因此这个条件也不成问题。

图4 诸葛亮北伐线路图

除此之外,《魏略》中诸葛亮对此计的态度是“以为此县危;故不用延计”,明确给出了不用此计的理由;而《三国志.魏延传》中诸葛亮仅仅是“制而不许”,并没有给出明确不用的理由,这也恰好说明了真正的子午谷奇谋并未被全盘否定。

综上所述,历史上真正的子午谷奇谋其实并不是荒诞无稽的,虽然其风险高,但成功的几率也不小。因此,魏延作为三国名将,能提出这样的北伐奇策,其实是很正常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


历史大学堂


如果蜀汉有二十万的兵力和充足的后勤做支撑的话,或可行使。

但是只有区区10万不到的兵力和孱弱的后勤,魏延的计谋真的很难实施。


按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部署,赵云领1万人出斜谷做佯攻部队,剩下的人跟自己出祁山攻击陇右地区,目的在于切断雍州,蚕食关中,逼降凉州。

此时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只有8万多人,而且进军缓慢。为了防止敌人绕道街亭断自己的粮道,诸葛亮还要再分兵至少一万去街亭驻扎。

如此一来,诸葛亮能直接指挥的就只有7万不到了。而大魏总兵力五十万,出去各地驻扎部队,能调动过来的少说也得20万。



人数差距太大,魏国骑兵的机动性又太强,蜀汉可以说一点优势不占。

之前魏延说分兵5000走子午谷奇袭长安,说就算败了,也不会影响大局。很明显,以诸葛亮的总兵力来看,这五千人太珍贵了,不可能用来去赌。

再说了,魏延这五千人搭进去的可能性很大,因为长安毕竟是个大城,而且守将夏侯楙虽然是个废柴,但手底下也是两万人守城。魏延的五千人,很有可能会全部丧命在城下。



就算是不死,也撑不到诸葛亮大军前来。按照原计划进行时,汉军在行进到楣县一代时,魏国援军就已经到了。如果魏延攻击长安,那么魏军必然来的更快,到时候还不等会师,怕是魏延的五千人就被魏军灭的一干二净了。


火器工坊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就提出子午谷的奇谋,他认为长安守将夏侯楙无勇无谋,自己愿意带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而诸葛亮认为此计谋太危险而没有采纳!


那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毛主席曾经也评价过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此计太悬危”!


子午谷奇谋成功的概率很小,这个计划风险极大但收益很高,是一个博胆的谋略!如果要取胜需要有许多的关键点:

第一,突发性!就是魏延带领的军队要毫无声响的躲过各路岗哨,然后采取突然袭击!


第二,机动性!也就是战争的速度!在做好隐蔽工作后,要在魏军援兵到达之前占领各个关隘!

第三,偶然性!到达城池下,守关将领胆小怕事,开门投降!如果有反抗必定难以实现!


第四,巧合性!如果吴国此时大举进军魏国,让魏国分兵抵抗,这势必让成功的可能性高一些!

当时的蜀国后勤保障无法快速的供给军队这也是影响行军速度最大的原因,况且同时实现诸多条件是基本不可能的,一旦失败可能自己的后路都没了,所以诸葛亮只有稳扎稳打!

所以我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个人观点欢迎评论补充)


逆水里的鱼


子午谷奇谋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一个计划,但是带来的收益也极高。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三方面因素:第一,兵出子午谷后能否迅速占领长安、潼关等重要战略要地;第二,成功占领后能否抵御魏军的反扑。第三,如果计划失败,对蜀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恐怕计划成功才是最可怕的,因为极有可能导致蜀国和魏国决战的爆发。

计划成功的可能性

我们先来看看地形,为了方便分析,我找了一张卫星地图。

如上图,红色便是子午谷方向的进军路线,紫色则是斜谷的进军路线。

如果想要计划成功,我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必须保证秘密行军,如图所示,此路极为难行,一旦计划暴露,魏军只需少量兵力,就可以保证魏延寸步难行。所以,必须保证计划的机密性,魏军应该知道子午谷这条通道,但是正因为难走,所以守军应当不多,突破防线的难度应当不大。

  2. 斜谷方向主力要保证和子午谷方向同步行进。斜谷方向的主力部队的作用就是牢牢拖住魏军主力,为魏延争取时间。但古代通讯不够发达,如何保证两路军队的同步性是个难题。一旦子午谷方面率先暴露,主力无法及时抵达,必然前功尽弃。

  3. 魏延能否迅速占领长安、潼关等战略要地。以5000兵力突破子午谷方向难度不大,但要占领长安和潼关难度不小,虽然自东汉建立以来长安地位逐渐下降,且经历了东汉末年的多次战乱,加之处在魏军后方,守军应当不多。但长安毕竟是大城,凭借成强进行死守魏延几乎没有拿下的可能性。而潼关的战略地位更为重要,守军必然不少。所以要拿下这些地方,还是需要奇袭,这就需要蜀军和魏军抢时间,这是个不确定因素。

  4. 能否迅速消灭关中地区魏军主力。如果战略要地全部拿下,那就必须迅速消灭关中地区的魏军主力,为魏军后续的反扑做好准备。这还是要和魏军抢时间,如果魏国援军抵达速度更快,必然造成内外交困的局面,仍然是前功尽弃。

综上所述,这个计划要成功可以说困难重重,风险性极大,成功的可能性有,但几率极小。

能否顶住魏军的反扑

如果计划真的成功,那么形成的局势将如同上图所示。魏国领土将会从关中地区被拦腰斩断,这种情况下魏国必定玩命反扑。

面对魏军的反扑,蜀军必须迅速在潼关一线建立东部防线,在散关沿线建立西部防线,从而抵御魏军的反扑。

蜀军能不能顶住?我认为很难,尤其是在蜀国失去了吴国这一战略盟友之后,如果吴军摒弃前嫌从南部给魏军制造麻烦,牵扯一部分魏军的精力,蜀军境况或许会好一点。那么问题来了,吴国会帮助蜀国吗?我想坐山观虎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计划失败的代价有多大

关键问题来了,俗话说“风险越高,收益越大”,那么蜀国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呢?同样分两方面来讨论。

第一,未能占领长安。如果此时失败,蜀国的代价似乎并不大,损失的应该仅是魏延的5000精兵,以诸葛亮的能力将主力部队撤回来问题应当不大。

第二,没顶住魏军反扑。这才是真正的可怕之处,面对魏军的全力反扑,这场奇袭战就已经几乎演变为灭国战了,战败一方的损失将是任何一方都无法承受的。而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蜀军无疑处在下风,一旦战败,代价将是极为惨痛的。

我想,诸葛亮真正担心的反而不是子午谷奇谋能否成功,他真正担心的是之后的大决战是否能战胜魏军,占领关中或许会给蜀军一定的激励,但丢掉关中的魏军也会玩命的。


香茗史馆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怎样算成功?是部队顺利通过子午谷?还是奇袭拿下长安?还是因子午谷奇袭直接使诸葛亮北伐成功?


我们慢慢分析,

首先子午谷难行(难行程度不亚于蜀道,曾经曹真曾率军走子午谷突袭蜀国,最终因子午谷确实难行而被迫放弃)虽然有失败的例子在前面,但我觉得魏延的部队要顺利通过子午谷应该是能成功的(蜀军什么险道没走过?)


再说魏延通过子午谷后奇袭长安,以偏师孤军深入强攻长安城,而没有后勤支援的情况下要成功是非常难的。即使拿下长安,诸葛亮北伐也不会因此而成功。

诸葛亮北伐意图是先拿下西凉,再以西凉为根据地进军中原(要想伐魏也必须分这两不走)拿下西凉,收编西凉军和西凉骏马增强战斗力,再以西凉为根据地保障后勤支援等,才有机会伐魏成功。


所以拿下一座孤城长安是没用的,魏延走子午谷奇袭长安成功了的话,对诸葛亮北伐的帮助并不大。倘若失败了的话,蜀军的实力更是会大打折扣。

也就是说魏延提出的奇袭子午谷看似是条妙计,其实对诸葛亮北伐战争一点帮助都没有


左将军


熟悉三国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在诸葛亮首次出师北伐时,蜀国大将曾提出兵出子午谷,直下长安的奇谋。

子午谷奇谋固然很精妙,同时有很大的风险性,那就是很容易被魏军来个后路包抄,断其退路以及粮道。最后,可能会面临着腹背受敌,全军覆没的危险

至于兵出子午谷成功的可能行,我想说还是有的。一项谋划计策成功的关键在于,施行谋划之前的保密性,缜密性以及具体的执行能力。依照当时诸葛亮的治军,蜀国集团内部的纪律,上述三点很容易做到,然而魏国地处中原,人才济济,军事人才更不缺乏,肯定也会想到这个问题,

能否成功,还要看魏国对蜀国军队动向的侦查,对蜀军进军路线的判断,以及对于兵出子午谷是否有所防范。兵出子午谷,直下长安,行军过程中地势险要,在重要关口稍微布下兵力,就可以使得这个计划落空,而且能够给蜀军还以迎头痛击,因此影响该计谋成功的因素也很多。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不采取魏延的这个计谋,铤而走险,直逼长安呢!

  1. 孔明一生做事谨慎,对于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来换取侥幸的胜利,自己认为是不可取的。如果成功,那北伐计划就成功了一半,倘若失败,蜀国就会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从此以后再也无与魏国一战的实力。
  2. 从魏蜀两国当时的综合实力来看,魏国在军事,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要胜于蜀国。魏国绝非速亡之国,即使奇袭长安成功,能够居高临下与魏国对峙,然长安以西乃雍凉之地,且魏国经营多年,曹魏势力分布广泛,能否安定长安以西的广大地区尚未可知。长安以西的势力一旦动乱,就会割据混战,使得在长安的蜀军腹背受敌,使自己处于不利局面。
  3. 纵观诸葛武侯六出祁山、多次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后续不济,粮草供给。此时的魏国一时半会很难亡国,拿下长安必会有一段时期的对峙局面。但是兵出子午谷,并没有给蜀军北伐开通一个长期补给且安全的粮道,一个稳定的后方,此乃兵家大忌

概而言之,兵出子午谷,直逼长安的奇谋固然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从北伐长远的角度来看,并非上善之计,也许会取得一时的战争的胜利,但绝不至于能瞬间扭转战局。因故,孔明才绕道雍凉地区,稳扎稳打,采取一步步逼近的北伐战略。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七星台大司农


我个人认为子午谷奇谋成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有两点:

1:魏延的设想太过于理想化

魏延的计策是率五千精兵从子午谷直取长安,按照魏延的说法镇守长安的夏侯楙“怯而无谋”一旦听闻他率兵前来必会弃城而跑。可以说魏延的设想很大胆,我们知道长安是关中的重镇曹魏即使没有在这里部署重兵,但是凭借着长安城池的坚固筹集数千人抵挡魏延五千兵马一阵子应该不是问题。就算夏侯楙“怯而无谋”难道他身边的谋臣武将都“怯而无谋”吗?

还有一点就是魏延数千人马从子午谷行军可能还没有到达长安就被曹魏的斥候给侦察到了,等到魏延率军到达长安城下时说不定长安城已经固若金汤了并且外围的魏军还会陆续增援长安。这样一来魏延的五千蜀军就成了孤军。

2:即便占据长安也无法维持战果

我们再来设想一下魏延成功占据了长安,并且诸葛亮在魏军集结重兵进入关中之前就率蜀军和魏延在长安会合。那么蜀国真的能并吞关中地区吗?我认为是很难的。首先曹魏经营关中地区多年在关中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了,即便蜀国采用“闪电战”的打法占据了关中也很难一时对关中地区实行有效的统治。其次蜀军还要面临一个大问题就是为何能击败前来与其决战的曹魏主力军团。论军事实力曹魏的军事力量远在蜀国之上,并且蜀国由于要对刚占领的关中地区进行管理就必然会分兵镇守占据的城池这样一来无形的也在削弱了蜀国的军事实力。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蜀国并不具备和曹魏进行长期大决战的实力,所以即便拿下关中也无法维持战果。

从后来诸葛亮北伐的打法来看,诸葛亮的策略就是一步步蚕食曹魏的领土。这种策略虽然很谨慎但是对于蜀国来说却是最佳的策略。


历史战争


如果诸葛亮能扮演好配角,还是有一丝可能的。

在三国的世界里,大力不一定能出奇迹,有眼光的大咖们更注重谋略。曹操重荀彧,刘备重诸葛亮,在这些谋士的帮助下,最终都成了一方霸主。所以,只要有好的计谋,是能在三国里混出个人样来的。

魏延的子午奇谋和后来邓艾突袭成都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两个都只要少量人马,路一样不好走,都可以突然出现在对方的都城前。邓艾之所以能险胜,靠的就是不走寻常路,才突袭成功的。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钟会在剑搁与姜唯苦站多日,很大程度牵制了蜀国的注意力,以为只要压住了钟会,就阻止了魏军的步伐,直接帮助了邓艾。

要是把邓艾和钟会的手段复制过来呢?明处有诸葛亮这个大饵从正面强攻,吸引魏军的注意力,最大限度保送魏延有子午谷,神不知鬼不觉地插到魏国的复地,考验曹睿的承受力,万一没扛住,说不定就投降了。那么,魏延的计谋就成功了。


从这个角度看,魏延的计谋是有可行性的,这不莽夫行为,绝对是智慧的结晶,也是在三国时局下混的硬道理。不过这个计谋出现了致命伤,诸葛亮那一开始就不信任魏延,差点杀了魏延,总是防着这个人。要是魏延拿下了许昌,自立为王怎么办?他可是连诸葛亮屁股上长几颗痣都一清二楚,到时反过来打自己,就麻烦了。除了这个,诸葛亮更担心魏国有人算到了,如果打个伏击,那魏延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了。

如果诸葛亮又支持又配合,子午奇谋有可能是历史上与赤壁之战并行的佳作。


青草无为


这是一个大家争议性很大的问题,大部分人认为不可能成功。

但我认为是有可能成功的。

我们可以参考灭蜀时的邓艾,以奇兵偷阴平,姜维扼守剑阁,钟会与之正面决战,拖延住了姜维,一举灭蜀。

也可以参考明成祖靖难破南京,成为皇帝。

是有例子可以寻找的。

魏延想要五千精兵,走过路况十分复杂的子午谷,不漏任何风声,十日内赶到长安,打败夏侯懋,占领长安。

看起来很难,我们试试走一遍。


五千精兵,保证了兵员素质,能减少一些突发情况,行军速度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路况复杂,有天然屏障,魏军就会挪开对子午谷的注视,军中做好保密工作,军队是可以无声无息的走出子午谷的。

难度在夏侯懋,《魏略》:“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这是对此人的评价。奇兵天降,对于消息闭塞的古代,魏延的军队相当于对长安说:我们攻克了你们的边防。

人心大变。

兵法云:攻心为上

我们不难想象,长安城中会出现请降派,即使魏明帝要坚持守城,城中叛徒也会开门迎接蜀军,以明帝换取功劳。

结束了?魏延占领长安就能赢吗?能!

我国封建社会中,君主制,君国一体,君亡国灭。

参考明成祖,唐庄宗直捣大梁,段凝六万精兵投降,萨达姆斩首行动、刘智远作壁上观。

擒贼先擒王,树倒猢狲散。

宋太后诏曰 吾与皇帝已降 卿尚为谁守 此之谓也 堪称至理名言也哉

这就说明了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决断性。

欢迎大家讨论,关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